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空降社港(6)

字數:3833   加入書籤

A+A-


    獵豹穿古城新區而過。小說霍亞軍看著古城新區林立的工廠,滿眼羨慕和嫉妒,點頭,說:人家現在是盆滿缽滿,咱社港跟人家早不在同一檔次。

    楊誌遠笑,問:原因何在

    汽車已經開始在張溪嶺盤旋,正式進入社港縣境。霍亞軍一指身邊的山嵐,說:還不是因為這個張溪嶺。

    社港縣位於普天西南方向,縣城以北五十公裏為普天市區,南邊與沿海接壤,通普高速於其東部山區而過。按說地理位置不錯,可是有些情況,社港多山,當年通普高速遲遲不能與沿海對接,因為社港這一塊山高河多,需要鑽山打洞搭橋,也是說高速公路雖然在社港過境,但都在崇山峻嶺之,沒有多少可供利用的價值,南邊雖然與沿海接壤,但一條著名的山脈橫亙在兩省之間,成為了省界。也是說,社港看似地理位置優越,實則不然,其三麵環山,唯其西麵一坦平原,沃土百裏,但也隻適應於種植水稻,西麵之西,為普天的另一轄縣臨江,當年飛虎隊的老兵到普天悼念戰友,去的是該縣,臨江與社港同屬難兄難弟,沒什麽好依仗的。張溪嶺為那道著名山脈的分支,由南而北延伸。張溪嶺以東為古城縣,張溪嶺及張溪嶺以西則為社港縣轄。

    社港離普天市區五十公裏,此為地圖的直線距離,實則遠不是這麽一回事,縣城到普天三個小時,其有二個半小時是耗在張溪嶺的盤山公路,汽車在張溪嶺的崇山峻嶺,忽忽下,蜿蜿蜒蜒。張溪嶺其實有諸多大小山峰,因張溪嶺為其最高峰,故此統稱張溪嶺。抗戰之時,這裏曾經發生過幾次有名的阻擊戰,數萬日軍被阻擊於張溪嶺以東,直至抗戰勝利,日軍始終未能越張溪嶺半步,可見其險。

    車至張溪嶺主峰,楊誌遠拍拍魏遲修的肩膀,說:遲修,於此處停一停。

    魏遲修把車停住,楊誌遠站在山巔,極目遠眺,群山莽莽,層巒疊嶂,但見崇山峻嶺之間,公路如帶於山間蜿蜒盤旋,流泉飛瀑,青鬆翠竹相映,此時雖是仲夏,山巔之,卻是一派春意,零星可見杜鵑於山間爛漫。鳥語花香,流水歡歌,生氣盎然。楊誌遠一時隻覺心曠神怡。

    霍亞軍介紹,說張溪嶺周邊森林麵積有7萬餘畝,境內群山環抱,立峻挺拔,雨量充沛,植被豐富,種類繁多。植物種類有23個群係3000多種,列人國家一二類保護樹種有28種;已發現野生動物100餘種,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達25種;森林繁殖的彩蝶1200多種,堪稱天然動植物博物館。

    楊誌遠點頭:不錯

    既是說張溪嶺,也是表揚霍亞軍。

    楊誌遠問霍亞軍:張溪嶺海拔多少

    霍亞軍答:此處為張溪嶺最高峰,海拔16079米。霍亞軍再一指山下,那是五子峰,海拔1515米,為張溪嶺之次高峰。

    楊誌遠順著霍亞軍所指的方向望去。但見五子峰處,竟然有一條鐵路於山間蜿蜒。楊誌遠一時有些詫異,問:霍主任,那是什麽鐵路

    霍亞軍點頭,說:鐵路倒是鐵路,但它與我國目前1435毫米寬的鐵軌有所不同,其鐵軌寬為1067毫米,俗稱窄軌。於60年代建成通車,此鐵路起於臨江,經社港於張溪嶺前數公裏處與大動脈相交,全長一百來裏,臨社鐵路是一條地方窄軌鐵路,除了客運,主要是用於運輸臨江的磷礦石及硫鐵礦石,近年由於臨江礦藏枯竭,臨江和社港間公路客運也還方便,該鐵路也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年初經省政府批準臨社鐵路停運拆軌。

    這是楊誌遠不曾了解的,畢竟社港與省城相隔數百公裏,楊誌遠對社港的情況還不可能做到一清二楚,臨社鐵路屬於地方窄軌鐵路,在地圖沒有標注,楊誌遠望著遠處的那條窄軌鐵路一時有些出神,楊誌遠心想,臨社鐵路這條一百裏長的鐵路當年之所以沒有修成寬軌,一來與運力有關,二來應該也與張溪嶺有著莫大的關係,在張溪嶺的山間修建窄軌,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楊誌遠心有所動:拆軌拆了多長

    霍亞軍說:也是象征性地於臨江和社港二個小火車站拆了幾百米,兩縣擬招標,讓金屬回收公司進行回收,統一拆除。

    楊誌遠說:這麽拆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霍亞軍說:不拆怎麽辦,這麽在路躺著,日曬雨淋,鏽蝕掉,豈不是浪費,兩縣的意思都傾向於拆了鐵軌,多少還能收回幾個錢,作為職工的安置費。

    霍亞軍這話也有幾分道理,但楊誌遠心有不甘,窄軌拆起來容易,建起來難,當年建這樣的一條窄軌,隻怕很是不易。楊誌遠想了想,說:霍主任,你和臨江縣聯係聯係,看拆軌工作是不是可以暫緩進行。

    霍亞軍有些好,說:楊書記,是不是有了什麽好的主意

    楊誌遠搖頭,說:暫時沒有,是覺得這麽一拆了之有些可惜了,緩一緩,容我想想。

    霍亞軍說好。然後又說:楊書記,要不我現在和臨江縣委辦的汪主任打個電話,你和臨江的劉建喜書記直接通個電話。

    霍亞軍一說,楊誌遠會意,臨江和社港各自為政,霍亞軍貿然給臨江縣委辦打電話,人家臨江豈會聽命於他。而他楊誌遠直接和臨江縣委書記通話,情況大不一樣了,他的話,劉建喜肯定得聽,為何因為他楊誌遠除了是社港縣縣委書記,同時還是普天市委常委,屬市委領導,劉建喜的級。此刻,楊誌遠開始感受到常委這頂官帽子的好處,這有利於楊誌遠和周邊各縣的協調。楊誌遠心想,周至誠書記是不是早料到了這一點,這才徇私一回,暗地裏幫自己一把。

    楊誌遠笑了笑,說:也好。作為兄弟縣,難免不打交道。先說話也好。

    霍亞軍一聽,於山巔撥通了電話,看來其與臨江的汪主任多有聯係,倆人打著哈哈,套了一番近乎,霍亞軍才問汪主任,劉書記在不在,如果在的話,還得麻煩劉書記接個電話,本縣楊書記想和劉書記說幾句話。

    縣委辦主任雖然進入縣委常委序列,但他說得通俗點,也是縣委的管家,一般情況下都在縣委書記左右。汪主任自然知道社港的楊書記是誰,一聽是楊誌遠書記找劉建喜書記說話,趕忙找到劉建喜。

    楊誌遠得以和劉建喜說話,楊誌遠雖然和劉建喜素昧平生,但一通電話,彼此像是多年故交,楊誌遠笑嗬嗬地:劉書記,你好,我,楊誌遠。

    劉建喜在電話那端同樣熱情洋溢,說:楊書記,早想來拜訪你了,聽說你回省城了,這才作罷,怎麽,回社港了。

    楊誌遠笑,說:今天回社港經過張溪嶺,看到臨社窄軌,想了想,想和劉書記商量商量,看臨江方麵是否可以暫緩拆除鐵軌。

    劉建喜笑,說:楊書記可有好主意

    楊誌遠說:有些不成形的想法,容我再考慮考慮,我們到時麵談如何

    劉建喜笑,很是爽快,說:好。鐵軌緩些時拆緩些時拆,放在那裏,也不會憑空生出兩條腿來,跑不了,我等楊書記的電話。

    楊誌遠笑,說:好,謝謝劉書記。

    劉建喜說用不著客氣。彼此客客氣氣地掛了電話,收了線。

    楊誌遠站在張溪嶺的山巔,深吸了一口氣,楓樹灣事情未了,張溪嶺山色至美,楊誌遠也不可能過於停留,此事暫告一段落。楊誌遠轉身和霍亞軍車,獵豹毫不遲疑地朝山下駛去。

    424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