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霧山遇隱
字數:4203 加入書籤
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
百花盛開,二月春,大霧山翠綠疊嶂。
自陽城軍進駐莫村以來,便封鎖了進入大霧山的通道。這座海拔三千多米的大霧山是整個雲川州最高的山峰。
休整了整整一個冬季,也壓抑了整整一個冬季,時間又邁向了新的一年…
陽家軍駐守在莫村幾個月了,個個好吃好喝的養著。原本的流民和體質羸弱的山野村民,一個個也都變得膘肥馬壯。
對於這支陽城軍如何進行訓練成了很大的問題,春意盎然的景色也令梅笑寒不悅的心情稍微的舒緩了一些。
站在一處林子中,梅笑寒遠眺著遠方的群山,霧氣也絲毫的不存在了。被風一吹,便散的無蹤無影。
自唐末亂以來,為了避戰亂,不少人便隱遁於此山。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落魄的士族以及修道問真的弟子有不少都隱匿於此。
每年也隻有在春季的幾天,大霧山才會見得真容。而隱匿於此的人,會難得的會出山來一趟,去采購一些生活必須品,如生活所需要,且必不可少的鹽。
“今日天氣甚好,我想去大霧山走走。”梅笑寒突然提出要去大霧山走走。
唐宋明道:“梅當家打算帶誰去?”
“一起去吧!如此大好的天氣!”
梅笑寒環視了眾人一圈後笑道:“我就想自己去走一走!誰也不帶。”
“不行…這太危險了,你現在的身份不同與以往,萬一…”石虎回道。
梅笑寒不說話,來回踱著步,看著遠方的大霧山,想起了曾經想要丈步天涯的夢想,無奈的搖了搖頭。那已經成為了過去了。
“你們誰也不要說了,我就想一個人去走一走,誰也不帶。誰也別跟著我”梅笑寒的態度很堅決。
梅笑寒前腳走,雨童便後腳跟著,寸步不離。梅笑寒並沒有說什麽,早已料到如此。自鳳羽城跟隨以來,雨童從來都是寸步不離。
兩人一前一後,沿著山腳開始往上攀爬,一路無言。
走到一半路,梅笑寒開口道:“雨童,你認為如今軍中誰能堪陽城軍主帥大任!”
雨童聞言,嚇得跪倒在地顫顫巍巍道:“雨童不知,雨童隻惟主人是從,無有二心。”
“哼!…漂亮話!客套話!真是掃興!”
“你還是給我起來吧!小小年紀,也不知道哪裏學來的客套話!”
一陣風襲來,忽聞得有聲音傳來,細聽是“功名富貴,總是浮雲;戰事勝敗,皆為氣運。曾見萬古以來,江山有何常主,富貴有何定數?轉眼異形,瞬息即逝耳。”
這話聽的梅笑寒有些糊裏糊塗,便四處尋道:“何人,是何方隱士,可否出來與我一見!”
哈哈哈...哈哈哈….
…………
………….
………
一陣大笑過後,一個拄著木杖的青麵老人從林子內走出。
梅笑寒見狀拱手道:“前輩,有理了!不小心,打擾了前輩,還望多多包涵。”
老人笑了笑道:“將軍太客氣了,實在是不敢當啊!我等不過是山野之徒,身份低微,實在是受不起。”
梅笑寒,笑了笑道:“我並非是什麽將軍,隻是剛才聽聞前輩所誦之詩,卻有一種深藏大智慧之感悟,隻可惜晚輩天生的愚鈍,卻實在是領悟不了,還望前輩能有所開悟!”
雨童瞪著老人道:“哪裏來的妖道,在這裏故弄玄虛,怕是在這空山之上呆不住了吧,想要訛路人的銀子,故此才在這神神叨叨的!”
“看招!”話音剛落,雨童便高高躍起,到了老人身後。
拔劍便刺,手起劍出,隻看到一道光影,卻並未見到人影。
“咻!”
一劍擊出,老人紋絲不動,劍分明擊中,卻刺在了樹上。
雨童一頭霧水,滿臉尷尬,嘴裏卻罵道:“果不其然,真是是個妖道!”
“哈哈哈…”
老人微微笑道:“小兄弟,不知這位是…倒是心直口快啊!”
梅笑寒道:“這是我的侍從,小地方之人,不懂事,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望前輩不要與他計較,今日見了高人,實在是我晚輩之幸啊!”
梅笑寒無奈的看了看雨童,連連的搖頭。
“不知前輩尊姓大名?為何會隱居於這大霧山之上呢?”
“我乃是晉朝(五代後晉)的一位將軍。奉旨去征伐吐蕃,後我被圍困,打了敗仗,便獨騎逃入山林之中。”
“原來如此,如今已經是宋朝的天下了,前輩為何還不肯下山呢?莫非是耿耿於懷?”
老人道,自我入山林之後,總在進退躊躇,有一天遇到了一個胡僧,他便引我去東華先生莊上,我喝了麻姑仙酒,吃了胡麻。那實在是人間難遇啊!
東華先生於是便對我說:“功名富貴,總是浮雲;戰事勝敗,皆為氣運。曾見萬古以來,江山有何常主,富貴有何定數?轉眼異形,瞬息即逝耳。將軍何必苦戀功名,勞思俗慮?”
聞聽這番言語,老人便頓釋虎豹之雄心,化為鸞鶴之恬念,即拜老翁為師。東華先生以長生秘要,金丹火訣,青龍劍法授之。
“如今我已看破紅塵,出家學道。不願在遁入紅塵啊!更不管不問那世間的紛擾啊!”
梅笑寒道:“前輩有如此的頓悟實在是難得啊!但晚輩實在是不知道前輩為何我為將軍呢?”
老人笑道:“你的陽城軍威名在外,如今兵圍莫村,這大霧山上的諸多修道之人怕是不敢下山了啊!難道你的氣派還不足以與將軍相媲美嗎?”
修道之人也食五穀雜糧,這大霧山一年不見霧氣也就三天時間,現如今正是此時期。大霧山上修道之人見到山下駐守了千人的大軍,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下山。
梅笑寒道:“我與民秋毫無犯,不會為難這些修道之人的,若是有為非作歹之徒,另當別論。”
老人道:“今日我與將軍相談甚歡,鬥膽請將軍移步'摩崖穀'一敘。”
“如此大好春光,將軍莫荒廢了啊!”
“摩崖穀?”梅花笑寒疑道。
摩崖穀乃是聚才之地,自漢末以來,便有各地人才聚集於此,後越聚越多,其多者多為道教信徒。
隱於此眾,多為待價而沽者,也有等待賢明之君者。
小小一個摩崖穀,卻臥虎藏龍,難以言複其玄妙。
梅笑寒大喜,軍中正缺人才,想要在摩崖穀尋到將才,更想領略摩崖穀之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