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序幕
太初曆一千九百九十四年九月初九,午時,青空萬裏。
雲天之外,玄黃之間,忽有星辰墜落,中土天缺。時九州震顫,聲愈萬裏。滄海橫流,天地傾覆。冉冉蒼穹,日月消彌,萬裏皆赤。地維之上天火綿綿,數月不熄。人皆奔走號呼,摩肩踵踵,踏屍遍野,獸亦傾巢棄卵,如水如潮,擇人而噬,是為末世。
星辰落於地海之中,開山為九,曰九嶷。裂地為淵,曰鬼神。布雨為澤,曰雲夢。地海自此沸騰不休,白霧彌天,煙雲萬裏,千年不止。後世人易其名,謂地海為霧海,曰中州為雲州。此後百年之間,雲州萬裏,荒獸橫行,蠻蟲遍野,江河易其道,星辰脫其軌。天下百姓,生靈塗炭。
有仙人,於霧海之中,取星辰之膽,修日月,煉乾坤,成秘器,悟大道。經七七四十九年月,曆九九八十一日夜,得一玨,以天為銘,以證其道。後仙人行走於雲州之上,平天地,定乾坤,除惡獸,降妖魔。納江河之誌,令百川歸海,會黎民之請,起江提,築海壩,澤萬頃,自始,雲州千裏赤土,多為雲夢之澤,魚米之鄉。《雲州本紀,其一》
這段文字,寥寥數語,不及百字,將千年前的那段曆史,娓娓道來。
傳言中當年中土天缺之後,開山裂海,初步奠定了現在中土雲州的格局,然而天下百姓卻因天災**,生靈塗炭,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世間有位雲宇真人,眼見世間諸般疾苦,立誌替天行道,遂攜愛侶入霧海九嶷修行,曆時四十九年,終於大徹大悟,得道成仙。救黎民於水火之中,才有了後來的九州盛世。
眼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仙人遂於雲天之巔,九嶷之上,開宗立派,潛心悟道。此後,九嶷仙山,乃為天下牛耳。仙家道法之始。天玨之名,開始傳遍九州。
奇怪的是,雲宇真人初入九嶷之時所攜愛侶小天,卻不在史書所載,後世關於她的傳聞也多有不詳,那一塊天玦奇石,更為奇怪,得時為玨,失時為玨,一字之差,卻一圓一缺,寓意相差十萬八千裏。讓人匪夷所思。不過這些都是九嶷仙山的秘聞,不為世人所知。
九嶷仙山內有一處禁地,曰鬼神淵,鬼神淵為曆代仙人得道飛升之所,又是諸天神佛隕落之地。乃九嶷無上禁地。當年九嶷山創派祖師雲宇真人便是在此修行,煉得天玨奇石一方,悟得無上術法九篇,乃天下萬法之根。雲宇真人得道飛升之時,曾將一生所悟,分傳於九峰弟子,延續香火。當時,天下修仙練道之人,皆以九嶷為尊,門徒遍布四海九州。乃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派。此為九嶷山盛極之時。隻可惜,後來內亂四起,其門人分崩離析,九嶷山逐漸沒落。所載仙家術法,多流落人間,甚至湮滅失傳。更有傳言,那一方隨雲宇真人聽定天下的天玦奇石,亦不知所蹤。此乃九嶷之秘。所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卻又暗合了玦字之意。也許雲宇真人當年早早有所預料料,才提了一個這莫古怪的名字。
然而歲月泱泱,白雲蒼狗。幾起幾落,數劫數難。千年已逝,昔日之光,卻早已煙消雲散。隻於流言之間,偶有傳聞,令人唏噓。
隻講雲州,卻又不得不說說這滄海九州的起源。
又傳,混沌之始,有盤古裂天,陰陽初分,清者化天,濁者為地。帝力竭而崩,化萬物,以持天維!自始,有滄海九州,靈物仙人,青天白日,魔神共舞!天行健,地循轍,彼此消長,輪回不息。後有神魔,欲窮天地之能,盡洪荒之力,奪天地之造化。然戰於玄黃之間,以至綱常毀滅,天地崩裂,山河倒轉,滄海傾覆,萬物消彌。所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此天理可維而不可違也。-《九州紀-帝經》
歲月泱泱,萬古已逝。
經曆上古神魔大戰之後。這滄海大地的格局終於穩定下來。萬年一朝一夕,這一片古老的大地逐漸複蘇。於是便有滄海九州的格局:一片縱橫起伏的大陸和零星破裂的島嶼。大陸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界,以山川河流裂穀為邊劃分為五個大州,又把周圍的島嶼陸地劃為四個大洲,硬生生湊齊了九個大洲。其中東西南北分別為北寒霜洲,因其一輪巨大的白月高懸,常年霜雪又名寒月霜洲。東邊為瀛望之洲,南邊歸墟海洲,東南海外有仙山靈物無數。西為荒之寂洲,中間便是霧海雲洲。西北兩州之間是裂穀地骸。從大陸中部直至北海,深萬丈,仿佛要把大陸一剖為二,傳說為上古神魔大戰之時,戰神刑天那擎天巨斧所留。西與南之間是延綿萬裏高萬丈的十萬大山,傳言中十萬大山的山又何止十萬,乃是整個大陸的至高點,宛如巨龍橫亙。從十萬大山留下的無數水脈冰川除了少部分流入西北荒漠的綠洲外,其餘盡數匯入中土霧海,然後分出忘川海河兩條大河奔流入海,把北東南三洲分割為三。中土雲洲沃野千裏,勾連東西南北四大洲卻又有山川河流相隔,中間一個巨大的內陸湖為霧海,霧海之中有座仙山,為九凝山,相傳為盤古大帝羽化之地,曆代仙人隕落之所,又有天缺的傳聞,乃一等一的仙家福地,為中土洲修真大派九凝山門所在。九嶷山沒落之後,漸漸與新出現的北廣寒宮,西空寂寺,南菩提閣,東蓬萊仙島並稱為九洲五門。還有無數小門派,大魔宗散布各洲。海外有星宿海,棋盤海,璿璣海,碧落海,列島四洲。又有鮫人,蛇人,羽人,狐族,等靈異之族。共同組成了這瑰麗奇幻的九州大地。
這段傳聞有板有眼,又與雲州之傳相契相合。為世人傳頌。
方今之世,世道昌盛,百家爭鳴,群魔退避,諸仙歸隱,天下太平。那些神仙鬼怪之說,也淪多為茶餘飯後雜談,載於野史之中,漸漸有了仙凡之隔。
百年來,九嶷仙山也逐漸隱沒於傳言之中,不複昔日之盛,不為世人所知。隻在後世的史詩上出現。
盤古之殤地陰天陽
魔神之戰始於玄黃
萬古之逝已為洪荒
星辰之墜九州血葬
嶷山蒼蒼霧海茫茫
君子如玉玉人如霜
仙人得道乾坤琅琅
天玨初成平定四方
仙人化羽羽人悲殤
斷玉為玦不知所向
離亂四起寸斷柔腸
仙凡永隔九州傳唱
光陰冉冉歲月泱泱
千古盛名不複以往
仲夏之雪雲上之光
銀城美景天外海棠
九嶷之屬昔日洪荒
壯誌未酬月滿西窗
雲州之上,霧海之巔,有仙山九嶷,乃天人之所,凡人不得見,唯聖人能通其道。
這個故事便是源於九嶷山,卻又得從十萬大山的南疆密林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