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安邦基金會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楊老捋順胡須,尷尬一笑:“文邦啊,聽鄭癩子說,那白玉豆腐店是你開的老夫甚愛吃豆腐,日後shàng mén可莫要因此事多收老夫的錢啊。”

    蘇林此時哪裏還把那玩笑之言放在心上,連忙行禮道:“楊老前輩不過是考驗晚生,實乃平常,能得前輩考驗,他人還求之不得呢!”

    楊老繼續捋著胡須,喝了杯茶,看著蘇林的目光,卻又多了幾分喜歡。

    輪到最後一位老者了,介紹到他時,劉彥的麵容也是一肅,這讓蘇林麵更加鄭重起來:“這位是定南公,百年前隨太祖皇帝平定吳越王。”

    蘇林一驚,這位定南公豈不是一百多歲,而且還是至少一百歲了?

    自太祖以來,皇帝都換了七八個,這位定南公,算起來到底是幾朝元老?

    定南公雖然高齡,卻眼不花耳不聾,口齒也很清晰,不等蘇林行禮,便嗬嗬笑道:“說起來,當年老夫也是一書生,少年輕狂,輕視天下書生,當時太祖就是看重了我這又臭又硬的脾氣,帶著老夫打天下,一晃,快兩個甲子過去了你這脾性,倒頗像老夫當年”

    定南公十七歲便跟著太祖打天下,二十歲時太祖建國,便被封為大將,一直到太祖死後,被封為定南公。

    算起來,大宋建國至今,已有一百零三年,這定南公,竟有一百二十三歲了!

    哪怕在蘇林以前那個醫療衛生發達的世界,一百二十歲的都寥寥無幾!

    這時蘇林突然想到,大宋有一個民間封號,長壽侯!

    這顯然說的,就是這位定南公。

    “公爺謬讚,晚生受寵若驚。”這著實是受寵若驚了,蘇林差點就跪下了,恐怕這定南公的威信、名譽比皇帝還高,僅次於大宋前兩代皇帝了吧

    這真是老祖宗級別的人物!

    定南公笑了一聲,便不再說話,實在是老了,說話也頗為費力氣

    “送老公爺回去吧”劉彥吩咐一聲,天已晚,定南公隻是每年的詩會都想來看看熱鬧,魁首一出,便回家了。

    待幾人來接走定南公後,劉彥突然拉住蘇林,笑道:“文邦,你可知,為叔給你帶來了什麽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蘇林疑惑道。

    劉彥正準備說出來,鄭公卻是嘿嘿嘿一笑:“陛下同意那什麽”

    “老師基金會!”劉彥苦笑著提醒道。

    “哦,同意那基金會成立了。”鄭公得意地笑著,仿佛這成立基金會的同意是他立了功似的。

    實際上還真是他修書諫言皇上同意此事的,當然,其中也有劉彥不少功勞。

    楊老在一旁看著這師徒倆的模樣,儼然是把蘇林當做一塊寶,不過數年來與鄭公在一起,後者對劉彥亦是同於現在二人待蘇林,早已經習慣了。

    突然,他又覺得有些不對勁,為何自己就碰不到能當塊寶的學生呢?

    討論得火熱的三人感覺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襲來,鄭公這才問向楊老:“這基金會,當起個什麽名字?”

    之所以突然想起楊老,是因為今後基金會的招牌還需要這位老朋友題字

    “說到名字便想到老夫了,鄭癩子!”楊老胡須顫抖,眼看就要掐起架來。

    劉彥不禁有些頭疼,這場麵十多二十年來他見到了幾百上千次,有時做夢都是兩位長輩在爭論

    冤家啊!

    “哎老師,楊老前輩,此時不是爭論的時候,倒是想個好聽的名兒啊!”劉彥趕緊將二人拉開。

    蘇林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沒想到,兩位德高望重、氣勢如虹的老前輩,竟然有這麽孩子的一麵

    “哼,今日便不跟你爭論!”

    鄭公一扭頭,胡須朝天。

    “哼,姑且不跟你吵!”楊老胡須一甩。

    不一會兒,二人卻是又開始爭論起來,卻是因為這名字。

    鄭公認為,叫“濟世基金會”好一些,而楊老,堅持要用“安邦基金會”,理由是這些錢不光用來濟世救人,還拿來軍用、政用,端得安邦定國。

    蘇林和劉彥不禁一陣頭大,最後任由二老爭執,劉彥在一旁說起蘇雲的往事起來。

    大概過了一刻鍾,二老勝負已定,因為是由楊老題字,主動權掌握在楊老手中,最後鄭公敗下陣來,同意使用“安邦基金會”這個名字。

    但鄭公還是不服,原因是楊老拿著主動權不公平。

    也慶幸這楊老掌握著主動權,否則也不知道這兩活寶會爭吵到什麽時候。

    名字確定下來了,下麵詩會卻還沒有散,既然決定辦這個基金會,便要趁熱打鐵,在揚州上流中流幾近齊聚一堂之時把這事敲定。

    “諸位兄台,諸位揚州的知名人士,我是蘇林蘇文邦。”

    眾人還在討論著方才詩會上發生的一幕幕,此刻三樓卻傳來一道聲音,眾人抬頭,隻見蘇林站在上麵。

    蘇林掃視了一番玉滿樓內部,這才繼續說道:“方才劉知州告知,陛下下詔在揚州組成一個安邦基金會。”

    “安邦基金會,這是什麽?”

    一些人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都有些迷茫,連忙身旁之人,有些則因為蘇林和嶽飛早就放出風聲,所以這時都交頭接耳,不少人聽說後,才恍然大悟。

    “此番舉動,是為國為民,劉知州身為陛下欽定的知州,願拿出三千兩白銀,作為基金會首批基金!”

    “鄭公則捐出五千兩,楊老捐糧食五百斤,白銀三千兩。”

    “而我蘇林,作為大宋學子,自當盡力,以後每月,願捐出白銀千兩,糧食三百斤!”蘇林道,“此事需各位量力而為,更不會強迫各位!”

    嶽飛早有準備,立馬道:“鵬舉願捐一千五百兩白銀!”

    秦檜和唐寅也紛紛表示會捐出銀子,另外又有十幾人捐了數目不等的錢糧後,一些貴婦人、千金,甚至青樓才女見四大才子和蘇林都捐了錢,都紛紛盡了微薄之力。

    隨後便是揚州大部分學子,於是,在層層帶動之下,一樓那些觀賞的富商們,一個個也掏出了銀票,其中一人為了得那金牌,竟一次性捐出三百兩黃金和萬斤糧食,甚至玉滿樓的張掌櫃,也捐出不少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