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風雨欲來(5)

字數:3494   加入書籤

A+A-


    張博第二天一早到了趙洪福的辦公室。小說趙洪福一看張博走了進來,笑了笑,說:張博同誌來了,怎麽樣,楊誌遠同誌的問題核查清楚了這麽快,兵貴神速嘛。

    張博笑,說:這種事情,從愛護楊誌遠同誌的角度出發,也該速戰速決才是,要不然流言四起,對黨的事業有害無益。

    趙洪福點點頭,說:張博同誌這話實在,看來你也是個實在之人。坐吧,說說具體的情況。

    張博說:趙書記,根據我們目前的核查,群眾來信麵的貪贓枉法純粹屬於臆想,借機斂財也是一廂情願,根本不成立。

    趙洪福哦了一聲,來了興趣,說:怎麽,連借機斂財都不成立了,有些意思,照片那個現場,可是人山人海,難道楊誌遠同誌沒收分毫禮金簡直不可思議,還有些不可理喻。

    張博笑,說:趙書記,您剛才那話有誤,不能說楊誌遠同誌沒收分毫,而應該說是楊家坳沒收周邊鄉親們的分毫。

    趙洪福笑,說:這間有什麽區別

    區別大了。張博說,趙書記,事情的真相是此次楊家坳去世的楊石老先生根本不是楊誌遠同誌的父親。

    這是趙洪福沒想到的。他愣了愣,還是有些不明白,既然這位楊石老先生非楊誌遠的生父,楊誌遠為何要給老先生披麻戴孝,這孝子賢孫豈是隨便給他人做的。張博解釋,說楊誌遠同誌早年喪父,家境貧窮,幾近休學,是這位楊石老先生團結宗族人,一同解囊相助,讓楊誌遠得以求學深造,楊誌遠感於其恩,執意要為老先生盡孝,寒天雪夜,沒日沒夜,給老先生守了七天六夜的靈。

    趙洪福大為震動。

    對楊誌遠,趙洪福並不了解,但楊誌遠是自己的前任周至誠的秘書,這趙洪福是知道的,周至誠能在過去幾年,把一個農業大省發展成一個經濟強省,把本省經營得如此之好,他的秘書沒有些斤兩,那是不可想象的,也因此當他在第一時間知道群眾的來信涉事的縣委書記為楊誌遠之時,他在感到震驚的同時,還有一絲衝動,這件事情無論如何得查查,給周至誠當過秘書的人,這樣的不知輕重,這樣的膽大妄為,是一貫如此呢,還是偶爾為之。當然在查還是不查,大查還是小查這件事情,趙洪福心裏還是有過一番思量,畢竟此事涉及前任書記的秘書,自己任不久查前任的秘書,本省與其有牽連的人會怎麽想可不查吧,內參已經登出來了,影響明明白白地擺在這,置若罔聞,視而不見,他趙洪福還真是有些做不到。趙洪福最後下定決心,招張博前來,看張博對此事是何態度,見張博一看是楊誌遠,他要求回避,趙洪福覺得更有意思,更想知道事情的緣由了。他不了解楊誌遠,他還能不了解張博,他向央力薦張博,當然會對張博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他知道張博的人品沒有問題,同時也是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人,楊誌遠如果與張博走得近,人品應該也差不到哪去,那楊誌遠這唱得是哪一出。張博建議先行核查,趙洪福知道張博的意思還是先小查,既然張博也是這般認為,趙洪福想那小查小查好了,看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現在結果出來了,超乎趙洪福所有的想象和設想,此位去世的老人既然不是楊誌遠的父親,隻是家族成員,這出入可大了去了。

    如此看來楊誌遠這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事一旦自己參入,肯定會給自己招來麻煩,這要是換了旁人,早閃到一旁去了,不會去湊這個熱鬧,但他倒好,還是主動往湊了,跪在地,披麻戴孝,給人當孝子。說他魯莽,說得過去,說他重情重義,也是行得通,這事情還真有些為難。

    趙洪福笑,說:這個楊誌遠,怎麽回事頭腦發熱不計後果為哪般

    張博也笑,說:趙書記,我對楊誌遠同誌還是了解的,這小子這牛脾氣,他認定的事情隻怕九頭牛都拉不回來。說三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吧,他居住的小區裏,常年有一位老人家在小區以撿垃圾為生,楊誌遠見其可憐,經常留些啤酒瓶可樂瓶送給老人家,一來二去,楊誌遠和老人家熟了,這才知道老人家不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而是有一兒一女,可兒女不孝,誰都不願對老人家盡養老的義務,居委會調解了多次都沒用,人家死豬不怕開水燙,不怕道德的譴責,能有什麽辦法,隻能無計可施。楊誌遠一聽,二話不說,跟著老人了他兒子家,他兒子一看老人冷眼相向,兒媳也是惡言惡語。楊誌遠掄起手給了他兒子兩耳光,說人可以無恥,但不能無恥到如此不忠不孝的地步,你這人不服管教,不講情理,我看你服拳頭,你要不服,你放馬過來,我叫楊誌遠,打的是你。從今天開始,我隔三差五你家來,隻要你敢不孝,敢不贍養老人,我打,直到把你打怕打服為止。還有你這女人,態度驕橫,蠻不講理,今次見你是女人,暫不打你,下次再要如此,照抽不誤,不信你試試。趙書記您看看,他都管起人家的家務事來了。

    趙洪福問:那人家未必服,打人怎麽著都不對吧。

    張博點頭,說:人家後來還真的告到省委來了,說省委書記的秘書仗勢打人。周至誠書記把楊誌遠罵了個狗血淋頭,可楊誌遠不管不顧,該怎麽辦還怎麽辦,隔三差五老人的兒子家去。說你不贍養老人是不講理,我打你也不講理了,怎麽著吧,投訴沒用,打架奉陪。一使力,把桌的一個茶杯捏碎了,嚇得那小子夠嗆。還別說,居委會做了多年的工作不管用,人家還服楊誌遠這一套,自此對老人雖不說善待有加,但三餐熱飯熱菜再也不曾少過。

    趙洪福笑,搖頭,說:他怎麽老做這種道義和情理說得過去,但紀律卻不允許的事情。張博同誌,那你說說,為楊石老先生大辦喪事這事該怎麽處理

    張博實話實說:這事如果沒有發到內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一下也過了,一發內參,有些麻煩,老先生的喪事如此大操大辦,楊誌遠作為一名縣委書記,在眾目睽睽之下披麻戴孝,為老先生盡孝,這影響肯定是造出去,違紀是肯定的。違反了廉政準則試行條令的有關規定,不管怎麽樣,不加懲戒,說不過去,下次再遇這種事情怎麽辦從工作的方麵考慮,有必要加以處理。

    趙洪福點頭說:張博同誌,我讚同你公私分明的工作態度,從嚴肅黨的紀律性來說,楊誌遠同誌所犯的錯誤必須處理,必須給人民群眾以滿意的答複,給全省的黨員領導幹部予以警示,不管是誰,隻要是違反了黨紀國法,那得按規定處理,誰都不能酌情,都會一視同仁,這樣才能維護黨紀的嚴肅性。

    張博說:楊誌遠同誌的錯誤主要還在於為老先生大操大辦和對老先生實行土葬這兩條。在農村推行火葬,全省雖然一直都在大力提倡,但本省土葬的意識根深蒂固,一直推行困難,所以在一些偏遠山區,倒也沒有強製推行,交些罰沒款,也是了。楊家坳雖然現在是首富村,但周邊都是如此操作,倒也說不出什麽來。而且老先生都已經入土為安了,再去糾纏於火化還是土葬沒有任何的意義,關鍵還在於這事的影響,這事情的影響是深遠的,新營農村今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土葬還是火化的問題,都會拿老先生的這件事搪塞,說事,新營要推行火化,難度更大了。

    趙洪福說:這是楊誌遠的莽撞之處,你要披麻戴孝給老先生土葬,你該悄悄的進行,用不著搞得如此大的聲勢,楊家坳是什麽地方,本省首富村,省內有名的旅遊景點,如此一鬧,影響惡劣啊。張博同誌,那你說說,此事的處理意見。

    424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