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斑疹傷寒的陰影~確定新大陸的第二批據點

字數:8981   加入書籤

A+A-




    ps:大章,抵兩更,就這樣吧?(?_|暗中觀察

    ……

    夜深了,挖墓人的馬車跑過寂靜的街道。馬蹄聲漸行漸近,又漸行漸遠。

    “把沒氣的人抬出來!”車夫喊道。

    ……

    “我發高燒已經多久了,四個星期了吧……”病床上,斐迪南自嘲著。

    “你現在還活著,已經是個奇跡了。”旁邊的一個醫生盯著他看。

    “我知道一個別人不知道的知識,一隻渦蟲這樣的扁形蟲,它的細胞永遠保持分裂分化的記憶,無論是大腦、心髒,都能無數次重新更新。一隻扁形蟲可以永生不死,除非它們得了傳染病。”

    “然而幾乎沒有渦蟲最後能逃過傳染病,能活一年的已經是命長了。”庫倫嘲諷道。“細胞永生化,碰上斑疹傷寒這樣的病症,照樣得玩完。”

    “現在是1495年,歐洲沒有斑疹傷寒啊,為什麽我會得這種病呢?”

    “是上帝的旨意吧?”庫倫煞有介事地望著天……天花板。

    “上帝的旨意……嗯,我不要再受這種折磨了……把那瓶甲醇給我拿過來!”

    “為什麽不是大量注射胰島素,或者灌一瓶黃曲黴素溶液?”庫倫嘴上這麽說,還是把斐迪南要的東西拿了過來。

    “它們還要留給加泰羅尼亞人呢……還是喝甲醇顯得豪爽。”接過瓶子,斐迪南還是在奇怪這次蹊蹺的患病。

    “歐洲明明沒有斑疹傷寒啊,在這個時候……還真有上帝跟我作對?……我還沒幹出一番大事業呢……”斐迪南哆哆嗦嗦地打開了瓶蓋。

    挖墓人的馬車跑過寂靜的街道。

    “把沒氣的人抬出來!”車夫的聲音回響著。

    “你的唯物主義動搖了嗎?”庫倫露出一個見鬼般的微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要不要向主懺悔一下?……臨走前要寬恕你的敵人嗎(??▽?)?”

    “嗬嗬……懺悔不用了,要寬恕的也沒有……”斐迪南把甲醇一飲而盡。

    “除了上帝!”

    ……

    冰冷,抖動……

    斐迪南睜開了眼睛。

    “果然,這是一個夢啊!”

    斐迪南嗬嗬一笑,然後神情又變得嚴肅起來。

    斑疹傷寒?

    它傳入歐洲的原因是,幾年之後,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出兵幫助威尼斯人去抗擊土耳其……然後到塞浦路斯島上晃悠一下後……回來就把斑疹傷寒傳遍了阿拉貢王國。

    這一次和梅毒一樣,也是在阿拉貢王國開始的,但是不一樣的是,阿拉貢隻是梅毒的傳播起點,卻是斑疹傷寒的主要受害者。

    斑疹傷寒的治療藥劑,要麽就是後世的化工製藥,要麽就是中草藥。這個年代想要取得中草藥來治病,不是王室也是大貴族。斐迪南有這個條件。士兵和平民百姓卻沒有。

    所以,斐迪南隻能計劃,推廣一下除四害、除虱子、除鼠、改善衛生環境這樣的預防措施。

    而除了斑疹傷寒的陰影之外,斐迪南當前關注的目標,就是對西方新大陸的開發了。

    1496年,是新大陸開發大大提速的一年,這一年,有兩萬屯墾兵團成員要踏上蠻荒之地,可能還有數千名民眾會在政府的組織倡導下前往。

    而對於新大陸要增加的據點,斐迪南卻得重新考慮。

    之前匆匆忙忙劃定了十處據點,不像第一次親自帶隊時建立的四處據點那樣每一處都有高價值和特殊意義。以至於他都忘記了莫比爾、伯明翰這兩個重要的地方。還摔了一件中國瓷器。

    中國瓷器被打碎的聲音響起之後,被自己的反派套路行為警醒的斐迪南,開始坐下來重新思考殖民美洲的計劃了。哪些是多餘的,哪些應該加上去,都要重新認真考慮。

    斐迪南看著美洲的地圖,目光從北往南看下來。

    第一個,從魁北克深入到蒙特利爾。魁北克和蒙特利爾,是加拿大東部非常重要的兩個據點,是法國殖民地新法蘭西最早、最重要、最堅挺的城市。魁北克,北美直布羅陀,魁北克首府,聖勞倫斯河河口,加拿大的鎖鑰。而蒙特利爾,則是七年戰爭中新法蘭西最後一個投降的城市,它的投降還在魁北克之後——蒙特利爾的陷落也是新法蘭西最終失去的標誌。

    所以,蒙特利爾這個地方一定要占下來,而且這和西班牙接下去介入五大湖地區局勢,挑動易洛魁人、休倫人、德拉瓦族印第安人衝突的戰略息息相關。更何況,內陸地區的森林資源、河狸皮等,也是重要的利潤來源,斐迪南的錢包君最近飲食菜譜有些固化了,是該再注入一些新鮮活力了。

    第二個,聖勞倫斯海灣,斐迪南的眼睛從蒙特利爾倒退,退到魁北克,又退回聖勞倫斯海灣。

    新斯科舍半島已經建起西班牙的據點,與半島一水之隔的布雷頓角島的海岸也成為紐芬蘭海域鱈魚的一處晾曬地,實際上也在西班牙控製下。但是布雷頓角島卻還需要專門占領一下——無它,北悉尼有煤礦分布,正好順勢煮鹽,同時或可供應本土和南邊的紐約一些,現在斐迪南饑不擇食,煤炭有多少吃多少,鐵礦石也一樣。

    倒是這樣一來,這煮鹽可以在北美推廣,而西北非又曬出大量的海鹽,鹽反而過剩了,銷路和用途都是個問題。

    這布雷頓角的漏網之魚,還是得捉住了。

    確定蒙特利爾和布雷頓角島兩個據點,加拿大地區看來是沒有遺漏了。

    斐迪南的目光進入美利堅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當然,日後隻能稱作美利堅東北部了,因為它和英格蘭顯然不會再有關係。

    之前想在這裏占領波士頓和費城。現在看來,一門心思全撲在大陸上,效果未必好,現在這點人力就想把美利堅東北六省連成一片根本做不到。

    還是得同時考慮經濟效益。畢竟,有錢好辦事,雖然錢包君現在吃得鼓鼓囊囊,但是大力向北美,尤其是大陸地區拓殖,初期還是花費不少。這筆花費是不能少的,畢竟如果你不想讓殖民地失去控製,就得采取這種戰爭一般的國家派遣屯墾兵團推進開發,而不好等待移民和商人自己建立起來,那樣忠誠度就會低。

    英帝國後期大舉拓殖,國家衝鋒在前發揮領導作用,主動推進開疆拓土的工作,就算移民澳大利亞的是囚犯,那也是政府,是英王陛下把你流放過去的,而且英政府還要精打細算,提高生存率,比如說運囚犯船隻到了澳大利亞,檢查人數交錢。所以白人為主的殖民地就有了傳統的忠誠和服從。

    雍正拚命幹13年,幫助大清續命百年多,天子努力幹事,帶動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然而這一切還得花錢。

    所以,計劃,要調整。

    首先,西班牙畢竟是大開發,吃大套餐,大陸地區不能拋棄,肯定要上去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斐迪南保留了波士頓,這個馬薩諸塞最早的殖民地和其首府、天然良港。交通便利,防禦穩固,食物和補給有保障。這個得有。

    至於特拉華河穀的費城,隻能暫時pass掉。

    然後在馬薩諸塞繼續搞事情,看看海上,是個捕鯨的好地方。

    外海島嶼有兩個著名的捕鯨基地。

    南塔克特島,和馬撒葡萄園島。

    斐迪南考慮了一下,後者麵積更大,土地肥沃,有天然生長的葡萄資源,外有捕鯨行業,氣候更溫和更宜居,後世長盛不衰。而且就開拓初期的便利看,島上的印第安人是非常好忽悠的那種,手把手教殖民者捕鯨的方法,對於初期立足能提供很多經驗、人力的幫助。

    所以,選定鱈魚岬以南的馬薩諸塞島嶼——馬撒葡萄園島,作為捕鯨基地,給馬薩諸塞殖民地創收,補貼一下波士頓(不過也許不需要,畢竟波士頓陸上有山林和可耕地,海上有漁業和航運)。

    這樣,美利堅東北部還是增加兩個據點,但從波士頓、費城改為波士頓和馬撒葡萄園島,都在馬薩諸塞殖民地的範圍之內。

    這裏也搞定。

    再往南,美利堅大西洋海岸南段的薩凡納,當時沒有考慮清楚,薩凡納的港口優勢這時並沒有多少用處,而薩凡納雖然能發展棉花種植,但分出人力在此開拓,遠不如墨西哥灣的專注經營好。

    所以,薩凡納,pass掉。

    美利堅東海岸甄別完成,進入墨西哥灣。

    增補以後,斐迪南確定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奧爾良,以及亞拉巴馬地區的莫比爾、伯明翰。它們都處於內河水係和海灣的融匯之處,都可能利用水運,是一大交通優勢。

    新奧爾良所處的路易斯安那州——僅墨西哥灣沿岸的那一小塊路易斯安那州,遠不是路易斯安那領地(這領地包括15個州)——就占全美40%的甘蔗產量!還有褐煤儲量3億多噸,又是重要糧食產區和通向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門,又有錢途又有資源又有前景。絕對是不可缺少的擴張據點,天生有一種欽定的感覺。如果不考慮後世的颶風的話。

    而且路易斯安那州還有鹽、硫、石灰的豐富資源,煉鐵煉銅水泥都用得上,順便再次讓斐迪南發愁,鹽是越來越多了,不好處理啊!

    至於亞拉巴馬的莫比爾、伯明翰,如前所述,煤鐵雙生子,又有棉花大豆花生三位一體主打農作物,也是必需得到的。

    墨西哥灣據點就是如此了,新奧爾良、莫比爾、伯明翰。

    好了,現在到西印度群島了,這裏是最剪不斷理還亂的地區,仔細考慮之後,出來不少牛鬼蛇神。

    古巴島是要的,但是經過考慮,除非5000人以上兵力集中到古巴島,才能確保1496年底以前將之拿下,還要麵對山區土著的反抗,不劃算。

    所以,就和那些貪財的酋長們,買下哈瓦那吧,種植甘蔗,然後還有莫阿附近的大型鉻礦,掌握在手,就結了。

    對於牙買加,暫時pass掉吧,先把格林納達控製了,主產肉豆蔻、生薑、甘蔗。

    巴哈馬群島,雖然經濟價值有限,但是寧為政府控製,不給海盜空子,這一交通要地,必需掌控在手。巴哈馬群島還是要的。

    最玄幻的是,巴哈馬旁邊的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以及它們與百慕大之間的關係。

    百慕大是斐迪南已經派出分隊控製的。

    百慕大的主要產業,不算金融和旅遊,在19世紀以前就是兩樣,一樣是百慕大柏樹支撐的造船業。

    另一樣,就是,依托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開展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鹽貿易。

    沒錯,最大規模的鹽貿易!

    這其中關係玄幻之極。英國人先殖民百慕大,百慕大人再殖民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而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有大量的天然鹽,特克斯群島其中一個島就叫鹽島。更有甚者,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非常適合曬鹽!而且,質量很好。

    再配合百慕大出產的快帆船,於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食鹽貿易就這樣運作起來了……

    老實說,斐迪南(作者)回憶到這個情況時,覺得自己非常失敗。在加那利群島和西撒哈拉折騰半天,原來,真正的曬鹽聖地就在西印度群島唾手可得的地方……

    心情很糟糕,但是現實就是現實,所以,斐迪南毅然決然地在1496年要開辟的新據點名單上,加上了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然後,這也就宣告了,斐迪南將會掌握的鹽產量,正式突破天際了……這些鹽究竟怎麽用掉?非常令人抓狂((?(//?Д/?/)?))/……

    暫時忽略這個煩人的問題,唯一的好消息是,西印度群島的一團亂麻,這樣算是理清了。

    然後再往南,就是最後的,唯一一個問題,智利。

    明年,自然要繞過麥哲倫海峽或者火地島,但是北上智利之後,就要做不那麽愉快的選擇題了。

    如果印加帝國的疆域沒有擴及智利,那麽斐迪南一定要選擇安托法加斯塔這個海港,因為它同時是天然良港、銅礦和天然硝石礦的所在地。掌控了安托法加斯塔,都不需要去伊基克這樣的內陸,銅和硝石就會湧向歐洲。

    然而印加帝國確實占領了智利北部。

    所以,一開始沒辦法取得安托法加斯塔。

    隻能退而求其次,占領瓦爾帕萊索。

    瓦爾帕萊索也可以聊以自0慰的是,它畢竟是北上美洲西海岸和跨越太平洋到遠東的重要基地。而且沿河通首都聖地亞哥。聖地亞哥附近有銀礦……

    好吧,不管怎麽樣,價值是不如安托法加斯塔的。聖地亞哥附近的銀礦處於內陸,也需要防備凶惡的阿勞坎人。

    所以,斐迪南定出了折中的方案。

    印加帝國,並不是突然就被白人從天而降滅亡的。恰恰相反,正是瓦伊納·卡帕克這位雄主在世時白人和印加帝國的和平交往,為印加帝國的滅亡奠定了基礎。

    在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時,皮薩羅等人就訪問過印加帝國,這也是印加人所稱“新人”的由來。當時被認為是“神族”的白人受到印加的友誼與崇拜,連皇帝也不能沾染的太陽神女還主動獻身……白人們真是快哉快哉。

    但是天花因為白人到來傳播開來……瓦伊納·卡帕克本人也是因為天花掛掉的。

    天花才是消滅印加帝國的根本。麵對死人大半的都城和疫病流行的四境,即便是瓦伊納·卡帕克這位雄主也不能阻止西班牙的戰馬和火槍統治這片土地。

    因此西班牙並不一定要回避接觸,隻要藏好底牌即可。

    安托法加斯塔所在地對當時的印加帝國完全是蠻荒,甚至村莊都沒有。而且現在西班牙也沒想覆滅印加帝國。西班牙還是暫時保持友好的姿態。

    所以,在安托法加斯塔建立據點並開采附近的礦產,應該沒有問題。

    當然,畢竟安托法加斯塔周圍是印加帝國,所以,瓦爾帕萊索也依然不得不建立據點,以為支援,以防萬一。

    ……

    綜上,斐迪南列出了1496年第二批要控製的新大陸據點名單——

    蒙特利爾(加拿大)

    布雷頓角島(加拿大)

    波士頓(馬薩諸塞)

    馬撒葡萄園島(馬薩諸塞)

    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

    莫比爾(亞拉巴馬)

    伯明翰(亞拉巴馬)

    古巴哈瓦那和莫阿附近(西印度)

    格林納達島(西印度)

    巴哈馬群島(西印度)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西印度)

    瓦爾帕萊索(智利中部)

    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北部)

    ……

    不祥,但或許也很好,總之,我們偉大的國王陛下確定了要在新大陸裝個13,而且還是字麵意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