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婆的故事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A+A-


    以下的故事,部分是神化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小說

    是為了紀念已經仙遊的太婆寫的,大家喜歡的話可以留言,不喜歡的話也請留點口德,不要去詆毀在我們心目中的太婆。

    太婆的一生頗有傳奇色彩。

    那個年代,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十多歲的她就嫁給清朝末的一個大官,也算是門當戶對,太婆家裏的家境跟他們不相上下,所以地位還是有的。

    清朝在後期走向沒落,聽太婆說過,太公那時出港,至於什麽事,已經忘記了,我記得太婆有說過原因,不過我因為時間太久想不起來是什麽原因。

    出港後的太公在香港呆了一些時日,在無奈返回自己的居住地時,遇上封港口,好多人都因此幾乎回不了家。

    太婆就開始了數十年的等待,剛開始他們都以書信來往,薄薄的信封裏,記載了他們對彼此的思念之情。

    我很不懂,既然書信能送達了,為什麽太公不回來,難道他忘記了的結發妻子

    可是彼此的書信傳達卻否定的這一點。

    隨著時間的流逝,書信來往漸漸的少了,我可以想象出,太婆當時的心情,那種彷徨無助的心情。

    直到後來,他們僅有的一點聯係都中斷了,不可能是太婆先沒了聯係,因為後來聽起太婆講起太公,她還是非常想他的。

    少了太公,太婆一個人手把手的帶大爺爺跟老姑。

    日子起初還可以,後來政策慢慢更改,擁有多屋的太婆因為他人發動的打地主,不得不變賣手上擁有的好幾套房屋。

    打地主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太婆幾乎把

    名下的所有的房屋都變賣,也讓她在那個不容易的年代獲取一筆生活費。

    但是這遠遠不夠她們長達十多年年生活,太婆開始外出勞務,身邊還帶著爺爺跟老姑兩個還小的孩子。

    但是太婆是個意誌跟堅強的女人,又當爹有當媽的把他們拉扯長大。

    直到後來我們這些子孫後代都長大了,那時候太婆已經是個年近七十的老人。

    至於太公,我們懂事以來,他就不複存在的,我們也一直沒問過太公的事,好像他不在對我們來說也是可有可無,一個負心的人,是不值得我們去提及。

    年齡並不能說明一切,這個是長大後,我們聽媽媽說的,家裏總共八個孩子,幾個已經長大了,其他三個小的,都是太婆一個人給帶大的。

    她左手抱一個,搖籃裏麵睡一個,吊籃裏麵一個,都照顧得妥妥當當的。

    比起現在那些帶著一個孩子,就喊苦好累的更是小巫見大巫。

    時代不同每個都在找最適合自己的舒適,也沒有錯,隻可惜太婆不是生在這個年代,那些遭遇真不該讓她一個女的去承受。除了這些太婆還會女工,詩詞歌賦樣樣懂,聽太婆講她過去的經曆,她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是無比的高大。

    太婆對陰間的事好像都挺有經驗,怎麽去的陰間,去陰間又見到什麽,她都一清二楚,還說過陰間的小廝抬著花轎把她接到她陰曹地府,看閻羅王的審判。

    我們很喜歡聽太婆講這些故事,曾經就跟我們講過,她去過陰間。

    閻王爺是她的幹爹,不過平日裏,太婆跟平常人一樣念念經文,吃吃齋。

    不過太婆有的時候講的不貼合清理,但是我們也不出聲,就靜靜的在一旁聽她講,其中有一則故事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在潮汕地區的本地人都習慣拜神,每逢初一十五,老爺節日,特別是年底的年關,拜神的次數更是平凡,潮汕人早就喜歡這種習俗。拜神的紅粿跟黃粿都必備,太婆的手藝很好,做出的粿不僅看相好,而且味道十分好吃,被不少親戚請去幫忙。

    一次太婆在幫完一個親戚後做完粿後,趕著去下一個親戚家途中,遇到了一隻被車輛碾壓而死的貓,腸穿肚爛,場麵好血腥。

    但是太婆卻沒有因為這些直接離開,反而駐腳於此,見那小貓實在是可憐。

    太婆找來了一張白布,把小貓的屍體蓋上,並對它承諾,自己回來會給它誦經文,讓它好轉世投胎,之後太婆就急急忙忙的離開了,她要趕著給親戚做粿的,去完了就不好。

    忙完一天的工作,因為很久以前還沒有單車著玩意兒,出門都大多是走路,路途長,實在是累,太婆一回到家,洗漱完畢,早早就入睡了。

    不料,在半夜裏卻被一聲貓叫聲吵醒,據太婆說,當時她醒來,透過蚊帳,她清楚的看到了貓咪的身影,趴在蚊帳上兩隻手不斷的抓著,哀嚎叫聲甚是淒涼,似乎在埋怨太婆的不遵守約定。

    一瞬間的恍然大悟,太婆這下才回想起白天在路上碰見死去的小貓,自己答應過它,要給它誦經的。

    第二天早上,太婆起了個大早,連飯也不用吃了,立刻按照昨天小貓死去的方向走去。

    到場時,小貓的屍體已經被清理幹淨了,加上路麵有其他路人走過,路麵上模糊的還能看見一絲絲的血跡。

    太婆站在小貓死去的位置上誦念金剛經,直到全部念完,自己才離開。

    這個事情是後來太婆跟我們講的,印象特別深。因為現在回想起來,發覺太婆也是個對宗教信仰很虔誠的人。

    那個時候生活條件的變好了,太婆跟我們一起住。不過她很少叫我們做事,可能從小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太婆那時期教育也是很嚴格的,所以到每次吃飯的時候,大人坐下吃飯,小孩是不能同桌的,或者自己找別的地方坐,不然就一定要等大人吃完飯,小孩子才可以坐。家規雖然嚴,不過這個是禮貌的問題。

    太婆特別能幹,在八十多歲的高齡,我們已經住在樓房式的屋子裏。整個二樓客廳,擺放著不下50隻雞鴨魚,她一個人搞定的。特別令人佩服尊敬,故事講到這裏也差不多了,現在突然想起來,想要圍繞著太婆的事跡寫一篇長篇的,既不是鬼也不言情,隻是想表達內心對太婆的尊敬跟後期對她疏忽的愧疚。

    最後,再次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們,無論怎麽都好,好好對我們的家人,不要在他們離去的時候才覺得生前沒有好好照顧他們。

    333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