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獨孤寶刃飛寒芒

字數:5459   加入書籤

A+A-




    嶽靈風和劉菁離開衡陽之後,便乘船沿湘江北上。劉菁長這麽大第一次離家,還是要去千裏之外的地方,那種忐忑不安以及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從踏上旅途,整個人就懨懨的。嶽靈風想要排解她的抑鬱,反正也不著急趕路,就帶她一路遊山玩水。初春時節正是南方草長鶯飛的時候,一路上景色宜人,尤其當船進入洞庭湖之後,美麗的湖光山色終於讓劉菁的心情好起來。

    嶽靈風之前和陸大有以及高根明到洞庭湖的時候,是匆匆而過,沒有仔細遊覽。如今佳人在側,他也不禁遊興大起,決定帶劉菁去湖中的君山好生遊覽一番。

    洞庭湖中最著名的景致便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七十二個大小山峰。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

    嶽靈風二人在君山停留兩日,一路遊覽了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景致。君山的竹子很有名,嶽靈風一時興起,精心選了幾根上好的湘妃竹,打理成幾段竹材,親手鑽孔調音,做成了竹簫送給劉菁。劉菁見愛郎如此體貼自是開心不已,本來已經不多的愁緒也已經漸漸被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所代替了。

    離開君山後二人繼續乘船北上。白日裏欣賞洞庭風光,夜裏彈琴吹簫,好不快活。劉菁得乃父真傳,簫技亦是高深。有她在一旁提點嶽靈風,嶽靈風的簫技更是日臻完美。待船行至嶽陽,嶽靈風已經能夠流利的吹奏《笑傲江湖》曲了。

    到了嶽陽,二人上岸休息了兩天。嶽靈風已經是第三次來到嶽陽了,輕車熟路帶著劉菁好好的遊覽了一番。第三天,二人在長江邊又租了一艘大船。這次嶽靈風沒有選擇逆流去荊州,而是順流而下,沿大江東去。

    劉菁生平第一次來到長江,看著滾滾東逝的滂沱大江,也不禁心懷大暢,將那點離情別緒拋得一幹二淨。劉菁這幾天最愛的事情便是伴著江水滔滔,在船頭彈奏《廣陵散》。這《廣陵散》的曲譜是曲洋連同《笑傲江湖》一起交給他們二人的。

    幾天之後船抵武昌。嶽靈風也是第一次到武昌,既然到了武昌,不能不吃天下聞名的武昌魚。

    走在繁華的街上,劉菁隨口問道:“風哥哥,既是要吃武昌魚,那你可知哪一家店的武昌魚最是正宗美味?”。

    嶽靈風用手輕輕的敲著腦袋,戲謔說道:“哪一家最正宗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哪一家最有名,索性就去那一家好了!”

    “最有名?”劉菁眼睛一亮:“黃鶴樓?”

    嶽靈風右手中洞簫輕拍左手掌心笑道:“然也,菁兒果然冰雪聰明。”說著像戲台上的演的書生般抖袖彎腰作了個揖,說道:“小生鬥膽,邀姑娘同上黃鶴樓,共品武昌魚,不知姑娘肯賞光否?”。

    劉菁這些天自離了父母一直跟在他身邊,早已習慣他時不時的笑鬧之語。拋開劉家大小姐的身份,她也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少女,正是愛玩鬧的年紀,覺得和情郎笑笑鬧鬧也別有一番情趣。於是她雙膝微曲,還了一個萬福說道:“恭敬不如從命,小女子便多謝公子了。”剛說完,自己就“咯咯咯”笑的花枝亂顫。

    就這樣,二人去了黃鶴樓,一邊欣賞著“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美景,一邊品嚐著鮮香肥美的武昌魚。雖然二人都隻做平常打扮,但是男的高大英俊,氣質儒雅;女的清麗端莊,落落大方,終究還是惹人注目,樓上的食客見了都心中暗讚:好一對璧人佳偶。如果不是看到桌上擺著的兩柄長劍,定會以為是哪個世家公子攜美出遊。

    在武昌城內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北渡長江到了漢口。在這裏,嶽靈風買了一輛馬車,自己趕著馬車劉菁坐在車裏,二人一路曉行夜宿,二十幾天之內經孝感過隨州到達了襄陽。

    襄陽,對於金庸武俠迷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地方,這裏不僅是郭靖黃蓉以身殉城的埋骨之地,襄陽附近的一處山穀亦是絕頂高手獨孤求敗的隱居之所。嶽靈風自古墓中得到了《重劍劍法》,其序章之中不但記錄了這門劍法的來曆,還提到了獨孤求敗隱居的山穀所在。

    獨孤求敗,在金庸的小說中雖然沒有露麵,但是他的兩個隔代傳人楊過和令狐衝卻是在書中大放光彩。

    既然已經到了襄陽,怎麽不去瞻仰一下這處聖地呢!

    嶽靈風把馬車和行李寄存到襄陽城的一處客棧之中。又想到獨孤求敗隱居的那個山穀在神雕俠侶的年代可是有不少劇毒蛇,為了小心起見,還專門去藥鋪配了一些驅蟲避蛇的藥物,給劉菁和自己帶在身上。然後,二人去車馬行租了馬匹,便向那處山穀馳去。

    出城大約半日光景,兩騎行入一個深穀之中。山路陡峭,二人不得不棄馬步行,好在都是身懷武藝的江湖兒女,倒也不算艱難。又行了良久,終於尋到了那個頗為隱蔽的大山洞。那洞看著黑黝黝地,二人小心走進洞中,行不到三丈,已抵盡頭,洞中除了一張石桌、一張石凳之外更無別物。

    想必就是這裏了!嶽靈風和劉菁相視而笑,總算沒有白費功夫。

    嶽靈風見洞角有一堆亂石高起,極似個墳墓,不由心中激動莫名,心想:“這應該就是獨孤求敗隱居和埋骨的地方了。”他一抬頭,見洞壁上塵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他在洞外尋了一根枯枝做出火把,取出火折子打火點燃了。

    伸手抹去洞壁上的生長的青苔,就見一側的洞壁上現出三行字來,字跡筆劃甚細,入石甚深,顯是用極鋒利的兵刃劃成。看那三行字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穀,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下麵落款是:“劍魔獨孤求敗。”

    洞壁上的字跡極為陳舊,但是透過字跡卻依然能夠感受到那股傲視天下群雄,俾睨世間英豪的氣勢,那種縱橫江湖但求一敗的狂放豪情。

    劉菁幽幽歎道:“風哥哥,這便是你說的那位獨孤前輩的墓穴了?”來此的路上,嶽靈風便和劉菁講述了獨孤求敗的事跡生平,來曆未能表述詳細,隻說是與華山派有所淵源的一位武林前輩。

    嶽靈風亦是感慨:“不錯,正是這裏了!一代奇人獨孤求敗,便是長眠於此。”

    二人摘下了背上的包袱,取出了香燭供果和古琴等物。劉菁幫忙將香燭和供果在獨孤求敗的墳前布置好,二人對獨孤求敗焚香祭拜了一番。然後在此處合奏了一曲笑傲江湖,以此曲表達心中對前輩的敬仰之情和感懷之念。

    祭拜之後,嶽靈風帶著劉菁向傳說中劍塚的方向走去。沿途樹木蒼翠,山氣清佳,二人信步觀賞風景,行了裏許,來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極大的屏風,衝天而起,峭壁中部離地約二十餘丈處,突出一塊三四丈見方的大石,便似一個平台,石邊隱隱刻得有字。極目上望,隱約可見是“劍塚”兩個大字。

    二人走近峭壁,見石壁上草木不生,光禿禿的全無可容手足之處。

    劉菁望著峭壁咂舌:“風哥哥,這麽高,我們可這麽上去啊?”

    嶽靈風凝神瞧了一陣,突見峭壁上每隔數尺便生著一叢青苔,數十叢筆直排列而上,甚是古怪。他縱身躍起,探手到最低一叢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個小小洞穴,料來是獨孤求敗或旁人當年以利器所挖鑿,年深日久,洞中積泥,因此生了青苔。

    嶽靈風傲然笑道:“菁兒莫怕,這有何難,看我的。”

    說著,他一手摟住劉菁的纖腰,提一口氣,竄上了三丈多高,左足踏入第一個小洞之中,跟著竄起,右足對準第二叢青苔踢了進去,軟泥迸出,石壁上果然又有一個小洞可以容足。如此往複,便輕易的竄上了平台。

    劉菁驚訝之色還未褪去,便已經踏足高台之上,探頭向外一看,那高度讓她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隨即想到嶽靈風輕輕鬆鬆便帶自己登上此處,忍不住滿目崇拜望向情郎。

    而嶽靈風此時正仔細查看台上各處。見那大石上“劍塚”兩個大字之旁,尚有兩行字體較小的石刻:“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俯首,長劍空利,不亦悲夫!”果然和書上說的一模一樣。

    嶽靈風在劉菁好奇的目光之下搬開塚上石塊,露出了一柄長劍,在這把長劍邊上,另有一塊長條石片。長劍和石片並列於一塊大青石之上。

    嶽靈風提起那柄長劍,見劍下的石上刻有兩行小字:“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再細看那劍,隻見劍柄上的木頭早已朽爛,銅質的護手也滿是銅綠,但是長約四尺的劍身卻依然青芒閃閃,紋如流水,其光如星之列行,其華如水之溢塘,這柄劍不知是何種材質鍛冶,曆經兩百多年居然沒有絲毫鏽蝕。

    嶽靈風握著長劍隨手劈向地上的石塊。隻聽“嗤~~~!”的一聲,一個西瓜大小的石塊被切成兩半,切麵光滑如鏡!劉菁心中一凜,這寶劍果然是淩厲剛猛,無堅不摧!

    旁邊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兩行小字:“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穀。”

    再旁邊的石刻則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最左邊的青石板上依然刻著兩行小字:“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劉菁依次看過這些石刻,雖然她身手不高,武藝平平,但是依然為這些石刻所透露出的強大而讚歎不已:“這位獨孤前輩天賦異稟,資質奇高,他的神技,更是令人難以想象。真乃天外高客!”

    嶽靈風感慨道:“獨孤前輩的武道境界乃我輩之楷模!”

    隨後,他對著劍塚跪拜叩首道:“獨孤前輩,您在天有靈,想必也不願寶劍蒙塵,永世沉寂。今有晚輩華山嶽靈風,懇請攜劍出穀,晚輩保證,定不會令寶劍蒙羞,也不會墜了您的威名。”

    拜了三拜之後,嶽靈風用包袱皮將劍塚中的長劍包好,插在了腰間。然後摟住劉菁順著峭壁的落腳之處下了劍塚,一路不在停留返回襄陽城中。

    ***********************************

    今天的更新奉上,有誰猜到了,主角去的是獨孤劍塚:)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紅票】

    謝謝捧場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