第二十六章 合章

字數:13737   加入書籤

A+A-




    斐迪南進行科學實驗,乃至以後進行瘋狂的盜版文學創作,還有無恥的音樂盜版,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個目的是樹立自己的高大形象,文藝複興的標誌性人物,吸引一些科學和人文人才,把文藝複興的浪潮分流一些到西班牙,同時自己這個國王在全國起到帶頭作用,還可以順勢建立一些科學機構和大學,推動西班牙科學、文學的發展,前者的作用不用說,文學呢,可以擴張西班牙的文化影響力,更重要的,也許可以塑造伊比利亞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文學有時候也可以當成一麵旗幟,還有“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在捷克、挪威、波蘭、芬蘭的民族獨立進程和民族文化發展中也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當然,具體有沒有作用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天主教已經成了西班牙的一麵旗幟了。

    第二個目的是為推動以後的技術發展,科技進步做鋪墊,畢竟你不能憑空抄出一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來,他已經開始做全本抄襲的準備了,但裏麵的定律還要實驗來證明,光是牛頓自己在書裏提到以及他聲稱“記不清”的實驗就一大堆了。另外就是要倡導實驗精神。總之和第一個目的差不多,不能自己老唱獨角戲,要讓西班牙形成科學潮流,推進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目的,就是確立西班牙標準!科學史上那麽多單位,比如國際單位製上的那些吧,基本上沒一個出自西班牙的。斐迪南每做一個實驗,都引出一個度量衡,一個單位,一種標準。他就把這些單位都攬到自己和西班牙手上,把西班牙的標準、度量衡之類的推向世界。度量衡什麽的是小意思,以後還要把科技、文化、經濟、政治各方麵的標準由西班牙製定,比如,讓馬拉維迪成為世界貨幣,西班牙的央行成為美聯儲,諾貝爾變成西班牙獎什麽的等等。

    國際度量衡他已經在準備了,通過英製單位來兌換,通過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的技術來製定原器,然後自己安個名字上去。沒辦法,誰叫曆史上是英美的標準橫行天下,所以隻有英尺英寸英磅能留下精確的廣為人知的與米、千克換算的單位,而眼下意大利地區的器皿製作最精細啊。斐迪南可以原創的要素隻有兩個,一個就是水銀,西班牙掌控著豐富的資源,另一個就是水了。

    一整套國際單位製,現在還沒有完成也沒有公開,以後再說。就說現在這個大氣壓實驗,斐迪南已經由此開始打造西班牙的標準。

    壓力的單位被他命名為“帕”,不過不是帕斯卡,而是“帕爾馬”,也就是實驗地點馬略卡島的帕爾馬灣。

    斐迪南在實驗完成後當場宣布,把地中海海平麵上大氣的壓強,也即760mm水銀柱,作為“標準大氣壓”和“標準壓力”,因為這是上帝降下的威壓,並且展示了按照托裏拆利的方法製作的水銀氣壓計,可以測量不同高度上的氣壓。

    一個“標準大氣壓”被定義為101325“帕爾馬”,讓很多科學家不解,為什麽定得這麽麻煩。以後國際單位製被推出,才讓人們恍然大悟。

    國際單位製的測定,首先需要4攝氏度的純水。

    那麽以後就沒有攝氏度了。

    ……

    斐迪南說幹就幹,取一根細玻璃管,加入三分之一的盡可能純淨的水,密封。然後將其置於沸水中,一段時間後再將其置於火焰上,立即開始沸騰,然後記錄水位。

    待其自然冷卻,便將其置於水槽中,水槽中是剛開始熔化的冰水混合物。

    古代用硝石製冰,所以斐迪南之前往裏麵加入大量硝石,成本可不低。

    將管置於水槽後,再不斷往槽中加入少許硝石,持續保持冰點。

    最終記下水位。

    這些實驗均在風平浪靜陽光明媚的時候,在巴塞羅那地中海海麵的船上進行。

    這樣斐迪南便得到了100攝氏度和零攝氏度。在管上花很長時間均勻地分配為100個刻度,世界上第一個溫度計就製成了,而且是按照後來使用最廣的溫度標準。

    “這就是斐氏溫標。”

    “t(k)=273.15+t(c)為換算公式,以水的三相點的熱力學溫度的1/273.16,標記為‘西’,即西班牙溫標。”

    然後便可以安排製定國際單位製了。

    斐迪南同時還安排工匠,用黃銅先製成了一個簡單的抽氣泵,就是奧托·格裏克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之前搞研究用的。同時他按照蓋斯勒管的原理,安排水銀真空泵的研究。該研究耗時至少要一年以上,等他回來才能見到成效,不過他要出去兩年半的時間,自然沒什麽問題,西班牙的水銀夠多,隨便怎麽消耗。

    製作抽氣泵的目的,就是要準備馬德堡半球實驗,擴大之前大氣壓實驗的影響。

    托裏拆利實驗早於馬德堡半球實驗,已經提過,它之所以沒有被立即認可,就是沒有直觀地——準確地說,是沒有足夠震撼地——顯示出大氣壓的力量,再加上托裏拆利也沒什麽身份,自然被老派學術家打壓。

    斐迪南的身份,誰也不敢打壓他,而且當時紅衣主教和教皇代表都在場,各界人士也都在觀摩,在主流學界,基本上已經成為共識。許多意圖革新的科學家,已經開始進一步研究大氣壓了。

    不差錢的亞曆山大六世甚至修了個小水銀池,然後豎上了153根玻璃管,以此展示上帝的威能。當然斐迪南知道後立即大驚失色,火速寫信給教皇大人,您老別不要命啊,汞蒸氣可不是人類受得了的,好在亞曆山大六世沒來得及參觀,不過他在立即封鎖通往水銀室的門窗後,想到了一個新的主意。此是後話。

    在這件事上,教會和科學家難得地達成了一致。但是一些老派的教授和科學家,他們吃的是亞裏士多德的那碗飯,不願意亞裏士多德的理論被衝擊。還有一些教會內部的教士,看不慣新教皇的荒淫生活,因此把不滿轉移到這件事上,認為教皇是胡來,肆意使用上帝的名義,簡直是對上帝的褻瀆。再加上一些受到風言風語傳染的平民,也覺得水銀柱沒什麽了不得的,似乎證明不了什麽,於是在意大利一帶,還是掀起了不小的爭議。

    ————分割線————

    為了打消這種爭論,斐迪南決定再安排一次實驗。

    當然,他不會這麽無聊地為了幾個頑固者和反對派的說法就大費周章,反正真理越辯越明。其實對於這種現象,他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指示一些人明裏暗裏在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表達這種質疑,說國王的說法有誤之類的。

    他是想把一些政治上的反對言論和不滿情緒,轉移到學術層麵,並引起民眾的注意,然後予以打壓,讓那些反對派們有苦說不出,同時在科學家和老百姓麵前刷一刷聲望。

    其實最需要刷聲望的不是他,他的聲望還算可以,急需的是亞曆山大六世。

    作為西班牙人,亞曆山大六世在意大利人為主的教廷裏說話還是有點虛的,也正因此他格外珍視與西班牙祖國的關係。他的私生活也給他造成了很多麻煩,再加上反對派的宣傳,他在羅馬城裏的名聲很不咋地,也沒什麽公信力,所以對於斐迪南在信中給的建議,他是舉雙手讚成的。

    讓那些反對者的意見在學術方麵爆發出來。政治上,不敢說我絕對有道理,況且我確實生了幾個私生子,有損名聲,但是這個學術問題,結果肯定是我對你錯,我贏你輸,你卻大張旗鼓的宣傳,還讓老百姓知道了,那麽到時候在公眾場合看一看到底誰對誰錯?這一次你自己找死被打臉了,下一次再說話就沒那麽多人信你了。

    於是在雙方的精心策劃下,1493年10月12日和10月18日,馬德裏(斐迪南指定)和羅馬先後進行了半球實驗。

    之所以馬德裏在前,不是因為教皇謙讓。畢竟學術問題他不太懂,亞裏士多德的赫赫聲名,縱然他看過水銀柱,也還是有點發虛,萬一真的是我錯了呢?

    1493年10月12日,挑這個日子,正是因為哥倫布在一年前的今天出發,而今天要在科學領域見證新發現的到來。

    斐迪南並不在場,這個時候他已經隨第二次去美洲的船隊到加那利群島了。斐迪南雖然搞了很多diy和實驗,但他是國王,是政治家,不是diy愛好者和科學家,他想幹的事是征服美洲,不是戴上科學王冠,所以以後類似的事情他不會都親自來幹。第二次航行之後,悠哉遊哉的時光就結束了,歐洲大陸的亂局和美洲新大陸的擴張都如火如荼,急切的擴張和發展任務堆積如山,他已經沒有時間為了一件發明而過上一個月的失眠生活。

    在場的主事之人是紅衣主教門多薩。他麵前數十米的地方,擺放著兩個黃銅質半球,球被灌滿水,嵌合,再抽出水,形成了真空。

    周圍不遠處是大批圍觀的群眾,望著眼前被嵌合的銅球議論紛紛。

    “迭戈,我聽別人說,這個鐵球是被上帝的威壓拚合在一起的,要用十六匹馬才能分開。”

    “怎麽可能,也有位教士告訴我,那些都是不敬上帝的人胡說八道,銅球好好地擺在那裏,頂多就是嵌合起來,哪裏看到什麽威壓了,我看一匹馬,不一條狗就可以拉開它。”

    “哈哈,怪不得你連把槍都造不好,一匹馬怎麽拉?”

    “額……那就兩匹,兩匹肯定可以了……咦,怎麽一下子就牽了八匹馬來?”

    “你們三個說這些幹什麽,還不好好看主教大人演馬戲……”

    ……

    “開始。”門多薩不管那些七嘴八舌的議論,宣布實驗開始。

    四個馬夫牽來八匹健壯的駿馬,在球的兩邊各自栓上四匹,然後開始催動馬匹奔跑。

    “……”看著眼前的場景,門多薩心裏也有些發虛,當時自己隻是看見了一根水銀柱,但現在卻要八匹馬來拉,雖然國王說他精確計算後才定製了銅球,非得十六匹馬不能拉開,但國王已經走了,在場背鍋的卻是自己。

    希望上帝真的降下如此強大的威壓吧。

    “加油!加油!”大家齊聲呼喊,同時仔細觀察,看看是不是有人放水。

    幾分鍾過去了,人馬都滿身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但銅球卻還是紋絲不動。

    圍觀的群眾頓時驚到了,紛紛交頭接耳。

    “迭戈,你剛才不是說,兩匹馬就能拉開嗎?”

    “迭戈,你不是說上帝的威壓不存在嗎?”

    “迭戈,你褻瀆了上帝,死後會下地獄的。”

    “迭戈,不用等死後,如果上帝願意,現在就可以用那種威壓把你壓得粉身碎骨!”

    迭戈雙眼圓睜,渾身顫抖,片刻之後,突然身體晃悠了一下,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眾人急去看時,已然氣絕身亡。

    “唉,這個小夥子,我知道他準備娶我隔壁的寡婦,那寡婦是他前妻的妹妹!天哪,《利未記》明確禁止這種行為。現在他又褻瀆上帝,死得不冤。”

    ……

    門多薩鬆了一口氣,命令再牽來四匹馬,左右各栓兩匹繼續拉。

    過了二十分鍾,人和馬再也跑不動了,銅球還是沒有動靜。

    門多薩沒有給他們時間休息,又命令加上四匹馬。

    結果拉了十幾分鍾,依然沒有拉開,而現場隻有十六匹馬,沒有更多了。

    大家傻眼了,和劇本不一樣啊?總得拉開吧!

    其實這才是劇本,門多薩和斐迪南商量好了。

    本來十六匹馬拉得開,但是之前的十二匹馬都累得精疲力盡,門多薩卻根本不給它們休息時間,怎麽拉得開呢?

    接下來就可以表演了。

    “之前,有一些人,頑固地否定主的偉力,無視主的威壓,褻瀆了主……”門多薩故意看了看右手邊那位倒下的平民,就是迭戈,即興發揮道,“因此主發了怒,降下懲罰,讓一些本有罪惡而今罪孽更甚者受到懲戒……”說話間又有兩三個人顫抖著倒下。

    “為此有些人需要付出代價,他們需要當場懺悔……”於是那些被邀請來的有名反對人物,其中還有幾名貴族以及大貴族家的浪蕩子,就這麽稀裏糊塗地落進了圈套。

    逼迫那些人當眾懺悔後,門多薩又祈禱了一番,然後長舒一口氣,“現在主愉悅了。”

    “重新開始。”

    ……

    ————分割線————

    羅馬這邊也是一樣熱鬧,門多薩得到斐迪南授意,此次實驗必定成功,所以10月11日晚上實驗還沒有開始之時,報告實驗成功的信使就以燃燒生命的速度從馬德裏前往羅馬,還必須掐時間、跑長途,不然被教皇看出來就不好了。

    所以教皇得以迅速如法炮製,並且讓一大批反對者遭了殃,甚至包括一名紅衣主教以及喬瓦尼·美第奇的弟弟,此事也促使佛羅倫薩對美第奇家族的不滿更甚。

    ……

    盡管大氣壓實驗的餘波一直回蕩到1493年年底,但從6月開始,斐迪南的主要注意力就不在這裏了,他是國王,應該把工作重心轉到領土擴張和經濟發展上來。

    領土擴張,他已經要親力親為了。經濟發展,卻讓他比較揪心。

    西歐和地中海各歐洲國家,在文藝複興伊始就有了資本主義萌芽,比天朝早了不少。表現在棉紡織領域,就是手工工場的出現。

    當時的棉紡織核心在佛蘭德,也就是尼德蘭。後來經過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的摧殘,英格蘭接納了大量紡織業者,棉紡織技術也得到了提升,由此手工工場的生成速度大大加快,普及到鄉村和城鎮,這些在英國內戰和光榮革命前就在進行了,再配合圈地運動,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已經在封建社會內部成型。

    西班牙的手工工場出現得也不晚,就在15世紀末開始,也就是說斐迪南目前所處的時代。馬德裏、托萊多、塞維利亞附近都出現了手工工場。

    所以之前王室雇傭手工業者建立王室經營的手工工場,才會如此順利,因為西班牙剛好開始出現這些手工工場,王室征召了三個工場,都是剛冒出來,連設備帶工人都被從工場主那裏買了過去。這很容易,一來給的價錢高,二來工場主沒什麽人權,王公貴族不願意讓工商業者崛起,後來美洲的金銀也沒有投入工商業發展,也是後期西班牙衰落的原因之一。

    現在斐迪南對工場主的態度就不像以前那麽嚴厲,偶爾放出一些鼓勵的言論,不過也沒有現在搞什麽鼓勵政策,一來西班牙的工場還比較原始,數量也少,沒有形成規模。二來底層民眾相當貧困,加上美洲金銀沒有到手,市場和購買力也小。三來現在美洲開發,需要移民,要是太多人被吸收到工場,美洲初期的架子搭不起來。不是說不讓工場吸收勞動力,現在那些工場生產力,和自己的新技術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值得浪費勞動力。四來他準備讓王室帶這個頭,建立王室企業,即一些國家企業。

    說起西班牙王室的產業,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雖然總是生活奢侈揮金如土,雖然把國家搞破產,但自己的小產業還是做得紅火。馬德裏的大興就是西班牙王室的產業在那裏經營,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同,馬德裏的人口在經濟上都依賴於王室自己的生意。有一段時間腓力三世在巴利亞多利德建立王宮,把一些產業移走,然後馬德裏就悲劇了一段時間。

    斐迪南就要發展這種優良傳統,進一步發展為國家企業。

    私人不大靠得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手工工場,在發展水平上遠遠比不上其他國家。因為一開始比不上,然後美洲又來了金銀,西班牙人有錢了,就開始買尼德蘭、法蘭西、英格蘭這些地方更好更便宜的棉紡織品,“讓外國人為西班牙人勞動”,工商業者被逼得沒辦法,放棄了基礎工業品生產,轉向高檔產品,以至於本土和殖民地市場充斥外國商人,成全了荷蘭和英國成為世界性的手工工場。

    那麽就讓王室來填這個坑吧!沒有利潤?沒關係,西班牙王室不是特能搞赤字玩破產麽?反正曆史上都赤字、破產過了,現在為了本國棉紡織業的發展破產,破得值啊!

    等到國家企業全麵占領本土市場後,再給新大陸來點經濟特區之類的政策,把工商業者推動到北美。國家企業也不會僵化,時機成熟之後就會進行股份製改革。

    不過王室的產業,肯定不能像西班牙的那些落後手工工場一樣經營,不然競爭不過佛蘭德、英格蘭的棉紡織業。

    現在他準備把王室旗下的手工工場改造成為近代的棉紡織工廠。

    不過,第一個工廠的選址卻讓斐迪南考慮了很久。

    巴塞羅那是個繁榮的城市,斐迪南截止目前的所有diy,也都是在這裏實現的。

    但是巴塞羅那是加泰羅尼亞首府。曆史上斐迪南將在1493年被一個行為藝術家刺殺未遂,這一次盡管不可能發生——因為他那時已經走了,但誰知道那個行為藝術家能整出什麽事來。近期他早就下了命令,全城搜捕精神不正常的人,12月的時候其他王室成員都在這裏,比如伊莎貝拉,比如胡安王子,目標多了去了。

    1640年,葡萄牙和加泰羅尼亞發動叛亂,葡萄牙最後脫離西班牙獨立,而加泰羅尼亞盡管被鎮壓,西軍重新攻占巴塞羅那,但法國介入戰爭,迫使西班牙把魯西永地區,也就是今天法西在地中海岸的邊境地帶割讓給法國。

    所以斐迪南決心轉移目標。

    現在他確定了兩個地點,都會發展棉紡織工廠。

    第一個地點,馬德裏。未來的西班牙首都,它就是因為遷都前王室的青睞和遷都後王室的產業發展起來的。曆史上馬德裏紡織業的崛起對前首都托萊多的紡織業形成了巨大衝擊。這個地方肯定要作為本土紡織業的中心。

    第二個地點,撒丁島。第一資源條件有,第二是自己的試驗田和地中海基地,第三保密性良好。

    現在的問題是,自己馬上要離開本土,那麽隻能挑一個地方,先建立第一個棉紡織工廠。

    考慮再三,最後斐迪南決定了,就在撒丁島。

    ————分割線————

    斐迪南原本是中意馬德裏的,但是他猛然想起來英美之間一次性質嚴重的技術泄密事件。

    1790年,美國工業家塞繆爾·斯萊特,仿造了英國的新式紡紗機,揭開了美國工業革命的序幕。

    然而,這個塞繆爾·斯科特,正是從阿克萊特的水力紡紗廠叛逃出國的高級紡紗技術工人。

    沒錯,就是叛逃,當時英國政府相當重視技術保密,立法限製紡紗技術工人出國,特別也不願美國得到英國最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因此美國紡紗業翹首以待對岸出個叛徒,沒想到說來就來了。一天,斯萊特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美國尋找紡織技師的廣告,賞金為100英鎊。於是他喬裝成農民叛逃出國。

    斐迪南認為,25年的保密期絕對要有,要吞並葡萄牙後再容許棉紡織技術擴散,曆史上英國雖然有人叛逃,但也保密了20年,所以在信息閉塞的近代早期,比英國佬還不如,就太失敗了。而且,軍事科技絕不泄露,吞並葡萄牙之前不能讓別國知曉燧發槍,吞並之後也讓它們自己鼓搗,不能有機會竊取技術。還有以後的冶煉鋼鐵、鑄炮和蒸汽機,也不容許技術泄露。

    所以最後決定保密第一,現在撒丁島布置嚴密,以撒·阿布拉瓦內爾驅逐了有反對意見的大批貴族,直接掌握管理島上的大量農奴和少量農民,農民如不提前申請並有必須離島的理由一律禁離,漁民加強審查監督,官員離開都要嚴格審查,招來的工匠都把子女妻子父母等遷來島上,不得離島,博薩港口直接軍事化管理,比威尼斯玻璃鏡子產地穆拉諾島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島上駐軍增加至5000人,建立日常巡邏製度,如果把“撒丁傀儡王國”看成一個國家,那麽絕對是閉關鎖國的滿清政府,高壓獨裁的警察國度。

    ……

    1493年9月22日早晨,蒂爾索河河畔的一座水泥廠房前,工人們有序地排隊走進廠房中。一些匠師走和他們不一樣的方向。另外有幾個女人,站在附近目送丈夫走進工廠。

    經過半年多的工廠建設和四個多月的人員設備準備,西班牙王室經營的第一個棉紡織工廠,在奧裏司塔諾附近的蒂爾索河河畔正式建成。該工廠有131名匠師603名工人,他們帶來了3048名家屬。

    斐迪南指示以撒·阿布拉瓦內爾出資興建村舍供工人,匠師及其家屬居住,工作時間定為12小時,規定不加班,已經比當時的其他工場以及日後幾百年的情況好很多,且給予了雙休日的待遇——限製了他們的人身自由,自然要給予補償。每天兩班製輪換,每天上午和下午準時響鈴或敲鍾提醒工人休息。每天下午六時,工廠準時關門停產。嚴格的規範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匠師的待遇更好一些,他們負責學習並製造新型紡織機械,以及維護這些機器。

    工廠的主要設備是走錠精紡機,即騾機,被工人戲稱為“愛喝水的騾子”。還有少量的卷軸紡紗機,另外水力織布機也是廠內重要的設備。

    工人的家屬也被充分動員起來——婦女們操作伊莎貝拉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甚至小孩也可以操作伊莎貝拉紡紗機。對他們實行計件收費。

    衛生條件在十五世紀末,自然好不到哪裏去,但是至少廁所不隻有一個位置。

    管理上,斐迪南建立了經理室、會計室和門房,創建了會計製度。他以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那些嚴厲的管理規定為藍本,主要在幾個過於嚴厲的方麵做刪改。

    比如說絕對沒有體罰,工作時間說12小時,假期不會取消,自願加班有工資但沒雙倍。上廁所也不會有監工跟著。

    另外,如果不耽誤工作,不影響他人,你唱歌還是可以的——雖然斐迪南對於工業革命初期工人怎麽會有這種愛好頗為不解。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第一代工人都是來自城市的破產手工業者和鄉村的失地農民,他們以前自己掌控時間,而現在不習慣這種沒有自由的感覺。

    責任是兩方麵的,一方麵工人自己不適應。另一方麵,工廠主也不守規矩,經常讓工人工作15-16小時,而且別說加工錢了,還有可能克扣。

    斐迪南的解決方法是,首先,他自己守規矩,規章製度比別人還是很人道的。第二,他召集的工人,來自原本的手工工場,本身就熟悉集體勞動,也能遵守紀律,因此不會有抵觸情緒。

    以後逐漸擴招的時候,可以安排老工帶新工,並且對新工進行試用和培訓,盡量化解抵觸情緒。

    當然,紀律也是要嚴肅的。

    如果沒有消極怠工,工人一個月可以領到500馬拉維迪的薪水。當然,他們都是熟練技術工人了,新工的薪水會比較低,然後慢慢漲上來。

    員工持股,現在暫不考慮施行,因為規模還不夠大。以後再稀釋股份或者大幅度增加員工持股比重,都是很麻煩的事情。

    關於產品質量,斐迪南也有嚴格的規定,標準並不是他來定的。中世紀同業行會對於產品的質量都有嚴格規定。佛蘭德棉紡織業發達,手工工場蓬勃發展,同業行會的質量要求合理而有較高水準。斐迪南將佛蘭德的標準定為工廠的最低標準。監工的精力還是花在監督終端質量上比較好,而不是充當仇恨吸引器激化矛盾。低於標準,工人也要受到處罰,當然損壞紡織機械也是要罰款的。

    至於誰來管理?好吧,王室的核心秘密產業隻能讓內廷人才接手,斐迪南的內廷實在是人才凋零。然後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內廷財務總管路易斯·德·桑堂赫爾,反正自己就要走了,金庫不妨讓伊莎貝拉管,她肯定不會亂花錢。再說了,自己的財務總管高度、能力和眼光是有的,但問題是這貨現在沒有在幹正經事,還不如打發去撒丁島。

    8月1日,斐迪南召見了剛剛趕回的財務總管。

    “埃斯特雷馬杜拉已經那麽貧困了,那裏的農民都十分虔誠地信仰上帝,死後一定能榮升天堂,你經營的贖罪券還是自己多買幾張吧。”望著一臉尷尬的總管,斐迪南擺擺手,“不就是上次資助哥倫布航行的時候你和那個熱那亞商人出了2000杜卡特金幣嗎?找我要不就行了,算了,我付你1000杜卡特,至於外國人,我就不這麽大方了。”

    “感謝陛下。”見斐迪南並不責怪,還如此大方,桑堂赫爾連忙表示感謝。

    “唔,不必這樣,讓臣子資助王室的事業本來就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事……”斐迪南現在已經和紅衣主教門多薩(西班牙的主教由伊莎貝拉挑選,清正廉潔,整個教會也比較廉潔,比羅馬好很多)商量過,並托教皇駐卡斯蒂利亞的大使轉達停止在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銷售贖罪券的意見,雖然西班牙農民足夠樸實虔誠,沒摻和進新教運動,但這種行為極大地削弱農民的購買力,不利於工商業發展,也敗壞天主教會的名聲。

    和法國不一樣,西班牙天主教可是與國王高度契合的,成為國王統治的重要工具,所以西班牙才堅定支持天主教,作為大名鼎鼎的天主教雙王,在格拉納達前線出生入死多年的斐迪南,不希望自己為之浴血奮戰的宗教變成他人眼中的笑柄和腐敗墮落的代名詞。

    “路易斯,我需要你去撒丁島幫助以撒管理政務,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經營工廠。”

    “工場?”

    “不,不是工場,是工廠,它是一種全新高效率的生產組織形式……你的工作,要注意善待工人和匠師……關鍵是要保密……與撒丁農業的革新結合,把農民作為銷售的第一市場……保證產品質量,征求農民的使用感受以及意見建議……”

    交代完之後,斐迪南顯得有些疲憊,揮揮手讓桑堂赫爾離開,斐迪南喝了杯葡萄酒,準備去好好睡一覺。以精力充沛鬥誌昂揚的姿態迎接去往新大陸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