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戰後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這一劍,不錯。羅公遠首次對兩個小輩的比鬥做出評價。

    “這一劍的感覺很好。”陳太真評價道。

    “如果他是練氣三層,怕是有一劍生萬法的苗頭了。”蘇真亦讚賞道。

    演武場上,徐問已經將徐慶扶起。正扶著他向不遠處小亭中的一行人走去。

    “怎麽樣,我這一劍是不是很漂亮。”徐問一邊用手扒開長得過於茂盛的春草一邊扶著徐慶說道。

    “哥哥這一劍是我所不能及也。這一戰是我敗了。”徐慶很幹脆的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兩人又說笑幾句,便來到了羅公遠等人麵前。

    “徐問,既然你勝了,那麽你便打算繼續在紅塵中修行是嗎?”羅公遠問道。

    “自是如此。其實修行全看自己,身在何處並不重要。”徐問道。

    “你既然這般認為,就先這樣吧。你師父給你的傳功指已包含《元蜃訣》所有內容和心得。

    且你師父已經閉關。即使你去了通天河也不過多幾個答疑的。這樣吧,你若有什麽疑問,都向我問來便是。”羅公遠道。

    如此徐問和徐父徐母交代一番便隨羅公遠找了間靜室。徐父徐母見徐問身上看上去並無不妥,且自己也不太懂這修行之事,便點頭同意了,轉而拉起徐慶問起來。

    待徐問和羅公遠在靜室坐定,徐問便開始問起來。雖他天資非凡,但畢竟不是生而知之,也有許多疑問。

    “請問師伯,倘若我胎動從丹田起,何如?”徐問問道。

    “倘蜃氣從丹田起,法力充沛而少靈動。其後亦須勾連眉心祖竅。雖修行更易卻耗時費工。”羅公遠達到。

    “若我將蜃氣凝珠,當如何修行?”徐問問道。

    “如是者吾有三道法門。一者珠融祖竅,初極難,後珠竅相應,修行鬥法接有長助。

    二者珠行丹田,修行平和,通竅迅速。但蜃珠離祖竅而入丹田,非良方也。

    三者珠入湧泉。初極易。唯餘丹田、祖竅二處,難上加難卻不得不破。隨後元蜃珠勾連周天竅穴,自成靈慧,別具一格。”羅公遠道。

    “我知你是走的蜃珠沉湧泉的路子。你既已做決斷,一往直前便是了。”羅公遠又道。

    “何謂感應?”徐問道。

    “知明天道,仿若大日照乾坤。”羅公遠答道。

    “何謂罡煞?”徐問道。

    “修行資糧,成道之路石。”羅公遠道。

    “丹成何物?”徐問問道。

    “內外交融,大道初見謂之丹成。”

    “何謂道基?”徐問道。

    “道基道基,大道之基。”羅公遠道。

    “何謂脫劫?”徐問問道。

    “查漏補缺,周身圓滿,當須脫劫。”羅公遠道。

    “何謂溫養?”徐問又問道。

    “全身全命,隻爭一線,謂之溫養。”羅公遠道。

    見練氣九大層次皆問過了,徐問便轉而問些其他的技法問題。例如元蜃空無劍和羅生引這兩套劍法,例如元蜃珠隨後的處理方式等等。

    如此這般兩個時辰就過去了,徐問道:“謝師伯答疑解惑。”

    羅公遠看了看徐問道:“何不問元神何物?”

    徐問低頭想了想道:“元神太遠,且放在一邊吧。”

    “既然如此,今次就先到這吧。你且自去”羅公遠道。

    說罷徐問便離了靜室,去找徐父徐母他們。

    當徐問找到徐慶他們是,徐慶正在大堂座椅上打坐,徐父徐母和陳太真蘇真在一旁聊天。

    “你那一劍可把你弟弟打擊的不輕啊。”蘇真道。

    “可別小看我弟弟,他很堅強的。不然怎麽能做我徐問的弟弟呢。”徐問自豪道。

    “徐問師弟打算什麽時候回通天河呢。你雖決定在外遊曆,但總也有個結束的時候。旁的不說,脫劫之時總要有個人照應才好。”陳太真道。

    “那到時候再說吧,我現在才入竅境界,脫劫太遠。”徐問道。

    “對了,你剛才和老師談了些什麽?”蘇真道。

    “我問羅師伯各個境界是什麽樣子,羅師伯簡單說了一下。我又問了一些劍術技法上的問題。雖時間短暫卻收獲很大。”徐問道。

    “倘若你回了山門,時時刻刻都能享受到這等待遇。”蘇真道。

    “我野慣了,暫時還不想回去。”徐問道。

    幾人又交談了幾句,便和徐父徐母說起搬去通天河的事情。這事蘇真和陳太真都不太了解,不過卻也保證徐父徐母搬過去定然比現在過得舒坦。

    於是徐父徐母最終還是決定跟隨徐慶去通天河,七裏橋的這處宅院便留給徐問居住。

    又說了些話,徐慶這才止了調養,轉醒過來。

    見幾人都在身側,徐慶連忙起身見禮道:“讓爹娘擔憂了。”

    “不知弟弟無恙否?”徐問問道。

    “已無大礙,隻需調養幾日便可。哥哥那一劍可真厲害,卻是如何做到的?”徐慶不解的問道。

    “我那一劍也不難。先前我舞劍,便是在溝通天地。接著我一劍刺出,便引動自然氣息,使得周遭春長。

    最後以我之天地代彼隻天地,南明朱雀便沒了依仗,隻能被我化去。”徐問道。

    “我聽李師叔說,《元蜃訣》練到高深處能‘我相化眾生相,我心代天地心。’現在看來,果真厲害。”徐慶道。

    末了見天色已晚,徐問便問大家是否吃些餐食。徐問本擬蘇真和陳太真都為修道有成之士,應當已經原理口腹之欲才對。

    誰料眾人竟都吃得酒肉,就連隨後到來的羅公遠都表示能吃得齋飯。於是徐問便去叫下人張羅一桌宴席。

    轉眼以是夜深。徐問向羅公遠詢問是今天晚上走還是明天早上走。

    羅公遠表示不急於一時,便決定明天早上再走,也好讓徐父徐母修整一晚。畢竟對他們兩位沒修行過的人來說,夜晚在高空趕路應當不是什麽美好的回憶。

    徐問難得晚上在家修道,便四處感應一番。發現幾個修道的都在自己房間修道,隻有徐父徐母在休息。

    且他們的房間外還有好幾層結界,防止他們被修行時散發的一些氣息打擾到。

    徐問撇撇嘴,去找徐慶。

    “弟弟在通天河每日便是這般苦修?”徐問問道、

    “今日已經算鬆懈了。往常那天不是打坐八九個時辰。比較我資質可不如哥哥。哥哥莫不是每日這般修行?”徐慶問道。

    “我若苦修時也和你差不多,但今天大家難得一聚,何必總是苦修呢。”徐問道。

    徐慶散了跌坐。正坐道:“我後來聽師傅說,你似不打算突破元神。這是為何?”

    “不過是元神太遠,暫時不問罷了。弟弟莫要多想。

    你且把手上那串珠子哪來,我在上麵留的記號,也好讓我回通天河不至於迷路。”徐問簡單解釋了一下道。

    徐慶見徐問無心回答,隻得暫且將這問題放到一旁。拿出係在手上的那串珠子。

    這珠子正是徐問在過去一年裏寄過去的十一個珠子串成。十黑一紅,煞是好看。

    徐問在上麵簡單打了個法訣道:“若你日後有什麽話要告訴我,用這珠子就可以了。”

    徐慶接過珠子道:“羅師還說你有資質卻無道心。我雖是弟弟,但還是要說一句,踏上這仙途,便當走到盡頭才是。莫貪那路邊風光,不過雲煙水月罷了。”

    “我知你意。隻是若千般大道,無窮妙法,皆不能暢我胸意。長生久視亦不過囚籠。”徐問回應道。

    兩人沉默片刻,徐問便離了房間,徐慶繼續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