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眾生相(一)
字數:3798 加入書籤
“夫人,天氣有點冷,你回去休息一會兒吧,為夫上朝去了!”
“沒關係,妾身不冷,在門口這邊透透氣,不礙事的。”
周新坐在馬車上,挑起簾子,望著門口妻子的身影,揮手作別,直到看不見時,周新才輕輕歎了口氣,然後放下簾子,陷入了思緒之中:
今天是三月初二,是大朝的日子,今天自己還要上一本,催促陛下趕緊將楚王、台王案處置完畢。這個案子已經拖了兩月有餘,自己作為主審,二月初就已經將案件審結,遞交給了陛下,陛下卻一直拖著,沒有回複自己。
想到這裏,周新搖了搖頭,他能理解陛下的難處,陛下為難的是對楚王、台王的處置,隻可惜這件事情太敏感,一般人說不上話。不過馬上就要到春閨了,科考乃國之大典,事情已經無法拖延了,總不能在城裏歡慶,城外殺人吧,這也不吉利啊!
回想這幾個月,周新感覺如同做夢一般,自己在洪武二十六年以貢生入國子監,到今天已經十多年了,從大理寺評事做起,逐漸做到監察禦史,雖然以善斷刑獄聞名,有“冷麵寒鐵”之稱,但仕途卻一直不算順利。
轉機出現在去年十月份,自己當時是監察禦史,一次偶然的機會,遇上了調查司總旗被殺一案。沒過多久,陛下在北京文華殿召見了自己,這次召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周新仍然記得當日的場景,陛下問的最多的並不是案情,而是自己的家庭情況,當聽說自己的廣東南海人,名“誌新”,字“日新”時,陛下神色有些奇怪,似乎想起了什麽往事,後來就給自己賜名為“新”,這樣自己就從周誌新變成了周新。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陛下立刻令自己為查案欽差,赴京查探調查司謀逆一案。在京期間,安全司、調查司、情報司,甚至近衛軍都要聽從自己的調遣,而陛下回京之後,立刻超擢自己為刑部右侍郎,主審楚王一案。
旬月之間,從監察禦史到刑部右侍郎,品級也從正七品變為正三品,這種升官速度,已經不能用祖墳冒青煙來形容了。這段時間裏,認識自己的或者不認識自己的,都對此事感到異常好奇,紛紛打聽自己平步青雲的秘密,可惜,什麽都沒有打聽出來。
實際上,周新自己也不明白到自己為何得到了陛下的賞識,但為了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他隻能殫精竭慮,順藤摸瓜,窮追叛黨,將主犯和黨羽一個個挖出來,讓他們受到國法的製裁,除此之外,周新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麽.....
楚王府。
“六哥,你,你,你真的要這麽做?”
蜀王朱椿額頭的青筋暴起,攥著手裏的紙張,低聲喝道:“虎毒尚不食子,孟照、孟爟還那麽小,你怎麽忍心?”
一夜未眠的朱楨,頭發已經白了大半,他形容槁枯,眼窩深陷,胡須淩亂不堪,如同一個半死之人。他慢慢抬起頭,無神的眼睛望著自己的兄弟,欲要言語,卻臉色一紅,一口熱血直噴出來,而正以鄙夷的眼光看著他的朱椿猝不及防,被血噴了滿臉滿身。
朱椿大驚,他顧不上抹臉上的鮮血,而是趕緊扶住朱楨搖搖欲墜的身體,狂叫道:“六哥,六哥,你怎麽了?太醫,快傳太醫!”
......
“王爺,楊大人,楚王殿下乃過度思慮、身體虛弱,加之驟悲驟喜,急火攻心才導致的吐血。微臣已經給楚王殿下服了藥,他已經睡下了。”
“奧,王兄的身體要緊嗎?”
“目前來說,已無大礙,而且殿下此次吐血,實際上對他身體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吐出的是體內的淤血。隻要細心調理,很快就可以康複的。”
“嗯,”朱椿略微猶豫了一下,轉頭看了看身邊侍立的楊榮,又轉過頭來道:“好吧,待王兄醒了,本王再叫你過來診治。”
“是,王爺!”
......
望著太醫的背影,朱椿苦笑一聲,他望向楊榮:“楊大人,你覺得怎麽辦才好?”
楊榮天是昨天晚上過來的,一直等著楚王做決定,朱允炆給他的任務就是拿到朱楨寫下的名字,而這個人可以得到赦免,如今朱楨昏迷,朱椿有些猶豫,不知道是否按照之前寫的報上去。
見到蜀王垂問,楊榮先朝蜀王施了一禮,然後回頭望了望內室的楚王,苦笑道:“王爺,您覺得呢?”
“唉,”朱椿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起身走出房間,楊榮見狀,也連忙跟出。
朱椿望向東方的魚肚白,眼角流出淚水:“他是本王的六哥,當年父皇在的時候,一家人和和樂樂的,為什麽今天會到這步田地?”
“......”楊榮定定的望了蜀王一會兒,轉頭道:“好吧,微臣就按照剛才楚王所寫回報,王爺可以安心了!”
“安心?”朱椿轉頭看向前院,那裏依然響著歌舞絲竹之聲,甚至還有女子的尖叫調笑之聲,不由得潸然淚下,無法自已......
望著蹲在地上捂著臉痛哭不已的蜀王,楊榮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奇怪的神色。過了一會兒,他躬身施禮,轉身離去。一路上,他看到大量的錦衣衛,他們不僅要負責最終的行刑,還負責行刑前的警衛。雖然府中之人都是將死之人,卻無人敢於慢待,甚至還根據他們的要求,送來了大量的美酒佳肴,甚至還有歌姬相陪......
在前院中,楊榮向負責行刑的傅讓交代了幾句,然後坐上馬車,往皇城趕去。
......
靠在馬車的椅子上,楊榮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楚王府男丁能夠留下一人,既可以說皇恩浩蕩,也可以說殘忍至極。這個建議就是楊榮提出來的,所以今天他才會出現在這裏。
楚王本來被拘押在宗人府,而楚王家眷則拘押在楚王府,相互之間無法見麵,但昨天晚上,楚王卻被帶到了楚王府,在這裏他會做出讓誰活命的決定。而在他糾結的時候,前院卻一片醉生夢死之聲......
王度死後,楊榮立刻發現了一個機會,那就是成為陛下首席謀士的機會。在他看來,解縉雖然才華蓋世,卻不通庶務,總是把書上讀來的東西當真,簡直就是食古不化,不足為慮;楊士奇早年顛沛流離,養成了其行事謹慎,喜歡察言觀色的性格,雖然文采飛揚,懂得民間疾苦,但是不通軍務確實其最大的弱點;新進的王艮,敢於任事,行事卻有些古板,不善於變通,另外容貌有些醜陋,是為官的大忌。至於劉璟,世家出身,行事不能放下身段,不夠細致,也不是自己的對手,加上其年紀大了,退休榮養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楊榮多日來,細心觀察皇帝的神色,積極思考,準備應對皇帝的詢問。
所以在朱允炆召集五人討論如何處置楚王時,楊榮給出了這條計策,在他看來,這既能體現陛下仁慈,又能讓當事人有錐心之痛,有時候,活人比死人反而更能引起世人的警醒。相比較而言,解縉、王艮、楊士奇的主張隻不過按律法行事,沒有什麽亮點,而劉璟的主張則過於仁慈,主張隻罪楚王一人,其餘流放邊疆即可。
最後朱允炆采用楊榮的辦法,這讓楊榮非常高興,他也注意到,當時劉璟神色的不自然,不過楊榮並不在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