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章 抱歉,已經滿了

字數:5880   加入書籤

A+A-




    王庸揉揉發脹的腦門,走出編委會的臨時辦公室。

    現在已經入夜,一下飛機一群人馬不停蹄的趕路、工作,連續數個小時,連王庸都有點看的頭暈眼。

    而這時正巧王庸來了diàn huà,所以王庸借機接diàn huà,出去透透氣。

    順著博物院的小路直走,王庸一邊瀏覽博物院的景色,一邊跟diàn huà裏的人敷衍著。

    “王老師,相信我,我杜如會在國內好歹也發表過幾十篇論,還曾經過百家講壇,雖然收視率不其他老師,但是也不低。我出版的那本《華夏古化研究報告》您看過沒?國內同行們對此可是讚不絕口啊!”

    王庸無奈的回道:“不好意思,沒看過。”

    diàn huà對麵的杜如會登時一滯,然後又道:“沒看過不要緊,等有空我送王老師一本,也請王老師指點斧正。總之,我絕對滿足咱們《國學正典》編委會的要求,也有信心跟王老師一起創造出一本青史留名的正典!王老師,您答應我吧!”

    王庸這才明白過來這位杜姓學者打diàn huà的目的,原來是看《國學正典》成功幾率大增,想要進來分一杯羹!

    早幹嘛去了?這時候想來,算編委會其他人都同意,王庸也不會同意!

    王庸語氣瞬間變得冰冷,直截了當的道:“抱歉,我們現在人員已經滿了,也不準備再招收任何新的成員。這樣吧,我還在工作,很忙的。”

    不等對麵回應,王庸直接掛斷了diàn huà。

    另一邊,杜如會聽著diàn huà裏的盲音,氣得臉色鐵青,咬牙切齒說出一句:“王庸,你給我等著!不讓我好過,你也別想好過!”

    王庸diàn huà剛掛掉,很快又有一個diàn huà打進來。

    跟杜如會一樣的開頭介紹,王庸隻是聽了一個開頭,已經猜到了這位的目的。

    “這位老師,我猜你也是為了申請加入《國學正典》編委會而來的吧?”

    “對對對!王老師是不是記起我來了?我當初微博確實對您說過一些不好聽的話,當時不是腦子犯渾嘛,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我好不好?”

    王庸嗬嗬一笑:“原諒,當然原諒。”

    diàn huà對麵的人登時大喜:“這麽說,王老師同意我入組的請求了?”

    王庸咦一聲,反問:“誰說我同意了?我原諒你是因為我胸襟廣闊,不跟你這種人一般計較。但是入組申請,抱歉,沒門!”

    “你……”對麵氣壞了。

    隻是,也僅此而已。王庸下一秒掛掉了diàn huà,不給他任何反駁的機會。

    同樣的畫麵還在演著。

    “喂,是王老師嗎?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南華大學的漢語教授,對華夏傳統化有極深的研究……”

    王庸根本不打算聽完對方的介紹,直接一句話懟過去:“抱歉,《國學正典》編委會人員已滿,也無任何擴招打算。再見!”

    “王老師你好,我想問問……”

    “不用問,不招人!”

    “王庸嗎?我是xx大學的教授,我外甥在***門任職,本來我想讓他打這通diàn huà的,但是出於對你的尊重,我還是自己打了……”

    王庸氣不打一處來,前麵的人起碼還是求人的語氣,這位直接是頤指氣使,準備以權壓人了。

    這種人王庸可不會慣著,立馬打斷他的話,道:“很高興你給我麵子,但是抱歉,我不準備給你麵子。不管你外甥在***門還是教育部門,算是聯合國mì shū長,我也不會同意讓你入組!當然,你外甥要是真的能當聯合國mì shū長,並且親自來找我談,我還是有可能考慮一下的。所以,別打diàn huà了,快去鞭策你外甥向著聯合國mì shū長的目標努力吧!隻是一定要快哦,我這本書隻有半個月的編纂期,時間到了可晚了哦!”

    “你,你,你……”對麵被氣得連說三個“你”字,然後噗通一聲,似乎栽倒在地。

    身邊則傳來一個女人的驚呼:“老頭子,你沒事吧?這是被誰氣成這樣?快喝點水!”

    王庸冷笑一聲,掛了diàn huà。

    ……

    足足半個多小時,王庸都被這種diàn huà困擾著。

    而王庸之所以沒有關機,是因為心有一口氣在。

    王庸被周道鯉等人刁難的時候,這些人沒有一個站出來為王庸說話;現在周道鯉拿王庸沒辦法了,這些人反倒是全都跑來摘果子了。

    王庸是要用旗幟鮮明的態度告訴他們:王庸絕對不會為了同行和氣,為了名聲好聽,慣著他們!王庸隻會用一次又一次堅定的拒絕,告訴他們,當初他們幸災樂禍的時候,已經注定了錯誤!

    “沒事吧?”顧衷德年齡也大了,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也跑出來透氣。

    他看王庸臉色不太好,不由關切的問道。

    王庸搖搖頭:“沒事。被一些想要分羹的蒼蠅攪的心煩意亂而已,我待一會好了。”

    顧衷德在國內學術圈這麽多年,還能不清楚那些人的德行?當即猜出了原委。

    以他對王庸的了解,當然也知道王庸不會委曲求全。

    這一點,王庸跟王鴻瑾倒是很像,不愧祖孫倆。

    “青蠅之飛,不過數武;附之驥尾,可致千裏。其實那些人也都是想要找個能夠帶他們奔行千裏的驥尾而已。我何嚐又不是跟他們一樣的青蠅?不同的是,我這隻青蠅得到了你這匹千裏馬的同意,可以附之其。而其他人沒這等福分嘍!”顧衷德自我調侃道。

    “顧爺爺,您可別這麽說,我擔當不起。”王庸趕緊道。

    “有什麽擔不起的,當年你爺爺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可是你還傲。當初我遇見他,被他一頓好損……”顧衷德微笑著,開始講述起跟王鴻瑾相遇相知的時刻。

    而王庸在王鴻瑾的講述裏,眼前仿佛浮現爺爺麵容,漸漸消去疲勞,重新變得精神奕奕。

    片刻後,兩人齊齊走回辦公室,繼續投入到工作。

    加班加點,晝夜不停。

    這一晚,本來王庸宣布休息,可沒有一個人離開。都選擇了繼續工作。

    當這批老前輩們展現出來他們對學問獨有的認真之時,連王庸都被感動到了。

    不過身體是一切的本錢,王庸還是強行將了年歲的千葉真昔等人勸回了賓館,留下了一些年富力強的學生,跟王庸一起挑燈夜戰。

    半個月期限,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挑戰。隻是沒有一個人抱怨,全都卯足了幹勁工作。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在從事一件什麽樣的事情。

    淩晨四點鍾,王庸強行關門,把最後一批人也趕回了賓館休息。

    而王庸則打開shǒu jī,瀏覽新聞舒緩一下大腦。

    隻是,才打開微博,王庸收到了無數條的@。

    這些@王庸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帶著三個讓王庸愕然不解的字。

    賣國賊。

    王庸不懂,他是來灣灣一趟,怎麽變成了賣國賊?

    算友對灣灣有隔閡,可是也不至於發展到這種地步吧?明明下午那些反對王庸此舉的人,用的最激烈的詞語也不過是“跪舔”。

    耐心瀏覽了半天微博之後,王庸才終於明白過來。

    賣國賊三個字不是無端生出的,而是有人在蓄意帶節奏。

    還不是一個人。

    幾乎所有被王庸拒絕了入組申請的人,都在發表微博痛斥王庸,指責王庸故意把工作組放在灣灣也罷了,還把國內的許多古籍影印件帶到了灣灣。

    而王庸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將《國學正典》剝離出內地,等到《國學正典》問世,王庸好宣布這本書出自灣灣,而不是華夏!

    甚至,還有人造謠說王庸當初為什麽從部隊退役?是因為發現了他跟灣灣不明人士有隱秘往來,思想出現了傾斜,所以部隊才會勸退他。

    一時間,王庸賣祖求榮、賣國叛祖的言論甚囂塵,遮蔽了友們對王庸行為的正常言論。

    可見,此次事件背後還有推手。

    幕後之人是真的想將王庸定性成賣國賊嗎?顯然不是。這個年代,尤其是兩岸互通的年代,所謂的賣國賊已經很難成立。

    而幕後之人的目的,不過是借此混淆視聽,往王庸身潑髒水,間接破壞《國學正典》的權威性而已。

    試想一個有賣國嫌疑的人編纂的書籍,還會有人買賬嗎?還會有人認可其權威性嗎?

    也許東洋、南韓等國人民不在意,但是華夏人可是相當在意這一點的。

    王庸如果不洗刷掉這個汙點,《國學正典》在華夏的地位,勢必受到影響。

    “還真是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啊!幾通diàn huà,把我變成了這樣子。真想不出那些切實妨礙到了他們利益的人,會遭到他們什麽樣的報複。這個圈子,到了該換血的時候了!”王庸看著微博的內容,眼寒光閃爍。

    隻是,對方把持學術圈這麽久,關係盤根錯節,不可撼動。王庸想要真正將那群人清除,緊靠一張嘴卻是無法做到的。

    說到底,還是要看《國學正典》的問世能給王庸帶來什麽樣的影響跟地位。

    在此之前,王庸還是要先洗掉這些輿論節奏抹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