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淮揚菜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盡管鄭旭東跟唐洛勇再三強調中午簡單地說一口填飽肚子就行,但李秋桐還是找了一家環境非常清幽的私房菜館,名字也很脫俗,就叫“津門私房菜”。
這家私房菜是按照王府的風格裝修的,古色古香,一處四合院在院外看上雲普普通通,可進到裏邊卻是別有洞天。
鄭旭東三人被讓進一間麵積僅有十七、八平米的房間,房間裏麵全套的紅木家具,唐洛勇做為地主點了六道天金特色菜。
第一道菜名字叫扒全素,它是由玉蘭片、香菇、黃瓜、冬瓜、胡蘿卜、白菜6種材料組成,每種食材都切成魚鱗狀,然後碼在圓形裝在仿古的青花瓷盤之中,這道菜色澤鮮豔,整齊美觀,口味鹹鮮,裝飾精美,陳設華麗,充分體現了津門人對美食的講究。
第二道菜名字比較怪,鄭旭東聽李秋桐說硬是沒聽明白,鄭旭東讓李秋桐寫出來,李秋桐說那個字他隻會說不會寫,這更讓鄭旭東好奇起來,李秋桐叫來讓服務員寫在紙上鄭旭東才知道,菜的名字叫做罾(zeng)蹦鯉魚。服務員很熱情,細致地介紹了這道菜,“名傳第一白洋鯉,烹做津沽罾蹦魚。”此菜出於光緒末年,是津門傳統佳肴,以帶鱗活鯉魚炸溜而成。鱗骨酥脆,肉質鮮嫩,大酸大甜。李秋桐最後補充說道:“這是津門特色菜之一,整個津門能做好這道菜的,就是這家私房菜的師傅。”
第三道菜:扒通天魚翅。它屬於津門傳統風味高檔筵席頭菜,堪稱“大菜之王”。此菜是早年津門飲食業公認的“魚翅大王”王恩榮的代表作。特點是入口筋肉軟爛,味道鮮美濃厚,富含營養,氣派卓而不凡。
第四道菜是煎烹大蝦,這道菜突出體現了津菜擅烹河海兩鮮的特色。顏色美觀,油汁明亮,鹹鮮而甜,香美無比。
第五道菜是酸沙紫蟹。在眾多河海兩鮮的津菜中,酸沙紫蟹最為出名。這道菜色澤紅潤,似朵朵彩雲。味酸甜,略鹹微辣,溢香醇美。色澤金黃,芡汁明亮,形狀齊整美觀。
李秋桐說這個菜要是不喝白酒算是白瞎了,也不顧鄭旭東的反對,硬是要了一瓶十年的一斤裝的紅星二鍋頭。
最後一道菜高麗銀魚,它又名炸銀魚,是津門地區的地方傳統名菜。此菜上桌後,滿堂飄有秋黃瓜般的清香。色呈淺黃,外酥鬆內鮮嫩,魚肉雪白。
六道菜之外,又來了一道海鮮湯,一瓶果汁是給唐洛勇點的,最後就是一大盆米飯了。
一斤白酒即使鄭旭東一人喝都沒問題,別是李秋桐做為地主當然多喝了一點,鄭旭東隻喝了四兩多一些,一頓飯吃得是酒足飯飽。鄭旭東今天是體會到了正宗的津門菜的風味。至於前二天跟出租車司機馬文東吃的都是津門小吃,與今天中午這頓飯又是兩種風味。
約好了晚上去家裏拜訪的時間,唐洛勇開著車把李秋桐送回到他的通達汽車銷售公司。
李佩林的家就住在市中心的一處高檔別墅內,鄭旭東看了下李秋桐給他留下的地址,nk區西市大街21號,別墅的名稱叫做格調故裏。
鄭旭東的車到了這裏才知道這個位置的優越之外,它的西邊是天金中醫藥大學南開分院,東邊正好是南開公園,再往東就是南開大學了,別墅區的周邊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醫院,超市,菜市場,公園,生活配套設施非常齊全。
雙方約定是晚上八點,鄭旭東準時來到這座別墅區內,通過門口的保安核實後進入別墅區內,李佩林住的是七號獨體別墅,鄭旭東看到三層紅色貼外牆磚的小樓麵積大概在四百平方米左右,每家房前還有一個麵積一百多平米的小院子。
鄭旭東可是聽他爸爸說過,現在的領導幹部已經不再迷信八這個數字了,有像以前動不動辦公室和家要在八樓,房間號必須帶八,手機號碼裏也必須帶幾個八才吉利。現在的領導幹部已經開始帶七了,因為他們認為有個成語說得非常對“七上八下”,七這個數字能上,而八向下。果然李佩林也沒落了俗套,選的是七號別墅。當然這些與鄭旭東都沒有關係。
在別墅門口李佩林,李秋桐還有一個年輕的少婦站在門口迎接。
“東子,這是我愛人楊秋嵐,秋桐的媽媽,你叫楊阿姨就可以。”李佩林為鄭旭東介紹道。
鄭旭東看到麵前這位身高一米六八左右,皮膚白皙,五官秀美的少婦,不像是北方人,倒像出自江南水鄉的美少婦,他上前一步說道:“楊阿姨!這是我在國外帶回來的一套化妝品,希望您能喜歡!”
楊秋嵐接過鄭旭東的化妝品,微笑著說道:“你這孩子,幾年沒見到家來到是見外了,快請進!飯菜已經都準備好了。”雖然說話有一些天金口音,但鄭旭東還是能從她的話裏聽出江南吳儂軟語的味道,看來這位楊阿姨一定是江浙人。
“是啊,今天的飯菜可是我媽媽親自下廚做的,安東,你有口福了。”李秋桐摟著鄭旭東的肩膀說道。
一個長方形的餐桌,李佩林跟楊秋嵐坐在一邊,鄭旭東和李秋桐坐在另一邊。
餐桌不大一看就是家裏用的,但桌上卻是滿滿登登擺了一桌子的菜。
吃飯前鄭旭東從口袋裏拿出兩個精致的小禮品盒,裏麵各裝著一支萬寶龍的金筆,先是遞給李佩林,“祝李叔叔仕途步步高升!”把另一支金筆交到李秋桐手上,“祝李哥財源通達!”
“孩子,你太客氣了,來就來拿什麽東西!”雖然這麽說,但李佩林還是很高興的把金筆收了下來,“借你吉言,這一段時間看來能再向上一步啊!”
“老李,真的嗎?”楊秋嵐問道。
“好了,先不說了,我們吃飯,秋桐倒酒。”
“好嘞,兄弟,今天我爸爸可下了血本了,開了一瓶二十年的茅台呀,一會兒咱倆多喝點。”李秋桐站起來先給自己老爸爸把酒倒上,然後又給鄭旭東倒上,才給自己倒。
楊秋嵐往自己杯裏倒了些果汁,倒完之後微笑著對鄭旭東說道:“孩子,我不會喝酒,你們爺仨喝,我用果汁陪你們。”
先喝了一口酒後,李佩林自豪地說道:“東子,來嚐一下你阿姨的手藝,今天這一桌子菜都是你阿姨親自下廚做的。”
“楊阿姨,你一定是江浙人,這一桌子的精美菜肴都是淮揚菜。我認識幾個。”
“孩子,我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所以還會做些家鄉菜,你是魔都人能認識這些也不奇怪,看看,都哪道菜能說上名字?”楊秋嵐微笑著說道。
“這道菜是清燉蟹粉獅子頭”鄭旭東指著麵前一個小盅,盅裏盛放著清亮高湯,高湯裝著有一個嬰兒拳頭大小的肉丸子,丸子旁邊是一小段嫩綠的菜心。鄭旭東以前吃過這道菜,典型的淮揚菜,至於做法他隻知道個大概,是用豬精瘦肉再勾一些蟹黃打碎用蛋清抓勻,用手攥成團子,團子大小如果家裏吃可以大一些,餐館裏通常都是比乒乓球大比台球小。上鍋小火蒸,淮揚菜非常考驗文火功夫,這一點跟粵菜煲湯有一拚。
其實鄭旭東知道淮揚菜除了考驗火候功夫之外還非常考驗刀功,淮揚菜以菜品精致出名,其中的文思豆腐就是代表刀功的一道菜,幾乎是中國菜刀功的極致表現了。
鄭旭東剛好看到麵前就有這麽一道淮揚菜的經典代表之作“文思豆腐”。“阿姨,這道一定是文思豆腐了,天啊,我相信即使一個正宗的淮揚菜廚師的刀功也不過如此了。一個女人能把刀功練到這個地步。。。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阿東,你這個文科狀元果然名不虛傳!這個菜如果給秋桐吃就算是白瞎了,他就知道往嘴裏塞,哼!”
“媽媽,你又在外人麵前說我。”李秋桐“老臉”一紅地說道。
“李哥,你真的有一位好媽媽,我相信為了能做成這道菜,阿姨當年一定吃了不少的苦!”說到這裏鄭旭東嚐了一口泡在高湯裏的文思豆腐,然後繼續說道:“楊阿姨,我在您麵前獻醜了,說了說這道文思豆腐。”
“願聞其詳!”楊秋嵐微笑著說道。
“說來聽聽,吃了二十多年了,隻知道是道名菜,具體有什麽說道還真不清楚。”李秋桐放下白酒杯好有興致準備聽鄭旭東娓娓道來。
“文思豆腐,顧名思義,最大的主料是豆腐,一塊正方形豆腐去掉外麵老皮,然後用刀先切薄片,越薄越好,切片後碼好再切絲,同樣也是切得越細越好,完美的文思豆腐切好的絲要能穿過繡花針的針鼻兒,楊阿姨的刀工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你們看這高湯裏的文思豆腐似雲似霧,像不像一朵綻放的菊花。”
“阿東,沒想到你知道這麽詳細!”李佩林在一旁感歎道。
“李叔叔,我媽媽給我做過這道菜,但刀功跟楊阿姨一比就差遠了,這刀功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出來的,非得十年以上的磨練再加上天才的悟性才可以。”
“這麽厲害?”李秋桐有些不相信的夾了一口吃在嘴裏說道。
“你以為呢,這麽多年你就知道吃了,從來沒像東子這樣問過。當年2004年揚州的靜思閣以年薪五十萬請你媽媽去後廚專門就做這道菜。小子,珍惜吧!”李佩林無比自豪地說道。
“老李,這麽多年來還當著孩子的麵說這些做什麽!孩子,快嚐嚐文思豆腐,涼了就有豆腥味不好吃了。”楊秋嵐嘴上這麽說但臉上卻有著遮掩不住的笑容。
“嗯。。。豆腐入口即化,雞湯很鮮,很清亮,香菇,冬筍,雞脯肉,火腿切得絲也很細,味道很足。”鄭旭東嚐了一口感慨地說道:“這首文思豆腐,絕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