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再見玉姬

字數:3184   加入書籤

A+A-




    楊三掛念著三兒,心想學就學唄,多一門技術不是壞事。

    於是楊三就懶洋洋地說:“你想教就教吧,不過話先說清楚,是你自願的哈,我可沒有什麽東西和你對調。”

    元婆哈哈笑著:“你和我穿越一趟,找回金鐲子,我們就抵消了”。

    “慢。”楊三不傻,立即強調:“回去倒是可以回去,但是能不能找回金鐲子,我可不敢打這個包票”。

    元婆臉色一變,想了想又說:“行,隻要找到那個西疆苗寨就可以了。對了,你把金鐲子送給了什麽人”?

    楊三迅速地眨巴著眼睛,尋思著要不要把苗苗和皇子公主的事情告訴元婆。半分鍾後做出決定,還是不說為好。元婆是巫妖,一旦知道了苗苗娘娘和太子公主的身份,萬一穿越回去起個什麽歹心,終究不好。

    於是楊三就說:“沒有送啊,我之前不是說過了嘛,是搞掉了的。”

    元婆也不追究,隻說教馭蛇術之後就趕緊穿越過去。

    於是元婆在離楊三兩米遠的地方席地而坐,開始做法:“三兒你可看好了啊,這個馭蛇術,可是我們巫妖的一項絕技”。

    楊三挪了挪身子,認真地看著元婆。

    元婆坐定之後,緊閉雙目,雙手不斷的挽著“訣法”,歪嘴嘰裏咕嚕念念有詞……

    元婆的巫術,那可是大有來頭的,她不僅會馭蛇術,還會很多邪術,其中就有蠱毒。

    巫術這東西,幾千年來是一個難解的謎。有史料記載,巫術來自於舜帝部落,傳說,舜帝的時候,為了給老百姓生產食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舜就讓他的一個兒子到巫鹹國做了酋長,鹹即善於煮鹵土為鹽而得名。巫鹹國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龍,地處大荒之中,與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稱作十巫。

    舜的兒子做了巫鹹國的酋長之後,就帶領巫鹹國生產食鹽。因為當地的巫鹹人掌握著鹵土製鹽的技術,他們把鹵土蒸煮,使鹽析出,成為晶體,外人以為是在“變術”。加上巫鹹人在製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等,以利於析鹽。於是,人們稱這種會用土變鹽的術為“巫術”。這就是“巫術”一詞的由來。

    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是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巫師一旦要讓某人死亡,便做一個人形,寫上某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或刀砍,直到將某人置於死地。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隻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讓路人拾去,於是就將病患轉移到了撿拾者的身上。

    還有交感巫術,這種巫術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人體分出去的部分,仍然能夠繼續得到相互的感應,例如:頭發、指甲、眼睫毛、眉毛、腋毛等,雖然離開了人體,依然和人體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施術在這些東西上麵,就能影響於人體。另一種則是舉凡曾經接觸過的兩種東西,以後即使分開了,也能夠互相感應,這叫做接觸巫術,施術於腳印、衣物,這些腳印、衣物也能與人體互相感應,直接影響到受害者。

    最為厲害和歹毒的要數蠱道巫術。蠱道巫術就是使用蟲來進行施法的一種巫術,在中國使用蠱道巫術最出名的就是苗族。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隻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麵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髒不適、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中了蠱。

    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糜爛之後所生的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

    傳說中製造毒蠱的方法,一般是將多種帶有劇毒的毒蟲如蛇蠍、蜥蜴等放進同一器物內,使其互相齧食、殘殺,最後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蟲便是蠱。蠱的種類極多,影響較大的有蛇蠱、犬蠱、貓鬼蠱、蠍蠱、蛤蟆蠱、蟲蠱、飛蠱等。雖然蠱表麵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來,蠱就被認為是能飛遊、變幻、發光,像鬼怪一樣來去無蹤的神秘之物。造蠱者可用法術遙控蠱蟲給施術對象帶來各種疾病甚至將其害死。

    在夜郎穀一帶,製蠱和中蠱的現象並不常見,但是也不陌生。閔家屯、螞蟥村和楊家寨的人們,向來都以尚武為榮,大多不屑巫師蠱毒之流。不過像元婆這樣的老巫婆,大概都會一些蠱術。但是巫有巫道,老巫婆也不會輕易施害於人,夜郎穀相信因果報應,巫師施蠱害人,終究會報應到後代身上。而年輕一些的巫師,也大多不會製蠱之術了。

    不過夜郎穀之所以有那麽一個方圓上百公裏的魔穀絕地,霧瘴彌漫鳥獸絕跡,民間傳說都是蠱毒所致。據說魔穀絕地的一草一木,全都沾染了蠱蟲,聖物一旦接近就會中蠱而亡。

    傳說歸傳說,始終沒有人敢去求證。夜郎穀的村民都很老師,祖祖輩輩定下的規矩,沒必要用鮮血和生命去挑戰。

    楊三自然不怕巫蠱的,特別是在他鑽進夜郎穀之後。但是他對蠱毒還是存有一份敬畏之心,現在他不敢奢望元婆能教他蠱術,但是能學會馭蛇術也很不錯,於是就答應元婆的要求。

    而元婆,卻是很想將畢生所學都傳授給楊三,因為她流連人間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