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遠征前夕【視察】
字數:3440 加入書籤
……
得知自己的生計問題很快就能得到完全的解決,達·芬奇感到心情十分愉悅。看著麵前的《最後的晚餐》,他決定給佩雷斯侯爵一個驚喜。
比如說,把其中一位使徒的麵容以佩雷斯侯爵的臉來填充。
猶大自然是不行的,那已經由米蘭主教光榮地代勞了。至於後世為什麽會知道這一點,除了達·芬奇本人毫不掩飾外,修道院的修士們對此表示非常支持——主教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主教表示寶寶心裏苦。他因為被認為與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紮“狼狽為奸”而被厭惡公爵的米蘭民眾們唾棄,然而公爵大人和亞曆山大六世教皇才是真正狼狽為奸、同流合汙,當年教皇冕下向北運送賄選黃金的車子現在還存在公爵的宅邸裏,作為兩人友誼地久天長的象征。
所以,斐迪南的這一舉動在達·芬奇這裏引起的第一個變化,是《最後的晚餐》中,十二門徒之首的聖彼得的臉變了!變成了佩雷斯侯爵的臉!隨著該畫作走紅,很快佩雷斯侯爵在西班牙貴族中出名了(他是尼德霍格沒錯,但侯爵、家族身份不可能隱藏),正如米蘭主教一樣。
此外,達·芬奇還創作了另一副畫作,這幅畫作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蒙娜麗莎的微笑》依然著名,但是比它更引起轟動的是《路易斯的微笑》!——
這是一副浪漫主義但又十分寫實的畫作。在僅僅一麵之緣後,達·芬奇不看人直接作畫,一位飄逸出塵、長發及腰、不食人間煙火的女裝大佬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路易斯的微笑雖然不像蒙娜麗莎的微笑那樣神秘,卻更加的意味深長!米開朗琪羅曾對此口出驚人之語——“我已長發及腰,如今嫁你可好”,被認為是最精辟地解釋了本作蘊含的哲♂學精神。
遺憾的是,畫作主人公,後來被證實是尼德霍格一名朝氣蓬勃的情報人員,不幸於1498年英年早逝。他拒絕了此畫的贈與,同達·芬奇先生再未相見。他的墓碑上刻著一行小字,“願天堂沒有芬奇”。
藝術家的事業暫時告一段落。就在達·芬奇懷著喜悅的心情創作他的驚世巨著時,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國家機器,也在開始緩緩啟動,將在這一年裏,迸發出極為強大的力量!
這一年,國家機器,主要是阿拉貢王國的國家機器,將完成三件還算不那麽微小的工作——
把法國人趕出意大利南部,解放那不勒斯王國;
侵攻北非突尼斯(前文已經提前敘述)哈夫斯王朝,深度地控製了突尼斯,西班牙割取傑爾巴島、加的斯灣、的黎波裏塔尼亞,尤其是最後一塊地區,成為在北非遏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侵襲的時候重要根據地;
最後一點,就是啟動了本年最波瀾壯闊的國家行動——大規模遠征美洲!這裏就不得不對後世的一些不良現象表示遺憾。
後世的太陽係霸主伊比利亞及亞美利加聯合帝國-夏,即中西共主邦聯,關於斐迪南大帝的各種影片自然是少不了的。遺憾的是,盡管大帝本人屢次表示抗議,此類影片的評論、彈幕禮儀仍然得不到遵守。甚至連後台硬的up也膽敢以身試法。
以下是b站紀錄片《征服美洲》(1496年第三集)簡介中的一句不文明用語:
斐迪南:“讓開,我要開始裝b了!”
【up走得很安詳】
……
1496年的1月5日,地處地中海西岸的阿拉貢第二大港口、第三大城市(此時尚次於薩拉戈薩)巴倫西亞,不像歐洲其他地區那樣,感受到難以忍受的嚴寒。
地中海西濱的冬季,溫和濕潤。巴倫西亞為胡卡爾河及其之列卡夫列爾河流貫。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灌溉農業已很發達。
對於這顆“地中海的明珠”,斐迪南感到一種來自後世的親切感,因為這裏的氣候像八閩大地,這裏近海的農作物不是撒丁島的麥類,而是水稻——符合斐迪南的飲食習慣。同時,自711年阿拉伯帝國入侵以來,稻米、橘子和火藥被帶到了這裏。
沒錯,還有一項火藥,這裏是現在和未來西班牙一個重要的火藥生產地,還將建立火炮的生產廠,供應很大一部分的火藥和槍炮,讓西班牙方陣縱橫歐洲,征戰海外。這說明作為這裏本就很有軍工基地的潛力,能夠實現斐迪南在大陸上締造軍工複合體的宏大計劃。
不過,巴倫西亞現在最主要的產業是造船!這裏是阿拉貢最發達的造船業中心,斐迪南過去四年內,持續不斷地在阿拉貢所有港市和卡斯蒂利亞部分造船廠建造蓋倫船、飛剪船,其中四分之一出自巴倫西亞造船廠,其中蓋倫戰艦的產量一半來自該廠。從佛蘭德等地聘來的8000名造船工匠,60%集中到巴倫西亞。此地的造船廠、船塢一再增建,並且對技術進行了若幹改進。
巴倫西亞並非艦隊出發的匯集地,時間也對不上,斐迪南自然不是來觀看艦隊出征的壯舉。
今天,斐迪南就是作為一位國王,做一點微小的工作,來視察此地的。
映入眼簾的,是寬闊馬路、聳立的樓房、整潔的城市、優美的環境,這一切都吸引了他的目光……
(內心獨白:咳咳,其實吧,事實是,我看到的是,行色匆匆的水泥工,拔地而起的公廁,威武的城管,哀嚎(被拖去參加勞動)的乞丐……最有特色的還是菜市場……)
之後,斐迪南來到了巴倫西亞的造船廠和船塢,他要看望這些工程的偉大建設者們。繁忙的造船廠,一艘艘蓋倫船正在鋪設龍骨。過去幾天,有數艘船隻已經建成,如今正停泊在巴倫西亞港灣裏。
斐迪南國王陛下驅車來到造船廠時,在聽取了廠長關於新船建設情況的匯報後,斐迪南國王陛下頭戴安全帽登上了高處,現場察看造船廠的作業過程。
目睹工人們的辛勤勞作、拚搏奮鬥,斐迪南國王陛下十分興奮,他轉身問廠長:“這些船,1艘要造多久?”
廠長回答說:“最高記錄是佛蘭德船工12天拚裝了一艘福祿特帆船。但蓋倫船,尤其是戰船的工期要長得多,如果熟練工匠和木材供應都十分充足的時候——我們這兩年都能享受條件——三到六個月就能完成一艘五百噸的普通蓋倫船。爾一艘做工精良的六百噸戰艦,通常要半年以上乃至一整年。這都多虧了船工們的努力工作,尤其是佛蘭德的工匠和技師,貢獻很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