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戰與和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A+A-




    “恭喜陛下,恭喜陛下,宸妃娘娘生了個小皇子!”

    “是嗎?太好了,快抱給朕看看!”

    “嗬嗬,真像朕!不錯,不錯!”

    朱允炆抱著孩子,看著孩子的小嘴、小鼻子,覺得可愛極了,這是他的第四個兒子,他早就想好了名字,叫朱文均。

    正在他沾沾自喜的時候,總管太監劉振走了進來,低聲道:“陛下,武定侯請求召見!”

    “什麽事?”

    “曆城侯從朝鮮發來軍報!”

    “哦,”朱允炆點點頭:“朕一會兒就過去。”

    “是!”

    朱允炆抱著孩子走到內室,看到正躺在床上、臉色蒼白的徐妙錦,發現她已經睡著了,不由得皺眉道:“怎麽回事?”

    “回陛下,”穩婆連忙答應道:“娘娘生產後太疲勞了,已經睡著了!”

    “哦,朕知道了,你們要小心伺候,另外,太醫院要隨時候命,宸妃母子不能出任何問題,你們明白嗎?”

    “臣等遵旨!”

    朱允炆將孩子交給穩婆,然後低頭在徐妙錦的耳邊低聲道:“朕有事情要處理,過會兒再來看你!”

    然後,朱允炆又和皇後馬慧叮囑了幾句,才轉身離開。

    ......

    “陛下,倭國大捷啊!”

    “是嗎?朕看看!”

    朱允炆拿過軍報,仔細閱讀了一遍,然後放下軍報,臉上浮現出笑容:“不錯!不錯!不枉朕籌劃了一年,盛庸、瞿能做的不錯!朕重重有賞!”

    “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望著跪倒在地的眾人,朱允炆擺了擺手:“你們都起來吧,不必多禮!”

    “對了,關於曆城侯的請戰,你們怎麽看?”

    郭英想了想,然後拱手道:“陛下,根據戰報,我軍損失並不大,物資也很充足,所以老臣以為可以進攻四國,但進攻本州,還需謹慎!畢竟我軍是跨海遠征!”

    “嗯,朕知道了,其他人呢?”

    兵部尚書齊泰站起來道:“陛下,臣同意郭老將軍的意見,跨海遠征,應謹慎為上!”

    朱允炆思索了一會兒,又看向宋晟、吳高、耿璿、徐輝祖等人:“你們的意見呢?”

    “老臣以為謹慎一些為好!”這是監察尚書宋晟。

    “臣附議!”這是軍需尚書吳高。

    ......

    “末將以為應該不僅要進攻四國,還要進攻倭國本州。”

    聽到反對的聲音,眾人不由得轉身看去,原來是長興侯耿璿。

    就見耿璿抱拳道:“陛下,九州、四國兩地,都是倭寇的高發地帶,控製了這兩個地方,倭寇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

    “但是,我軍征倭的目的並非如此,足利義滿狼子野心,不僅襲擊我大明海軍,還意圖刺殺陛下,此人一日不伏法,我大明萬萬不可停戰!”

    “而且倭國畏威而不懷德,如果不將其打痛,他們不可能同時割讓石見國的。”

    “另外,我軍取勝,是因為海軍強大,但我海軍艦隊不可長期駐紮倭國,如果不將其徹底降服,一旦我海軍撤走,倭國必然會再起戰端,還不如一次將其徹底解決!”

    當聽說耿璿說到足利義滿必須伏法時,有些人立刻低聲議論,朱允炆覺得他們是想反對,但聽到倭國可能反撲時,眾人立刻停止議論,開始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

    如果真的出現耿璿描述的那種情況,再出動一次海軍?那需要多長時間準備?需要耗費多少錢糧?

    “嗯,朕知道了,魏國公的意思呢?”

    徐輝祖站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末將同意長興侯的意見,攻占九州、四國,遠不足以讓倭國降服,隻要足利義滿掌權,他就不可能來大明受死,所以必須繼續給倭國施加壓力,讓他們明白厲害,這樣他們才會答應割讓我大明的條件!”

    徐輝祖說完,所有人都沉默了,郭英、宋晟等人更是互相看了看,交換了一下眼神。

    最後又是齊泰站了出來:“陛下,微臣以為,長興侯、魏國公所言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曆城侯隻用了十一天就降服了九州,倭國應該已經膽寒,而且足利義持被我軍生擒,應已膽破,如果將他放回去,對足利義滿曉以利害,足利義滿未必不會降服!”

    出人意料的是,老將郭英提出了反對意見。

    “萬萬不可!俗話說,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老臣聽聞足利義持一直對我大明不滿,不支持其父對我大明稱臣,如此狼子野心之輩,斷然不能放其回去。”

    “是啊,不能放回去!”

    “末將反對!”

    ......

    經過激烈的爭論,朱允炆最後做了決定:四國島必須占領,本州可以伺機攻取,但要謹慎。

    同時,朱允炆下令戶部、軍需部繼續調撥物資,遠征,打的就是糧草、物資!

    ......

    散會後,郭英主動留了下來,說有事情稟報。

    “怎麽了,郭老將軍?”

    “陛下,”郭英站起來拱手道:“老臣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近日漸覺精力不濟,身體欠佳,所以想辭去參謀尚書一職,回老家鳳陽,頤養天年!”

    “還望陛下恩準!”說話間,郭英跪下,叩首。

    辭職?

    朱允炆愣住了,他沒有想到郭英會主動辭職,不過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去年冬天,郭英大病一場,身體大不如前,今天仔細觀察一下,郭英顯得更加消瘦,也有些佝僂了,而且頭發已經全白了!

    但是,郭英走了,誰來接替他呢?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道:“老將軍請起!賜座!”

    “謝陛下!”

    “老將軍身體欠佳,朕能理解,但誰能接替您呢?”

    “一切皆有陛下聖裁,老臣不敢置喙。”

    “無妨,您說說看!”

    關於這個問題,郭英其實已經仔細想過,但他不知道該不該說。

    郭英猶豫良久,道:“知臣莫若君,請陛下聖裁!”

    “唉,”朱允炆歎了口氣,他發現這個郭英太謹慎了,自己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還不肯說。

    “您覺得毅國公平安如何?”

    “這個,毅國公性情剛烈,勇悍過人,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曆城侯盛庸呢?”

    “曆城侯戰功卓著,善用火器,也比較適合。”

    “魏國公徐輝祖呢?”

    “魏國公為人謹慎,處事周密,也比較適合!”

    “長興侯耿璿呢?”

    “長興侯雖貴為駙馬,但勇武過人,精通韜略,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

    郭英退下後,朱允炆陷入了沉思,平安、盛庸、徐輝祖、耿璿誰更合適呢?

    翌日,參謀尚書上表乞骸骨,朱允炆允準,郭英當天即起身返回鳳陽老家。

    同日,朱允炆明發詔書,軍方指揮使以上軍官任職期最長為五年,期滿調任,不得連任。

    次日,朱允炆任命徐輝祖為參謀尚書,耿璿為參謀侍郎,主持參謀部的工作。

    最後,朱允炆命令盛庸,繼續攻略倭國,直到其降服為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