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蒼岩三禁 下
字數:1983 加入書籤
() 正是由於諸般人物,教九流的雲集,在距離蒼岩山脈進出山的主要通道天星穀十裏地之外,以雲霧大陣陣力邊緣之地,原有的依山而建的天星小鎮為心,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大型的各大帝國和部族的商旅們主要的轉補給集鎮。
各個國家和部族的商旅在天星鎮轉補給的同時,收購與銷售蒼岩山出產的山貨藥材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進項。正是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天星鎮在近千年的演化已經成為了,周邊的國家和部族互相之間交易各種財貨的互市重鎮,其鎮區的範圍也在隨著互市貿易的繁盛與興旺而擴充了多次,變成了東華帝國境內唯一的一座沒有城防體係的邊貿大城,其城區的規模也早已超過了不少位於帝國西部的大城了。
曆代朝堂之不少的大臣有見及此,也曾經多次上表欲改鎮為城,但都被曆代帝皇以~仙聖屬地,不宜築城的理由給打發掉了,所以天星鎮依然還是天星鎮。
在天星鎮長期駐留經營的,有著蒼岩山周邊幾個大帝國最大的幾家藥商,貨棧,以及護鏢的鏢局,其後更是隨著其經濟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因應帝國皇室成員每年例行的,對設立在天星鎮的先賢祠和蒼岩山神廟的皇家祭祀典禮日隆。
東華帝國的帝皇更是在天星鎮設置了,直屬於皇室內庭的天星鎮鎮守使衙門,以一名高階先天武者為鎮守使統領五千步騎齊備的禦林軍以及數量不等的輪值皇室供奉,軍政一體統轄天星鎮的一切,這支軍隊也是唯一的一支駐紮在帝都西京以外的禦林軍。
這支大軍除了平時輪值於鎮維持治安的數百士兵外,大部隊駐紮在天星鎮以西五裏地,一個俯瞰扼守東來西往商道的小高地之上,築堡而守,堡名同樣是天星,一堡一鎮。
天星鎮仿如東華帝國朝堂上的治外之地,此地雖然名義上屬於東華帝國安西鎮撫司管轄,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蒼岩山脈周邊國家與部族的人混居互市之地,此地自發形成交流互市全年不落幕。帝國後來設置的天星鎮守使衙門,依皇室諭令也僅僅是對過往的商隊與定居的商戶收取極低的商稅,而普通民眾的山貨藥材交易除了在指定的交易市集售賣才收取極低的攤位費外,一切免稅。
但就算是如此,天星鎮守使衙門所收取的稅費除了使到駐紮的五千大軍成為帝國最富裕,裝備最精良的軍隊以外,每年還有大量的財貨源源不斷的運往皇室內庭,簡直就是一個帝國皇室口袋裏的小金庫。
也正是由於每年有著極其優厚的經濟紅利,許多不明就裏的大臣私底下就自作聰明的以為皇室之所以抓住天星鎮不放,就是為了天星鎮源源不斷的財貨供給好讓自己揮霍。
誰又能真正明白天星鎮的周邊地域,對於東華帝國天龍皇朝皇室的特殊意義所在,那些財貨的產生隻不過是意外的意外,就算是沒有這些東西,帝國皇室同樣的會抓住天星鎮不放的……
因為,天星鎮最早的建築物是由兩個直到現在,依然還在每過**十年,就變換著自己容貌的老人家所親建造的一座小殿堂……殿堂之名~先賢祠……
不過有時獨食難肥,在窮到叮當響的但名義上有屬地管轄權的安西鎮撫司多次的強烈抗議之下,天星鎮鎮守使衙門與安西鎮撫司也達成了除供奉皇室的部份外,財貨五五分帳。也因如此,天星鎮鎮守使衙門和安西鎮撫司一起成為了帝國最富裕,裝備最精良的鎮邊軍隊。
而東華帝國天龍皇朝騰龍武帝李威在千年以前,以太上皇的名義發出的最後的一道諭令當,就是幹脆利落的來了一個慷他人之慨,以之示好於蒼岩仙聖。在天星鎮老城的鎮前牌坊之下,直到現在還能看到武帝頒下的石刻禦旨碑,碑上除了刻有禦旨內容的小字外,還刻著八個醒目的大字:仙聖屬地,蒼岩門戶。
普通民眾對於禦旨的認知,就是示好於蒼岩仙山的誰也好像沒見過的仙聖。而東華大陸上知道過往劫難的仙宗門人則會在看到碑後,意味深長的點點頭,再來一兩句感懷往昔的唏噓與嗟歎……
下載免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