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積水

字數:3368   加入書籤

A+A-




    從這個山洞裏鑽出,空氣果然好聞了不少。這時我也沒有遲疑,持著礦燈在不斷亂照著,隨即便在地上發現了飲料瓶、煙頭和餐巾紙之類的東西,七零八落,隨意堆疊,顯然是上一次大家不小心扔下的。

    又走了三五步,那個石柱也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雖然之前已經見過這玩意兒了,但我對它仍非常感興趣,每見一次心情都有所不同。於是,此刻我便湊到附近,不斷檢視著它,發現它的左邊畫滿了各種神秘的符號,歪歪扭扭,右側則雕刻著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在幽暗的光線下,這棵大樹高大挺撥,生機盎然。

    我心裏生出了一絲不滿,此刻就咂起嘴來,“沒想到咱們選擇從那片原始森林裏切入,兜了一圈,現在又回到了這裏。”

    姬行義漫不經心地回答,“是呀。”

    劉二顯得非常焦急,“那麽義爺,這附近有屍蟡嗎?”

    姬行義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是持著礦燈巡視了一圈,才慢騰騰地說道,“周遭見不到屍蟡肆虐的痕跡……應該不會有吧,嗯。”

    我見這甬洞的氣氛過於緊張,這時,就拋出了一個問題,“老義,你說咱們的祖先在開國之前,為什麽要先行建社?”

    姬行義手裏的礦燈在持續上滑,晃動,最後射向了這石柱之上,“其實認真說起來,社是指土地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廟宇……據《白虎通義》所述,‘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用通俗的現代漢語來表達,就是說隻有在建了社之後,這一塊疆土才真正屬於你和你的國家。”

    我順著他的思路的分析,“所以,中國人才會有後土的說法?”

    姬行義點了一下頭,便說,“嗯。在我國古代,建社以祀地,登壇以祭天,每一道程序每一個步驟都大意不得,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製度。”

    彭子羽這時就插了一句,“北京的天壇我也曾經去過,好象是一座三層圓台,通體都是用漢白玉雕成的,規模還非常大。”

    我笑了起來,“這不就應了中國古代的‘圜丘祀天,方丘祭地’之說,古人不是講究天圓地方嗎?”

    姬行義仍沒有回答,隻是在不斷吟哦著,“嗯,正所謂天圓地方,皇天後土……”

    我聽到這裏便心裏一動,馬上回想起之前與姬行義之間的討論,所以此刻又提出了一個問題,“老義,這個‘後’是指古代的一種君王,所以才會有‘後稷’、‘後羿’和‘風後’這一類說法。但是這個詞到底有何淵源呢,難道就來自‘後土’?”

    姬行義非常欣慰地瞅了我一眼,“對,夏後的‘後’極有可能也是這麽來的,在上古時代,很多部落聯盟的首領都被封為‘後’,象詩經小雅裏就曾經說過,‘共工氏有子句龍為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我眉頭皺起,心裏充滿了疑惑,“但是這個‘後’字老是令我聯想到其他一些詞語。”

    聽到這裏,姬行義就笑了起來,“比如呢?”

    我馬上吐出了一個詞,“象英文中的‘king’,德語裏的‘koenig’,它們的發音就非常接近這個‘後’。”

    姬行義笑得更開心了,此刻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在不斷地舉著例子,“其實類似的詞其實還有很多,象‘公’和‘侯’,這些詞在發音上和‘後’也是非常相象的。”

    此刻,彭子羽也被逗樂了,便補充著道,“義爺,健少,還有汗、單於、可汗呢,對了,黃帝有一個兒子就不就是叫顓頊嘛。”

    我瞅著他們倆問,“難道這些詞統統都是同源的,都源自這個‘後’?”

    姬行義的右手又指向了那棵高大挺撥的神樹,“有可能……畢竟希特勒自己也搞不清日耳曼人的來曆,二戰後期還專門派人來川康藏地區,尋找雅利安的源頭,可見,在民族心理上,他們也許存有著某種從東方遷出的記憶,後來,這種記憶雖然越來越淡薄,但始終都沒有消失。”

    姬於嫣也道,“爺爺,你還沒有說他們的‘卍’字符呢。”

    姬行義持著礦燈,又朝這石柱上照了幾下,便說,“對,這裏就有很多‘卍’字符,大家可以看一看,在筆型和架構上,他們確確實實很象納粹的黨徽,另外,十字架也是由‘卍’字符演變而來的。”

    看他說得如此有趣,我的視線也在持續上升,掃向了右邊那棵神樹,“如果這‘扶桑’真的是一棵樹,那它為什麽出現在右邊?”

    姬行義歎息著,左手扶上了這石柱,與此同時,右手所持的礦燈也在搖了起來,迅速照向了右邊的神樹,“按照《禮記祭義》所述,‘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少爺你看,這神樹被雕刻在這裏,與中國人的祭祀之禮並無相悖。”

    我的聲音就變得更大了,“你的意思是說,哀牢人曾經在此建國?”

    姬行義緩緩分析道,“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性……畢竟哀牢人視洞穴為生命,族名也來自岩石、山崖和山洞這些東西。”

    我馬上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不會吧……史書上也曾記載過,哀牢國的都城就在允掌。”

    姬行義搖著頭說,“象哀牢這種民族的都城並不是固定的,允掌是國家建立之後才定的都,之前他們還有過一段很長的遷徒曆史。”

    大家言笑之間,就從這個大石柱邊繞了過去。隨即各種蘑菇也多了起來,一簇一簇地出現,每隔幾米遠就會長出一大堆。

    此刻,在黯淡的光線下,它們顯得鮮豔奪目,搖曳生姿,竟象一頂頂花傘似的。

    但是,我們根本就無心去欣賞。這時,大家連一秒鍾都沒有停留,便快步向前方走了過去,隨即便在前方發現了很多岔道式的岩洞,每一個都光線微弱,黴氣繚繞,也不知道通向何方。

    我持著礦燈就照向各方,“老義,現在我們該怎麽走?”

    姬行義倚在石壁上,喘了幾口氣,才說,“靠左邊走吧……上一次咱們咱們往右走,後來卻碰到了屍蟡,希望這次能幸運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