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北美洲拒絕非
字數:2930 加入書籤
北美大陸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組成的。加拿大是在三場戰爭的陣痛中孕育成的。
之所以要提加拿大的誕生過程,是因為這對斐迪南對北美洲的開發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北美洲是一盤太大的菜。
美利堅不必說,五分之一的世界gdp,五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和工業產值,極為豐富的資源。
還有北邊地廣人稀的加拿大,麵積達998467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西到太平洋東到紐芬蘭,人口主要在南部與英國本土麵積相當的五大湖沿岸。木材蓄積量190億立方米,淡水占世界7%,耕地近7000萬公頃。
如果說這些目前還不屬於斐迪南(木材和耕地應該會隨後得到開發),至少他現在已經接觸到加拿大的漁場,紐芬蘭出產的大量鱈魚。
不過這盤菜實在太大,怎麽才不會吃壞肚子?雖然嘴還沒張開就想到後事似乎“想得太多”,不過英國的慘痛教訓在時間長河上綿綿不絕。美帝的獨立與崛起絕對是宗主國的噩夢,不列顛哥倫比亞在加入加拿大之前丟失了大量領土,全是丟失給美國的,最後俄勒岡領地丟光了,哥倫比亞河也保不住,最終英國接受了在西段一以貫之的北緯49度線,不列顛哥倫比亞的首府隻好前往維多利亞,“首府守國門”,以表不再割土的決心。
關於英國對加拿大的統治,英法七年戰爭後,加拿大發展形成了英法雙語的國家特征。一方麵由於,法國後裔對其文化的鍾愛和堅守,另一方麵,英國統治者實行靈活的統治手段,實施《魁北克法案》,民事訴訟仍適用法國民法,隻有刑事案件才用英國法。
從中斐迪南得到的啟示是要寬大對待,不能剝削,起碼不能過度剝削,這可是未來要作為立國之本的廣袤領土。
不過,斐迪南知道,英國對北美13個殖民地的政策並沒有像正史中敘述的“殘暴”,這背後是種種亂麻一樣的利益糾紛,比如說,七年戰爭結束後,北美覺得自己不再需要英國的保護了,英國加不加稅甚至無關緊要,殖民地可能根本就不想在英國議會取得代表,它們早有獨立的狼子野心。
當然,也有一個重要因素和未來的加拿大有關。英國的《魁北克法案》把俄亥俄地區劃入魁北克的管轄,封住北美殖民地西進的道路,激發了北美的不滿。英國的政策招撫了法裔居民,卻讓13個英屬殖民地怒火點滿。
同時《魁北克法案》賦予天主教徒的特權讓大量的北美清教徒難以忍受。
關於西進,還有毛皮商和開拓農之間種種不得不說的故事。
貌似從中可以看出,如果英國一直放開西進的限製,再少收點稅,就萬事大吉了。
但深層問題是,斐迪南從美加的曆史中看出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很多北美人並不把自己視為英國人了。
如果北美人真的認為自己是英國人,怎麽會有“因為我們不需要英國的保護了,所以我們要獨立”這種混賬邏輯?倒是和今天海峽對岸的情況有點像。
要知道那時候可是18世紀,大英帝國未來的四大自治領此時都相當忠誠,連印度人都服服帖帖,當然印度人是不會把自己當成英國人的,但是其他白人殖民地的英國移居居民,仍然有“身為大英帝國一員”的意識,畢竟加澳新對大英帝國的忠誠還要持續很久,而那個時代還沒有多少人思考“大英帝國”和“英國”人是不是有區別之類的問題。
例子可以從北邊的加拿大身上找。加拿大對北美的獨立戰爭並未響應,連魁北克也沒有,有種打輸了認命的感覺,當然還有一點是經濟上魁北克對英國有依賴性。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大發展,美國獨立戰爭有很大貢獻——因為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北美人,“效忠派”,認為自己是大英帝國的居民,因此他們用腳投票逃到了加拿大,這給加拿大帶來了兩個珍貴的禮物——1大量的英語人口讓加拿大可憐的人口基數上升,並改變了加拿大法語法裔為主的社會和文化,英語文化成為主導;2始終不渝效忠英王的傳統讓加拿大得到了英國力量的保護和支持,在英國支持和推動下,加拿大免於被美國吞並的命運,而且加拿大的領地向西大幅擴張直至太平洋,成為比美國麵積更大的世界第二大麵積的國家。
這一對比,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奇特了,這並不是單純的殖民地離心的問題。
因為,當英國失去北美 13塊殖民地後,它加強了對加拿大和澳洲的經營,大舉拓殖和移民——而且國家推動的成分大大上升,頗為有效,此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對大英帝國的效忠持續了300年,直到今天還是有密切的關係。
斐迪南從中暫且先抓住了“北美清教徒”這一點——似乎,去北美的人,很多是英國的“非主流”人群?
完全自發的移民,不一定是清教徒,不過其中肯定有不少“非主流”人群,具體怎麽樣不清楚,不過肯定是或多或少有點“非主流”的,比如有些人可能是“此生不願意再看見不列顛的土地”的那種人。
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有很多囚犯,但是,囚犯在哪裏都不是稀缺資源嘛,邪惡也是人的一種本性嘛。改造好了重新做人也可以的。斐迪南就記得自己以前看過一本三德子的小說來著,主角被判槍決,醒過來還不是在平行世界報效祖國當保姆,當然斐迪南不保證自己有這樣的覺悟,說不定那會成為他與前世歸屬徹底切割的理由,就像北美人那樣……
怎麽看來,斐迪南限製一些“非主流”人群流入美洲還是很有用的,政府推進移民的工程也必須重點推進。猶太人、異教徒還有最麻煩的以後的新教徒,基本上都不要放進來,除非他們“歸化”。
北美洲拒絕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