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異響
字數:3243 加入書籤
被這火苗一烤,她的整個身子竟已立了起來,眥牙咧齒,手舞足蹈,在這熊熊大火之中輾轉呼號,慘嗥不已。
很快,烈焰便已開始漫延,摧毀了一切,她的整個身子也化為了一團焦炭,陰風一吹,便轟然倒坍。
看著這可怕情形,姬行義臉上露出了悲憫之色,嘴裏念念有詞,似乎在嘰咕著什麽。
我側耳一聽,發現他好象在念誦著在民間頗有名氣的《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我聽到這裏,就詫異之極,“老義,這東西這樣凶悍,你幹嘛還為她超度亡魂?”
姬行義頓了一頓首,仍然在為她祈禱著,“佛雲‘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她並不是生來就凶惡,隻是因為身體感染了屍蟡而已!”
我謔笑了起來,“我記得你一向對諸子百家都很反感,什麽時候卻信了佛教?”
姬行義豎起了右掌,“不是這樣的,少爺,我們盜門雖然不怎麽看得上儒釋道,但對諸子百家並不排斥,盜門人材輩出,即使很多人都精通‘望聞問切’之術,但仍主張有容乃大兼收並蓄,而不是固步自封。”
我又瞅了地上的灰燼,說,“那麽,你為這女屍超度,難道也是有理由的?”
姬行義附著首說,“嗯……要知道她也是一條生命,可惜被這屍蟡所害,甚至後來還難產而死,說起來也真夠可憐的。”
我閉目回憶了一下,便說,“看她的衣著打扮,身份地位肯定非同一般。”
旁邊的劉二也似滿腹疑慮,“是呀,她既使已經死亡,屍身還被盛在水晶棺內,不知道到底是哀牢國的什麽人?”
姬行義皺著眉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哀牢國的國王雖是男性,但這個國家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母係社會,女性在國內地位非常高,倍受尊崇。”
我頓時想起了之前的事,就插了一句,“這我知道,要知道哀牢國的祖先沙壹也是一位女性。”
姬行義歎息著說,“直至今天,西南一帶,甚至整個中國南方,母親或者母係的地位都遠遠高於北方。”
我說,“嗯,我們漢人從黃帝以來,就是一個典型的父係社會,而哀牢人卻截然相反。”
這時,旁邊的彭子羽問道,“聽你們這樣一說,難道那哀牢國的後裔留在了南方?”
姬行義略加思索,就緩緩分析道,“對,據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載,在漢明帝期間,哀牢國末代國王柳貌及其王子扈栗率領77邑及文武百官歸服漢朝,所謂‘據綏哀牢,開永昌,春王三朝,會同漢京’,從此,哀牢作為一個國家就已經消失,大部分民眾也融入漢族之中,但是他們的風俗民情並沒有完全消亡,仍然對我國南方,特別是西南地區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南方地區的“娘親舅大”傳統就源自哀牢國。”
我問,“老義,除此之外,哀牢國難道就沒有直係後裔?”
姬行義回答道,“有哇,比如現在的傣族就是哀牢國的直係後裔。甚至直到到今天,傣族地區仍然延續著母係社會的特征,比如女尊男卑,家裏財產傳女不傳男,女人是一家之主之類。”
我馬上就笑了起來,“聽說在傣族家庭裏,如果生了女兒就會放鞭炮,高興得不得了,生了一個男孩恰好相反,全家都哭喪著臉,簡直就象死人倒屋一般。”
姬行義也樂了,“在現在的傣族村寨裏,婦女主任是全村的當然的領導核心,村支書卻隻是陪襯。”
這時彭子羽似是想到了什麽,就繼續問道,“義爺,健少,我自幼都成長於美國,對中國的國情不太了解,大家想想看,西南有傣族,東北則有阿爾泰,這些民族之間是不是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係呢?”
“當然……”姬行義沉吟了一下,便分析道,“比如‘蒙古’,‘曼穀’,這兩個字在發音上就非常相似。”
我也補充著道,“還有呢,老義,沈陽的‘沈’字會不會來自‘沈木’,在東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比如滿族、朝鮮族之中,‘樸’姓非常之多,這個‘樸’字會不會出自‘百濮’的‘濮’呢?”
姬行義又笑了起來,“少爺,你這種說法有牽強了,不過,東北的一些民族與傣族確實存在著某種聯係,比如滿人、鄂溫克人標誌性的父係基因是o2b,而傣人中的o2a也恰好偏多,這兩種父係基因顯然非常相似。”
我不由得歎息起來,“嗯,中國大部分民族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彭子羽突然就插了一句,“西南曾經出現過哀牢、夜郎等民族,東北也出現過挹婁、依蘭等國家和民族,民族名稱發音非常相近,這應該也不是巧合吧?”
我連忙點著頭道,“當然不是巧合……比如西南有雅礱江,東北也有鴨綠江,大家讀讀看,這兩條江的發音簡直一模一樣。”
正在這時,姬行義又開腔了,“少爺,mr彭,西南雖與東北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與漢族關係更近。”
我們感到非常意外,就問,“哦,為什麽這樣說?”
姬行義捋著自己的胡須說,“因為就在漢明帝期間,哀牢王柳貌就率部歸漢,整個哀牢國七十七個小王,五十五萬人口全都融入漢族之中,所以說起來,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的血管裏,應該也流著哀牢人的血液。”
我剛想再說,周遭的洞壁裏突然就傳來了“嗤嗤”之聲,刺耳之極。
彭子羽僅聽了一下就建議道,“義爺,健少,這裏似乎還有危險,我們不如快點離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