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咫尺之遙

字數:4766   加入書籤

A+A-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麽短暫,自古以來,“紅袖添香夜讀書”,就是多少讀書人的夢想啊。王一男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這種待遇,雖然隻有一個短短的下午,隻是在帝都大學的圖書館。

    可是作為一個專注合格的科研狗,王一男隻能偶爾偷眼看看添香的紅袖,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眼前一堆堆的文獻上,很小時候,王一男就有這種發狠的特質,男人可以懶,可以各種不靠譜,但是關鍵時候,一定不能慫。

    周慧靜靜地坐著,她拿了幾本雜誌,隨手翻開了其中一本,時不時的喵一眼,而更多的時候,周慧是看著王一男全神貫注的對付桌上的一疊疊影印本,頂尖的物理學期刊基本上都是英文的,雖然對於合格的科研狗來說,英文是基本功,不過畢竟沒有母語讀起來那麽輕鬆,王一男的大腦,必須要長時間超頻了。

    王一男攤開一篇綜述論文,一行一行的看著,偶爾還念出聲來,看到某個特別有價值的段落,還小小的揮揮拳頭,輕輕的敲敲桌子,然後仔細的記錄下來。碰到特別困難的地方,就好像作者就坐在對麵一樣,王一男還會跟那個跨越空間和時間,並不存在的人影討論幾句。

    周慧看著王一男皺著眉頭,苦苦沉思的樣子,不覺有些癡了。

    似乎娛樂圈最會演戲的男人,在這個專注而又充滿內涵的男孩身邊,都會黯然失色吧。

    當然,老媽的教育還是很有道理的,女孩子這個時候怎麽著都應該矜持一點。周慧發了一會花癡之後,跟王一男說晚上有事不能一起吃飯,就先回去了。

    王一男這會正忙的火燒火燎的,沒顧得上關注周慧的這點小心思。關於晶體、晶格的唯象理論,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發表了非常多的論文,什麽是唯象理論呢,顧名思義,就是“唯現象是從”的理論,科學家常常用來總結無法接觸,或者無法理解內部機製的一些現象的規律。

    比如說,假如我們從外星人那裏拿到一個盒子,這個盒子的外表每天會有不同的顏色和圖案,但是人類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打開這個盒子,於是人們隻好針對這些顏色和圖案,總結出種種理論,什麽三長兩短,什麽紅黑配,什麽九淺一深啦,這些,都可以認為是唯象理論了。

    你別說,科學家的直覺還真是可怕,王一男看到不少論文裏麵,都假設了各種形態電子對的存在,有的是直接對庫柏對進行改進,就像李文靜的父親李詩堯做的那樣,還有的直接就假設新種類的電子對,有幾篇論文裏麵,王一男甚至還隱約看到w-l對的影子。

    “幸虧回頭把這些功課補上”,王一男有些後怕的抹了一把汗水,要不然論文發表出去,別人問起來的時候,一問三不知,那就太可怕了。

    當然,唯象理論和王一男他們基於晶格頻率的理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好像唯象理論是對盒子外表的顏色和圖案進行總結,而王一男他們已經拆開了盒子,告訴大家,因為裏麵有一個齒輪,是如此這樣旋轉的,所以每天會有這樣的表現。

    從曆史文獻中,王一男大概找到了最合理的路徑,出發點是氧化銅,然後添加鈣原子,這個時候,晶格會有不穩定的頻率,利用不穩定的晶格頻率進行理論模擬計算,王一男推斷出在液氮溫區,這種晶格將呈現部分超導的跡象。

    與此同時,李文靜和其他研究小組的成員,利用哥德爾係統,也計算出使用分子編製技術生產出這種鈣銅氧化物的最佳步驟,基本上就是光化學和電化學的那些手段,加上一點常規的有機催化劑。對於撰寫論文來說,這已經足夠了,總不能要求我們把所有失敗的嚐試都寫上去對不。

    董誌負責的使用焙燒技術製備氧化銅項目進展很快,在哥德爾係統的幫助下,通過程序控製高溫焙燒設備,可以批量的生產合乎要求的銅原子/氧原子晶格,足夠滿足進一步實驗的需要了,王一男讓董誌把論文寫好,這個全算他的,不過暫時不要發表。

    在圖書館扮演一隻勤勤懇懇科研狗的間隙,王一男還和張琪、鄧若煙去了一趟棉花市。鄧衛國在他老爹的支持下,把淩陽廠的技術骨幹幾乎一掃而空,在棉花市和蜀都中間,有一個德市,當地政府聽說有這麽一個牛x的廠要建在這裏,高興的不行,政策,土地啥的,要什麽有什麽。

    五通一平就不說,建好的廠房直接拿過去就能用,王一男他們過去看了一下很滿意,晚上跟當年的袍哥聚會一樣,一幫鄧衛國的小兄弟、老兄弟把王一男放翻,大夥就是一家人啦。

    精密設備生產公司的事情,王一男作為一個吉祥物,隻要晚上在酒桌上被放翻,作用基本上就起到了,有張琪和鄧若煙,當然還有鄧衛國父子倆,就不需要王一男再費心了,根據鄧衛國的估計,用不了一個月,新的廠子就可以開工。

    接下來,項目組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是董誌帶頭,還有羅小音和一幫實習的學生,在焙燒出來的氧化銅基礎之上,通過分子編製技術,增加鈣原子,形成鈣銅氧化物晶體,然後在實驗中,觀測這種晶體是否會在液氮溫區出現超導的跡象。

    另外一路,就是王一男自己了,他需要在鈣銅氧化物的基礎上,繼續添加鈦原子,從理論上計算出穩定的晶格頻率,並利用計算出來的晶格頻率,推斷出幹冰丙酮溫區超導現象的存在,這個工作相對前麵來說,有一個好處,因為已經超越前人的工作太多,王一男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哥德爾係統這個作弊器。

    他說什麽就是什麽,隻要有實驗數據的支持,別人也無法提出懷疑,最多罵一句,“這小子,走了什麽狗x運”,當然更有可能的是讚歎一句,“真是天才的想法啊”。

    先不說王一男在圖書館裏麵冥思苦想,就算有作弊器存在,要從理論上闡明晶格頻率怎麽會產生w-l pair,並且產生超導現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當年,老愛做出了廣義相對性假設之後,又花了足足好幾年的功夫,才從非歐幾何和張量數學中發展出適用的數學工具,從而推導出引力場方程。

    王一男的數學基礎不錯,什麽群論啊,微分方程啊,泛函分析之類的,還是比較熟練的,不過晶格頻率這種東西,涉及到群論和拓撲學的好多概念,好像還必須在高維空間裏麵,做流形的微分分析,這可就超過他的能力範疇了。

    好在妖怪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李文靜這個未來的大數學家,總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王一男的風頭出夠了,現在輪到她了,基本的配合模式就是,王一男負責從物理理論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然後李文靜對數學模型進行分析或者求解,得到結論。

    如果跟王一男的預期符合,王一男就接著朝這個方向往下走,如果跟王一男的預期不符合,王一男就需要修改自己的模型或者假設,再重新抽象出新的數學模型來交給李文靜求解。

    如此在成功和失敗中不斷反複,直到某一天,理論和實驗能完美的符合,一篇完美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就可以誕生了。

    當然,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過程,如果沒有哥德爾係統這個作弊器的存在,就算有了晶格頻率這個天才的想法,那也得好幾十年的努力,從無數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才有可能在雜草叢生的蠻荒之間,發現這條唯一的小徑。

    甚至,很有可能王一男和李文靜都看不到出成果的那一天,幸運的話,後來者會在論文中提一句,“建立在w-l pair 理論的基礎之上”,不幸運的話,他們的工作會湮滅在曆史的塵埃中,不為人所知。

    當然,有了哥德爾係統就不一樣了,已經提前知道目的地的王一男,怎麽會讓自己成為一路上的風景,別人祭奠的對象呢,所謂出名要趁早,王一男早就給自己預定了大神的位置,目標是星辰大海的男人,怎麽可能倒在這個地方。

    幾周的時間過去了,在無數次的失敗之後,董誌帶領的研究團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按照哥德爾係統設計的光化學+電化學步驟,成功的製備出特定結構的鈣銅氧化物,並且在略高於額液氮溫區的溫度上,觀測到明顯的超導跡象。

    雖然和理論預期的一樣,這種跡象是不穩定的,但是實驗過程是可以重複的,這就足夠了,大牛的拚圖上,寫下了堅實的一筆。

    但是王一男自己負責的這一路,就沒那麽順利了。

    問題出在計算晶格頻率上,簡單的氧化銅的晶格頻率,王一男和李文靜給出的理論很簡單明晰,加上鈣原子之後,通過一係列的數學手段,也能計算出來,並且和實驗數據符合得很好。

    但是再增加鈦原子之後,之前的數學方法就不適用了,出現了非常多的奇點,也就是無窮大。當然,在哥德爾係統的訓練中,肯定也出現了同樣的無窮大,隻是哥德爾係統神奇的消除了這些無窮大,並得到了最終結果。

    王一男可以使用這些結果,但是對於完整的科學研究來說,他還得告訴大家,自己是怎麽消除這些無窮大的。

    王一男恨不得剝開哥德爾係統的外皮,問問它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可是作為神經網絡,人們所能看到的隻是一層一層的權重數據,你問問米歌下圍棋的狗狗,為什麽下一手要在這裏,它也一樣一臉懵圈的看著你。

    “我大腦裏麵無數的神經元,共同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不能理解,那是你們太弱了”,要是哥德爾係統會說話,它一定也會這麽說的。

    王一男感覺自己快瘋掉了,跨越千山萬水,走了幾十萬光年來到這裏,離成功就差那麽一小步,估計是個人都會瘋的吧。

    咫尺之遙,一水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