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回 禍出口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姻謀天下 !

    周紀留宿東宮之事本就讓人側目,忽然又傳出他思戀陽筠多年之事,令人聞言愈發困惑。

    即便再愚鈍的人,此時也生出畏懼之心,生怕一不小心釀出什麽大禍,均將嘴巴管得嚴嚴的,連父子、兄弟之間對這事也避而不談。原本幾個刻意散播之人也被父兄訓斥了一頓,從此規規矩矩,並不敢繼續散播這事。

    周紀終於出了東宮,才剛回府,便聽下人來報此事。

    他隻輕笑了一聲,一言不發便回了自己屋中。

    武氏父子不知還會不會想出什麽主意留他,若一直如此盛情款待,周紀怕自己真的會動心,為保性命甘心留在這裏,把雪恥、刮目之類的壯誌拋到腦後。

    不過片刻,他便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前被人瞧不起才至於有今日,若生了畏懼退縮之心,豈不更讓人瞧他不起麽

    左右也沒出路,還是死得重於泰山好些。

    他雖想得好,事情卻總不遂人願。

    周紀出了東宮,卻沒能立即離開臨水。翌日他本欲上殿請辭,不想武嶽以殿試在即、難得一見為由,留他在臨水再多呆數日。

    “殿試放榜的熱鬧可是難得一見的,鎬城路途遙遠,世子前來一趟十分不易,不如留下看看熱鬧,之後再告辭不遲。”武嶽微笑道,“甲科進士也都是難得的人才,各個好學問,又寫得一手好詩賦,或許來日有個文豪大家便出在這一科。”

    周紀笑容十分勉強,不情不願地應了。

    武承肅看在眼裏,心中便有些不踏實,覺得不如立即送了周紀回去,留在這裏似乎更不安全。待散朝後,武承肅進宮拜見武嶽,將自己的想法說了。

    武嶽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多留周紀兩日,過幾日朝野均知曉此事,說他故意留人做質子,他便光明正大收監周紀做個質子,倒比放回去得好。

    “我一番盤算,以為留著世子在咱們手裏,周道昭便會忌憚,哪料到他那般狠心,連長子性命也不顧念,竟把好好個兒子遣來送死。”武嶽冷笑了一聲,“倒是我小瞧了他了不想他為了成就大業,竟使得出這般手段”

    “周道昭經營多年,臨水城裏不知有多少人是為他所用,咱們雖能拘著世子,要保他性命周全卻是不易。”武承肅勸道,“父皇請三思兒臣以為早日送世子返程才更穩妥。”

    武嶽嗬嗬一笑,擺手道:

    “如你所說,即便那世子返程,途中生死也是難料,莫不如就拘在宮裏,還能放心一些。

    “且世子在臨水,周道昭不敢不顧念即便他心中全不顧忌世子安危,總要顧及百姓議論,勢必不肯妄動。如此一來,咱們便又處於上風了。

    “至於那個世子,好吃好喝供著他便是,憑他說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咱們也都留著他。即便哪一日人死了,咱們也說是活著,誰還能拿咱們怎樣呢”

    武承肅還要再勸,奈何此事已入瓶頸,無論如何都是為難,隻得將勸告的話又咽了回去。

    從世子入燕起,魏國便占了上風,沒事先料到周道昭的心狠手辣,是燕國判斷有誤,這點武嶽父子心知肚明。既然武嶽有了主意,武承肅又沒更好的辦法,隻能由著武嶽處置。

    段良媛聽說前朝如此這般,轉而告訴陽筠。

    陽筠聽得明白,心中也有了計較。

    如今燕國的境地真是兩難,放人回去也不是,留在臨水又無法安穩。武嶽此舉怕是要長留周紀了,恐怕周紀一旦入宮,從此無論生死,就隻能在宮裏頭“長命百歲”了。

    然而此舉不過緩和一時,並不能從根源上解燕國之難,而魏國若借此時機拖延一陣,或許更興盛也未必。

    可惜今時不同往日她現在是不敢再議論天下大事了。

    許是自欺欺人,許是認真覺得自己無甚本事,想到武嶽如此決斷,武承肅又顯然沒有攔阻,或許這便是最好的法子也說不定。如此想著,陽筠更打定主意緘口。

    沒幾日便是殿試,殿試後三日便放榜。

    柳克明果然中了三史的頭名,然而三史畢竟不同於進士,並不值得人羨慕。有人便替柳克明惋惜,說他若參加進士科,怎麽也是個乙科進士,前途自不可限量。

    “怎麽偏想不通,非要考三史呢”不少人如此問道。

    柳克明隻笑不答,直到後來吏部派官,他如願做了史官,才在望江樓擺了一桌,宴請與他有些往來的一眾貴公子。

    武承訓這次難得與席。

    他本也不大情願,好在柳克明不是中了進士,武承思也還在外征戰並未回都中,他自己現今也有官職在身,又不好推辭柳克明邀約,武承訓這才勉為其難,答應出來喝這一頓酒。

    周紀因滯留時日漸久,如今在臨水又是貴客,自然也要請他。

    因有個魏國世子在,席間說話便不太自在,許多慷慨之言不能出口,確實少了些意思。然而從來“禍從口出”,心裏話不出口也更安穩,倒免得惹出禍患來。

    周紀卻像不知此理一般,喝醉了酒,又提起東宮那張焦尾琴。

    眾人想起前些日子家裏父兄的告誡之言,便不接他這話。

    杜勢卻毫不忌諱,似乎不知輕重,非但將周紀的話接了過來,更提起焦尾琴早贈予太子妃一事,並調笑道:

    “並非我有意折辱,依我看來,世子你琴藝雖佳,太子殿下也精於此道,太子妃殿下卻極可能更擅撫琴。否則這焦尾琴怎會就贈了太子妃殿下呢”

    與席眾人聽了不禁咋舌,不少人心中便生懼意。

    眾人正在心中暗自悔怕,周紀竟又開口,接著杜勢的話道:

    “正是。說來太子妃殿下的琴藝,當真罕有人相匹。當初我聽娘娘彈琴時不過十二三歲,這些年過去了,想必娘娘的琴藝也更精妙了。”

    這話一出,眾人巴不得立即遁走,竟不約而同靜了下來,麵麵相覷,有心把話題岔開,卻不知說些什麽好。

    柳克明倒還好,並未因他倆胡言亂語而動容,隻像聽閑話一般靜靜聽著。

    武承訓卻有些不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