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震蕩波

字數:8619   加入書籤

A+A-




    徐增壽被管家送回房間,管家一口一個抱歉:“四爺,國公大人有吩咐,請你不要讓小的難做,有什麽需要的,盡管和小的說。”剛要走,就被徐增壽揪回來了:“管家,大哥不讓我出府,好,我就不出去,那你去把我的護衛張凱叫過來,我有事情。”

    “好的,小的這就去辦,您好好安歇。”

    過了一會兒,張凱到了,這是他姐夫燕王送給他的,一共有四個人,張凱是他比較喜歡的一個,徐增壽對張凱招了招手:“你過來,老子問你,你騎馬從京師到北平一個來回要多久。”

    張凱沉吟了一下:“如果中途換馬,大概7,8天就到了,回來也差不多這個時間。”

    徐增壽拍手道:“好的,我讓你給我姐夫送封信,明天早上城門一開,你就出門,最快的速度送到北平,沿途使用我魏國公府的令牌,進入北平地界,用燕王府的令牌。你等我一下,我一會兒給你。”

    “好的。”

    徐增壽馬上攤開信紙寫了最近的京師的見聞,包括大明律和武學的事情,還有京城的一些傳言,甚至有大哥徐輝祖的一些言語。

    半個時辰之後,張凱從偏廳出來,懷揣著徐增壽的信,回到自己的居所。想了一下,把其他3個護衛叫過來,都是燕王給徐增壽的護衛。

    “張大哥,這麽晚了,叫我們過來幹什麽?”

    “四爺讓我給燕王送一封信,我明天早上會出發,可能需要半個月才能回來,你們多留心一下京裏的情況,尤其是武學的消息,平時多和大爺的護衛套套近乎,大哥感覺這些消息對燕王很重要。”

    “大哥,沒問題,您放心去給燕王送信,我們幾個會留心的。在京裏待著這幾年,身上都發黴了,真想回到燕王身邊,那日子才叫一個痛快,唉,現在啊,天天謹小慎微的,沒勁。”

    “好了,別發牢騷了,我們給四爺和燕王送信也不是一兩次了,要不是呂通他們回北平了,還不用我跑這一趟呢。回去我要建議王爺把呂通派回來,否則太耽擱事情了。”

    .......

    張凱交代完之後,讓他們回去了,把信放在枕頭底下,馬上要回北平了,他甚至有些興奮,許久才慢慢睡去。

    第二天,城門剛打開,一個騎士策馬衝出金川門,向北而去......

    朱允炆的生活又進入了緊張忙碌之中,耿璿等人按照他的訓練大綱天天待在府軍前衛的訓練場上操練士兵,朱允炆自己每天要和五軍都督府和禮部的人討論教學課程,還要和工部的人討論武學的建築問題,還要自己設計訓練科目,間或還要去乾清宮向朱元璋匯報情況。朱元璋對武學大力支持,沒有太多限製,由著朱允炆去折騰,不過偶爾會叫齊德和黃子澄過去問話。

    伴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朱允炆忽然覺得不怎麽適應,就把自己的四個護衛張鐵、萬自成、馬路和牛德海使喚的團團轉,讓這四個小子在五軍都督府、禮部、工部、兵部和詹事府間跑來跑去。

    朱允炆打算在武學中全麵啟動兵棋推演,但是還缺少教員,就跑去乾清宮找朱元璋。朱元璋正在批閱奏章,發現朱允炆風風火火的跑進來,不由的笑出來,感覺這個孫子最近幹勁十足,不像以前那麽沉悶,不管作為皇帝還是爺爺,都覺得挺高興的。

    “皇爺爺,我向你求援來了?”

    “哦?需要皇爺爺支援什麽啊?”

    “這樣的,武學學員已經在挑選之中了,不過教員之類的還沒有啊,我打算找您借幾個人。”

    “哦,都要誰啊?”

    “我打算要禮部給事中鐵鉉到武學來擔任主簿,負責軍容風紀的管理,其他的步兵、騎兵、火器上沒有合適的教員人員,所以找皇爺爺來幫忙了啊。”

    朱元璋笑了笑說:“鐵鉉沒問題,至於教員皇爺爺也在想這個問題,已經讓兵部擬了名單,騎兵由四川行都司指揮使瞿能負責,步兵由平羌將軍何福負責,火器嗎,就讓西平侯次子沐晟負責,你覺得怎麽樣?”

    朱允炆楞了一下:“這些都是邊陲重將,合適嗎?”

    “嗬嗬,你不是要增強京軍的戰鬥力嗎?當然要邊陲眾將了啊。”

    朱允炆恍然大悟,跳起來道:“皇爺爺,你真好。”

    ......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遠去的身影,允炆,爺爺隻能幫你到這一步了,你得快點成長起來,爺爺的時間不多了。

    武學的調令發往了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是百戶,偶爾有千戶,但基本上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瞿能、何福和沐晟的調令也發出了,其中瞿能要求帶200騎兵,沐晟要帶上200個火槍兵,何福要帶上200個步兵。

    北平,燕王府。

    當張凱日夜兼程把徐增壽送到的信送到北平時,燕王正在和道衍大師議事,葛城收到信之後,趕緊送到偏廳,朱棣看到是徐增壽的信,就叫送信人進來,過了一會兒,張凱快步走進來,跪倒在地,有點哽咽的說:“王爺,屬下總算見到你了,多年不見,王爺更加英武了。”

    “嗬嗬,張凱,你做本王的親兵已經有3年了,讓你給增壽做護衛,是有些委屈你了,不過你的任務很重要,你要好好幹,至於你的家人一切都很好,本王定期讓人送去米麵,你不用掛心,過兩年等你的孩子大了,可以入學了,本王會讓他進王府,做高燧的伴讀。”

    “王爺,”張凱很感動,跪地磕頭不停,帶著哭聲道:“王爺待屬下天高地厚之恩,小的一定盡忠職守,為王爺肝腦塗地。”

    “張凱,不要輕言生死,本王還有好多事情需要你去做呢,”說著話,朱棣親自把張凱扶了起來,讓人上了茶。朱棣回到座位上坐下,拿起徐增壽的信看了一會兒,交給道衍,然後問道:“這次增壽有什麽消息過來?京裏情況怎麽樣?”

    “王爺,小的是四爺的護衛,平時有意識的去結交大爺魏國公的護衛,所以知道一些消息,不知道王爺要問哪些?”

    “你知道的就都說吧,本王有時間。”

    “好的,自從上次王爺入京之後,皇太孫屢次有大的動作,先是召集百官修訂了《大明律》,去掉了許多重的刑罰,這個事情好像反響很大。卑職感覺不僅京城百姓,即使是魏國公府上的人,甚至國公大人,都有點興奮。另外這兩天,朝廷要創建武學,朝廷的邸報上說的是禮部、工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協助皇太孫創建武學,據小的觀察,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都很支持,魏國公甚至要把二爺和四爺都送到武學去,不過四爺拒絕了,被國公大人禁足了一個月,聽說還和國公大人吵起來了。四爺晚上就寫了信,讓我送過來。”

    朱棣立刻轉頭問葛城:“你去把這幾天的朝廷邸報拿過來看一下。”

    一會兒,邸報拿過來了,朱棣把有關武學的邸報拿過來看了一下,發現內容也不多,隻有幾行字,想了一下,問道:“還有別的事情嗎?”

    “回王爺,沒別的了,基本就是這些,對了,最近曹國公和皇太孫也走的很近。”

    “哦,那你們下去吧。”所有的人都出去了,就剩下了道衍大師。

    “大師,你看父皇要做什麽?”

    “王爺,皇上恐怕對你起了戒心。”

    “你怎麽知道?”朱棣騰的一下站起來了,積威之下,他都自己的父皇非常忌憚和恐懼。

    “上次王爺去京師,和皇太孫搞得那出把戲,應該是讓皇上看穿了。”道衍對朱棣的把戲很看不上,在朱元璋麵前,簡直是兒戲,所以說話也很不客氣。

    “呃,大師,你已經說過了,就別提這個事情了。”朱棣很不好意思,在京城回來之後,和道衍說起這個事情,還自以為得計,但道衍當場就說他做過了,弄巧成拙了,朱棣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也有點後悔。

    “王爺,我們現在做的是殺頭滅門的事情,當然王爺可能沒事,我們可不行。”

    “好了,大師,你幫我分析一下現在的形勢吧。”

    道衍拿起茶喝了一杯,其實他也有難處,朱棣這個人也是有缺點的,為人豪爽,好麵子,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做事情不夠細致,性格上也有暴虐的成分,隻不過目前來說掩飾的還不錯。

    “王爺,貧僧認為,目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了。”

    “怎麽說?”

    “皇太孫初立,我們都認為皇太孫柔弱,您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朝臣顯然不這麽認為,而從您這次進京來看,皇上顯然要硬扶其上位了,重定了親王見皇太孫的禮儀,其實就是在警告諸王,不要對那個位置有任何幻想。所以不排除,皇上會為了皇太孫,鏟除一些障礙,比如王爺。”

    “什麽?父皇會對我動手?”

    道衍笑了笑:“目前還不至於,皇上將功臣宿將幾乎殺盡,待臣下苛刻,以小錯誅殺重臣。”說到這裏,道衍的三角眼裏不由得露出一絲寒光:“所以朝臣中文官大多為進士或者國子監的監生,沒什麽實際經驗,都是些書生,給皇上辦事,沒什麽問題,但是讓他們自己去做實務,就差的太多了,所以朝堂上基本都是墨守成規、隻會讀聖賢書的無能官員。而武將自藍玉案之後,軍中士氣低落,能征慣戰之將已經少之又少。皇上手中沒有鎮守北疆的人才,而且由於胡藍兩案,他也不敢將過多的兵權交給在他刀口下餘生的將軍們,所以隻能交給自己的兒子們。”

    “所以,皇上不會輕易動手,因為這是個死結,如果無緣無故處理王爺,那麽邊塞九王都會心寒,結團自保甚至養寇自重,那麽大明動輒有亡國之慮。”

    “哦,好像是這個理,大師讓本王茅塞頓開啊。”燕王長出了一口氣。

    “但也不能過於大意,皇上會怎麽做,很難猜的透啊,這次支持皇太孫創建武學,應該是要皇太孫組建自己的班底,這些人在武學走一遭,大多都會變成皇太孫的班底,再給他們擴充兵員,那麽立刻就會組成一支大軍。”

    “哈哈,本王領兵多年,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都是一群窩囊廢,本王的鐵騎對付這樣的,可以以一敵百。”燕王不屑的笑道。

    “這個倒是,皇太孫年紀尚幼,文才應該不差,武事應該都是紙上談兵吧。”

    “大師,你覺得父皇會不會破釜沉舟對付本王?如果那樣子,本王隻能束手待斃。”

    “貧僧想一下,等一下......”道衍額頭的汗珠都出來了,這個怎麽回答呢?誰知道朱元璋會怎麽做?在道衍看來,朱元璋就是個瘋子,怎麽推測他的行為呢?

    過了許久,朱棣也是坐立不安:“大師,你說話啊,有什麽你就說吧。”

    “王爺,這個事情很難判斷,我們隻能防範,貧僧打算分三步來做:第一是要讓皇上知道王爺的重要性,就是常說的養寇自重,王爺要多出塞,狠狠的打擊蒙古人,最好是擊潰,而不是消滅,這樣北疆有事,皇上就不敢動手,而且王爺常處於軍中,也比較安全。”

    “第二步就是交好邊塞諸王,大寧的寧王、遼東的遼王、山西的晉王,甚至陝西的秦王,不過秦王和晉王用處不大,他們都比王爺年長,不容易交好,主要是寧王和遼王,他們兩個都年輕,剛就藩不久,對王爺還是有些崇拜的,另外寧王手裏有朵顏三衛,是蒙古人,極為勇悍,遼王手裏有女真衛所,兵多將廣,這兩王都是助力,如果能得他們相助,則可高枕無憂了。”

    “可是他們會為了本王和父皇對抗嗎?”

    “不需要這樣子,王爺,我們可以廣派探子,到處宣揚王爺在北平的豐功偉績,大寧、遼東、山西、陝西,甚至京師都要派人,讓天下人都知道王爺的功勞,這樣如果王爺無故受罰,那麽必然會天下震動,影響邊塞將士的軍心。皇上肯定會考慮這個問題的。”

    “恩,很好,這個需要大師幫忙了,組織一批和尚或道士,到處宣揚。”

    “另外一個事情也要做,但要非常謹慎,”道衍壓低了聲音,湊近了朱棣,朱棣不由得將耳朵湊過來:“還要宣揚殿下是天命之主,這樣無形中可以爭取民心民意和愚夫愚婦。”

    “嘶-------”朱棣出了一口涼氣:“這恐怕不行吧,如果讓父皇知道了,可了不得,搞不好父皇會直接下手的。”

    “所以啊,這個事情要做的隱秘,而且不要讓人知道是王爺做的。”

    朱棣沉默了好久,咬牙道:“好吧,不過一定要小心。”

    “第三就是要組建王爺自己的錦衣衛,”

    “什麽?這個不行,肯定不行。”

    “沒關係了,我們不用這個名字,但可以在京師組建諜報組織,負責收集情報,拉攏官員和散播謠言,目前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上次撤回來是不得已,現在不得不重建了。”

    朱棣站起來,踱著步,下不了決心,上次撤回呂通等人,沒有和道衍商量,後來道衍知道了,極力勸說他收回成命,他沒有同意。當時他想的是,不要惹父皇注意,要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藩王,但是今天,自己的父皇可能要對付他,或者在縱容允炆對付自己,等等,自己是不是讓道衍帶溝裏了,自己放棄兵權,難道父皇還能不讓自己做個富貴王爺嗎?

    “大師,如果我什麽都不做,父皇還不能讓我做個富貴王爺嗎?”

    道衍愣住了,這個燕王,怎麽回事啊,又打退堂鼓了啊。

    “王爺,你真的願意放棄兵權嗎?皇上在位,您還能安然無事,如果皇太孫繼位,那您還能安然無恙嗎?上次進京您做的事情,難道他會忘記嗎?”

    “還有,您得天獨厚,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難道願意一輩子蹉跎,乃至您的子孫也默默無聞嗎?已經到了這個當口,王爺是不進則死啊,就說葛城這些人,包括張凱,甚至徐增壽,他們都知道了王爺的心思,如果王爺失勢,他們也會沒有出頭之日,那時候會不會拿王爺做墊腳石?他們一旦出首告密,王爺豈不是任人宰割?”

    這------,是啊,自己已經開始做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現在是自己的死黨,但是自己如果放棄了,他們就可能會變成自己的仇人,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告密晚了,被人所告,必然爭先恐後,到那時......朱棣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這種事情,即使是父皇,也是要解除兵權,圈禁的,如果是朱允炆,恐怕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的啊,自己這一支肯定是要被斬盡殺絕的。

    朱棣不由得仔細看了看道衍,這個三角眼、掃帚眉、滿眼凶光的大和尚,從來到自己身邊,就有意無意的挑動自己造反,自己慢慢就心動了,走到了這一天,即使富貴王爺也不可得了,都是這個和尚搞得,不由得心裏生出殺機......道衍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但對其目中的殺機似乎視而不見,笑吟吟的和朱棣對視,他相信朱棣會做出最好的選擇,如果他殺了自己,那也沒什麽,說明自己看錯了人啊,自己已經年近六十,現在死了也不算早死,嗬嗬。

    良久,朱棣“砰”的一拳砸到桌子上,驚得門外的護衛趕緊敲門:“王爺,出什麽事情了嗎?”朱棣看著拳頭上的血跡,大聲喝道:“滾,方圓十米不許有人,違者,殺無赦。”朱棣執法極嚴,護衛立刻就遵令離開十米之外布防。

    朱棣慢慢坐下來,開口道:“大師,朱棣今日如醍醐灌頂,立誌爭奪皇位,請大師祝我。”

    道衍站起來,長稽在地:“王爺,做出此等決定,真乃天下蒼生之福啊,貧僧替天下蒼生感謝王爺。”

    朱棣苦笑一聲:“別來這些虛的,大師,你繼續說我們該怎麽做?”

    道衍說道:“總結起來就是外結藩王,內交權臣,散播讖語,窺伺朝堂民心。”

    良久,朱棣從牙縫裏蹦出一個字:“好。”

    ......

    兩人商量到掌燈時,才結束,朱棣和道衍都一臉興奮的離開了。朱棣讓人把張凱叫過來,叮囑了幾句,讓他休息一個晚上,明天早上回京師。張凱點頭應是,次日啟程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