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進!尼德蘭

字數:5339   加入書籤

A+A-




    公元1584年六月十日荷蘭聯省共和國執政威廉於阿姆斯特丹大教堂加冕為荷蘭國王,荷蘭聯省共和國改為荷蘭王國,奧爾登巴內費爾特任首相,君主製開始在荷蘭落腳。

    但人們還沒來得及慶賀這一曆史性的時刻,剛剛加冕為王的威廉一世便倒在了刺客的槍下。

    威廉一世的死,使得仍處於戰火中的荷蘭陷入了動蕩,本就矛盾不斷的王權派和共和派為了王位繼承的問題,在議會中爭執不下。

    王權派出於穩定局勢的需要,主張由早已被冊立為繼承人並手握重兵的莫裏斯繼位。

    但共和派為了趁機控製朝政大權,主張由剛剛出生五個月的莫裏斯同父異母的弟弟腓特烈.亨利.奧蘭治繼位,並主張在腓特烈繼位後,成立攝政議會,由攝政議會處理政事,一直到腓特烈成年為止。

    這種廢長立幼的提議,立刻招致了王權派議員的激烈反對,莫裏斯是威廉一世指定的王儲,他今年已經十七歲了,已經在軍中曆練了兩年之久,長於軍伍,成熟穩重,是繼承王位的不二人選。

    而腓特烈.亨利才剛剛出生不久,尚不懂世事,如今荷蘭正陷於戰火之中,讓這樣一個孩童繼位,國將不國。

    但共和派卻仍堅持己見,雙方你來我往幾場辯論下來,卻還是沒有分出勝負。

    如今能夠決定輸贏的便是莫裏斯和他手中的軍隊,隻要他能夠平安地趕回海牙,在軍隊的威懾下,勝利的天平必將倒向王權派。

    決定荷蘭命運的一天到來了,公元1584年七月一日布魯日荷軍軍營,中軍營帳,身穿黃衣的莫裏斯正端坐在一把扶手椅上,他眼睛微閉,等待著將領們的到來了,而身穿黑色外套的泰利埃則手持一卷地圖站在他的身旁,經過了一夜的謀劃,他已經成竹在胸,此次行動必將成功。

    “殿下將軍們正在帳外等候”一個紅發侍從掀開了圍帳,走了進來。

    “讓他們進來”莫裏斯微微睜開了眼,揮手向侍從示意道。

    身穿軍服的將領們走了進來,找到了座位後,圍坐在了莫裏斯的身旁,他們沉默不語,紛紛望著莫裏斯,等待著他下達命令。

    莫裏斯掃視了一下眾人,心中暗喜,此次會議的參與人員除了莫裏斯直屬的維爾德、庫爾特、萊昂和泰利埃等親信外,連一向和莫裏斯並不對付的海軍也派出了負責支援布魯日作戰的第二艦隊司令盧卡斯前來。

    而令人欣喜的是,盧卡斯恰恰是海軍部中為數不多的鐵杆王權派,對於莫裏斯來說,此次行動非同小可,沒有海軍的配合是絕對不行的。

    但莫裏斯對於海軍並不信任,因為海軍中共和派所占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而新一代的學院派和王權派還被死死地壓在底層,始終無法占據高位。

    更為關鍵的是,從克萊斯勒的字裏行間,他敏銳地發現出議會中關於王位繼承的激烈鬥爭,共和派在王位繼承上選擇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腓特烈.亨利.奧蘭治,這就意味著他要得到海軍的支持將難上加難。

    如果這次前來的不是盧卡斯,而是其他人,莫裏斯的計劃將功虧一簣。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一個疏忽,竟派來了一個堅定的王權派這真是上天眷顧呐。

    既然人已經到齊了,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莫裏斯咳嗽了一聲,身旁的泰利埃將手中的地圖放到了桌上,輕輕攤開。

    而莫裏斯本人則從馬褲口袋中取出了那封書信,將它遞給了正對麵的維爾德,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這是?”克萊斯勒的信,難道是老爹托他寄來的家書,不會又要說一些家裏生意的事了吧,維爾德滿懷疑惑地接過了信,在攤開前瞄了一眼落款。

    莫裏斯沒有說話,隻是一臉嚴肅地望著他。

    維爾德眼見從莫裏斯那裏得不出答案,便趕忙拆開了信,身旁的人也連忙湊了過來。

    這封信如同晴天霹靂,令眾人大吃一驚,他們驚呆了,張著嘴,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許久,維爾德才渾身顫抖,哆哆嗦嗦地開了口

    “殿下,這,這怎麽可能,陛下他”

    “此事千真萬確”莫裏斯平靜地回答道,雖然他的心中仍悲痛萬分,但此時此刻,為了穩定人心,身為指揮官他必須鎮靜下來。

    “諸位,如今陛下不幸蒙難,尼德蘭群龍無首,國內動蕩不安。”莫裏斯站了起身,他手按劍柄環視眾人,用極具威嚴的聲音向他們說道。

    “而共和派欲行廢長立幼之事,混亂朝政,將尼德蘭的神聖土地賣於殘暴不仁的西班牙異教徒,此等賣國求榮之行,我等豈能坐視不理”莫裏斯緊握右拳,慷慨激昂地演講道

    莫裏斯的話讓眾人鎮靜了下來,他們紛紛鎮靜了下來,泰利埃見狀,便趁熱打鐵地接過了莫裏斯的話茬。

    “如今國內如此動蕩不安皆因王位空虛所起,莫裏斯殿下,英武聰惠、穩重持國,更是陛下所立的王儲,尼德蘭當此危難之際,繼位之人非莫裏斯殿下不可,敢有異議者,定斬不赦”語罷,泰利埃霍地拔出劍來,一群手持鋼槍的士兵衝入了帳中,坐在座位上的將領們驚魂未定間也被團團包圍起來,數十條槍已對準了他們的後背。

    這次行動將決定莫裏斯的命運,如果他與王位失之交臂,那麽不但他多年來的努力將付諸東流,而且他也將身首異處。

    所以為了完成父親的遺誌,為了尼德蘭的霸業,為了活下去,莫裏斯必須將軍隊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阻礙他的絆腳石都必須鏟除。

    “可有異議者?”莫裏斯掃視了一眼,對著眾將冷冷地說道。

    將領們一下就緊挨在了一起,這倒不是畏懼泰利埃手中的那柄焰形劍,而是害怕他們身後的數十把早已上膛的槍。

    這是威逼,這是脅迫,但他們已經無力反抗。

    “我等願聽從殿下差遣,為殿下效犬馬之勞”麵對著身後的鋼槍,將領們最終放棄了抵抗,他們全部單膝跪地,向莫裏斯宣誓效忠。

    “退下”莫裏斯微笑著命泰利埃收起了劍,同時士兵們也收起了槍。

    他走了上前,將跪在地上的將領扶了起來,讓他們重新入了座,正式宣布了這次的行動計劃。

    “布魯日一戰,我軍雖勝,但也損失了不少人馬,雖然補充了卡爾森的兩萬人,但我們全部加起來,也隻有六萬人”莫裏斯開始分析起目前的情況來

    “而由於要防守布魯日,此次我們率軍回國,不能抽調過多兵力”

    “所以,我決定由我本人親率三萬兵馬北上回國,”

    “維爾德,即刻派出信使,前往詹森的軍中告訴彼得,如果詹森有異動的話,立刻解除他的兵權”雖然詹森同維爾德一樣都是烏德勒支學院畢業的,但他畢竟是共和派的人,此次作戰又收複了布雷達,這使得共和派在軍中的威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原本奄奄一息的共和派勢力在陸軍又有了死灰複燃的苗頭。

    莫裏斯正是忌憚這一點,才派了彼得作他的副手來監視他,而現在是動用這個棋子的時候了。

    “是,殿下”

    “此次行動,講究的就是一個字,快,所以像大炮這樣的重裝備,盧卡斯,就交給你們海軍運輸了,”這次回國速度是最為關鍵,一旦在後方拖延了太長時間,萬一共和派趁機迎立腓特烈.亨利.奧蘭治繼位,到時就大事不妙了。

    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王冠一直高懸,無人繼位的話,不但共和派會借機發難,連在議會中一向中立的民眾也會轉向支持迎立腓特烈.亨利.奧蘭治的。

    到那時王權派就是再支持自己,也會不得不在壓力下妥協的。

    所以必須抓緊時間,但這次因為沒有西班牙人大兵壓境,火炮這些重裝備是可以安全運回後方的,所以他沒有幹出如上次那樣將火炮全數摧毀,讓維爾德牙痛不已的事。

    “最後,便是留守布魯日的守將人選,諸位,誰願擔此重任?”盡管經過布魯日的大敗後,西班牙人沒個一年半載是無法發動進攻的,但畢竟布魯日才剛剛拿下,各種衝突還未平息,萬一出了什麽閃失,一年多來的努力就功虧一簣了,選擇守將的事,必須慎之又慎。

    “我願擔此重任”眾將聽了這話,紛紛麵麵相覷,此時最好的選擇便是和莫裏斯回到荷蘭,這樣將來莫裏斯登基為王後,自己也能借此撈得一個一官半職。

    但留在布魯日,雖然少了鞍馬勞頓,但卻要處理無數錯綜複雜的問題,應對各種當地勢力,這種活,他們這幫大老粗是幹不來的,而維爾德和卡爾森則要和莫裏斯一起回國,沒法留下,於是人選問題,就陷入了僵局。

    正在這時泰利埃站了出來,向莫裏斯說道。

    “好,泰利埃,布魯日便拜托你了”莫裏斯滿懷感激地看著泰利埃,關鍵時刻,還是他最能解自己燃眉之急啊

    “是,殿下,我定不負殿下重托”泰利埃向莫裏斯深鞠一躬,他隻是一個從未治理過荷蘭一方土地的外國人,莫裏斯卻能將留守的重任交給他,這樣的信任,他無以為報。

    在宣布了行動計劃後,會議就此結束。

    六月十日早上八點十分,三萬大軍已經準備妥當,他們匯集在軍營之前,等待著莫裏斯下達命令。

    “弟兄們,我等自此將前往海牙,結束國中亂局,我等將為先王報仇雪恨,以盡先王未盡之功業,弟兄們,王國興廢在此一舉。”莫裏斯騎著馬來到了隊伍的前方,麵對著眼前的整裝待發的士兵們,他發表了出發前最後的演講。

    “王國興廢在一舉”在莫裏斯的鼓舞下,三萬名荷蘭士兵呼喊著這句話,向著北方狂奔而去,就此踏上了回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