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化學還是物理
字數:5478 加入書籤
當然,事情沒那麽簡單,從財報上可以看到,我大企鵝每天可以靠遊戲可以掙三個億,但那是建立在小企鵝,大威信上億活躍用戶基礎之上的,換個公司你同樣弄那些遊戲試試看,每天能掙到三千萬軟妹幣就該燒高香了。
簡單來說,就是想掙到快錢,一筆幾千萬軟妹幣之類的容易,哥德爾係統隨便接個活就搞定了,但是想穩定的掙到上億軟妹幣,可真沒有短時間能搞定的辦法。
回到帝都之後,王一男暫時把每天三個億的理想放到一邊,出去偷懶了幾天的後果,就是一大堆事情在公司/學校等著他呢。
第一個找到王一男的,不是公司的李文靜,張琪之類的,也不是物理係的趙教授,相反,最著急的帝都大學林校長,直接把助理派到王一男在帝都大學辦公室蹲著,王一男剛到學校,還沒喘上一口氣呢,就被林校長請到了辦公室。
“一男啊”,林校長搓著手說,“我就不叫你王教授,你這麽年輕有為,叫王教授反而把你叫老了”,
“你看咱們這個分子機器聯合實驗室也成立了,我把化學係幾個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都派到實驗室裏,他們也算是你的手下”,
“這幾位找我抱怨好幾天了,說是實驗室都都成立一個星期了,連實驗室老大的麵都沒見過”,
“我尋摸著,你總得見見你的手下,給他們指點指點對不對”。
“怪我怪我,前幾天部隊那邊有緊急任務,去了一趟蜀都”,王一男連忙解釋,當然這鍋必須要甩到楊總師頭上,反正他現在是院士了,肩膀寬的很,背幾口鍋那不是小意思麽,
“就是新科楊院士他們研究所,咱們公司跟新型號戰機有合作,哈、哈、哈,具體內容我就不方便說了”,王一男打了個哈哈。
話說到這份上,林校長還能怎麽辦,捏著鼻子認了唄。
“應該的,應該的,肯定是部隊上的事情優先處理,那你現在回來,也就是說那邊的事情搞定了?”,林校長問,
“基本上搞定了吧,這樣,下午我去實驗室給它們做一個分子機器的講座,你看怎麽樣”,王一男覺得,再怎麽樣,聯合實驗室也算是自己的家底了,還是該上點心。
“那樣最好了,下午我陪你一塊去,認一下人,講座就搞成公開的吧,對所有研究生和高年級的本科生開放”,林校長也不笨,借此機會多榨點油水出來總沒壞處。
“沒問題,不過那樣的話,我就需要先準備一下ppt了”。
既然是公開課,那就不能敷衍了事,王一男跟林校長約好下午三點在大階梯教室講一堂之後,就趕緊回辦公室準備稿子。
傳統的分子機器的核心還停留在可重複的層麵,比如說分子電梯,能構造出特定的分子結構,然後在特定頻率的光照,或者特定電流的作用下,出現可重複的分子運動特性,比如說,像電梯一樣升降,或者像小車一樣前進或者後退。
王一男他們最大的成果,就是在簡單的分子及其基礎之上更進一步,創造性地構建出分子搬運工/裝配工,某種特定結構的基石輪烷。這樣的基石輪烷,可以攜帶金屬原子,搬運到指定的位置,然後裝配出特定的晶格結構。
當然,裝備某種特定的晶格結構,需要特定的基石輪烷,這都需要試驗反複的嚐試,或者在哥德爾係統的神經網絡中進行模擬計算,沒有哥德爾係統,找到特定用途的基石輪烷將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困難不算啥,一件事情要是不困難,早就被阿貓阿狗搞定了好吧,越困難的事情,才越能夠引起科學家們攻克他的興趣,關鍵是王一男/李文靜的論文,指出了這個全新的方向,由此帶來一係列的突破,那都是可以預期的。
在ppt的前半部分,王一男簡單的介紹了自己的工作,而ppt後麵更多的內容,是自己對未來的思考,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思考才是最有價值的,當年的哥本哈根學派,為什麽會誕生那麽多的物理學大師?那都是因為思想的碰撞,才會有大量的火花,才會點亮了20世紀初物理學,特別是量子力學的天空。
如果可能的話,王一男也想催化出一個莫名湖學派出來,這樣的場景,想想都酷。
三點還有三十分鍾的時候,王一男正在給自己的ppt做最後潤色,林校長居然在助理的帶領下,專門跑到王一男的辦公室,
“走吧,我們一起去大階梯教室,順便給你介紹一下實驗室的手下”。
果然是帝都大學的風格啊,禮賢下士的戲碼,從徐悲鴻當年n請齊白石開始,一直到今天的林校長,一代一代傳承不絕。
林校長和王一男順著莫名湖,慢慢的朝階梯教室走過去。
“你們的目標是化學獎還是物理學獎”,林校長沒頭沒腦的來了一句,王一男也聽懂了,
“從突破的大小和理論的價值上來講,物理學方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從成果被接受的廣泛程度來看,化學方麵更好一些”,王一男說,“不知道林校長有什麽建議嗎?”。
“從我的角度上,肯定希望是化學獎,不過最終肯定還是需要你們自己拿主意”,林校長說,
“今天找你,也是跟你提前打聲招呼,不管你們最終決定衝刺物理學還是化學,帝都大學都會是你們堅實的後盾,如果是化學的話就更好了,我們也有一些資源可以提前運作起來”。
雖然說在科學界總的來說是實力說話,不過每年有資格獲獎的人那麽多,最終選擇誰,是那個北歐小國的委員會說了算,所以,相關的公關工作,那句華國古話叫什麽來著,“養望”,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們真的有意衝刺一下今年的獎項,有些工作還是要提前準備了”,林校長語重心長的說,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王一男重重的點了點頭,確實,就算什麽都不幹,榮譽也很有可能像餡餅一樣掉到頭上,不過那樣也太消極了。
何況,這個頭銜對於王一男要做的事情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就像一道免死金牌一樣,拿到了,隻要不幹太出格的事情,在華國,那妥妥是可以橫著走的。
倆人聊了一會,很快就到了大階梯教室。偌大的教室裏麵,已經坐得滿滿當當,林校長帶著王一男走到前排,給他一一介紹了分子機器聯合實驗室的骨幹成員。
“這是朱平,帝都大學化學係畢業,在米國西北大學讀的化學博士,師從斯托達特教授”,
“就是最早提出輪烷概念的斯托達特教授吧”,王一男跟朱平握了握手,“有機會還要向你導師請教”,
“哪裏,哪裏,斯托達特老師在給我的郵件中,對您的工作大加讚賞,他的原話是,把這個領域向前推進了二十年”,朱平說,
“我覺得他說的一點都沒有誇張,以後我就跟您學習了”。
“這是周玉貴,從帝都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後,就一直從事分子機器的研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林校長說,
“這是我們學校重點培養的對象,年輕有為”,
“哪裏哪裏,在王教授麵前說年輕有為,您這不是打我的臉嗎”,周玉貴一臉不好意思的握著王一男的手,“以後,還請大神多多關照啊”。
介紹完四五個王一男今後主要的下屬之後,林校長在第一排就坐,一起來聽王一男的第一堂化學公開課,“是不是再給他個化學教授呢,幹脆直接申請一個分子機器重點學科,讓他當個博士生導師算了”,林校長心想,都已經是物理教授了,這個職稱不怎麽稀罕,要搶人,還是得放大招才行啊。
王一男走上講台,習慣性的先擦了擦黑板,雖然黑板上幹幹淨淨的,啥都沒有,不過王一男還是用擦黑板的動作,讓自己平靜下來。
看了看台下密密麻麻的人頭,王一男有點暈,而且,好像很多人看起來麵熟,貌似之前講超導的時候,也沒缺席過。
“看起來,不光我這個老師跨界,現在學生也流行跨界嘛”,王一男說,
教室裏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前麵幾排為數不多的女同學,基本臉都有些紅,學校裏也有追星族,這些中文、外文係的學生,才不管講的是什麽內容,聽得懂聽不懂呢,反正,年輕而又有點小帥的王一男王教授的課,那是肯定要來聽的。
“不過沒關係,跨界是好事,特別是物理跟化學,到了分子、甚至原子這個層次,其實化學和物理已經沒什麽區別了”,
“在我們的論文之前,分子機器更多的是化學家的玩具,做電梯,做輪子,做小車等等”,
“但是,我們通過多種基石輪烷的構型,首先提出了分子搬運工和分子裝配工的概念,這就使得,分子機器不再是少數人的玩具”,
“我們計算出超導材料的晶體結構,各種原子在空間的分布,然後再用基石輪烷在程序化光化學和電化學反應下,將特定的晶體結構組裝出來”,
“這就為今後的固體物理學,化學,以及普遍的材料科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我們不再隻能通過成千上萬次撞大運,指望能夠撞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材料”,
“相反,我們可以從理論上構造晶體的結構,通過最新的晶格頻率理論,計算出晶體的特性,再利用分子裝配工和分子搬運工,將理論的結構在現實中裝配出來”。
“隨著理論的進步,這樣的方法,將為人類科學的未來帶來無限的可能,我相信,常溫超導體,各種新的電池材料,在並不遙遠的未來,一定會出現”。
“。。。”
王一男的公開課進行了整整三個小時,講的興起,該講的不該講的都講出來了,特別是有關新材料的部分。
當然,那篇新方法計算熔點的論文,雖然僅僅是發表在帝都大學校刊上,在有心人眼裏,是不可能忽視它的價值的。
新理論指導新材料研發這扇大門,一旦被王一男他們打開,就再不可能被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