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夜談

字數:3768   加入書籤

A+A-




    京師,魏國公府。

    “宋先生回來了嗎?”

    “四爺,還沒有。”

    “媽的!”徐增壽啐了一口,低低的罵了一句,掖了掖衣領,走了兩步,回頭道:“你們在這裏守著,如果姓宋的回來,讓他趕緊滾過來,老子等了他一天了!”

    “好的,小的記住了。”

    ……

    徐達,在驅除元兵、重塑漢家衣冠的過程中,立下了蓋世奇功,加上其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所以徐家在洪武朝可以說風頭正勁,一時無兩。但到了建文朝,徐家就變得尷尬起來了,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徐家有兩個女婿,也就是燕王和代王,燕王造反就不說了,朝廷耗時半年,戰死將帥數十人,才將其平定,燕王的子嗣也被全部賜死;至於另外一個女婿代王,也不是個安分的主,這兩年有一個小道消息在京中盛傳,代王當年本打算起兵支持自己的兄長兼連襟,但卻被皇上搶了先手,派徐輝祖奪了代王的兵權,最後代王不得不到京請罪,考慮到當時的情況,皇上不便將其治罪,所以將其遷徙到台灣那個鳥不拉屎、野人橫行的地方;還有一個消息說,到台灣後,代王日夜憂懼,時刻準備起兵造反,隻不過由於皇上一直在北平督戰,所以朝廷並沒有做出什麽反應。

    自燕王之亂平定後,皇上大力提拔年輕將領,除平安、盛庸、瞿能、李遠等人外,皇上昔日的四個武學伴讀、四個貼身護衛以及武學的優秀學生,都平步青雲,成為了大明朝軍隊的中堅力量,掌控著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如皇上的親衛和近衛軍。

    而且在燕王之亂後,燕王妃徐儀華被放歸徐府,經曆過喪夫喪子之痛的她,整日吃齋念佛,深居簡出,從不在公開場合出沒。但是,皇上對徐儀華的處置,也引起了許多議論,說什麽的都有。有人說皇上信任魏國公,看在他的麵子上,網開一麵;但也有人說,皇上隻不過是不想自己動手,借徐家人的手處置掉徐儀華,如果徐家處置了徐儀華,那麽就可以獲得皇帝的信任,如果不能大義滅親,那麽滅族之禍就在眼前。

    但是,徐輝祖卻並沒有殺姐以證清白,這讓某些想看笑話的人大失所望。但這件事情,卻在徐府的人心中,留下了一根刺,因為一旦徐家涉嫌謀反,所有的下人也都是要問罪的。所以徐儀華在徐家過得並不好,雖然沒有人當麵出言不遜,但竊竊私語、指桑罵槐的人卻為數不少,多虧徐妙錦和徐增壽回護,徐儀華過得尚算安穩,但是家主徐輝祖,卻從不過問這些事情,當然,這也許和他經常在外領兵有關。

    而這一段時間,徐家的氣氛也有些詭異,因為徐輝祖不在府中,沒有人鎮得住胡作非為的徐增壽。剛開始的日子,徐增壽每天都去茶館聽書,在那裏結識了宋先生,沒幾日就領到府裏做了清客,對其信任有加,言聽計從;這些天來,徐增壽除了出府和一些勳貴子弟在酒樓、妓院鬼混外,就在府裏操練家丁,脾氣愈發暴躁,妻子劉氏也敢怒不敢言。而徐膺緒則如同鬧鍾一般,每天早上出門,到中軍都督府處理公事,天黑就回家,從不過問府中之事,在下人眼裏,更像一個隱形人。

    “宋先生,今天去哪裏了?”

    “嗬嗬,”宋天源笑了笑,將手掌放到火盆上烤火,一股熱氣升騰上來,宋天源不由得發出一聲呻吟:“真舒服啊!”

    徐增壽眼窩深陷,額角隱隱有青筋冒出,他看著宋天源臉上的笑容,真想一拳砸到他的鼻梁上,但他深吸了一口氣,平緩了一下心情,低聲道:“宋先生,皇上馬上就要回京了,你那邊安排的怎麽樣了?需要我這邊做什麽嗎?”

    宋天源偏頭看了看有些氣急敗壞的徐增壽,卻沒有立刻回話,而是將手掌翻過來,烤起了手背。因為他發現了徐增壽的急躁,不由得心中暗笑,這個徐增壽還是比較好對付的,既然他先開口,那剩下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徐將軍,不必緊張,皇上那邊的事情早有安排,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一旦皇上駕崩,朝廷必然會討論新君的人選,到那時,主上希望徐將軍能夠領頭擁立太子登基。”

    “擁立太子登基?”徐增壽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為什麽?難道不是你的主子嗎?”

    “其實,徐將軍誤會主上了,”宋天源抬頭望著屋頂,用崇敬的語氣說道:“主上並非想要謀反,而是為了大明萬民的福祉,今上窮兵黷武,導致民不聊生,百姓困苦;重用雜學,讓正統的讀書人斯文掃地;另外皇上對待宗室過於寡恩,這也是主上不能容忍的。”

    “嗯,”徐增壽斟酌了一下語句,低聲道:“頭兩條本將軍能理解,對宗室寡恩,這是從何談起啊?皇上這些年對宗室的俸祿都是足額的啊,從不拖欠,比洪武末年要好上許多啊。”

    “嗬嗬,徐將軍,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皇上對待藩王,可謂處心積慮,你看,”宋天源取過旁邊的棋盒,將一枚黑子放在中心,然後又撿出十餘個白子擺在四周,道:“這是皇上,這是藩王,主上現在就有些後悔,當日燕王靖難時,沒有出手幫助,否則也不會到今日。”

    說到燕王時,宋天源輕輕瞟了一眼徐增壽,發現其微微皺了皺眉,眼神轉向旁邊,不由得心中一鬆,接著道:“其實燕王靖難都是被逼的,如果不是皇上步步緊逼,燕王是不會造反的,皇上先奪了燕王的兵權,還派錦衣衛指揮使宋忠前往北平,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所以燕王不得不反。”

    “退一萬步來說,皇上手掌大權,他完全可以下令燕王遷移封地,比如卓敬所說的,讓燕王遷徙到南昌,何至於有燕王之亂?”

    “但是皇上卻一意孤行,非要致燕王於死地,這才釀成大禍。”

    “皇上表麵上仁慈,心性卻涼薄的可怕,他寧可用數十萬軍民的代價來平定燕王,也不願意將其徙封,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呢?”徐輝祖也愣住了,不由得問道。

    “很簡單,皇上從登基的那天起,就打算削藩了,但是徙封這種事情,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即使燕王徙封南昌,一旦京師有變,南昌,可比北平近多了,一旦燕王順江而下,那可是陳友諒與太祖爭雄的局麵啊。”

    “所以皇上是一心要致燕王於死地,燕王是反也死,不反也死。而到了今天,也是絕大多數藩王麵臨的局麵,所以徐將軍不用擔心,主上得到許多藩王的支持,不會有問題的。”

    “那主上到底是誰?”徐增壽猶豫了半晌,低聲問道:“能告訴我嗎?”

    “現在還不行,”宋天源笑笑道:“徐將軍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主上自然會有回報的。”

    “可是,”徐增壽沒想到宋天源口風這麽緊,不由得臉色一沉:“宋先生,如果到現在你還不願意說出主上是誰,那麽恕在下不奉陪了,這可是抄家滅門的大事,本將軍不能稀裏糊塗的。”

    “這個,”宋天源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在下沒想到徐將軍如此急切,不過這件事情我得去請示主上,還望將軍見諒。”

    “嗯,”見宋天源這麽說,徐增壽的臉色略微緩和,但他接著問道:“既然主上擔心皇上削藩,那為什麽還要立太子呢?”

    “嗬嗬,這當然是權宜之計了,立太子,將軍可以提議宗室輔政啊!如果太子有個三長兩短,哈哈哈,”宋天源突然低低的笑了出來,在黑夜之中,在微弱的燭光中,他的臉色越發顯得猙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