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八衣食住行(上)

字數:4133   加入書籤

A+A-


    

    

    四八八衣食住行(上)

    在這次談話之後,學員們的抵觸情緒基本消失,對於瓊海軍方麵傳授的各種知識,甚至一些不符合他們以前習慣的內容,也都可以比較平和的予以接受,而不再動不動亮出大明士子的那份傲氣。

    由於瓊海軍的培訓內容安排比較多,在整個學習培訓期間還是相當緊張的。課程設置差不多相當於現代的寄宿製中學:每天早晨定時起床,去餐廳吃早飯……上課;午飯之後有一段時間的午休,下午兩點左右繼續上課……直至晚飯後方可休息。

    如此快速的“準現代化”生活節奏讓那些習慣了鬆散閑適生活的明朝仕子們都感覺有點吃不消。好在這邊提供給他們的夥食質量很高,不但保證頓頓都能見葷,而且菜式經常更換,肉類,禽類,魚類……天天都不一樣,每天的早餐還必然提供一個雞蛋,在營養方麵有充足的保障。

    人對於一個地方的印象,通過衣食住行這些細微之處是最容易體會的。而在最基礎的吃這一方麵,縱使這些來自大明的學員對瓊海軍其它方麵有再大不滿和成見,但談起這邊所提供的夥食,卻都隻有一片讚歎與欽佩之聲——他們畢竟都是些中低級官員,朝廷給的俸祿隻能保證勉強不餓死,先前沒實缺也撈不著什麽外塊,所以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較為清貧。即使其中有些人家中還算比較富裕的,也絕不可能像這樣天天換著花樣吃——不但肉菜都是最新鮮的,飯後一人還有一份水果可供取用這種檔次的夥食若放在大明朝,就算是家有良田千頃的豪富之家也未必能天天享受。

    唯一讓這些官員稍稍還有點不滿足的,就是瓊海軍的免費夥食隻提供給他們個人,對於和他們一起來的伴當,書童,師爺等人隻好自己另想辦法解決了。當然一定要讓手下人跟著吃也行——繳納夥食費就行。不過聽到每天高達四元的餐費標準,那些想要展示愛心的學員無不吐吐舌頭,暗自罷了這念頭——就算瓊海軍已經預支給了他們一個月的工資,連同各種名目的補貼之類,確實如傳說中所言:數目要遠遠超過大明俸祿。當前每個官兒兜裏都有十幾二十個銀元在丁丁當當作響,可真要按每天四塊的標準花起來,也支持不了幾天的。

    當然了,對於這種不滿足,官員們自己也知道屬於奢望——人家瓊海軍畢竟不是冤大頭,不可能你帶多少人來就白養多少人。而且對於那些隻帶一個書童或者仆役過來的官員們,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根本不需要另外安排——瓊海軍提供給他們的是套餐,不管你能不能吃得下反正一人一份。為了確保不讓這些大明的未來棟梁們餓著,提供的套餐份量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是略略偏多的,而若按明朝讀書人的飯量恐怕就更多了。

    於是每到飯時,很多官員都會把餐盤端回房間裏去,和自家伴當分著吃,兩個人吃一份倒是正好,絲毫不浪費。如果還不夠飽……學校外麵的街麵上遍地都是小吃攤,饅頭包子炒飯湯麵一應俱全,稍微花點錢也能吃得很好,比招待所的餐廳便宜很多,當然在質量上是肯定不能比的——畢竟這座招待所的餐廳主要為穿越眾現代人服務,其食材都是由農業組的農場專供。無論花樣,品種,還是新鮮程度,都遠非外麵民間的小吃攤所能比擬。

    …………

    吃上麵很滿意,而在住宿方麵,那些官員也充分體驗了一把超越時代的感覺——給他們安排的住宿地全名是“瓊海貿易公司瓊州府招待所”,是為貿易公司總經理茱莉所特別要求,由龐雨親自設計,基本就是按照現代賓館模式建立起的一座度假山莊。

    茱莉本來很想搞一座氣派點的賓館大樓——她始終認為用建築物的氣派最能體現出公司實力。但因為結構布局,采光通風和上下垂直交通等多方麵的製約而未能實現。到最後隻好同意了專業人員龐雨的建議,充分發揮這處選址地風景優美,地勢開闊的優點,因地製宜搞了一座分散的山莊式建築——入口,服務大廳,餐廳,會議室,以及住宿房屋都是各自**的小樓,相互之間用廊道連接。空地上種花植草,綠蔭遍布,環境非常優雅。

    住宿場所是由若幹座二層小樓房所構成的組團,建築呈“回”字或“目”字型排列,正南北方向為住屋,東西向則為出入口與步道回廊,回廊上設置有圓桌竹椅,可供客人納涼聊天之用。在房子和廊道中間,圍出了一個或者兩個庭院,其間種植芭蕉翠竹,並開辟有活水池塘,水流蜿蜒從兩側廊道下麵流進淌出。其間更隱約可見紅鯉上下翻遊嬉戲,漫步其間,極具意境。

    至於住屋本身,當然都是按現代賓館標間設置:進門後一條廊道,一側為衣櫥和行李架,另外一側則是單獨的洗手間。洗手間裏設置標準三件套:盥洗盆,蹲式便器,以及淋浴間。和現代賓館略有差異的是:因為這裏沒有電燈,為了保證衛生間的采光與通風,在牆麵上開了比較大的窗戶,正對著盥洗盆上的鏡子。這樣在大多數情況下衛生間裏都不至於特別黑暗。白天一麵臨空的單廊走道當然不缺自然光,即使到了晚上,走廊上的油壺壁燈也會提供足夠照明。

    房間裏麵就是個標準的雙人間,家具包括一張書桌,兩把椅子和兩張單人床——不過這是龐雨後來唯一覺得自己在設計上有所失誤的地方。按明朝的社會習慣也許改用三人間甚至四人間作為標間要更合適一些?因為後期當這種賓館式建築在社會上風行開來之後,幾乎所有雙人間都會被要求加床——這年頭外出的旅行的人極少是單獨一人,兩個人的也不多見,最起碼也要三至四人才敢出門。要他們租兩間房往往是不肯的,如果賓館方麵一定不肯加床的話,不少客人甚至寧肯兩個人擠在一張床上,四個人擠一間屋——因為凡是使用這種獨衛格局的“新式賓館”房價都很是不菲,大多數客商選擇這種房間隻是貪圖幹淨衛生和洗浴方便,不用去跟陌生人爭廁所,但自己人內部便於調劑,要兩間就沒必要了。

    房子本身是用青紅磚和竹筋混凝土樓板砌築而成,但在外麵用竹片木板包裹起來,外麵看起來仿佛竹樓木屋一樣,但裏麵卻是雪白的石灰粉刷牆壁。樓板隔音也好,在使用了雙層木龍骨地板之後,隻要樓上房客不是拿著棍子砸地板,哪怕在上麵跳舞對下頭也沒什麽影響。

    房間的采光設施則是整幢建築最富有現代氣息的——所有房間都是清一色的外挑式大玻璃飄窗,簡潔大方而且非常明亮,如果不需要采光或是嫌有視覺幹擾則可將窗簾拉上。窗簾又分為厚布和薄簾兩層,根據需要可以選擇徹底把窗戶遮嚴實,或是僅僅模糊掉外界視線,但不影響采光——後者主要是考慮到有女性入住的狀況。這種窗型後來被稱為“瓊海窗”而在大明風靡一時,很多富人家裏也搞成這種模式——當然前提條件是要安裝玻璃窗。

    …………

    在貿易公司方麵把這座招待所建成並投入使用,開始接待來自各地的客商之後,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從客人們住進這裏的第一天起,瓊海貿易公司的實力,以及整個瓊海鎮的品位,通過這樣一座園林式建築,在種種細部中都深刻表現出來。

    隨著入住招待所的客商們漸漸增加,通過口耳相傳,外麵也開始有人模仿這裏的格局,搞起了“新式賓館”。甚至還有本地人專程跑來住宿幾天,就為了偷偷描畫整體布局圖樣。

    但是建築布局看看就能學會,玻璃窗和陶瓷衛生潔具花點錢也能從貿易公司這裏買到,可這處招待所有一項最為令人驚歎的特色,卻是外麵那些人怎麽也學不會的……

    ——海南島上氣候炎熱,夏季氣溫偏高,這年頭就算皇帝老子碰上高溫天氣也隻能苦苦熬著,最多在房間裏多放些冰塊降溫。可惟有這處山莊的客房,卻在炎炎夏日裏總是能夠保持著較低溫度,無論外麵熱得如何撕心裂肺,進到屋子裏總是立即可以感到一陣清涼。

    許多人都跑來研究過,可卻一直窺不破其中奧秘,到後來甚至連什麽風水鬼神之說都給搬出來,都說是短毛秘法,一般凡人學不會。

    但如果被現代人,尤其是設計師龐雨以及負責建造的陳俊等人聽到這些話,多半就會哈哈一笑——咱們短毛有秘法倒是不錯的。但所有這一切奇跡,都是憑著科學與技術,憑著人類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可與什麽鬼神之說,沒有任何關聯。

    -

    一下子被前頭甩得好遠……求一張月票,請支持。{飄天文學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