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獻土

字數:6623   加入書籤

A+A-




    “楚中校,此行任務,事關朝鮮全局,所以必須成功,你明白嗎?”

    “下官明白,副總指揮放心!”

    楚智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想了半天,冒出了一句:“去吧,不要給老子丟臉!”

    “嗯!兒子去了,”楚錚抬手額邊,敬了個軍禮:“父親要多注意身體!”

    “嗯,知道了,去吧!”

    “是!”

    ......

    自李芳遠帶兵北上之後,慶州的朝鮮軍實際上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西北方向的慶洛關、西南方向的大邱以及沿海的慶州,慶洛關人數最多,達到七千多人,指揮官為尹峰;慶州次之,四千人左右,指揮官就是張國棟;而大邱的人數最少,隻有三千人,指揮官叫韓拓。

    自四月下旬,明將莊得開始猛攻慶洛關,尹峰連忙趕去支援,將慶州交給了張國棟和申同,而大邱的韓闖也陷入了激戰,楚智的副將蔡浩展率軍沿洛東江北上,意圖沿琴湖江突入大邱,從而進入慶州腹地,所以韓拓也在前線指揮阻擊。

    而慶州的張國棟、申同不僅擔負著守衛慶州、接收倭人援助的任務,還要負責“保護”朝鮮太王李成桂,李芳遠離開慶州後,李成桂就向尹峰提出要求,要找個佛寺散散心,尹峰想了想,就把他安排在慶州東南二十裏左右的佛國寺中,安排重兵把守。

    佛國寺位於吐含山中,雖然掛著佛寺之名,但實際上還有軍事意義,“欲使魔山平毒嶂,終令苦海無驚浪”,是防止宿敵倭國進攻的要塞,這也是後世“壬辰倭亂”中佛國寺慘遭焚毀的一個原因。

    此次偷襲慶州,不僅僅是要占領慶州,更重要的是抓住朝鮮太王李成桂和上王李芳果,而這一任務則交給了楚錚,他不僅是楚智的兒子,還是“侍從室”的一員,接受的是皇帝陛下朱允炆的直接指揮。

    侍從室創建於建文三年,入選其中大部分都是公侯勳貴子弟,比如平安的兒子平誠、盛庸的兒子盛中和、寧國公主駙馬梅殷的兒子梅順昌等等,其餘則是從軍校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楚錚就是這麽進入侍從室的,這也是他第一次單獨執行任務,所以多少有些緊張。

    對於張國棟、申同,楚錚雖然想收為己用,因為他們對佛國寺的地形應該很熟悉,能夠用得上,但是時間緊迫,楚錚隻能逼他們一下,如果他們還不降,就隻能殺掉了,因為楚錚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佛國寺。

    ......

    當得知明軍的目標是佛國寺時,張國棟、申同不由自主的對視一眼,但立刻轉過臉去,張國棟恨透了申同,他覺得申同想盡忠,沒問題啊?但沒必要拉著別人陪葬吧!申同則是覺得連張國棟這種渣滓都能活下去,自己死了,豈不是太吃虧?但不管怎麽說,申同還是有一種被張國棟拖累的感覺,覺得如果不是張國棟,自己也不會壞了清名。如今他們兩個已經從同僚變成了仇敵,張國棟發誓一定要學會漢語,不能再讓這個申同欺騙了;申同則想,既然已經得罪了這個人,那麽就一定要找機會搞死他,但怎麽搞死他呢?自己隻不過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抱住明軍的大腿往上爬,然後想辦法借明軍的手弄死他!

    所以一路上,兩人競爭的非常激烈,他們不敢偷奸耍滑,因為另一個人立刻就會指出來他別有用心;而且為了將對方比下去,他們不停的給楚錚獻計獻策,都是些誆騙佛國寺守軍,活捉李成桂的計謀,聽得楚錚頻頻點頭,表揚二人都是可造之材,二人因此也深受鼓舞。

    但是總體來說,張國棟還是更勝一籌,因為他是武將,所以不論是行軍路線,還是山上的布防、佛國寺的布局,張國棟了解的更多一些,提出計策的實用性更強一些,這讓申同倍感沮喪,所以更加絞盡腦汁,打算勝過對方......

    “將軍,前麵就到吐含山了!”

    “是嗎?”聽到通譯的轉述,楚錚沒有說話,而是轉向身邊的申同:“申先生,是這裏嗎?”

    申同的手搭在額頭,仔細看了一眼,氣喘籲籲的道:“是的,這裏就是吐含山!上山大約兩裏多地,就到佛國寺了!”

    “好!”楚錚吩咐下去:“所有人就地休息,補充飲食,但不得喧嘩,十五分鍾後登山!”

    “是!”

    ......

    “將軍,跑了一夜,將士們應該都累了吧,還能打仗嗎?”

    “嗬嗬,”楚錚啃了口餅幹,喝了口水,回頭道:“申先生,這是陛下精心訓練的特戰部隊,最低要求是奔跑四十裏,還要能立刻投入戰鬥,昨晚這點路不算什麽!”

    “什麽?四十裏?還要能戰鬥?”

    申同有些吃驚,他指著眼前默默補充飲食的士兵,道:“這樣的軍隊有多少?”

    “具體數目我也不知道,”楚錚笑了笑:“不過至少有上萬人吧!”

    “啊!”

    申同長出一口冷氣,明皇真是太可怕了,竟然訓練出如此可怕的軍隊,他到底要幹什麽啊?

    一刻鍾後,眾軍起身,沿著山路朝山上摸去......

    佛國寺山門,位於遠離寺院的山道上,是佛國寺的第一道防線。

    “誰?”

    “快開門,本將軍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嗎?”

    “哦,是張將軍,快,快開門!”

    “將軍,出什麽事情了?”

    “倭人背信棄義,進攻慶州,本將軍特來保護太王!”

    “什麽?呃......”

    ......

    “太王,不好了!”

    李成桂已經七十歲了,睡眠很淺,聽到敲門聲立刻就醒了,他推開身邊的侍女英子,然後摸出枕頭下的匕首,卻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傾聽外麵的聲音,瞬息間,戎馬一生的李成桂立刻警醒過來,他眼中寒光一閃,揮手隔斷英子的喉管,將其腦袋擺了擺,略微收拾了一下被子,然後躲進床底。

    “砰!”

    門被踢開,一個衛士衝了進來,快步走到床邊:“太王,太王,快走,明軍攻進來了!”然後順手掀起被子,揮刀就要砍下去,但就在此時,他覺得下腹一涼,一把匕首插入其小腹,他立刻大叫一聲,退後兩步,然後摔倒在地,鋼刀落在地上,發出“當”的一聲。

    “太王,太王!”衛士握著小腹,哆嗦著往後退。

    李成桂從床下爬了起來,撿起鋼刀,冷冷的看著他:“卓剛,沒想到來殺我的人,會是你!”

    就在這時,又有幾個衛士衝了進來,見到房中情景,驚道:“卓剛他?”

    “他要刺殺本王,被本王殺了,你們是來幹什麽的?”李成桂退後兩步,將刀橫在身前,冷冷的道。

    “......當然是保護太王的!”領頭的衛士夜建生猶豫了一下,道。

    “外麵是什麽情況?”

    “小的也不清楚,但是明軍確實攻上來了,衛士們抵擋不住,太王還是快走吧!”

    “哦?”李成桂思忖半晌,然後苦笑兩聲:“算了,看來沒什麽希望了,你就在這裏等著吧!”

    “對了,派人去看看,芳果怎麽樣了?”

    “是!”

    .....

    明軍來的很快,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李成桂和四名衛士就被包圍了,李成桂往外看了一眼,用略顯生硬的漢語道:“我是李成桂,叫你們的長官來!”

    “立刻繳械投降!”

    “好吧,”李成桂苦笑著搖了搖頭,對身邊的衛士道:“放下刀吧,活著總是好的。”

    夜建生等人回頭看了看李成桂,然後歎了口氣,將刀放下,按照明軍的指示走了出去,然後馬上進來一批明軍,收走屋裏所有的武器,同時也將屍體抬走。

    過了一會兒,楚錚走了進來,他看了看坐在床邊的李成桂,然後笑著道:“請問,你是不是前朝鮮權知國事李成桂?”

    “不錯!你是誰?”

    “我乃大明陸軍中校楚錚,奉命前來解救李老先生!”

    “解救?”李成桂不由得冷笑起來。

    “是啊,”楚錚拿出一張紙,遞給李成桂:“我這個人,最喜歡幫助別人,我奉陛下之命救了您的性命,而且還幫你寫好了感謝陛下的折子,要不要看一看?”

    “折子?”李成桂笑著接過來,看了一下,就見上麵寫著:

    “......”

    “成桂本雙城鄙人,世受中原之恩,日夜不忘報效朝廷。”

    “元末大亂,成桂沒於高麗,然未敢有片刻忘記國恩,然王禑違抗天命,意圖聯元攻明,殺我同胞,毀我故土,成桂豈能與此亂臣賊子為伍,故於威化島回師,誅除叛逆,朝鮮歸心。”

    “然此並非成桂所能,而是百姓畏於大明天威,懷於大明之德,所以成桂日思夜想,決定獻土大明,成桂願為漢之竇融、唐之張義潮,以列侯終老於世!”

    “.....”

    “然逆子芳遠逆天行事,狼子野心,意圖自立為王,故殘殺兄弟,逼老夫退位,囚老夫於深宮,對外稱老夫病重不能言,隔斷內外。老夫雖有萬千報國之念,奈何為逆子所阻,一事無成。近日欣聞陛下派大軍征討逆子,逆子損兵折將,節節敗退,老臣日日歡喜,希望能夠早見天兵,使大明金甌無缺,朝鮮萬民必歡欣鼓舞,感念陛下再造之恩!”

    “......”

    “萬裏之外,陛下知草民真心,故遣特戰隊千裏救援,如今逃脫逆子之手,萬分興奮,如遇新生,如遊子歸鄉,拜見父母,一時間痛哭流涕,俯望陛下寬恕草民之無能!”

    “......”

    “在此,老夫願以朝鮮權知國事之名義,獻朝鮮千裏江山於大明,願陛下允之,如此百萬朝鮮百姓幸甚,成桂幸甚!”

    “......”

    “哈哈,哈哈,”李成桂閱讀之後,突然大笑起來,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如同看到了天大的笑話,他輕輕拍著手中的紙張,然後揮舞著道:“這種話說出去,會有人相信嗎?”

    “這個啊,”楚錚微微探身,看著李成桂:“就不勞你費心了,你到底願不願意發出去啊?”

    “哼,老夫不願意!”

    “當真不願意?”

    “當真不願意!”

    “好吧,那你們李家就等著滅族吧!”

    “你說什麽?”李成桂臉色立刻變得慘白,指著楚錚道:“你!”

    “驚訝嗎?昔日高麗王家,不就是這樣的結局嗎?”

    ......

    沉默良久,李成桂站起身來,抱拳道:“逆子芳遠作惡多端,死不足惜,隻不過芳果為人平和,與成桂一心獻土,願意做大明子民,隻可惜被逆子所累,不知可否請上使上複朝廷,成桂別無所求,唯求二子安康,不知可否?”

    “可以!”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