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直取要害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A+A-


    這個賬簿徐斌見過,所以隻看了一眼,馬上臉色大變,下意識望向徐階,卻發現徐階正狠狠的瞪著自己,登時回過神來,深呼吸,望回張佑,強裝鎮定問道:“這是什麽東西?亂七八糟的,給我看這些是什麽意思?”

    張佑掏出賬簿的同時徐階就認出來正是自己收藏在密室的那一本,眼見徐斌驚慌失措,急忙瞪了他一眼,好在徐斌反應迅速,這才沒有露餡兒。

    徐斌反問,表現還湊合,他卻並未感覺到任何輕鬆,心反而愈發抽縮到了一處,他記得清清楚楚,賬簿被放進了存齋閣的密室,那可是堂堂的徐府,戒備森嚴,怎麽竟跑到了張佑的手裏?

    難道有人背叛了自己?不然的話,怎麽事先連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賬簿都到了張佑的手裏,密室裏的其它東西呢?尤其是那些地契,絕對能成為貪汙受賄的鐵證。

    適才他之所以喋喋不休的數落張佑的罪過,其實就是已經感覺到了危險後的自保之舉,他希望朱翊鈞認為自己已經老糊塗了,沒有什麽危險了,最好再升起些憐憫之心,那樣一來,張佑固然殺不成,‘逼宮’的罪過或許也能減輕,不然萬一朱翊鈞事後追究,很可能連平安離京都成為一種奢望。

    吳會賬簿的出現卻打破了他的希望,他開始後悔起此次進京之舉了,若自己一直留在華亭,又怎麽會變的如此被動?

    說來話長,其實徐階的這些想法隻發生在一瞬間,旁邊張佑已經在回答徐斌的問題:“徐大人沒見這個賬簿?我可是聽說了,你是如今徐氏的話事者,這可是吳會所記載的洞庭縣修堤用銀去處的賬簿,如此重要的東西,既然到了徐閣老的手上,你會沒見過?”

    “小張大人莫要血口噴人,什麽吳會的賬簿,老夫怎麽不知道?”徐階不等徐斌開口便馬上說道。

    朱翊鈞也沒想到張佑竟然找到了吳會的賬簿,早已喜翻了心,不過臉上卻不表現出來,抱臂上觀,一句話都不插。他有一種感覺,張佑既然敢聽著這麽多人對徐階發難,手中應該不止吳會賬簿這個底牌才對。

    “我說老徐啊,”張佑語氣輕薄的說道,也不管旁人什麽想法,自顧往下:“你也是快八十的人了,睜著眼說瞎話,怎麽就一點兒都不知道臉紅呢?這賬簿明明就是從你密室裏搜出來的,你怎麽就不敢承認呢?”

    “密室?什麽密室?張佑,你如此含血噴人,老夫到底怎麽得罪你了?”

    “行啦老徐,你就別再硬撐著了,我早就料到你不會承認了,不承認沒關係,既然沒有什麽密室,那我從密室裏得到的那些地契肯定也不是你的,二十多萬頃的無主之地,看來隻能獻給陛下咯。”

    徐階心裏咯噔一聲,險些吐血,偏偏啞巴吃黃連,什麽話都說不出來。

    朱翊鈞倒是高興了:“子誠,真有那麽多土地?”

    張佑得意洋洋的說道:“回陛下,這麽大的事情,微臣怎麽敢撒謊呢?不光地契,還有金銀財寶無數,反正也沒人要,到時候微臣全都給您送進京來,太後老娘娘不是早就想修廟嘛,修它個十個八個的肯定綽綽有餘。”

    “徐閣老,你真的不知道這些東西?”朱翊鈞臉色沉了下來,望向徐階。

    徐階麵若死灰,緩緩的搖了搖頭:“老臣愚昧,實在不知道小張大人再說什麽。”

    “不知道沒關係,反正你也老眼昏花了嘛,稀裏糊塗的,被底下人糊弄了也很正常,”誰也想不到張佑竟然替徐階說起了話,正自詫異之時,便見他衝李妍使了個眼色,李妍返身向馬車走去,他則繼續說道:“對了,其實我不光偷偷派人摸進了存齋閣,在那同時,還動用王命旗牌調動崇明衛,湖廣都司,以及杭州總兵麾下,共計三千兵力剿滅了為禍江南的四海幫,幫主龍四海以下一千餘眾束手就擒,親口招供,洞庭湖大堤乃是其屬下所炸毀,其授意者嘛,老徐,還用我說出來麽?”

    朱翊鈞自然沒賞過他王命旗牌,卻給了他臨機專斷之權,真有人追究什麽王命旗牌的話,肯定也不會拆他的台,是以如此說時,張佑有恃無恐。

    完了,這下子算是徹底完了。徐斌的心沉到了穀底,王先進,徐少勇……跟在徐階旁邊的人們的心也沉到了穀底,卻仍舊有些不甘心,紛紛望向徐階,他們的主心骨兒。

    然後他們便見徐階翻著白眼兒,軟軟的坐了下去。

    再然後,正在他們驚慌的一擁而上之時,一名壯漢在李妍的帶領下下了馬車,都認識,正是四海幫的幫主龍四海。

    《大明日報》整版刊載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此次京城缺糧的前因後果,文章的最後,則公布了朝廷對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內閣前首輔徐階貪贓枉法為禍鄉裏,為己私欲,置千萬百姓福祉於不顧,悍然命人炸毀洞庭湖大堤,事後又糾合不明真相者聯名彈劾錦衣衛都督同知張佑,罪大惡極,本該梟首示眾以正國法,不過當今陛下有好生之德,感其昔年有功於社稷,特意網開一麵,免其死罪,終身監禁。錦衣衛都督同知張佑忍辱負重,破開重重險阻,終於將徐氏惡行查探清楚,後又海運漕糧,解民於水火,官升一品,提為都督,仍掌錦衣衛事,另加海運總督之職,全權處理海運事宜。

    這是報紙上的內容,徐氏其餘人等以及別的涉案人員的處理結果卻並未刊載,比如洞庭知縣章順生,常德知府徐茂生,湖廣布政使耿雲山,九江知府尤景超,鬆江知府徐斌,或斬首抄家,或撤職查辦,因其罪行大小或有差異,卻全部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至於洞庭縣縣丞孔祥,因其揭發罪行有功,破格升為常德知府,其婿石開,賜同進士身份,接掌洞庭縣知縣之職。其餘有功之人也各有封賞,不必一一細述。

    至此,為禍江南多年的徐氏集團被徹底連根拔起,海運總督府駐地設在了杭州,江南,進入了張佑時代。

    而就在張佑誌得意滿,準備再回江南赴任之時,一封來自塞北的書信則徹底改變了他的行程。

    (本卷終,歡迎觀看下卷)(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