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扒過皮

字數:3760   加入書籤

A+A-


    宣德爐最早叫做宣德鼎彝器,產於大明朝宣宗年間。據傳聞,乃是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責令鑄造的一批銅爐!

    因為其極高的藝術成就,開創了後事銅爐先河,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宣德爐”成為後世銅爐的通稱。

    又因為其珍貴暴利,自然得“官方”乃至民間的大量仿製,造成傳下來銅爐多為仿品,令其現在際拍賣上的價格並不高。

    不過,雖然家拍賣價格不高,但是這不能代表不認可。一件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宣德爐依舊堪稱銅器之中珍品,價值不菲。

    “你說什麽?這是宣德爐?這這……這怎麽可能?”

    “不可能吧?宣德爐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不過,你別說這爐子造型似乎還挺像宣德爐,會不會……”

    “哎,老李你又不是研究銅器怎麽能用造型來判斷是不是珍品?宣德爐是什麽?明仿清仿乃至民仿品都是一大堆,這造型符合根本不足為奇啊!”

    “有道理,雖然我不是研究銅器,不過對這宣德爐也是略有耳聞,宣德爐名氣這麽大,仿者眾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哎哎,你們誰研究銅器啊?趕緊瞧瞧這是不是的?”

    “看我幹啥?這銅爐可是莫川先生發現的,自然先由他來說道說道。”

    在莫川說出老人手裏的是宣德爐之後,楚三笙邊的朋友徹底炸開了鍋。一群人在那議論紛紛,不知道吸多少lu過群眾的側耳傾聽。

    “什麽?這裏出現了宣德爐?”

    “竟然是宣德爐!聽說這可是寶級的古董啊!”

    “確定了嗎?誰鑒定的?”

    “聽說是那個年輕人,我看看……莫川。”有人讀起莫川桌子上的銘牌。

    “呦,這不是通瑞典當罵人的那個人嘛,不會是他們搞出來的假新聞吧?”

    “肯定是了,我一大早逛了三圈,每次逛到這都是門可羅雀,這再不想法子吸人氣,這交會不等於白參加了?!”

    “原來是這樣,那趕緊散了散了吧!”

    “等等,那不是墨寶堂的楚掌櫃麽?”

    “呦,你不說我還沒注意到,那位不是周明達大師麽?”

    “那位我之前好像在東林屋看到過,似乎是姓吳的鑒寶師……”

    “我去,竟然聚了這麽多鑒寶師,我還是先等等,看看再說。”

    本來因為莫川差點離開的群眾,忽然注意到議論紛紛的楚三笙等人,本想離開的腳步下意識停下,決定先看看再說。

    此時,楚三笙的朋友們已經將目光到莫川上。

    “莫先生,你說這是宣德爐?”有人肯定的問了一句。

    “沒錯。”

    莫川肯定的話語,得眾人下意識麵麵相覷,還是剛剛那人問道:“莫先生你好,我叫周明達,我可以問一下,你是如何肯定這是宣德爐的?”

    周明達簡單自報家門一下,便追問起莫川給出這結論的證據。

    周明達這話一出口,便是直接令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看向莫川,不僅僅是周圍群眾好奇,就是一向對莫川眼力極為信服的通瑞典當古玩質押部門也看了過來。

    隻是這些人中,除了工作人員的目光純屬於好奇之外。那些評估師目光可就複雜的多了。

    要知道這銅爐之前可是經過他們手的,被他們一致判定為贗品,或者說便是真品也不值錢的銅器。所以如此之下,如果莫川說的是真的,那麽他們可謂絕對的顏麵掃地!

    尤其是交會負責人,臉更是複雜到了極點。

    這一刻,他的心中生出濃濃的私心,他希望莫川說的是錯的,哪怕如果這是真的,能夠一掃通瑞典當早上對罵的惡劣影響。

    說到底,他終究是個自私的人,隻是他的自私隱藏的很好罷了。

    在眾人心si蕪雜之時,莫川開了口。

    莫川拿起手中的銅爐道:“你問我怎麽判斷,老實說,這件銅爐可真的有點難判斷啊,因為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這銅爐被扒過皮。”

    “扒過皮”乃是行話,也可以說“洗了”,指的是被清洗、拋光、磨過的的物件!

    古玩這玩意,很多人追求的就是物件表麵歲月侵蝕殘留下來的各種痕跡,為此還發明出各種名詞,比如“漿”、“沁”雲雲。

    這被扒了皮,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和新品有啥區別?

    所以扒過皮的物件,不僅影響其欣賞研究價值,更是影響鑒定結果。

    “這既然被扒了皮,自然也就很難從貼骨鏽,也就是皮殼來鑒定,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現在這銅爐跟新冶煉的其實也沒啥區別。”莫川語氣中略帶一絲無奈。

    因為他雖然看出這是真品,奈何搜腸刮肚能找到的證據,都有些站不住腳。

    銅器最難其實也最容易辨別的就是皮殼,也就是銅器表麵被腐蝕氧化的氧化膜,這氧化膜看起來似乎就是個化學反應,似乎很容易仿製,實則不然。

    不論是放置於墓穴中,或傳世品,其歲月賦予的氧化過程都是極其複雜的,生成的皮殼也極具曆史感,很難通過人工手段氧化而成,所以有經驗的鑒寶師瞥一眼就知真假。

    說的玄乎點,這就是曆史韻味。

    莫川這無奈的話語,有人明白點頭,有人雲裏霧裏。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看得出來,這件銅爐的銅質很特殊。仔細看,這銅質十分細膩,顏黃中帶黑,很有幾分藏經的味道,這樣的鍛造工藝,即便是擱在現在也是十分罕見的。另外再看這爐壁扁寬、壁薄、壓手,正符合明清宣德爐的特征!據我所知,後世仿品宣德爐雖有品出現,但是絕大多數卻再也難以到達真品的技藝巔峰,所以銅爐銅質一辯便知。”

    說到這,莫川翻開銅爐,露出爐底:“再看這款shi ,這爐底雖然也被拋光過,不過這陽文隸書款shi 還是清晰可辯,正是‘大明宣德年製’。大家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德’字,心上有一橫,這正是宣德爐真品的標示。”&23sw39;/image/174668/48679397ebp&039; idth=&039;9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