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同舟共濟(4)
字數:2728 加入書籤
付國良拍了拍楊誌遠的肩膀:你我都是同一類人,你此刻的心情我最理解,作為市長,你責任心太強,壓力自然大,哭一哭,沒什麽不好。 vw怎麽樣現在心裏是不是好受多了
好多了。楊誌遠點點頭,說,如你所言,自從當了會通這個大市的市長,我時時都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責任感。會通看似繁榮,內部卻是一團亂麻,縛手縛腳,現在的局麵雖然打開了,剛開始好了許多,但還是錯綜複雜。做人難,做會通的市長更難。
付國良說:說實話,我一直都對趙洪福書記將你調任會通有意見,覺得趙書記是把你往火烤,但今天看到荷塘堤決堤,會通經此意外之災,竟然沒有出現重大的傷亡,我不得不感歎趙書記真是知人善用,當然趙書記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會通會出現今天這樣的洪災,但他這次是真的把你用對了地方。其實大家都有同感,誌遠,今天不是你,今天荷塘決堤,災難不可想象。
楊誌遠還是搖頭,說:我沒你說的這般功勳卓著,沒有集體的力量,我楊誌遠會成為會通曆史的過客和罪人。
付國良說:我不否認,單靠你楊誌遠個人是不可能力挽狂瀾,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主帥,你的決定屬定海神針,至關重要,愚將誤國,智勇之將救國,是這個道理。
楊誌遠不想在這個問題和付國良糾葛,他說:眼看夜幕要降臨了,我想隨衝鋒舟到受災的鄉鎮去看看,務必讓所有受災的群眾都轉移到安置點,不能讓群眾風餐露宿,再擔驚受怕。還有,經過核查,目前仍舊有二十來人下落不明,我想帶隊去找找,讓心裏最大的一塊石頭落地。
楊誌遠說:如履薄冰的責任感,隻有站在第一線,才會感到踏實。
付國良理解楊誌遠的心情,點頭,說:你去吧,我等下跟羅亮說一聲是。
楊誌遠在衝鋒舟接到了湯治燁的電話。
湯治燁說:楊誌遠,你小子又跑哪去了到醫院,竟然找不到你,說你偷偷摸摸跑出來了。害得我見到安茗,都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是好。到指揮部,又沒見到你,聽發動機的轟鳴聲,你小子是不是在衝鋒舟
楊誌遠說:謝謝省長關心。我有些放心不下,到現場去看看。
湯治燁很無奈,說:小心點,你大病未愈,可別又讓我到醫院去看你。
楊誌遠說:肯定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湯治燁說:如此自然好。等下回來了,馬向我報到。
楊誌遠說:明白。
當晚,最後的二十多名失蹤人員在一處偏遠的山林裏找到了,今晨荷塘堤決堤之時,此批二十人由鄉幹部帶領,途經此處準備回安置點,防指第二次防空警報刺破長空,不間斷地響起,這是緊急近轉移的警報,鄉幹部按照市防指動員令的要求,帶領這二十來人棄車爬山,躲險。為了安全起見,一行人爬了最高的一座山,此處較偏僻,手機無法接收信號,區指揮部一直與此批人員聯係不,於是將其列入失蹤人員之列,不敢隱瞞,層層報。
楊誌遠到來以後,帶領幾條衝鋒舟沿原來村道的大致方位進行搜索,之所以說是大致,是因為村道已經沒入水底。在偏離村道數百米的山終於將這一行人找到。此處山高林密,衝鋒舟如果不近到跟前根本無法發現。群眾白天大喊大叫根本無濟於事,衝鋒舟的發動機轟隆隆,船底下的水聲嘩嘩,煙雨蒙蒙,根本聽不見,看不到。誰都不會想到他們會偏離那麽遠。
這次之所以有所發現,能找到他們,是因為當時天色已經漆黑一片,衝鋒舟再一次經過時發現山有火光。靠近一看,是失蹤群眾在燒火取暖,失蹤群眾還在火烤蛇充饑。看到有衝鋒舟前來解救,群眾歡呼雀躍,蛇也不吃了。楊誌遠說:且慢,難得有機會吃烤蛇,怎麽著也不能浪費了。
楊誌遠直到將蛇烤熟,這才隨同大家離開,烤蛇的味道不錯,可惜,是沒有鹽。
至此本次決堤雖然財產損失巨大,但人員無一傷亡。電波在第一時間將這個絕好消息傳給了所有關心荷塘災情的領導和群眾。各級電視台也緊急插播了荷塘災區最後一批失蹤人員安然無恙的好消息。
荷塘8月13日淩晨7點30分的決堤共殃及河東區近郊四個鄉鎮,直接受災,需要安置的群眾有四萬餘人,經過一天的搜救,所有受災群眾都已經轉移到市區的安置點。搜救工作至此告一段落,今後一段時間會通荷塘救災的工作重點將轉移到災民安置搶修堤壩和災後恢複重建等工作去。
楊誌遠將最後一批群眾送了開往安置點的車輛,揮手告別。鄉親們一起朝楊誌遠揮手,說:謝謝市長謝謝政府
楊誌遠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其實是我應該謝謝大家才對,大家遭受大災,流離失所,但一路,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一句怨言,是我楊誌遠愧對鄉親們了。
鄉親們連連擺手,說:市長,這是天災,怎麽能怨政府,如果不是政府通知及時,措施得力,我們這些人隻怕是早葬身水底了,還有什麽怨言可怨。
楊誌遠站在路邊,一直目送著載有鄉親們的車遠去,這才回傳身,回到信用社,向湯治燁省長報到。
vwhtlbook4242453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