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水深火熱中的多爾袞

字數:3886   加入書籤

A+A-




    有人歡喜有人憂,寧遠城上,飛雪漫天,小太監就差翩翩起舞,可遠在五百裏外有人卻焦頭爛額,望著外邊嘶吼的狂風暴雪,眉頭擰成一團,出師不利啊!

    阜新往西十裏山中有穀,穀中有村,村四麵環山,莽莽群山疊嶂不見邊際,村子四周帳篷旌旗林立,騾馬成群,多爾袞集結的十三萬大軍行軍至此,遇風雪止於此臨時紮營。

    連續三天飛雪,地上積雪已快沒膝,可恨的是老天爺還沒有收手的意思,一直飄呀飄,飄呀飄。

    村子已被占為多爾袞等將領的下榻之地,每日除了看明城關圖商議入關戰事外,便是飲酒觀雪,等待雪停進軍,從阜新直奔西南朝陽,承德,直至京城正北密雲處尋機入關,這一程近千裏全是山路,預計半個月可達,至於糧草和輜重幾無,因為他們是去搶劫的,走著搶著,搶著吃著。

    兩年前鬆錦大戰,多爾袞一舉擊潰明軍俘虜洪承疇,祖大壽等明將,蠶食大明國土數百裏,成了大清國建國以來開疆辟土第一人,戰功赫赫不說,還是攝政王,此時的清帝福臨還是個小娃娃,朝政大權皆為他一手把控。

    而如今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兵強馬壯,按捺不住心中野心,加上此時大明境內形勢混亂不堪,正是渾水摸魚之際,從半年前就開始籌備再次入關的多爾袞,在月前聞賊軍東征時,果斷集結各部大軍,這時賊軍攻打太原的消息已傳來,太原是大城,京城西大門,若失則後果不堪,明軍定然集結大軍前去應戰,京城周邊必然空虛,此時當真是入關大好時機,於是立刻發兵。

    可就在動身之際,又一消息送來,闖賊在太原折戟,調頭逃往東邊潞安府大鬧中原,很顯然清軍的情報有些遲緩,畢竟相隔幾千裏。

    多爾袞和諸將商議之下,果斷繼續行軍,闖軍大敗與大局無太多緊要,他勝了固然明廷是首尾難顧,他敗了明軍同樣自傷八百,疲於應付,且必然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肆虐中原,還要去剿匪。

    所以多爾袞毅然進軍,大舉入侵。

    隻是貌似出門沒看黃曆,老天爺給臉色看,連續幾天風雪把他堵在這山窩中,多爾袞實是窩火,若是耽擱太久,所帶糧草不足供應到大明邊境,則會引發一係列困境。

    困境之後對他來說極有可能就是一擊殺局!

    因為這次出兵入關對多爾袞自身來說也極其重要,不得出任何閃失,這其中事關他在大清國的一切身家性命。

    後世拍宮鬥戲主要都是清宮戲,可後宮那點爭寵齷齪事比之大清國的親王郡王的權鬥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甚至可以說曆朝曆代無出其右。

    去年皇太極突然暴斃,沒留下任何遺囑,國不可一日無君,按理說應該是長子豪哥襲位,但多爾袞此時戰功赫赫,權勢滔天,他也想做!

    於是立刻變成了明初差不多的叔侄爭皇位,朝中文武也各自站了隊,原本皇太極的正黃旗鑲黃旗加上豪格本身的正藍旗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統領的鑲藍旗都擁護豪格登基,但多爾袞同母的兩個戰功赫赫,實力強大的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極力擁護多爾袞上位。

    這兩撥人為爭皇位差點兵戎相見,最終談判各自退一步,取其中讓六歲的福臨登基,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同時攝政。

    最終看似握手言和,實則凶潮暗湧,畢竟隻是文鬥已經搞死了好幾個,比如代善的二兒子碩讬和孫子阿達禮。

    皇權跟前哪來的父子情深,兄弟手足,說殺就殺,漢人的皇家如此,清人亦如此,努爾哈赤當年殺長子褚英可是眼皮也沒眨一下。

    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把持朝政儼然太上皇,實則他也心中清楚的很,此時如暴風雨中的一葉扁舟,說翻就翻。

    雖說他有幾個戰功赫赫的親兄弟擁護,但反對他的也不少,同輩的有濟爾哈朗和代善自不用說,子侄輩的以豪格為首,更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因為這些侄子輩,如豪格,尼堪,博洛,嶽讬如今都是清軍中的中堅力量,個個驍勇善戰,戰功赫赫在軍中影響力極大。

    有趣的是這些子侄輩分雖然比多爾袞小一輩,但大多都和他年紀相當,甚至比他還大,比如代善家的老二,嶽讬就比多爾袞大十三歲。

    沒辦法,努爾哈赤老婆多,兒子也多,一共十六個皇子,最大的褚英比老小費楊果整整大了四十歲,而老二代善也比老十四多爾袞大了近三十歲!

    古代早婚早孕,十五六歲當爹一點都不稀奇,大戶人家孫子比兒子大的更是比比皆是。

    總而言之,麵對如此巨大的潛在威脅勢力,多爾袞必須以一場勝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當然他也知道若是出師不利,找他秋後算賬的能從沈陽排到長白山。

    清軍軍營外,四個明軍特使被清軍團團圍住,然後被狠狠的摜在地上,爾後一人從其身上搜出一封密信,匆匆往大營跑去了。

    半盞茶後,大營諸將皆收到攝政王的口諭,大帳議事!

    清軍此番入侵,以攝政王多爾袞為大將軍統領滿蒙漢八旗軍另外還有二鬼子朝鮮兵共計十餘萬,麾下全是戰功赫赫有名的悍將,除了滿蒙諸將,多鐸,阿巴泰,阿濟格,豪格,尼堪,嶽讬等外還有三順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可以說除了濟爾哈朗和代善在沈陽監國外,大清國的悍將幾乎全部出動,其野心可見一斑。

    當然帶這麽多大將出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多爾袞不放心!

    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我特麽的在外打天下,轉眼回來時,你卻偷偷登了基豈非沒天理了。

    帥帳中,諸將已集齊正在傳閱吳三桂送來的那封乞師信。

    闖賊在中原刀鋒無人可擋,勢如疾風一路北上至保定府,京城岌岌可危,山海關總兵高第趁機擁兵作亂,本欲入關進京勤王的吳三桂不得以前來乞師,求清軍發兵相助。

    帳內喧嘩聲四起,一時間吐沫橫飛吵的不開交,就事論事逐漸分為兩派,一可能是詐,二極有可能是事實,但大部分偏向明廷此時極有可能已危在旦夕!

    依據很簡單,賊軍東征時本就兵分兩路,闖賊主力已讓明廷調集所有兵力到太原去應對,結果中原空了,反倒讓劉芳亮大殺四方無人可擋,而闖賊敗後直奔中原會師,刀鋒更利,明廷應對不及被他們打到京城南大門保定府也極有可能一點都不意外。

    至於高第造反雖說意外但又一點不意外,大明此時各地盜賊四起,南有張獻忠,西北李自成,江南白旺,在看明廷要錢沒錢要糧沒糧,軍閥割地擁兵自重,不聽號令早已不是新鮮事,所以高第造反一點都不意外。

    至於認為有詐的則是懷疑,清軍入關數次圍過北京城,都沒打下來,那幫泥腿子憑什麽,而且此時不過尚在保定還未圍城,吳三桂急個毛!

    但是你若一定說是詐吧誰也有說不上個實際理由,畢竟古往今來,國內出現動亂,借外軍鎮壓的事比比皆是,此時明廷應對闖賊已是無力,關外的吳三桂是唯一可調人馬,但卻有被高第給堵在外邊,此時求清軍相助,不是沒可能!

    此事若是真,絕對有暴利可圖,最不濟也可讓明廷把寧遠割讓,把大清國土擴到山海關跟前,一想到如此,多爾袞就忍不住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開疆擴土,大清第一人啊!那時候誰他們的還敢不服,還敢給我掰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