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驚濤駭浪(1)
字數:3805 加入書籤
楊誌遠望著窗外的雨,笑:老天這是要幹嘛,這雨一下起來,怎麽沒完沒了,是不是看楊市長閑著沒事幹,不夠焦頭爛額,特意來湊一把熱鬧。 vw擺明了是跟市長過不去。
戴逸飛和徐海明坐在楊誌遠辦公室的沙發擦頭的雨水,戴逸飛邊擦頭邊笑:過不去怎麽辦,用石頭打天,還是學女媧,把天補。
楊誌遠很無奈,苦笑:前段時間還笑張淮書記,那麽雅的一個人,怎麽在下屬麵前動不動罵,我現在總算是明白了,下屬辦事不得力,想罵,老天變著法子跟你作對,也想罵。媽的,這算怎麽回事。
徐海明哈哈笑:戴書記,看看,連楊市長都學會罵娘了。
本省的雨季來臨了,開始淅淅瀝瀝的,倒也沒什麽,本省正是仲夏,天氣酷熱,有些天沒下雨了,此時下雨有如甘霖,對本市的農作物有益。原以為下幾天雨,天會放晴,如此一來謝天謝地,皆大歡喜了,沒想到老天偏偏作亂,這雨一下起來沒完沒了,原來淅淅瀝瀝,現在漸漸加大,現在的詞匯該改成傾盆大雨了。此時,從28樓的辦公室望去,雨成一根直線,嘩嘩啦啦自天而下,打在玻璃牆當當作響,打在地不用說肯定也是水花四濺,整個城市一片雨霧,能見度不過幾米。政府大樓前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現在也有如海的燈塔,在雨幕一閃一閃,依稀可見。
楊誌遠笑,說:如何形容這雨大雨如注還是傾盆大雨
今天一班,邵武平把楊誌遠要的氣象資料拿了進來。楊誌遠掃了一遍,眉頭緊鎖,根據省市氣象台的資料,未來七天,本省大部分地方,仍將有大雨,局部地方有暴雨甚至大暴雨,會通全境則是大到暴雨為主。
楊誌遠當即指示邵武平:通知市長們馬到會議室開會,迎接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會議的主題是:研究製定並且完善原有的應急方案和重大災情出現後的救助方案。有備才能無患。
邵武平隨即進來報告,說:舒市長說他一時半刻來不了,可能要到10點半才能到會。
楊誌遠問:出什麽事了
邵武平說:聽舒市長在電話裏說,今天一早市郊發生了一起房屋倒塌事件,他去看看具體是何情況。
有沒有人員傷亡
沒有
那好。楊誌遠點點頭,舒市長主管安全,此次會議缺一不可。那等舒市長回來再說,跟市長們說明一下情況,等等。
在這等待的期間,省委省政府的明傳電報下來了,要求各地市全力以赴,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準備,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絕不能掉以輕心,省委要求各地市立即成立防汛指揮部,由各地市的黨委書記擔任總指揮,防汛指揮部24小時必須有領導值守,及時掌控本市情況,隨時與省防汛指揮部保持通訊通暢。
楊誌遠本來隻準備在市政府做一個防汛總動員,提前做好防大汛的準備,現在一看省裏的明傳電報到了,這有必要與戴逸飛聯係了。楊誌遠趕忙打戴逸飛的電話,戴逸飛在收到電報後已經和市委副書記徐海明從市委出來了,楊誌遠從電話聽到的都是嘩嘩的雨聲。
戴逸飛在電話裏叫:楊市長嗎我和海明書記現在已經在來市政府的路了,馬到。
市委市政府直線距離不過一公裏,平時幾分鍾到,但今天卻用了將近20分鍾。戴逸飛為何一接到電報往市政府趕,因為市政府會議室新裝有全時的絡視頻會議係統,可以與下麵的縣市區召開視頻會議,直接進行戰略部署。
戴逸飛和徐海明走進楊誌遠的辦公室。徐海明跺腳,甩頭,叫:這是下雨呢,還是下刀子
楊誌遠拿出一盒紙巾,放到戴逸飛和徐海明的麵前:擦擦水。
戴逸飛直搖頭,說:這雨下得夠邪乎的,這在門廳呆了不到一分鍾,頭發給打濕了。這要多呆幾分鍾,還不成了落湯雞
會議的時間定在10點45分,還有半個小時。楊誌遠站在窗邊看了一會雨,然後走了回來,在徐海明的對麵坐下,陳珂和邵武平幫領導們把茶沏好,走了出去。
楊誌遠這兩天有些感冒,鼻塞,直打噴嚏。戴逸飛一看楊誌遠的臉色有些不對,關切地問:怎麽啦熱感冒要不要醫院去看看
楊誌遠笑,說:沒那麽金貴,醫院我楊誌遠除了集體體檢,平時根本不知道醫院在何處。這今天可能是著涼了,吃幾粒感冒藥好。
徐海明說:我看楊市長不是著涼,你這是累的,市長到會通以後夜以繼日,日夜操勞,是鐵人也會熬不住,你可得小心了,大意不得,別把身體拖垮了。
這點小感冒,能奈何得了我。楊誌遠笑,拿起桌的抽紙直擦鼻涕,說,這點小感冒沒什麽好擔心的,我現在最擔心的還是西臨江的水位和十八總老街那一帶。
會通分為河東河西工業園區三區,會通西高東低,河西的地勢高,河東的地勢低,隨著城市的開發,河西已無太大的發展空間,會通的城市開始朝河東發展,這幾年隨著市委市政府的東移,河西成了會通的商業區,而河東則成為會通新的政治化和金融心,在會通市委市政府的周圍,金融和證劵公司星羅棋布。省大會通學院,會通城市學院也都緊隨其後,開荒拓地,將新校區東移到市政府這一帶,河東新區煥然一新,因此成了會通的門麵。
但河東並不是全然都是這般光鮮亮麗。古人出行商貿往來主要靠水路,會通水路四通八達,漸漸地會通自成集市,碼頭林立,當年一裏為一總,一總修一碼頭,方便裝卸貨物,河東沿西臨江十八裏長的地段,修建了十八個碼頭,稱為十八總。
會通從北宋時起有江南米都和藥都之稱,商賈絡繹不絕,沿西臨江十八總碼頭一線建有各類商社,漸成規模,直到解放前都很是繁華。解放後,隨著公路鐵路交通運輸的興起,尤其是世紀六十年代,西臨江一大橋建成通車,會通火車站在河西落成,十八總碼頭此退出曆史的舞台,昔日的繁華不再,隻能淪為十八總一帶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回憶。從一總碼頭到十八總碼頭這條十八裏長,五裏寬的狹長地帶,次被統稱為十八總老街。
楊誌遠不放心的是這一塊,會通城市東移,一來因為考慮到拆遷成本,二來也是因為這十八總老街有諸多省市級物保護單位,像關聖殿,浙商會館,江西會館等等,因曆史悠久,都已經成為了省市級物保護單位。怎麽拆成本高不說,根本無從動手。於是對河東這十八裏長,五裏寬狹長的十八總老街,得以保存下來,一直保持原來的格局沒變。
十八總老街不能動怎麽辦,河東難道不發展了十多年前,朱明華調省裏,於海天接任,於海天新任,肯定得有些新思想新動作,不能總是步朱明華後塵,某一天,於海天帶著當時的市長楊明,來到了河東十八總老街的東北角。當時會通市委市政府在河西火車站一帶,河東除了十八總老街,很多地方都是荒山野嶺,十八總東北角是一片沼澤地,地勢低窪,河灘沙洲裸露,雜草叢生,並有大片蘆葦,雨季一來,一片汪洋。
於海天手一指:這了
一錘定音。
於是過不了多久,河東熱鬧非常,推土機將野嶺的土往老街東北角的沼澤地裏推平,渣土車轟隆隆前來,將大量的大石傾倒進沼澤地裏。現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老街東北角的沼澤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
vwhtlbook4242453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