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7章 各方反應

字數:6182   加入書籤

A+A-




    可其他人就沒這麽好的心情了,至少是笑不出來的。
    祖大壽是最先收到消息的,因為他距離最近。
    盡城中兵馬困敵錦州!
    初看到時,祖大壽是一臉困惑,但他毫不猶豫的立刻傳令清點兵馬裝備物資,要求天亮時第一波兵力就要開拔!
    之所以如此果斷,完全取決於對常宇的信任!
    他和常宇從神交到深交僅僅一年餘。
    時間雖短,但足矣。
    這太監身上的一切和他之前相處的監軍太監或者權監就是天壤之別,那些太監廢話多不幹人事,可這年輕太監不光屁話多,幹的也多,且幹的都是實事,身上永遠的朝氣蓬勃,永遠充滿著希望,也會給別人帶來希望,永遠的給你提供慢慢的情緒價值,讓你時刻鬥誌激揚!
    深居高位,卻不跋扈更不會瞎比劃亂指揮,更不會給你穿小鞋處處掣肘,隻要他信任你,他用你,就讓你盡情發揮!
    這是祖大壽最佩服也最感動感恩的地方。
    常宇對他倚重,他也發誓要用行動來回報,那就是重新拿回錦州。
    他的戰略就是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先在塔山站位,然後移步杏山,然後駐防鬆山,然後圍城錦州,
    他知道這很艱難,多爾袞不會放任他一步步往前走,身後的朝廷……還好有常宇幫他擋槍,他相信,隻要給他個三年時間,就有把握收複錦州。
    但他沒想到的是,時局就和天氣一樣每天一個樣,你不知道明天是刮風還是下雨,原本隻是劍拔弩張,卻突然要開戰了!
    他最先不知道常宇為什麽要來塔山堡找事撩事,打破平衡,後來知道了是為了掩護朝鮮那邊行動!
    這讓他意外又佩服。
    牛逼!
    特別是朝鮮那邊俘虜了多鐸,且強硬拒絕給清廷補給,讓祖大壽覺得,這太監下棋真好!
    再聽聞常宇去錦州城中行刺朵兒給你,祖大壽驚呆了,他真敢,他真上,他真勇!
    至此,對常宇就一個字,服!
    後來前線通報說多爾袞要大軍圍攻塔山堡,祖大壽知道這是常宇撩事後“福報”三番幾次被搞的多爾袞豈能壓住火,而且他現在多需要一場勝利來緩解內外壓力和矛盾,所以祖大壽一點都不意外,當然也沒有責怪常宇搞事的心理,而是按部就班該發援兵發援兵,該發糧草發糧草。
    雖然他已經做好失去塔山堡固守寧遠的打算了!
    隻因他雖對常宇有莫大信心,但也不覺得他能以塔山堡扛得住多爾袞的數萬大軍圍攻!幾乎不可能,幾乎沒人能做到!
    然而沒想到的是,塔山堡那邊還沒陷落呢,常宇突然深夜遣人送信,令他傾盡兵力前往圍困錦州!
    他震驚,他疑惑,但他立刻便去做。
    常宇甚至也沒有給他任何解釋,就是簡單的軍令,他也沒磨嘰立刻就從來,這就是兩個人的默契和信任!
    高第是第二個接到軍令的。
    常宇當夜拍板,快馬便連夜傳令,抵達山海關的時候正好是天亮,也就是說高第接到軍令和崇禎帝收到消息的時間相差不大,那是因為去京城的事飛鴿航空件。
    和祖大壽的反應完全不一樣,高第第一反應就是,這他媽的有病吧,如此嚴寒要打大仗,怎麽打?
    沒錢沒糧怎麽打?
    咦,不是聽說韃子要出兵打塔山堡麽,怎麽大太監突然調兵要合圍錦州……
    難不成,他在塔山堡又幹翻了多爾袞一次?
    但這也是僅僅是高第的第一反應,也是最真實的反應,但他第二個反應便是立刻傳令下去,集合兵馬糧草,立刻前往錦州!
    手下諸將不解,他也沒過多解釋隻言,軍令如山,違者斬!
    不解釋是因為他也不知道,常宇也沒給他解釋,不給祖大壽解釋是有默契有信任,不給他解釋是沒必要,隻管聽令行事。
    大太監牛啊,調兵隻需一句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他麽的是擺設了!高第心裏悱惻,但他真真的如常宇所料不敢有一絲怠慢,令到則行。
    原因有二
    其一,他有把柄在常宇手裏捏著,分分鍾都能擼他砍了他,至於什麽把柄前文說過。
    其二,亂世好建功,看看這兩年跟著大太監混的將領,哪個不風生水起,黃得功,周遇吉,李岩等等,封爵的,封柱國的,那真是羨煞人也。
    當然也有人除外,冤大頭吳三桂。
    常宇多次出入山海關,高第和他見了數次麵也算有了不淺交情,隻是一直沒找到機會上場,眼下調令來了,那自是趕緊去摟功或者說將功贖罪保住現在的總兵位置。
    所以高第接到軍令時雖心裏各種嘀咕,但卻沒有一絲拖延,立刻傳令部下整裝待發,可是,他的那些部下卻有了怨言,如此寒冬,如此倉促,又沒有差補,軍心不聚,士氣不高,前線戰局不明,軍心不穩。
    高第隻用了一段話就點燃了這些部下的熱情。
    富貴險中求,亂世好上位,且看那些跟著大太監打過仗的哪個不吃香喝辣的,不說那些將領,便是普通士兵的賞金以及戰利分成都非一般士兵可比!為將的想上位不打仗靠混日子怎麽可能升遷,大頭兵靠差補怎能發財積功?
    現在打的是大仗,大仗好撈功,水混好摸魚,諸位,這仗苦是苦了點,但是機會大機遇多呀,至於差補啥的,大太監啥時候缺欠過,當時沒有事後也會補上!
    好的食材往往隻需要簡單的烹飪,好的雞湯往往撒一點鹽便可。
    天亮時接到軍令,晌午前第一支三千先鋒便拔營北上。
    這其實也是高第耍了個小聰明,大太監的軍令五日內必達,可山海關到錦州那邊有三百多裏地,這嚴寒風雪天便是騎兵緊趕慢趕日夜兼程也是踩著線,何況還有步卒以及糧草及輜重,正常行軍得六七天,無輜重的急行軍也得幹個四五天等於卡點到。
    所以常宇給的五天太過倉促和緊急,高第擔心大部隊不能按時抵達,那就先遣一支先鋒騎兵去報道,隻要我五天之內到了就行,至於到了多少那是另一碼事。
    高第發兵的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朝鮮漢城裏一家雜貨鋪的後院飛進一隻鴿子,夥計向前取了送進屋裏,不多會店鋪裏走出幾人匆匆往王宮方向行去。
    王宮裏,李倧的手在顫抖,聲音也在顫抖,傳金鎏入宮。
    一封密信擺在金鎏麵前,是漢子,他識的漢字,朝鮮貴族或者說文化人沒有不識漢字的,但這密信上的漢字寫的並不怎麽好,甚至都不如朝鮮的官員寫的好。
    但金鎏卻沒有一絲鄙視之意,神情之激動之惶恐比之李倧更甚。
    因為這是明廷大太監的親筆信。
    明廷有很多權監,秉筆的掌印的以及內廷四司八局十二監的掌印太監都屬於權監,但大太監隻有一人。
    東廠的督公。
    據聞年少,之前籍籍無名,這兩年名揚天下!
    大太監明確要求朝鮮王見信之時立刻傳令出兵遼陽,速度要快,動作要帥,下手要狠!結尾幾個大字更令李倧和金鎏膽顫。
    從計複國,不從覆國!
    李倧看著金鎏說,咋整啊?
    金鎏撓頭,這事咱倆搞不定得搖人。
    於是乎李景奭,宋時烈也入宮了,甚至連張夜也被叫來了。
    張夜市錦衣衛的特工,就是他護送朝鮮二世子回來的。
    至於李景奭和宋時烈都是朝鮮忠臣,是的,他倆現在不是重臣是忠臣,說白了就是親明派的大臣。
    前文也說過朝鮮現在朝堂上親清的較多,因為親明的都被押到沈陽軟禁了,如崔名吉,金尚憲金堉。
    宋時烈也是親明忠臣,但和李倧有嫌隙不想出山,隻不過在俘虜多鐸之後,他終於加入了李倧的幕後小團體。
    王宮內李倧等人開始研究大太監的這封密信,往年往日從來都是朝鮮受到威脅乞求明廷出兵,而今破天荒的要求朝鮮出兵協助,這讓他們很是意外又有些許不解,還有淡淡的恐懼。
    密信雖沒特別詳細說明局勢,但言簡意賅,此大軍圍困錦州,另有兵馬奇襲沈陽,遼陽空虛,汝出兵奪取遼陽協同作戰,可令韃子首尾難顧。
    然後就是那八個字。
    也就是說,現在明軍已經開始圍困錦州了?前一陣隻聽聞他們在塔山堡來回拉扯,並未大動幹戈,卻沒想到時局變化如此之快……
    看來他們已經幹了一場大的了,而多爾袞顯然被擊敗龜縮錦州城中,大太監又集大軍圍困,竟同時又遣兵馬繞過錦州奇襲沈陽……
    這是何等能力和魄力啊!
    李倧等人一邊感慨感慨,一邊自憐。
    隻是這出兵遼陽……
    是否可行?
    大太監那八個字到底是分析局勢還是威脅?
    咱現在吃喝都是問題了還出兵?
    出了走空了咋辦?
    出了,幹輸了咋辦?
    出了,明軍那邊輸了咋辦?
    要知道現在朝鮮是騎虎難下,或者說被架在火上烤著。
    說實話在大國夾縫裏生存的小國都非常艱難,特別是兩個大國在幹架要求你戰隊的時候真的好難!
    但好在是朝鮮已經開始站隊了,且付出了行動,先清君側,將金自點為首的親清大臣下獄,重潰其黨也給其他親清黨派敲了警鍾。
    然後軟禁龍骨大,然後伏擊多鐸。
    但他終究還是個小國,凡事都要留餘地,不敢做絕了!
    俘虜了多鐸,他們想以此和清廷談判,撕毀盟約或換回被扣押的人質,至於你和大明怎麽掰手腕就別拉上我了,我隻想好好活著。
    可現在常宇令其出兵,就等於打碎了他這個小算盤。
    就是必須要站隊!
    隻能認一個爹!
    可是一旦他們出兵偷襲遼陽,那就等於和清廷撕破臉了,挑明我站前爹那邊!
    如果說僅僅軟禁了龍骨大,俘虜了多鐸,多爾袞是震怒,但在局勢麵前或許還不會做絕了,一切還有旋轉餘地。
    但若出兵協作明軍……
    一旦多爾袞喘過氣來,那就是第三次胡亂了,若那時明廷不出手,就再也沒有朝鮮這個國家存在了。
    怎麽辦,出還是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