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順義王薨逝
字數:2949 加入書籤
“大人,大事不好了,順義王薨了,順義王夫人把持朝政,將辛愛黃台吉和蘇米亞全都囚禁了起來,您可一定要救救他們啊。”
朱翊鈞穿著便裝,莫日根又沒見過他,是以不知他的身份,進院兒之後,徑直衝向張佑,話還沒有說完,眾人已然色變。
“我的人剛剛從歸化城回來,隻說順義王身體不適,怎麽這麽快就薨了?”張常氏道,張家家大業大,涉及各行各業,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歸化城也在其中。
張佑則馬上想起了曆史的記載,好像是萬曆十年春,順義王薨逝,如今已近七月,晚了幾個月。
當然,這並不是最重要的,自從他穿越以來,好多事情都受到了影響,推遲幾個月死亡十分正常。重要的問題是,這段時間他一直忙著處理江南的事情,竟然把這一岔兒丟在了腦後,事到臨頭,居然沒有一點兒準備。
“順義王是五月十九薨的,順義王夫人嚴密封鎖了消息,對外宣稱病重,國事由其全權代理,黃台吉和蘇米亞便是那個時候被騙回庫庫河屯(呼和浩特)的,我們五月二十七到達,結果進城的第二天就被軟禁了起來,直到十天之前,我才終於找了個機會偷溜出來……大人,您可一定要救救公主殿下啊。”
“鍾金夫人一向效忠大明,順義王薨逝,這麽大的消息,按照朕對她的了解,應該早早就派人稟報給朕知曉了,怎麽會封鎖消息呢?”
朱翊鈞不解的問道,莫日根這才知道眼前這位略胖些的青年竟是當今大明天子,不敢怠慢,急忙下跪行禮。
張佑其實也在疑惑這個問題,待朱翊鈞吩咐莫日根平身之後,說道:“陛下說的沒錯兒,據家父所說,鍾金夫人識大體顧大局,心向王化,當初蒙漢議和,她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如今順義王薨逝,她應該迅速上稟朝廷,重立順義王才是,封鎖消息又是為的哪般?”
《明史》記載,俺答汗去世之後,三娘子立即將這一消息呈文告知明朝政府,並上貢白馬9匹,鍍金撒袋各1幅、弓1張、箭15支,以表示繼續忠順。明朝政府也立即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前來祭吊俺答汗,三娘子當時以主人的身份答謝明朝使者。
對此,張佑記的十分清楚,這才對於莫日根所說的封鎖消息之事索然難解。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在挑選王位繼承人之事上產生了矛盾,按理說,辛愛黃台吉是順義王長子,順義王薨逝,王位理應由他繼承。但是蘇米亞是大明陛下禦口親封的公主,所以有一部分人也支持她繼承王位。而鍾金夫人的意思,應該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不他失禮繼承王位。”
聽莫日根這麽一說,張佑豁然開朗,說道:“這就對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嘛,鍾金夫人輔佐俺答汗這麽多年,功勳卓著,如今俺答去世,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明史》記載,那本就是後清所著,並非絕對客觀,真要研究明朝曆史,頂多也就有個參考作用而已,做不得數的。
朱翊鈞在旁邊點了點頭:“如此說來,蘇米亞和辛愛黃台吉暫時就沒有什麽危險了,畢竟那是朕親自封的公主,借鍾金夫人個膽子也不敢傷害於她。”
“是啊,怎麽也要顧忌著陛下您的麵子的……行了莫日根,你肯定累壞了,先回府上休息,我和陛下商量一下。”張佑先附和了朱翊鈞一句,接著對莫日根說道。
莫日根點點頭,自回張府——他曾在張府住過,熟悉的很,倒也不用別人領著。
聽張佑要和朱翊鈞商議大事,張常氏母女也告退而去,郭造卿當先帶路,引著二人回了自己的辦公室,又是讓座又是沏茶倒水的,忙乎完後也要退下,朱翊鈞道:“算了郭大人,你曾是戚元敬最器重的幕僚,見識必定不凡,一道議議吧。”
“謝陛下。”郭造卿道謝過後,這才拉椅子斜簽著坐到了下手,他是張佑名義上的先生,和張佑之間從不客氣,當著天子的麵兒,卻絕對不敢造次。
“有什麽好謝的,咱們就是隨口議議,又不是什麽正式場合,用不著如此多禮……先說說你的看法吧,順義王突然薨逝,朝廷該如何應對方佳?”一邊說著,朱翊鈞一邊端起茶杯輕啜了一口,視線掃視著郭造卿,頗有些考究的意思。
張佑鼓勵的看了郭造卿一眼,心說先生懷才多年,一直沒有展現的機會,今天難得陛下賞臉,可得好好把握啊。
接收到張佑的視線,郭造卿微微額首,深呼吸一口氣,略沉吟了片刻,這才緩緩開口:“既然陛下不嫌棄微臣位卑言輕,那微臣就說說微臣的看法。蒙漢和議之後,邊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無論是對於韃靼,還是對於咱們大明,都是一件足以名垂史冊的大事。從這一點來說,順義王是有功於社稷的,如今既然薨逝,微臣以為,為了表達朝廷的重視,應該派遣使臣趕赴歸化城祭吊,此為其一……”
朱翊鈞微微額首:“說的有理,其二呢?”
“其二麽,便是接任順義王的人選,這關係著今後雙方的關係能否長久維係,須當慎之又慎。微臣以為,最起碼應該遵循三個原則,第一,繼任者一定要心向大明。第二,最好是一個比較好控製的人。第三,若是能夠挑起他們內部的爭鬥就更好了。”
張佑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郭先生言之有理,尤其是這最後一條,隻要能夠挑起他們內部矛盾,那他們就沒有心思起反心了,從這個原則上來說,微臣建議,朝廷最好不要馬上就決定順義王的人選,等到他們爭的頭破血流疲憊不堪的時候,再推舉實力最弱的那個接任順義王。”
“你們師徒倆跟朕想到一處去了,朕也覺得這是個削弱他們實力的好機會。當然了,這事兒回頭還得跟內閣的那些輔臣們再議議,順便把出使的使臣定下來。”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