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空降社港(1)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A+A-


    楊書記,是我,孟路軍。 w w w  v w

    孟路軍語氣謙和,但是不乏急促。

    楊誌遠一聽,腦海裏頓時顯現出一個人:孟路軍,社港縣代縣長,42歲,濃眉大眼,身體魁梧。楊誌遠前些天剛與其在社港縣見過麵,彼時,楊誌遠在普天市市委書記陶然和市委組織部薑濤部長的陪同下,前往社港縣任縣委書記一職。當日,在與全縣幹部見過麵之後,縣委縣政府的班子成員,以及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在縣委招待所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迎宴,既是歡迎楊誌遠的到任,也是歡迎陶然和薑濤的到來。

    一張二十人的大圓桌坐得滿滿當當,陶然居而坐,薑濤和楊誌遠分坐兩旁。楊誌遠先一天到的普天,剛和市委常委班子成員見過麵,第二天由陶然薑濤陪著馬不停蹄地到了社港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情況有些特殊,楊誌遠除了是社港縣縣委書記,同時還是普天市市委常委。

    開始場麵有些拘謹,彼此都不太熟悉。楊誌遠現在雖為陶然下級,但楊誌遠跟著周至誠時,和陶然他們這一級的幹部多有聯係,兩人雖然沒有私誼,但彼此關係說得過去,陶然送楊誌遠到社港任,除了因為楊誌遠是市委常委,更多的還是這方麵的原因。席間,大家少不得舉著酒杯,你來我往,氣氛是有,但並不熱烈,反而是楊誌遠和陶然在席間顯得親近一些。這可以理解,相對於楊誌遠,社港的一幹縣級領導分量不夠,自然不敢過於主動往去湊。直到孟路軍公然向陶然叫板,氣氛頓時為之熱烈。

    酒過三巡,孟路軍把酒杯一扣,笑嘻嘻地慫恿一幹縣級領導向陶然叫板,說:都知道陶書記好酒量,今日到了社港,還用這種小酒杯喝酒,是不是說明我們社港縣真的不行了。楊書記,我們是不是得換三兩的大杯。

    孟路軍這話,大家都聽出了那麽一點點意思,孟路軍這話既是說酒,同時也是說社港當前一落千丈的形勢。而且孟路軍這話既是向陶然叫板,同時也是向楊誌遠叫陣。

    陶然看了孟路軍一眼,又看了看楊誌遠,說:誌遠,孟縣長豪氣滿天,公然叫板,怎麽樣,今天得由你來拿主意。

    楊誌遠這天半主半客,一看陶然的態度,知其並不反對孟路軍的提議,於是笑,說:既然孟縣長都發話了,那換大杯,用大杯說話。

    酒杯一換,氣氛頓時來了,當天賓主相聚甚歡,都因了孟路軍這一炮。

    對於自己這位將來的搭檔,楊誌遠自然是多有留意,孟路軍風風火火,聲音洪亮,對楊誌遠的到來表現得熱情和友善,楊誌遠跟著周至誠書記這麽些年,看人方麵有自己的一套,楊誌遠感覺孟路軍表情自然,誠心實意,不是做作,當即放下心來。

    楊誌遠開始並沒想到自己會進入普天市委常委之列,在來社港前自然對孟路軍著重進行了一番了解,孟路軍此前為社港縣常務副縣長,化層次雖然不高,但有些闖勁,是從鄉鎮一步步走來的,為人務實,官聲頗好,問過的人都對其人品多有讚譽。這夠了,楊誌遠這人不怕別的,怕到了地方,一個書記一個縣長,麵和心不和,當縣長的時時刻刻想著怎麽拆你的台,你指東他往西,那肯定會焦頭爛額,哪裏還幹得成事。

    楊誌遠當初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社港,孟路軍也是其的一個主要原因,社港不久前剛剛生出了事端,書記縣長同時調離,社港不可能一日無主,於是孟路軍先行到位,從常務副縣長提拔為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此人剛剛提拔,自是不會對縣委書記一職存有非分之想,他楊誌遠一到社港,孟路軍必定會一心輔佐,共同進步。楊誌遠信奉凡成事者,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尤以人和為重。社港於是成了楊誌遠的首選。

    現在楊誌遠一聽孟路軍電話裏的語氣,不覺心裏一跳。孟路軍此時來電,隻怕不是好事。楊誌遠哦了一聲,不動聲色,問:孟縣長,有事

    孟路軍說知道楊書記這幾天有些緊要的事情要處理,本不想驚擾楊書記,想自己處理好成了,可想了想,覺得此事有必要向楊書記匯報。

    孟縣長你說楊誌遠走到了窗邊,盡量離屋子裏的人遠點,我聽著是。

    楊書記,讓你說了,楓樹灣水電站又出事了

    如楊誌遠所料,楓樹灣水電站又生出了事端。

    楓樹灣水電站,顧名思義此水電站在楓樹灣。楓樹灣水電站是一任社港縣縣委縣政府於沿海招商引資而來的項目,為市縣二級的重大項目。普天市以前是農業市,在本市境內既沒有火電廠,也沒有水電站,原來倒也沒什麽,但自通普高速與沿海對接後,普天市工業形勢一片大好,用電量突飛猛進,本省的電力主要靠火電廠發電,而幾大火電廠主要集在榆江合海會通三個老工業城市。本省經濟現在日行千裏,經濟總量躋身全國十強,電力供應一時緊缺,火電廠在三市,自然得先保本地區,再往外輸送。如此一來電力供應問題成了製約普天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去年普天市隨同省裏去港澳招商引資,香港的朱氏能源集團對楓樹灣水電站項目情有獨鍾,雙方一拍即合,當場草簽了合同。此為那次香港招商的首單草簽合同,陶然通過楊誌遠邀請周至誠書記參加,周至誠欣然同意。楊誌遠作為周至誠的秘書,當時也在現場,盡管現場場麵熱烈,但楊誌遠當時也是一旁觀者,根本沒想到一年後,這個水電站項目會和他捆綁在一起。

    楓樹灣水電站簽約之時輕鬆順利,但開工一年,卻很不平靜,期間生出了許多的事情,任書記縣長之所以同時調離,也與此項目有關。這次孟路軍縣長給楊誌遠打電話,所說之事,同樣事涉水電站。水電站因為動工修建,大小車輛需經由楓樹灣村的鄉村公路進入深山的施工現場,這次的事端是,水電站一台滿載鋼筋的貨車,經由楓樹灣村時,一不留心把路邊的一個小孩卷入車底,小孩當即身亡。

    這應該屬於交通事故,但由於水電站和楓樹灣村民紛爭已久,雙方積怨已深,一時難以調和。楓樹灣的村民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抬屍縣委縣政府請願,好在楓樹灣所在的大龍鄉政府還算警醒,對楓樹灣村實施二十四小時監控,大小幹部得知消息立即陣,把楓樹灣的村民阻於大龍鄉境內,孟路軍得到消息後立馬趕往該鄉處理此事。在路抽出時間給楊誌遠打電話匯報情況。因為楊誌遠那天歡迎宴後隨陶然他們回省前,特意把孟路軍叫到一旁,讓孟路軍時刻關注楓樹灣的事態,楓樹灣現在表麵平靜,暗隻怕暗流洶湧,務必小心。楊誌遠再三交代,但凡事涉楓樹灣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需在第一時間向其匯報。

    楊誌遠說:孟縣長,你先去,盡量做好安撫工作,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楊誌遠看了看表,說:我爭取在傍晚時分趕到大龍鄉與你會合。

    孟路軍說:楊書記你放心,我知道該怎麽辦。

    孟路軍又說:楊書記,其實這等事情,我可以處理好,你用不著急著趕來。

    楊誌遠說:孟縣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楓樹灣三番五次生出事端,如果不把工作做細做實,那麽楓樹灣遲早還會出事,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

    孟路軍知道楊誌遠這話不是危言聳聽,他是社港土生土長的幹部,楓樹灣的事情他一清二楚,但楊誌遠屬於初來乍到,省城榆江離社港數百裏之遙,楊誌遠一來對楓樹灣的事情心,再三交代,看來是做足了功課。孟路軍不再多說:那好,我先去,楊書記,咱們大龍鄉見。

    424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