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仲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說起管仲,這個人在中國曆史上相當有名,不過隻有我們這些上過學,“有學問”的人知道,其他的人我還真不敢保證。諸如:種地的,賣豬肉的......首先,沒有工作歧視,隻是舉個例子。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巧的是,就在這三百六十行裏,被我們稱之為“小姐”的這些人,就知道管仲。這可真是一件奇事,聽我慢慢道來。
“小姐”的前身是**,**在那做“生意”呢?看過古裝劇的同學們都笑了,當然是在:“滿春院”“金鳳樓”什麽什麽的。有些壞壞的同學一定想過生活在古代多好,這些地方去著多方便,跟逛超市的,不像現在去一趟,也要偷偷摸摸的。也就是古代那檔子“生意”跟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合不合法。那間麽問題來了,有許多同學肯定會問為什麽古代的合法?這件事說去說來,還是管仲幹的“好事。”在這裏事先聲明一點,可不是管仲自己為了“方便”,而搞的鬼,而是實在是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到這裏,不得不說一句,管仲為了齊國,也是拚了。
好了,言歸正傳,先做個自我介紹吧!
管仲,名夷吾,你也可以叫他管夷吾,古人就是麻煩,總愛取兩個名字,搞蒙你。生於公元前723年,死於公元前645年,還是說一下他一共活了多少歲吧!不然,有的同學會搞混的。用23加上(100減45)就對了,以後再碰上公元前出生的,想知道他活了多大,就按照我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他的老板也是相當有名,順便也介紹一下吧!齊桓公,春秋五巨頭之首,聽起來很厲害吧!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同學們要是對他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打一個齊字,第三個就是了。
管仲出生於貴族家庭,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官二代,他爹曾是齊國的大丈,可不幸的是,到管仲時,他家道已經不中了,也就在“士”的圈子上混。說到春秋時期的圈子,一共有六個,也可以說有五個。其為有一個圈子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天子”,你敢和他一起玩嗎?剩下的五個圈子分別是:諸侯,卿大夫,士,農民,奴隸。由此可以,雖然“士”這個圈子不怎麽的,卻還是屬於統治階級的。
管仲在年輕的時侯,因為拚爹不成,隻好出去做生意,也就是經商,在當時候經商是讓人十分瞧不起的。假如你去經了商,你的街坊鄰居就會說:“你看那個誰誰誰,去經商了...真沒出息。”古代經商哪有現代人那麽風光,小車開著,小洋樓別墅住著,讓人羨慕著。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一句一點也不假,在古代就流行的通。管仲就有一個好基友,隻不過他的名字有些奇怪,叫什麽呢:鮑叔牙。他的這個基友,對他好的真是沒法說,下麵就簡單舉個例子。
管仲也參過軍,去打過仗,我估計他應該是兵器忘了帶了,當了好幾次逃兵,人們都說他膽小鬼,貪生怕死。這個時候,他的好基友鮑叔牙就站出來,替他說話了。他說:“管仲,他家有一個八十歲的老母,如果他不小心光榮了,那麽家裏的老母,誰來照顧?”管仲抱著鮑叔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道:“好基友,一生一起走。”
隻可惜,這兩個好基友卻“分手”了,各自找了個老板。管仲找的這個老板是誰呢?這個人不是很有名,但還是說一下吧!他找的是齊襄公的大弟公子糾。而鮑叔牙找的老板則是齊襄公的小弟公子小白。這樣一找不當緊,因為到後來他們的兩個老板打了起來。事情還要從齊襄王說起,公元前686年,他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串通大夫,殺死了他,自立為君,可上天又跟他開了個玩笑,他又被別人給殺死了。
這個時候,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眼紅了,因為此時可是搶老大的好機會。公子糾坐不住了,在魯莊公的幫助下,讓管仲去偷襲公子小白。管仲緊追慢追,總算是趕上了小白,忙走上前去,跟小白打招呼,冷不妨的給了小白一箭,連忙跑了。
公子糾這一下樂了,每天跟管仲喝兩盅,也不慌著回國了。令兩個人想不到的是,這時齊國已經有了新老板了,沒他公子糾的什麽事了。一打聽,原來小白沒有被射死,還提前回國,當了老板。
最終,魯莊公在齊國的恐嚇下幹掉了公子糾,管仲也被帶回了齊國。下麵有趣的事,發生了,齊恒公也就是之前的小白,鮑叔牙的老板想鮑叔牙當國相。鮑叔牙就是鮑叔牙,還記著好基友,就又把管仲推銷給了自己的老板。這個老板還真不賴,去迎接管仲的時候,還洗了三回澡,打了三回香皂,噴了三回香水。
恒公見了管仲,開囗就說:“管仲,現在國家這麽窮,你有什麽辦法?”管仲簡單的說了幾句話:“我們齊國有礦,去開礦鑄錢;然後弄個過濾器,把海水變成鹽。”管仲,年輕的時候經商可沒白經,這樣的點子都能想到,當年絕對是個奸商。管仲又繼續忽悠:“老板,你可別看不起商人,要是讓商旅發達了,不就趁著可以抽稅了,那打仗的經費也不用你的小金庫了。”“哎呀!怪不得是鮑叔牙的基友,真有你的。”
再講講改革。古代農民什麽最重要呢?當然是地了,你別看那一畝三分地,足夠你吃好長時間的,順便說一句,現在有許多城裏人,看不起種地的,如果真沒有種地了,那麻煩大了。管仲是怎麽改的地呢?他把一起種地改成了個人種地,每家每戶都分得了一些土地。這樣有什麽好處呢?提高了人的自覺性,你的地,你不種,你吃啥啊!然後征稅也變了,誰家的土好,誰家的地大,多征點,反之,少征點。交完了稅,剩下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了,也不妨礙國家的金庫收入。
中國古代曆代統治者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甚至把它列為了一項國策,就像咱之前的計劃生育一樣。但是猛人就是猛人,他宣布:經商的人和種地的人從此之後都一個樣,誰也不許看不起誰了。
再看一看管仲的行政規化。他把都邑分為二十一個鄉,注意,鄉可不是現在的鄉鎮。工商鄉六個,士鄉十五個,不能走,不能混居。剩下的鄉村呢?他把鄉村的人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設一個縣,一個縣設三個鄉,一個鄉,設十個卒,一個卒再設十個邑,一個邑管三十家。簡單的說,邑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村,卒相當於現在的鎮,卒相當於現在的縣,鄉相當於現在的地區(就三個,是不是少了點。)縣自然是就相當於現在的省了。
管仲還說了一句名言,我們現在的哲學書本上還有,因為這句名言是典型的唯物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句不好聽的話,也就是:“飽暖思**。”沒什麽本質的區別。
齊國有錢之後就開始不老實了,開始欺負別的國家了。管仲又提出了:“尊王攘夷”這個政策。“尊王”很好理解,就是尊重天子,自己的大老板。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覺得曹操應該就是跟管仲學的。雖然那個時侯,天子這個圈子已經沒什麽威力的,但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跟它叫板,管仲這個老滑頭,就是利用這一點,打起替天子行使權力的招牌,說白話點,跟掛羊頭,賣狗肉,也沒什麽區別。
“攘夷”就是聯合中原各國去共同抵禦夷狄。那個時候夷狄不斷騷擾我們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年的諸侯各國共同抵禦外夷,很難想象日後的曆史是什麽樣的。如果那個時候有“民族英雄”這個稱號的話,管仲是最恰當的。一百多年後,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估計現在是外夷統治著我們。”
在管仲的努力奮鬥下,終於使自己的老板當上了春秋五大巨頭之首,而他自己的小生活過得也是蠻可以的。
總而言之,管仲是個猛人,是個很猛的人,如果給中國古代的相排名的話,他絕對可以排進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