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劉基(二)

字數:3921   加入書籤

A+A-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些人都吃飽喝足了。劉基也是喝的醉醺醺的,至於曆史對他是怎麽評價的,他似乎毫不在意。

    就像是一代女王武則天那樣,給世人留下了一塊無字碑,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豁達和開闊。

    此時還有另一個人在發著呆不語,拿著手中的酒杯,陷入了沉思。

    此人名叫範文程,範文程,清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字憲鬥,號輝嶽,是遼東沈陽人。

    範文程從太祖天命三年(1618)至康熙五年(1666),輔佐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為清朝開創立下不朽之功。

    兩百多年來,這個人為曆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卻一直處在風口浪尖飽受爭議,有的說他是第一漢奸;有的說他是中國曆史上十大謀士之一。

    曆史總是要交給世人去評說的,沒有人能夠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

    梅笑寒與範文程的第一次會麵開始了,梅笑寒覺得這個能夠在“滿官”“漢官”矛盾尖銳的清初朝廷,曆經四朝,在皇權更迭的血雨腥風中,始終穩居“大清第一文臣”之位的神奇人物,身上必定有著不一樣的秘密。

    月色之下,樹影斑斑,有清風吹來,拂麵而來,吹在範文程的臉上。

    梅笑寒拍了拍範文程的肩膀,範文程終於反應過來。這樣的天氣,算不上涼,隻是在靜靜回味往事的時候,卻讓範文程的內心非常的糾結。

    範文程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那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離世,形勢對於範文程急轉直下險惡萬分。

    福臨被推為新君,是八旗貴族內部各派激烈爭鬥的暫時妥協。

    福臨繼位以後,這一鬥爭仍在進行。

    八月十六日,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讬向鄭親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遊說,謀立多爾袞為君,代善、多爾袞告諸王貝勒,遂以擾政亂國的叛逆罪,將阿達禮、碩讬處死,籍沒其家。

    範文程原是碩讬的屬下人員,此時被撥入鑲黃旗。範文程剛剛避免了因旗主碩讬亂國而險遭不測之禍,不久又遇到了新的麻煩。

    攝政王多爾袞之親弟豫郡王多鐸色膽包天,想要搶奪範文程漂亮的老婆,經過一番周折,才得到解決,諸王貝勒審實後,決定罰多鐸一千兩銀子,奪其十五個牛錄。範文程雖然化險為夷,但仍不免憂心忡忡。

    盡管身遭故主被戮、愛妻險被欺淩的雙重危難,範文程仍以大局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緊急關頭,獻計獻策,立下了大功。

    ?

    範文程哭著道:“我是漢人,相對滿清皇室貴族而言,出身卑微,一奴才也。因此,文程其一生處處小心謹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禍”。”

    範文程既要運用謀略對付敵人,以取得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勝利,又要謹防禍起蕭牆,巧妙擺脫內部的傾軋。

    “文程一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就算如此死後也難免會落得個奸臣的名號。”

    梅笑寒看重的是人心,哪裏管他正統不正統,唐宋元明清,現代學曆史的人現在也沒有特意的把哪個朝代會看作是異族。

    “文程不必有如此之多感慨,文程能來梅城,也實在是我的榮幸。”

    離範文程不遠的桌子上有另一個人,此人卻是紅光滿麵,許多人都喝醉了,他卻還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此人名叫“李雲道”,此人乃是近代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他身上的頭銜可謂是一大籮筐。

    此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

    原話是三國演義中對薑偉的評價。薑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穀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軍事統帥,文武雙全,智勇足備。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為諸葛亮重用。後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

    諸葛去世後,薑維繼承諸葛亮的遺誌,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劉禪投降北魏後,薑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複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複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薑維和鍾會皆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

    “李雲道”是清末民初的一員大將,非常凶猛,且膽識過人,在軍閥混戰時期曾在萬軍之中取人首級。

    隻是此人運氣不是很好,竟然在一次醉酒之後,被人一槍爆頭。年紀輕輕的李雲到便一命嗚呼。原本可以稱霸一方,謀求霸業,卻在征伐的途中暴斃。

    現在對於他的機會來了,這個敢打敢殺的漢子,異常的英勇無敵,也非常的威猛,他和一般的莽夫不同,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戰勝敵人。若非要說他的缺點,就是非常愛喝酒。

    李雲道見到梅笑寒以後,也是一副玩味的心態,或許是因為經曆的太多,對於什麽事情都看的淡了。

    李雲道隻顧著喝酒,似乎他的人生他的一切,都已經在酒中,所以他一句話也不說。

    李雲道一邊飲酒一邊飲出了一首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這首詞出自宋代嶽飛《滿江紅》詞中的上闋。

    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激勵多少英雄豪傑,有誌之士。

    沙場中的功與名;官場中的得與失;人世間的愛和恨;短暫而艱辛所獲的功績,與整體大局而言,猶如“塵與土”之別,顯得那麽微不足道。完成大業,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價。也不想說。

    正在這時突然有弦音響起,彈奏著弦音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李清揚,他似乎也要把滿懷的憤慨全部吐露出來。

    這是一首他自己創作的歌曲,歌名叫做:《遠方》

    我曾多麽向往遠方。

    我躊躇滿誌。

    滿懷希望。

    遠方,遠方。

    在向我召喚。

    天邊的雲多麽的瀟灑。

    遠方的人在向我召喚。

    終於我將啟程。

    風雨兼程。

    卻充滿希望。

    向著我的遠方。

    看望等待我的朋友。

    劉基站在一旁,清風拂麵,認為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此曲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