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國慶長假(1)

字數:3337   加入書籤

A+A-


    從地圖看,社港和周邊相鄰各縣處於一個盆地之,三麵環山,一麵臨水。小說雖然鄰沿海諸省,但因為張溪嶺這道天然屏障的存在,沿海諸省變革的思潮,並沒有越過張溪嶺吹到社港來,改革開放這麽多年,社港人錮蔽自封,隨遇而安的思想,一直不見有多大的改變。

    在張溪嶺建隧道是楊誌遠讓社港這個農業大縣凸現地域優勢,承接沿海諸省產業轉移戰略的重要一環。以社港目前的經濟實力,花二億元在張溪嶺建隧道,肯定會引起不小的爭議。楊誌遠帶領社港政府主要職能部門正科級以幹部到工業園,張溪嶺,目的隻有一個,那是先給他們剖析現狀,增強了解,讓他們心理有個準備。盡管那天在張溪嶺,對於在張溪嶺修建隧道一事,在場的大小官員,誰都沒有提出異議,無一例外表示認同,但楊誌遠知道,肯定會有幹部對此不以為然,隻是因為你楊誌遠是書記,一把手,彼此不在一個對話平台,既然不願當麵反對,那附和。

    從社港當前的形勢來看,社港要發展要與沿海對接,在張溪嶺建隧道縮短勢在必行,但對於這種重大決策,他還是希望集思廣益,不能他楊誌遠認為勢在必行,社港必須照此執行。這也是他為什麽建議將張溪嶺隧道可行性分析報告交予即將於11月召開的二會加以討論的原因。

    但他楊誌遠不可能冷眼旁觀,靜觀其變,有些工作該做的還是要做,如把幹部帶張溪嶺,直陳利弊;如說在國慶到來之前,召開一次全縣幹部大會。這應該是楊誌遠到社港後召開的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幹部大會,楊誌遠和孟路軍商量,這次大會除了要求全縣的副科級幹部必須到會以外,還邀請本縣的老領導,老幹部參加,而且全縣不屬領導幹部的公務員,有興趣的都可以先登記,可以到場聆聽。楊誌遠把此次大會定位在直陳利弊,解放思想,展望未來的思想匯報會。

    因為預計到會人數較多,縣委縣政府臨時征用了縣電影院作為開會場址。大會召開這天,電影院裏坐的滿滿當當的,既然是解放思想,楊誌遠一改以往的會議形式,首先從會議形式作了變通,此次會議沒設主席台,隻於台的右側,設一麥克風,楊誌遠站在台,有如新聞發言人,孟路軍等其餘縣委縣政府的一幹領導,以及張武老縣長等一幹老同誌隻能屈尊於台下的第一排坐。

    當天,楊誌遠站在台,挺胸昂首,麵對本縣千名的黨員幹部,談問題找差距說缺點,一一道來,投影機不時在楊誌遠身後的大銀幕打出字幕數字和社港的地形地貌,以往領導發言,都是手持一紙,侃侃而念,楊誌遠不要,從頭到尾,字正腔圓,一氣嗬成,根本無需用稿。

    楊誌遠說:社港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四:第一,是發展觀念問題。這與本縣的地理位置有關,閉關自鎖,計劃經濟的觀念自然較濃,等靠要思想嚴重;第二,人才問題。社港的的教育水平實際很高,每年被重點大學錄取的人都很多,但社港人才在外學成回來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為何這是因為我們社港是個典型的農業型社會,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化水平極低,技術性人才即便是回到社港,人家也無用武之地。這形成了人才瓶頸,越是高端人才越不會回社港;第三,交通物流問題。社港要想發展,向西是發展不起來的,臨江各縣,都是一窮二白,與社港相差無幾,唯一的方向是向東,與通普高速連接,可因為有張溪嶺的存在,社港的物流成本非常之高,這大大製約了社港的經濟發展;第四,社會資源問題。社港是農業型社會,一無資源,二無資金,沒有農業不行,但僅有農業也是不行。必須多條腳走路。

    諸多問題擺在這,作為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農業大縣,社港下一步應朝哪個方向發展需要怎麽突破出路何在楊誌遠同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楊誌遠說:社港要想縮小與古城縣此類經濟強縣的的差距,必須要加快發展,要趕超,要跨越。但社港是農業型經濟,其經濟發展不可能也不能建立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基礎,怎麽辦唯一的出路在綠色兩個字,向綠色農業要發展,向綠色工業要效益。走跨越式綠色環保發展之路,在產業的選擇,必須注重社港的生態和環保,構建綠色產業體係,維護社港的生態安全,打造綠色社港,服務社港,生態社港,旅遊社港。

    楊誌遠說,綠色生態環保,這是社港崛起和發展的思路,這是社港發展的大方向。剛才提到了社港的四大問題,怎麽解決:一是解放思想。既然事實證明保守不能改變社港的現況,不能提升經濟增長質量,不能讓社港的百姓過好日子,那麽我們的步子不妨激進一點,膽子更大一點,因此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改變錮蔽自封的思維模式,多接受外部世界的新生事物,開闊自己的眼界。我們社港最終走得有多遠,說白了是看我們社港幹部的眼界和心智有多高;二是構築大開放的格局。全麵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積極引進外來資本,引進高端人才,建立開放型的經濟體係;三是構築綠色產業格局。要將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築社港的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綠色工業,打造農業深加工產業鏈。加大旅遊信息方麵的投入;四是破除張溪嶺交通瓶頸。變劣勢為優勢,在張溪嶺修建一條隧道,與通普高速貫通,使社港與沿海實行對接,社港將因此融入沿海經濟圈,和本省江海通普經濟圈。張溪嶺珍稀動植物眾多,山色秀美,風光旖旎,是個天然的氧吧,張溪嶺隧道一通,張溪嶺的劣勢自然不複存在,留給我們社港的是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五是政府部門要改變作風,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包括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以此種種,加快社港縣域經濟的發展,打造一批宜居宜業的生態特色小鎮,讓社港因此成為本省的綠色生態之城。

    這是楊誌遠任以來,開得最長的一次會議,這種場合開不得玩笑,容不得閃失,不然會讓全縣幹部笑話,楊誌遠一二三四五一條條一套套,有理論有事實有觀點有數據,結合社港的實際談觀點談構想談未來,洋洋灑灑談了一個半小時,沒有幾十頁的稿紙下不來。

    孟路軍坐在台下,一聽知道,楊誌遠這段時間一直在公開場合言語不多,不是他不說,而是因為他心還沒有成型的想法,現在看來經過這段時間的調研,楊誌遠對社港的情況也是心有數,這從他一來不用手稿,在台一五一十地道來,可以知道,如果他對社港的情況沒有摸清,他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今天這場大會,與其說是解放思想,還不如說是楊誌遠任後的一次工作匯報,既有思想性和政策性,又有可操控性。楊誌遠這番講話,他孟路軍說不來。這是什麽,這是水平,一個外來的縣委書記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對本縣的情況了如指掌,清晰透徹,對未來的方向心有數,有如明鏡,實屬不易。

    同樣,作為縣委辦主任,霍亞軍也是唏噓不已,以往這種大材料,在成之前,縣委辦都得數易其稿,逐字逐句反複推敲,方能定稿,楊誌遠書記倒好,根本用不著人家為他操刀,自信篤定,胸有成竹,到底是大秘出身,非一般領導所能及。

    今天在坐的幹部,像曹德峰他們這些正科級幹部,聽過楊誌遠一二次講話,對楊誌遠的能力早心知肚明,從心臣服,但有些普通幹部,卻是第一次聽楊誌遠講話,幹部們從楊誌遠的講話聽出來了,這位楊書記看問題準,講話實在,想法大膽,社港看來是要不同以往了。

    張武回去後,對張穆雨說:穆雨,你跟著楊誌遠,跟對了,這個楊誌遠將來肯定作為不小。你看看他的那些個想法,夠你學的。

    424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