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省長召見(3)
字數:3498 加入書籤
原來,朱明華省長今天同樣也是行色匆匆,其午還在北京。 vw楊誌遠還真是冤枉範曉寧同誌了,範曉寧給楊誌遠打電話,是在機場的貴賓室裏,其遵省長之命,利用候機的時間空擋,依次通知各位晚間於富麗華酒店一聚。考慮到楊誌遠路途迢迢,範曉寧的第一個電話打給了楊誌遠。
朱明華省長昨天和王舉常務副省長一起,同樣被組部領導緊急召見,於榆江急飛北京。部領導昨天下午親自與朱明華省長麵談,傳達央決定,調朱明華省長接任某省的省委書記,該省省委書記與於此前數月榮調央,在前不久的黨代會進入央領導層工作。與此同時,王舉也被告知,其也將調離本省,出任另一省的省長。
央一下子將本省的省長和常務副省長同時調離,這種情況很是少見,央原來的想法是,王舉先留在本省,配合新來的省長工作,等新省長熟悉工作後,再將王舉調任他省正職。之所以有所改變,一來是因為黨代會結束後,諸多省份的領導調央任職,省裏的書記省長因年齡限製或者能力問題,一時出現了斷層,諸省急需補充;二來也是因為本省周至誠時代的省級幹部工作出色,早引起了央的注意,央知道將二位省級大員一並調離,隻要處置得當,於本省的工作不會有絲毫的損益。何為處置得當,那是給未來的省長配備一位能力強,熟悉本省工作的常務副省長。這個未來的常務副省長,朱明華和王舉有很大的舉薦權,朱明華其實是傾向於舉薦付國良的,因為朱明華和付國良一直走得很近,但付國良一直在省政府工作,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而且剛剛任副省長,擔任常務副省長還為時尚早,有待磨練。如此一來,本省最符合央意圖能堪以重任的隻剩下兩人:羅亮和張淮。
朱明華和王舉昨天從組部出來,回到駐京辦進行了一番磋商,認為推舉羅亮為最佳選擇。王舉有自己的想法,榆江和合海書記雖然同為省委常委,但是作為合海的書記羅亮進省委常委有其特殊性,其一旦接任常務副省長,合海的下任書記不會再是常委,合海的書記一旦不是常委,那麽任免權在省裏,省委常委會有權決定由誰來接任合海的市委書記。而按照規定,省城的市委書記無論如何都為省委常委,任免權在央,省裏無法控製,張淮接任常務副省長之時,朱明華王舉此時肯定已經離開了本省,失去了這兩位的支持,榆江市委書記一職由誰接任,那成了一個很大的未知數。這是王舉和張淮不願看到的,畢竟榆江為榆江係之根本,一旦榆江失控,榆江係也不複存在。顧此必然失彼,盡管常務副省長很是誘人,但王舉張淮權衡利弊,也隻能顧此了。基於此,推薦羅亮成了王舉可以接受的最佳選擇,畢竟朱明華和王舉相識已久,彼此都在本省一步步走來,期間可能會因某些事情有過爭鬥,但很快風平浪靜,周至誠到本省後,經其調和,朱明華和王舉的關係空前融洽,這些年兩人作為省政府的一二把手,一直合作愉快,為本省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兩人得以被央賞識,一同晉升,也得益於此。朱明華和羅亮同屬周至誠賞識之人,王舉對周至誠一直誠心佩服,讓羅亮接任常務副省長,對榆江係也最為有利。朱明華和王舉達成共識,共同舉薦,羅亮接任常務副省長也是十拿九穩。
王舉今天一早先朱明華一步飛回榆江,朱明華因為午還有些事情要處理,在北京多呆了半天,於下午飛回榆江。朱明華省長之所以要趕在今天與同誌們一聚,是因為省長知道,用不了二天,其將調離本省的消息會在榆江傳開,到時肯定邀約不斷,應接不暇,趁這一二天有點閑暇,把同誌們召集一堂,道個謝,感謝同誌們這些年來對明華的支持,話個別,交代相關事項,別因為明華一走,各自為政。都知道搞小團體對黨的事業無益,但在現行的政治體製下,適當的加強同誌間的認同感和關聯感還是很有必要。
今天是元旦,朱明華回到榆江後,沒有去省政府,其直接到了富麗華,與先一步到達的羅亮和付國良進行磋商。
對於朱明華的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有預期,從央沒有讓朱明華省長接任本省書記,另行任命趙洪福為本省書記起,此結果已經注定。因為誰都清楚,如果省長對書記一職沒有想法也罷了,新書記任後和省長的關係還有可能調和,問題是在趙洪福書記任之前,朱明華省長不僅對書記一職有想法,而且還和周至誠書記一起進行了一番努力。如此一來,勢必會引起趙洪福的警覺,趙洪福對朱明華間隙一生,二人之間的矛盾也不可避免。付國良知道自己之所以被調離省委秘書長一職,也與周至誠書記和朱明華省長對書記一職的努力不無關係。
趙洪福和朱明華之所以現在還表麵一團和氣,是因為兩人都還懂得克製,都還不想撕破臉麵,彼此鬧得不可開交,這對兩人都沒有好處。但朱明華省長的能力有,在本省的根基深,對書記一職不可能不虎視,唯一的辦法是在書記和省長針鋒相對前,將其的一人調離,本省才會風平浪靜,此次省長調離,趙洪福在背後沒有使力,說出來誰都不會相信。
朱明華省長這一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看出了將來本省的政治形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本省隻怕無人再可與趙洪福書記相抗衡。即便是新省長到任,其在本省也是獨木難支,在開始的一二年時間裏其根本無法與在本省經營已有二年半之久的趙洪福書記相提並論。
朱明華此分析,說:我們這一係的優勢在哪在於大家都是幹實事之人,周書記提攜幹部的前提條件是有能有德者居之,他器重和提拔之人這才成了本省經濟發展的堅力量,所以趙洪福也好,新省長也罷,都不可能棄這樣的一股堅力量而不用,而且羅亮書記一旦任常務副省長,同時國良也是常委副省長,加陶然同誌待二月的人大會一經通過,可走馬任副省長一職,有了羅書記國良和陶然,這一係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力量還是不容他人小視。
付國良點頭,說:趙書記應該對此也有所預計,不然豈會一改初衷,同意向央推薦陶然任副省長,沒有趙洪福書記的推薦,陶然也成不了候選人。
羅亮笑,說:人家能成為一省之書記,豈會看不清形勢,不會沒有政治韜略,現在的政治形勢對他極為有利,他這是在向我們示好。
朱明華笑,說:所以我被調離,於大家有弊也有利。弊端是,力量減小了,益處是,這力量一小,成不了對手,關係一旦柔和,大家有可能牽手,互為倚重。
羅亮笑,說:未來的格局,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最好的辦法是走一步看一步,靜觀其變了。
朱明華點頭,說:以不變應萬變,在看不清形勢的情況下,靜觀其變,不失為一種策略。羅書記,你離開合海,考慮由誰接讓市委書記一職
羅亮笑,說:還能是誰自然是晚成市長咯。
朱明華點頭,說:好,我想在我離開本省之前,我們三個常委力推晚成接任合海的書記,趙洪福書記這點麵子還是會給的。另外,我有想法,幹脆讓曉寧到合海去,曉寧是省政府的副秘書長,我看放到合海去,進常委,任副市長。
羅亮和付國良都點頭,說:如此甚好。
三人繼續分析形勢,其他的書記市長廳長估計變化不大,都是規矩兢兢業業之人,趙洪福即便是有所變動,也是在省廳和地市之間倒騰,不可能再有其他。大概能有所變動的是楊誌遠,朱明華說:誌遠到社港那個偏遠的山區縣也有二年半了,他次被處以嚴重警告處分,我不得已投了讚成票,對此我很是愧疚,我想在離開本省之前,在常委會一並提出來,將誌遠放到某個市裏任常務副市長之類,要不也幹脆放到合海去
4242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