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議

字數:3266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要建的綏遠城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城,蒙古的俺答汗在大青山南麓仿照元大都的模式修建了一座城池,明朝賜名為歸化城,後乾隆年間在城東北建設了綏遠城,作為駐防八旗的軍營,兩城統稱為歸綏。後世的傅作義將軍作為綏遠省主席以及百靈廟大捷而名垂青史。

    綏遠城的位置得天獨厚,北麵是大青山,東南是蠻汗山,兩山之間形成一個穀地,氣候濕潤,水草豐美。境內最大的河流是大黑河,自東向西經東勝衛城附近流入黃河;次之則是小黑河,它是大黑河的支流,由兩條河流合並而成,後世稱為西河(紮達蓋河)、東河(哈拉沁溝到小黑河的統稱);境內還有清水河等河流。所以這裏可以說是長城以北環境最好的地區,適合放牧,也適合耕種。

    徐輝祖的中軍帳就設置在東河、西河交界的位置,也就是小黑河的岸邊,其北邊就是正在建設的綏遠城。雖然時值隆冬,但是大明的軍民卻已經習慣於在這個時候建城,因為這個時候是蒙古人最虛弱的時候,牧民大多躲在背風的營帳裏等待冬天的過去,軍隊臨時召集是不可能的。

    此時的中軍大帳裏,徐輝祖、平安、王度、宋晟和瞿能正在召開軍事會議,宋晟從白道城趕來,而瞿能是快馬加鞭從大同趕過來的,路上快馬加鞭花了三天時間,所以顯得滿麵風塵,但精神還不錯,此時正在發言道:“征北將軍,末將這次來主要是匯報一下大同的情況,另外協調一下綏遠、大同兩軍的作戰。”

    徐輝祖一抱拳,道:“瞿將軍辛苦了,大同的狀況如何?”

    “末將和陳質將軍是十月底到達大同,迅速接手了大同的防務。據夜不收的稟報,在十月初,幾乎是綏遠出現蒙古騎兵的同時,大同外的堡壘如貓兒莊、興和、土城外也發現了蒙古騎兵的出沒。末將親自帶兵出塞偵察過,發現蒙古的騎兵不多,被我軍發現了會立刻逃走,末將派出夜不收,偵查敵情,據初步回報,在集寧附近,大約有萬餘騎兵,目前其意圖不明。”

    徐輝祖看了一眼王度,道:“我們這邊的情況,讓子中介紹一下吧。”

    “好的。”王度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道:“目前我軍已經占領白道嶺,開始建築白道城,宋晟、宋瑄兩位將軍負責防守,目前那邊裝備了虎蹲炮,白道上也灑滿了鐵蒺藜,所以從北方來的威脅,暫時可以不考慮。”

    “平安將軍目前率領騎兵負責我軍左翼的安全,沿黃河的壁壘守軍已經全部調動,在高闕塞布置了遊騎,如果蒙古軍從高闕進入河套草原,我軍可以及時反應,可以在大黑河、小黑河沿線和蒙古軍決戰,但這種可能性不大。這一片草原雖然廣闊,但對於騎兵來說略顯狹窄,蒙古軍和我軍硬碰硬的決戰,勝算不高。”

    “對於右翼,東邊這塊區域叫灰騰梁,地勢較高,是高山避暑之地,洪武初年曾經設置了官山衛,但由於高山寒冷,補給困難,已經裁撤。當年遼興宗耶律宗真曾經在此集結大軍,準備進攻西夏,所以也不可不防。”

    瞿能想了想,轉向平安道:“平將軍,能否說一下那次白道嶺之戰?”

    “可以,”平安也走到地圖旁,道:“那天我和宋瑄將軍到達白道附近,遇上了萬餘蒙古騎兵,激戰之後,我軍損失三百餘人,蒙古軍損失一千餘人。之後我們對俘虜進行了審訊,這些蒙古人屬於阿蘇特部,來自極西之地,元武宗時曾經是禁衛軍,那天領兵的就是他們的首領阿魯台,他們目前遊牧在克魯倫河附近,這次是聽從瓦剌大首領烏格齊的號令南下的,烏格齊送了他們五千套鎧甲。”

    “烏格齊?”

    宋晟道:“瞿將軍,烏格齊是瓦剌的大首領,瓦剌是在大漠以西遊牧的一個部落,現在非常強大,遊牧地從天山南麓到貝加爾湖一帶。”說著,宋晟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目前瓦剌分為四部,騎兵總數應該在十萬以上,烏格齊本部在西海附近,在嘉峪關以西。”

    瞿能皺了皺眉,道:“這個烏格齊有點失心瘋了啊,隔著那麽遠跑過來,而且大冬天的,想幹什麽?”

    徐輝祖看了看宋晟、平安和王度,道:“瞿將軍,你來之前,我們幾個人商量過,認為烏格齊此次出兵背後必然有隱情,除非他想做蒙古的大汗,否則綏遠城的建設對他來說沒什麽影響。但他不是黃金家族的人,做大汗幾乎不太可能。”

    “那他是為了什麽?”

    徐輝祖搖了搖頭,道:“雖然他的真實意圖我們不清楚,但是按照朝廷的詔令,綏遠和大同采取守勢,目前宋晟將軍已經封鎖住白道,平安將軍在西線也已經布滿偵騎,隻是東麵需要瞿將軍配合一下,和我軍互為犄角,如果發現敵人從灰騰梁向我軍突襲,希望瞿將軍能夠及時向西增援。集合兩軍之力,在陰山南麓這片草原上,擊敗蒙古人不成問題。”

    瞿能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道:“東勝衛不能調動,必須守住黃河渡口,雲內、鎮虜、雲川三衛應該可以及時趕到,不過這三衛逃兵甚多,能夠調集的騎兵加起來恐怕都不會超過五千。大同有三萬騎兵,最多隻能出動兩萬,日夜兼程可以在四天之內趕到,你們需要堅持四天。”

    平安道:“四天能趕到嗎?”

    “應該沒有問題,我這次帶領一千騎兵,趕過來用了四天,不過我隻是白天行軍。當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從平城出擊敕勒川的柔然,隻用了三天兩夜,所以四天足夠了。”

    眾人對視一眼,徐輝祖拍板道:“如此甚好,就這樣決定了,瞿將軍,綏遠和大同每天會互相通報軍情,如果有異常情況,還請瞿將軍支援。”

    “好的,沒問題。”

    這時候王度突然說道:“瞿將軍,如果敵軍突然進攻大同,會怎麽樣?”

    瞿能笑著道:“大同城高池深,駐軍十餘萬,不會有問題的。”

    “嗯,大同不會有問題,那麽蒙古軍會不會進攻宣府、開平、大寧呢?”

    “這恐怕不行吧,那邊有穀王、燕王、寧王......”說到這裏,瞿能突然停了下來,看了眾人一眼,道:“這個......如今燕王重病在京,寧王主事,也許......”

    說到這裏,瞿能和眾人對視一眼,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眾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由於燕王重病,不在北平,那麽北平可能會成為一個薄弱點,坐鎮北平的李景隆能比得上燕王嗎?或者說寧王是否能擔起重擔呢?可惜這兩個人都是位高權重,深得皇上信任的國公和親王,所以大家都不敢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