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旨

字數:462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傻駙馬 !

    今日是個大日子。

    大褚宣宗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褚宣帝第三女,皇女褚尋雅,封號靖安公主,下嫁兵部尚書之子沈明楓。

    京城百姓聞風而動,紛紛出門圍在街道兩旁,夾道觀看,皆要湊湊這熱鬧。

    且說這三公主,坊間傳聞其人如其名,容顏秀美,端莊賢雅,且頗具才氣,於民間風評極好,威望甚高。奈何上天不憐,此女雖好,卻姻緣不濟,年過十七,尚未出閣,隻歎緣分未至。

    而今日,卻是這美名盛傳的三公主出嫁之日,然此女所嫁之駙馬,卻是京城人聞之無不搖頭之人。隻因這三公主所招駙馬,即那沈府二公子,原是個癡傻兒郎!

    眾人無不歎惋痛惜,此事實乃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百姓不敢妄論,卻敢在心內腹議:這皇帝樣樣都好,隻這眼光不咋滴!

    為何?

    為何會有如此不盡人意之姻緣?為何百姓會不滿那皇帝給三公主指的這一門荒唐親事?

    起因實則如下。

    年初,皇帝春狩,無意間發現一吊睛白虎,心生喜意,獨獨帶著一名近身侍衛策馬追趕。白虎被追得惱羞成怒,回身朝皇帝一個猛撲,情況危急,幸得護衛其左右的那名禦前侍衛舍身相救,撿回一條命,待得前來救駕的暗衛趕至,白虎早已咬斷那護衛之頸,鮮血染紅一片土壤……

    白虎自是被獵殺,隻是那侍衛卻再也救不回。本也不是多麽悲傷之事,那侍衛實則有些來頭,此子乃當朝兵部尚書之子,雖是庶子,卻是長子,皇帝有些猶豫,不知以何獎勵寬慰自己那忠君愛國的臣子了。

    為救聖駕犧牲,是一件極盡榮耀之事,算是死得其所。

    然而這兵部尚書膝下隻得兩子,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隻餘那嫡一人子。而那嫡子,卻自幼未及聰慧,年過十八,仍未解決終身大事,凡被提親的人家一聽是為那傻公子求親,皆是搖頭,更有甚者直接閉門不見。

    尚書沈大人亦是深知自家這傻兒子指望不上,自小栽培了那大兒子,不求光耀門楣,總不至於丟了臉麵去。哪知如今雖是救駕有功光宗耀祖,卻是兒子以命相搏得來……

    中年喪子,沈大人一夜白頭,竟如蒼老了十年。

    皇帝仁慈,見愛卿憔悴如斯,更是愧疚。若非他好勝心起,非要追獵那白虎,也不至於枉送了那臣子性命,若非那孩子舍命撲向白虎,死的就是他這個皇帝,如今想必也已是朝野震動,國家大亂……

    “愛卿,朕有愧於你!”

    禦書房內,皇帝臉帶愧色,對下麵恭敬站著神色淒苦的沈尚書誠懇抱歉道。

    “皇上!您萬不可如此言語,微臣愧不敢當啊!”

    沈尚書誠惶誠恐,不敢受下這重重一語。

    “唉!那,愛卿要何賞賜,抑或有何要求,朕定然照辦!”

    沈尚書抬起頭來,兩眼淚花,望著上座的一國之君,正欲開口拒絕,被皇帝打斷,

    “愛卿莫要推辭,這隻是朕的一份心意。撇開沈護衛為朕犧牲不說,愛卿憂國憂民,十幾年來盡心盡力輔佐於朕,朕銘感於內,些許賞賜,愛卿理應受下。”

    “這……”

    沈尚書斟酌一番,終是應下,

    “那微臣就鬥膽,求皇上為微臣那可憐的孩兒明楓保個媒,也好順利為他定下親事,早日為我沈家傳繼香燈!”

    說著人已經跪下,隻求皇帝能應了他這要求。

    “這……”

    皇帝有些微猶豫,沈家嫡子名頭太盛,就連他平日裏也有所耳聞,自己這保媒自是無甚要緊,怕隻怕將來他那親家怨恨自己。試問,誰家願意把女兒許給那沈明楓?

    隻歎自己這忠君臣子命不好,年輕時生了個傻兒子,年過不惑又死了個好兒子……

    “罷了,愛卿所求朕應下便是,等愛卿物色好人選,隻管與朕說來!”

    最終,皇帝應下這事,做了那保媒之人,沈尚書感激千萬,謝恩離去……

    午間,皇帝擺駕祈香宮。

    皇帝與祈妃恩愛多年,膝下隻得一女,乃皇三女,靖安公主,閨名尋雅。

    三公主自幼聰慧,容顏俏麗,深得祈妃真傳,琴棋書畫,醫術毒術皆是一絕,且生性淡雅,溫婉有加,甚是受寵,自皇宮至民間,素有賢名,京城百姓對其更是稱頌有加。

    “皇——上——駕——到!”

    隨侍皇帝多年的李公公扯開嗓子,尖銳刺耳的聲音遠遠傳入祈香宮內,宮內之人聞聲齊齊步出迎在門口,於皇帝踏入門檻之際齊齊下拜,

    “恭迎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皇帝躬身,雙手扶起為首的兩名女子,

    “愛妃皇兒快起來。”待兩女子立起,又揮手讓仍跪著的一眾宮女嬤嬤起身:“你們都平身。”

    “謝皇上。”眾人應聲站起,隨著幾位主子入得宮內。

    “雅兒今日在此,就陪父皇和你母妃一同用午膳吧。”

    皇帝坐上暖榻,示意祈妃坐於另一邊,朝女兒溫和道。

    兩名女子中,年輕的那位便是皇帝口中的雅兒,即三公主褚尋雅。

    隻見那三公主身著一襲湖綠宮裝,梳著少女宮髻,耳墜銀飾,麵色沉靜,麵容姣美,身姿勻稱,氣質淡雅,安安靜靜立於母妃身旁,一言不發卻叫人眼前一亮,不能忽略了去。

    果真是人如其名。

    而那祈妃,則是容顏美麗,韻味非常,溫柔婉約,保養得宜,模樣看著竟似是隻比那三公主大上十來歲。

    三公主乖巧應是,並不多言。隻那祈妃,看著皇帝似乎麵有鬱鬱,忙關心問道:“皇上似有憂色,莫不是遇上甚麽煩心事了?”

    三公主聞言望去,亦是發現皇帝眉間微皺,不知因何事煩惱,遂也安慰,

    “是啊父皇,朝堂之事切莫過於勞心,由得大臣們為您分憂解難。”

    這三公主不但人長得好,氣質極佳,就連聲音也是美。

    “唉!要真是朝堂之事倒好辦了。”

    “哦?不知皇上所謂何事?”

    這時宮女端了茶進來,皇帝等人放下茶盞退開才道,

    “朕原本想著多多賞賜那沈愛卿,卻不想那沈愛卿別的不要,獨獨要朕為他那傻兒子保媒,求一門好親事。”說著輕歎一口氣,望向遠處,又是感慨,

    “想朕英名一世,到如今卻是如此為難。誰家的女兒不是心肝寶貝疼著寵著,有誰會願意將女兒許給一個癡傻之人,朕實是不想做那害人之人,卻又不忍拒絕那忠烈又可憐的沈愛卿……”

    祈妃聞言,一時無語,想了想,隻能安慰道:“此事確是難辦,隻要皇上一句話,任是誰家也拒絕不得,卻難免心內有怨。隻是皇上也切莫過於憂心,萬事總有解決之法。”

    他們一個自顧憂慮,一個自顧寬慰,倒是不曾注意到立在一旁的三公主臉色有異。

    三公主乍聽聞皇帝所述,心內萬般驚奇,抿著唇不予談論,隻一門心思考慮著一件事,待過了片刻,這才有了決斷,一咬牙,上前麵向皇帝跪下,誠懇道,

    “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哦?”皇帝揚眉,端起茶盞,詢問道:“雅兒已有妙計?快說來聽聽。”

    “兒臣向父皇請旨,求父皇賜婚,兒臣願招那沈家公子為駙馬。”

    三公主用極為清晰的言語,說完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