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爭鋒相對
字數:3450 加入書籤
燕音學院最大的音樂教室,中間被特意空曠著,桌子擺在兩邊,此時已經坐滿了華夏和東瀛代表團的參賽成員。
這次民樂器交流隻是本次活動的冰山一角,由燕音民樂係和東瀛國立音樂學院民樂係進行。
秦悠柔身穿一身紅色旗袍,代表燕音學院致了開場詞。
金秋花好月圓,桂香滿溢京城,我代表華夏燕音學院向東瀛國立音樂學院的參賽師生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們今天做的隻是音樂的交流,而音樂是不分國界和民族的,也是沒法拿來比賽的,所以我們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秦悠柔說完後朱楨帶頭熱烈鼓掌,然後整個教室裏響起了掌聲。
掌聲結束後,秦悠柔望著東瀛代表團列席座位裏邊最中央的一個女人,“下麵有請秋元裕子女士發言。
秋元裕子是東瀛國立音樂學院民樂係的執事,也是今天比比賽東瀛方麵的負責人。
秋元裕子一身黑色職業裝,有些東瀛女人特有的氣質,聽秦悠柔說完後,站起身朝著全場鞠躬,微笑著用日語說道:“秦老師說的不錯,我們的音樂的確沒有什麽可比性,我們比賽的目的是交流,不是勝負,因此我們今天的比賽不設裁判,我們每一個參賽成員都是裁判,在音樂麵前,我們都有一顆坦誠的心,優劣好壞我們聽心的引領,當然,我和秦老師也會對比賽過程進行評價,所以大家隻要發揮正常水平就可以了,最後祝願比賽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秋元裕子說完後翻譯人員迅速將剛才的話翻譯成華夏語,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結束後,主持人走到兩邊中間空曠的地方,朝著兩邊鞠躬後說道:“感謝秋元女士致辭,下麵我們將正式進入比賽,雖然我是主持人,但比賽項目是什麽,我和大家一樣也是兩眼摸黑,根據雙方商議,比賽項目由暗箱抽簽決定,下麵請禮儀小姐送上抽簽箱”。
主持人說完後一個身材高挑的女子手捧著一個紅色箱子放在了場地中央的,然後主持人伸手從裏邊抽出一張紙簽,沒打開時朝著雙方展示了一下”。
雙方眼睛緊緊盯著主持人手裏的東西,的確,這種連比賽項目是什麽的比賽的確很刺激。
秦老師,你也不知道比什麽嗎”?朱楨試圖從秦悠柔這裏打探點內部消息。
不知道,你仔細聽著就是了”,秦悠柔直接拒絕,因為她的確也不知道。
靠,朱楨覺的東瀛人也太會玩了,就比賽這種事情也能這麽玩。
這可真是舊時候的婚姻,連麵都沒見過直接洞房花燭夜,這也太草率了”,朱楨嘀咕著。
秦悠柔沒有理會朱楨。
主持人打開紙條,微笑著,“我想大家現在最想聽到的就是我手裏紙條上是什麽內容吧”。
朱楨覺的這主持人話多的就像她的頭發一般長。
第一局是文鬥,就是要求雙方互派人員提出問題,直到一方答不上為止,答不上的為輸”。
朱楨覺的這比賽但是簡單粗暴,就算一方輸了也心服口服。
女主持人挺拔的身材勾勒著東方女人特有的韻味,她微笑著望著雙方,“我也要提醒大家一句,派人特別重要,我們所派的人隻有一次求助機會,如果求助後仍然答不上來,那就要被淘汰”。
雙方人員都在竊竊私語,似乎都在商量著對策。
秦老師,我們應該派誰應戰呢,我肯定不行,我就怕東瀛人問那種特別變態的問題,到時候我也答不上來,你也知道我是個純粹的人”。
朱楨覺的打頭陣這種事情怎麽能讓全隊實力擔當出馬呢,那不是不尊重對方嗎。
秦悠柔瞪了朱楨一眼,沒有理會他,而是朝著旁邊一個短發女生,“齊媛媛,第一場就由你出吧,平時你在博聞強識這方麵強於其他人”。
齊媛媛靦腆地點了點頭,“秦老師,我就怕我做不好,如果輸了怎麽辦”,齊媛媛心裏還是有所顧忌的。
去吧,發揮出你的正常水平,輸贏沒關係”,秦悠柔溫暖的笑容給人一種自信的力量。
齊媛媛落落大方地走向了場務人員放好的對陣台上,到了後朝著對麵東瀛代表團出戰的一名男生鞠躬,對方同樣以禮相饋。
主持人站在場地中央鳴鑼開始,齊媛媛先說話:“我們有句老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先”。
東瀛出戰的是柳生度,他臉上皮膚不是很好,眼神犀利,仿佛獵鷹一般注視著齊媛媛,對於齊媛媛讓他先的邀請並沒有推辭,嘴角勾起一抹詭異的微笑。
恭敬不如從命”,柳生度華夏語說的特別流利,“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八音之中,惟弦為最,九霄環佩,海月清輝指的是什麽”。
齊媛媛馬上應答,“這個樂器被我們華夏稱之為樂器中的君子,它的音色可使飛鳥翔集,淵魚出聽,六馬仰秣,玄鶴延頸,我們古代除了閣下所說的上述雅稱為還有更重要的一個美譽,稱它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她就是古琴”。
齊媛媛答完後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柳生度點了點頭,似乎對這個回答很滿意。
做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指的是什麽”,齊媛媛問道。
這是唐代詩人李遠所作的《贈箏妓伍卿》,對於這個樂器我也非常喜歡,她如同一位東方佳人,雖不及古琴沉穩,也沒有箜篌飄逸,他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當代美人,她的名字就是古箏”。
柳生度一字一句用華夏語說了出來,這讓朱楨也吃了一驚,心想這小子對華夏國學和樂器了解還是相當深刻的。
柳生度快馬加鞭,待齊媛媛點頭後,立馬問道:“現在是秋季,華夏有一個代表秋季的樂器,此之為器,立秋之音也,請回答這個器指的是什麽”?
柳生度目光犀利,娓娓道來,仿佛他就是一個暢讀華夏經傳的鄰家大男孩。
秦媛媛蹙了蹙眉頭,沒有立刻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