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基因,西紅柿和馬鈴薯(今明兩天的更新)

字數:7214   加入書籤

A+A-




    ps:這是今明兩天的更新。

    ……

    西西裏島的宮廷裏恢複了平靜,這麽說不對,其實一直都很平靜,所有的風暴僅僅發生在那短短一瞬間。

    “我覺得……我好像損失了一點質量?”斐迪南感覺自己的體重變輕了一點。

    也就是一點而已,斐迪南感覺大概減少了0.5千克的質量。

    極短時間內,黑洞頃刻蒸發為霍金輻射後,多餘的能量消失,而留下的能量——物質和能量是其實一回事——留下的是1枚1元軟妹幣,一張留言紙條和一個減少質量的斐迪南,還有與400多克質量等價的能量以反光子的形式透過了偶發蟲洞離開。

    標準的1克tnt,當量為4184焦耳。由於e=mc∧2,即使是2000萬噸tnt當量的能量,也僅僅相當於465.5327835克質量。

    ……

    這麽一聯想,斐迪南的內心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通古斯大爆炸的爆炸當量也是大約2000萬噸tnt當量……而且沒有爆炸碎片……難道通古斯大爆炸和他有關。

    看了看身體,似乎更健康了一點,斐迪南心裏倒還有點緊張。

    永生化!

    細胞永生化!

    你有什麽聯想?

    我欲成仙快樂齊天?

    想多了!

    正常人對此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如果醫生告訴你,你的部分細胞出現這種情況,你就別管其他,老老實實住進醫院吧,看看醫生怎麽幫你消除迫在眉睫的癌症危機!化療還是手術,還是激光照射或者“餓死癌細胞”療法,統統用上。算你走運,細胞還沒有癌變就被你發現了,小命算是保住了!

    這裏說一說這細胞永生化,細胞永生化實際上是dna機製有了問題,細胞可以無限地進行分裂增殖!

    當然,沒有想象的美好,已經說了,細胞永生化本身不是癌變,但它已是癌變的前奏,如果細胞再發生一係列病變,就將成為癌細胞。

    人體本身的形態和結構是一定的,癌細胞是永生的,但是無限製的癌細胞分裂生長將會摧毀人正常的身體結構,器官功能和生命活動,榨幹人的營養,最終人死了,整個人都死了,所謂永生的癌細胞也就把自己一同拉入了無底深淵!

    但是,其實,永生化本身就反應出人類基因的一種問題——不是生理結構本身的缺陷,而是人與自己的基因之間一種“理念”上的根本分歧。

    為什麽人都會死?無論在任何條件下?

    因為基因的端粒已經限製了細胞分裂的次數——50代,一滿次數,壽終正寢。

    而癌細胞(永生化細胞還沒有成為癌細胞)的基因破壞了停止分裂、凋亡的設置,也就是去掉了基因裏“讓你死,你已經該死了”的死亡開關。另外,端粒酶的異動讓它們的端粒無限增長。

    為什麽細胞分裂有注定的次數?人的一生隻能到50代,不能多點兒?

    可以有很多種原因,科學研究一直在推進。但是根本上,恐怕是一種“理念”的衝突。

    自古以來,基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麽?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繁殖,延續新的生命,遺傳物種與基因,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人到七八十歲,兒孫滿堂了,生命的使命(基因看來)都完成了!那麽,你tmd還活著幹什麽?浪費糧食嗎?給我去死吧!(基因看來)你繼續活著有什麽意義?安息吧!而且,你不死,他不死,食物怎麽夠?

    基因的“理念”就是這麽赤裸裸。

    可是我們是“人”啊,有自主意識,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啊!

    你問我,八十歲了,為什麽還不死?你還想活著,有什麽意義?

    人:“活著的意義……tmd不就是活著嗎!活著不好嗎!我就是不想死有錯嗎!”

    基因:“你不死,他不死,大家都不死,你們吃什麽?物種怎麽延續?”

    人:“這tmd跟你有什麽關係?千古艱難惟一死!如果技術能讓死亡都能被克服的話,還怕飯不夠吃?至於人類的生存延續,tmd要是每個人都得要求能有為了人類早點死的覺悟,tmd你覺得人類的延續還是個問題嗎?”

    (沒錯,tmd這就是吐槽某些人的人活太久會危害社會的言論的)

    癌細胞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的“理念”和人是一樣的——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無限增殖,成為“不死”的永生細胞——比如體外培養的癌細胞係。但是,它會把人本身弄死……

    永生化的細胞並不是癌細胞,它是有癌變風險或者前夕的細胞。如果是原代細胞永生化,情況還要更加樂觀一點,如果不進一步病變,不會變成癌細胞。

    理論上,如果人體的細胞高度有組織地永生化,該永生化的地方永生化,不該永生化的地方別永生化,比如說指定某一個或者幾個腦細胞永生化,用新的細胞填補衰亡部分……但僅僅是理論上!實際上,這樣的事情是腦細胞癌變的開始!

    但是,在量子效應下,這是有可能實現的,畢竟它的概率不是零!對於宇宙而言,一個人的細胞是特定地有組織地永生化,還是成為癌症晚期病人,對它來說不過都是基本粒子的堆疊罷了,沒有任何特殊意義……

    “唉,總感覺有點不靠譜。”斐迪南還是有點緊張。“這細胞永生化……現在是永生的饋贈,萬一不注意發生致癌病變,那不就是癌症了……”至於那張紙條,所謂的庫倫1911,他倒是不在意,他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沒有誰能抗衡物理定律,而宇宙想要書寫什麽都可以做到!哪怕真的某個星球上的人寫了一部碰巧合他的經曆的小說,那麽那樣一部小說內容並沒有任何違反物理定律之處,不影響他真實存在的可能性。那個所謂作者應該也明白,他的主角真的可能存在於這宇宙之中……

    這張紙條以及那枚軟妹幣最大的作用,在斐迪南看來,就是證明了剛才的確發生了那麽一件事,而不是錯覺或者白日夢……

    我的世界不是夢。這是斐迪南的信念。他不認為自己某一天早晨會在某市醫院裏醒過來。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活著多好……”斐迪南不再多想,這是個好事,至少現在是這樣,起碼吧,勒班陀海戰自己是可以看見了,但也不一定——那個時候,奧斯曼土耳其還有資格做西班牙的對手嗎?

    ……

    “是啊,我們謹慎行動,走一步看一步,活著多好……”

    這是誰在說話?

    哦,是某個倒黴的探險隊員,剛剛他被一條樹枝上的蛇險些咬傷,所幸被同伴一下子撲倒在林地上,在苔蘚、落葉和腐殖質上翻了好幾個滾,落葉泥土鋪滿身體,真的是自然的氣息,森林的清新,泥土的芬芳,開口中即是大道,行動處便是自然……

    咳咳,這就是辛勤勞苦的科隆支隊了,他們正在找西紅柿和馬鈴薯呢……你說偌大的雨林,讓你找兩種野生植物或者(或者?)農作物,此事豈不坑耶?偏偏這命令還是國王陛下發布的,是坑也得往裏麵跳啊……

    ……

    好吧,斐迪南知道確實很坑人,所以斐迪南也不是讓他們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他當時也留下了有關馬鈴薯和西紅柿的詳細的圖文資料。

    盡管如此,這個任務也並不輕鬆,不過不管如何,西班牙探險隊還是要出發了。

    不過,這一次西班牙探險隊依然沒有直接橫穿達連地塹,畢竟在有捷徑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必要做這種危及生命的作秀舉動。現在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海岸最短的科隆至後世巴拿馬城通道隻需7天時間便可以在兩洋之間來往,這裏的雨林環境(相對)和土著居民都比較友善。

    現在的勘察計劃是由科隆要塞先到太平洋海岸上後世巴拿馬城的位置,再沿著巴拿馬灣的海岸線向東曲折行進,到達達連地塹西岸的聖米格爾灣。聖米格爾灣盛產珍珠,上一次斐迪南初探巴拿馬和太平洋時西班牙探險隊曾經到過這裏,原本時間線上1513年的巴爾波亞就是直接從加勒比海沿岸的聖瑪麗亞·安提瓜據點出發橫穿整個達連地塹,在聖米格爾灣第一次踏入了太平洋的海水中。

    然後隊伍將從這裏逆著巴爾波亞的路線向東北走,進入達連地塹西側的山林地帶,當地有不少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方便直接向當地的印第安人詢問這些作物——事實上,找到馬鈴薯主要的機會並不是在野外,而是在那些有種植馬鈴薯的印第安人部落。如果這些部落恰好有種植馬鈴薯和西紅柿,那便大功告成了。

    如果沒有,就隻好穿越達連地塹,看看中部的印第安誇雷誇人村落和達連地塹東部的原始印第安人有沒有種植——如果還是沒有,就隻能寄希望於沿途可以在林地中發現這些作物的野外植株,當然那就更加困難和機會渺茫了……

    8月1日,這支隊伍正式出發了。經過7天的跋涉,他們到達了之前斐迪南到達的太平洋海岸。向聖米格爾灣前進。8月15日,科隆支隊抵達聖米格爾灣。

    8月17日,科隆支隊登上地峽的西部高原,達連地塹的邊緣開闊地帶。

    ……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隊伍裏麵有個“魯濱遜”,他就是今年20歲的巴爾波亞。本來,他將在13年後發現太平洋,而現在的時間線上,他比曆史提早五年參加前往新大陸的部隊,而且不是去伊斯帕尼奧拉島,而是來到他的宿命之地,巴拿馬。

    巴爾波亞走在隊伍前方,突然,他瞳孔一縮。

    前方有幾百名印第安武士!

    而且來者不善!

    ……

    迭戈抓緊了手中的穆什特克火繩槍。

    迭戈這個人物,不是第一次出場了。

    如果記得前麵的內容,你就會想起來這個在斐迪南帶隊7天闖過巴拿馬雨林的路上差點被美洲豹送了性命的倒黴家夥。

    嗯⊙?⊙!,他,不是回安達盧西亞了嗎?

    這家夥雖然在巴拿馬吃了大苦頭,但是他還是不能熄滅心中熊熊燃燒的探險之火,於是1495年7月,他參加增援新大陸的部隊,又回來了。——這位比起巴爾波亞更像魯濱遜,吃了苦頭也依然勇往直前。

    他的全名叫,迭戈·德·阿爾馬格羅。

    這位是和皮薩羅一起遠征秘魯的夥伴。後來被查理五世任命為秘魯以南地區的總督。

    他和皮薩羅原本是朋友,但後來也發生了爭吵和戰鬥,武裝衝突圍繞庫斯科城一隻持續到他們兩個人都去世(這中間,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或許秉持分而治之的策略進行了挑撥離間,從對他們兩個人的轄區劃分中可以看出來)。

    他今年也是20歲。和巴爾波亞同齡。

    兩年前年紀輕輕,沒發揮好,讓大家見笑了,真是慚愧。

    ……

    西班牙人排成幾列縱深的橫隊,長矛兵嚴陣以待,火槍兵準備射擊。

    192人,排不成西班牙方陣,隻勉強湊得夠一個連隊(屯墾兵團已經掌握這種作戰體製,前文已述及),所以隻能排列成一個小長方陣列,但對付對麵那幫家夥,足夠了。

    印第安武士衝了過來。

    槍聲響起。長矛的搏擊穿刺也毫不落後。還有箭矢劃破空氣的聲音。

    迭戈被一支箭矢險之又險地從左肩擦過,真是僥幸。

    麻煩和危險總是纏繞著他。

    刺刀狠狠地向前捅出,迭戈刺穿了一個印第安武士的腹部,鮮血噴濺而出,濺到了他的盔甲和衣服上。

    白刃戰就到此為止了,戰場上滿是印第安人的屍體。

    酋長被俘獲了,他戰戰兢兢地被帶回到他的部落。西班牙人用刺刀指著他,向他詢問黃金以及……一種農作物。

    酋長帶他們去辨認。

    一個區塊的土地上發現了目標!

    迭戈撫摸著其中一株植株,端詳了一會兒,典型的肥厚塊根,陛下說的肥美可食用部分就是那兒?是了,眼前的植物和陛下的素描圖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斐迪南:“我的素描可厲害了……”)。

    此時,在酋長部落另一邊的邊界,在林地和泥潭的交界處,巴爾波亞也發現了一種野生植物,長著鮮紅的果實。

    這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茄了,即西紅柿,由秘魯番茄群北傳達連山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