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造炮技術進步

字數:2982   加入書籤

A+A-




    ……

    不過,斐迪南現在手頭還沒有卡倫艦炮呢。之前撒丁島的造炮,主要集中精力生產“紅夷大炮”,1495年度,撒丁島產出18磅英製寇菲林長炮合計2000門,在當時的西方,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了。但實際上,斐迪南對這個數字是很不滿意的。

    數量上,它沒有滿足斐迪南的需求。

    質量上,由於初上手,無論是斐迪南從伊比利亞招募的工匠,還是後來來自英格蘭、佛蘭德、德意誌等地的匠師,對中低碳鋼的含碳量控製都還不怎麽好。

    技術上,由於羅德曼鑄炮法所需的u型管和各技術參數難以確定,盡管斐迪南提供了最大的幫助並且那些歐洲磚家(其實他們在15世紀末確實是頂尖專家,但相對19世紀的技術的話就是不折不扣的磚家了)已經夜以繼日地瘋狂工作,仍然隻能在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所以至今為止,斐迪南都隻用上了鐵模鑄炮法鑄造的火炮,自然使用壽命和質量都是有所欠缺的。不過比法國人還是好了很多。意大利戰爭期間,阿拉貢的新火炮沒有派上用場,因為阿拉貢軍隊主要是在打醬油和助力遊擊戰,所以些許缺陷倒是沒有體現出來。

    不過,斐迪南對自家的缺陷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他現在迫切地期待著技術上的突破,不過好消息已經傳來,可靠的u型管已經製作了一些,技術參數的測驗也很幸運地解決了很多,明年開始,就可以大規模生產應用了鐵模鑄炮法、內膜水冷技術兩大造炮神技生產的火炮了。

    而且,熟悉了新技術的槍炮匠們,每一個十人小組每天能鑄造十門火炮。一年下來,去除放假的時間,也能鑄造三千門火炮這樣嚇人的數字。當然,考慮到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同時現在斐迪南缺煤缺鐵,總量肯定會打個折扣。但是,年產萬門火炮,應該是不成問題了。

    那麽,就可以上手一些其他的炮種了。之前的炮,絕大部分是清一色的18磅英製寇菲林長炮,追求數量,用“紅夷大炮”的海洋堆死對手。現在數量更大,種類也可以更加豐富多樣了。

    卡倫艦炮是一種赫赫有名的重量(相對)較輕,威力大的艦炮。這種炮大概是英國將軍梅耳維耳發明於1779年,讓大多數國家的海軍武器裝備尤其是英國海軍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這種炮最初由蘇格蘭卡倫鐵業公司製成,所以叫卡倫炮。

    這是一種炮身很短的大口徑炮,類似榴彈炮,但它是用來以小量裝藥在近距離上發射實心彈的。不過,它是短射程的,所以這種炮的齊射在遠距離射擊時是無效的,但在抵近射擊時對於軍艦的木質部分可造成極嚴重的破壞:卡倫炮的炮彈由於裝藥量少,飛行速度較小,能造成較大的彈孔,更加嚴重得多地破壞船隻的木質部分,造成許多特別危險的裂縫。在斐迪南的時代,絕大部分艦體都是木質的!所以這種武器有很大作用。

    同時由於這種炮比較輕便,就能比較容易地將幾門這樣的炮配置在軍艦的後甲板、中後部甲板和前甲板上。據後世資料統計,斐迪南了解到,1781年英國海軍有429艘軍艦除了普通火炮還裝備六至十門卡倫艦炮。卡倫艦炮的重量隻有“紅夷大炮”的30%,同時口徑甚至能更大。

    不過,英國人對於卡倫艦炮,至少在理論上,是不算做主要的火炮武器的,而作為一種輔助性武器,因為與法、美戰爭期間,英國人並沒有把卡倫艦炮算在軍艦火炮總數裏,比如說一艘英國巡航艦標注火炮數量為36門,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它所搭載的六門卡倫艦炮,或者更多,所以實際上它有42門甚至更多的火炮可以用於戰鬥。

    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與法國海軍的海戰中,英國軍艦由於使用卡倫炮,在全舷齊射時所發射的炮彈的重量占優勢,這就使得英國海軍在近距離進行的戰鬥中獲得多次勝利。

    但是卡倫炮從時代的角度看,還是加強18世紀初那些較小軍艦的戰鬥力的一種武器,長炮的主導作用還是不能被取代,它的精準度在平靜水麵甚至更高。

    當然,風高浪急的大西洋上很少有風平浪靜的日子,伊利湖戰役中,在內湖平靜水麵之上,美國海軍利用長炮在卡倫炮的射程之外比卡倫炮還要更精準地打擊英國軍艦,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這說明過於倚重卡倫炮是不行的,後來隨著各級軍艦的尺寸一經增大,便開始不用卡倫炮了,用其他型式的火炮代替。

    不過卡倫炮的輝煌還沒有結束,作為卡倫炮的改進,在1820年,法國將軍佩克桑有一項對於海軍的武器裝備具有很大意義的發明。他設計了一種炮尾部有狹小藥室的大口徑火炮,稱它為“發射爆炸彈的加農炮”(canons obusiers),並開始用這種“發射爆炸彈的加農炮”以小射角發射空心彈,它的殺傷力因新的設計和爆炸彈的技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雖然在德國早已有人以二十四磅甚至十二磅短管炮使用爆炸彈對築城工事進行過平射,而且當年拿破侖也非常了解爆炸彈命中軍艦木舷時的破壞作用,因此他在土倫給準備用來進攻英國的大部分炮艦裝備了榴彈炮,並且確定了一條規則,即應當用命中後才爆炸的炮彈來射擊軍艦。但到19世紀20年代初為止還隻有岸防炮台的榴彈炮用空心彈射擊過軍艦。

    這時,佩克桑的發射爆炸彈的加農炮,即“佩克桑炮”的出現,就使軍艦能以最低伸的彈道發射空心爆炸彈,用於艦對艦的海戰,而且佩克桑炮的命中率也並不低於發射實心彈的舊式火炮的命中率。所以佩克桑炮在19世紀前期都一直是大型軍艦重要的武器裝備。

    對於斐迪南所處的時代,卡倫炮乃至佩克桑炮的所有優勢都更加明顯,而且卡倫炮的“局限性”——射程較短和適用於小型軍艦在此時都不是問題,因為現在的大型軍艦也比不上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英國巡航艦。當然,斐迪南也不能迅速追求大口徑短射程,現在還是從低到高逐次躍進,1496年先生產12磅卡倫艦炮,反正內膜可控冷卻技術的應用,讓火炮的質量、強度和使用壽命都大大提升了,斐迪南的中口徑火炮,甚至比敵方稍大口徑的火炮還要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