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時代的記憶
字數:4175 加入書籤
直播結束以後,秦漢將畫作上傳到p站,並取名為“亞瑟王”,之後便沒有太去理會網絡上的事情。
這種曆史名人的在創作與大亂鬥題材,能不能火?
秦漢從來都不懷疑這個問題。
前世的例子,除了經久不衰的係列,還有秦漢穿越前非常火爆的手遊王者農藥。
這種題材能夠先憑借曆史人物的知名度吸引眼球,然後利用人們喜歡“關公戰秦瓊”的心理,引發討論熱度,並不斷拓展世界觀,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p。
當然,那些基礎的東西,比如人設、故事、力量體係等等,都是要用心做的。
否則拿著滿漢全席的菜單,最終燒出一桌黑暗料理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第一次繪畫直播,秦漢的觀眾數量突破最終兩萬二,並且之後不斷有nn會員,用時光機功能進行重播,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收視奇跡。
還有許多熱心粉絲,將錄製的shì pín上傳到華夏、美國等地的shì pín網站。
當天晚上,秦漢的推特粉絲就衝破了三萬五千大關,而且這一波引起的熱度,還遠沒有結束,仍然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還有一個小小的意外之喜,那就是扣除了網站分成後,秦漢直播收到的禮物,居然給他帶來了二十多萬日元的收入。
夏季同人展之後,秦漢還了從朋友們那裏借來的錢,手頭差不多有二百多萬日元。不過後來虎之穴聯係他再版五千本,這筆錢幾乎又得全都全部投進去。
這下每周靠直播搞副業,賺點生活費,還是沒問題的。
直播結束後,秦漢的推特上,是一片讚頌驚歎跪舔叫大觸的留言,一片歡樂氛圍。
而在“màn huà阿亮”,或者說三杉亮的推特上,卻仿佛是被李梅**轟炸的東京一樣,一片炎上景象。
“刪,刪!”
“就你這種水平還玩生放送,別開玩笑!”
“業內人士笑”
“你充其量也就是個當助手的水平了。人家老秦人老師如果不想畫同人本,商業出道也是輕鬆愉快的事情。”
除了各種明裏暗裏的嘲諷,還有很多更加直接,不堪入目的辱罵。
而幫“màn huà阿亮”說話的人,基本上找不到。
畢竟是他挑釁在先。
如果贏了還好說,但他卻輸了,而且輸得很難看。
當秦漢完成了全部工作時,三杉亮的畫才上色了一大半。不僅僅在速度上落後,在畫作的質量上,更是完全沒法比。
三杉亮徹底失敗了。
他翻閱著推特留言,結果沒看兩眼,就氣得想要摔shǒu jī。
不過三杉亮隻是個收入不穩定的màn huà助手,還舍不得靠砸東西來泄憤。
這時候,豐島龍三打來diàn huà。
“事情我已經知道了。看來光靠你這種人是打壓不了秦漢的。到最後,還是得我親自出馬。màn huà腳本事情,以後再說吧。”
什麽叫“我這種人”!
三杉亮心裏很不舒服。
diàn huà中,豐島龍三的聲音有著不加掩飾的失望與責備。但是三杉亮卻不敢表露出絲毫不滿。因為他是三杉亮唯一的希望了。
“網絡上的事情不要太在意,重新注冊幾個賬號,又不費功夫。”豐島龍三草草安慰一番,便掛掉diàn huà。
雖然對方說得輕鬆,但是三杉亮依然十分不爽。
重新注冊賬號,那麽他以前悉心經營那麽多年,積攢的人氣和粉絲,豈不是都沒有了?
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就算換了賬號,也一時半會兒換不了畫風。
màn huà家的畫,就是其獨有的**。
不僅僅是畫風,還有線條的運用和諸多小習慣等等,都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外行看不出門道,內行卻很容易認出來。
網絡世界很大,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有人發現了自己的馬甲。
所以三杉亮知道,除非自己花幾年功夫徹底改變自己的畫風,否則在網上很有可能被人認出來。
可以說,在網絡上,三杉亮這個màn huà家已經死了。
“現在,我隻能依靠豐島龍三了。但是這家夥也靠不住,起初說好的,隻要陷害了秦漢,就給我一份能在p連載的màn huà腳本。結果後來變成要幫他打壓秦漢之後,才給我!當我是被胡蘿卜釣著不斷往前走的驢嗎!?”
三杉亮越想越氣:“豐島龍三這家夥,最好不要騙我,否則”
隨後,他心中又湧出一陣悔意:“唉,當初何必聽他蠱惑,腦子一熱就去陷害秦漢呢?”
秦漢沒有去“màn huà阿亮”的推特下留言。
對他來說,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勝利之後還特意去裝逼打臉,實在是太無聊。
秦漢製作的第二份人設,是sn的女二號,遠阪凜。
這位穿著紅色貼身毛衣和超短裙,配黑色過膝襪的雙馬尾傲嬌女魔法師,比起英氣凜然的亞瑟王,恐怕還要更受宅男們的歡迎。
至於故事的男主角,衛宮士郎,秦漢準備留一留,仔細斟酌妥當,再放出來。
因為在他看來,這家夥雖然有些優點,但歸根結底,就是個發正義春,有自我犧牲癖好的神經病。
這個平行世界的東瀛,與原本的世界大為不用,觀眾們對這樣的角色並不一定能接受,所以秦漢不能照搬,必須得改動。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記憶。
就拿前世的東瀛來舉例。
那些阿宅們耳熟能詳的動畫監督們,出身自不同的時代,就有其獨特的時代烙印。
宮崎駿、富野由悠季是40後,經曆了東瀛吃蘑菇戰敗,還有戰後的艱難複興。所以他們關注的,都是戰爭、hé píng,人類命運等等宏大敘事話題。
到了50後,押井守、大友克洋這一輩,經曆了“全共鬥”等讓社會價值觀崩潰的運動,關注的命題,就縮小為東瀛這個國家。
然後是60後的代表細田守,成長在一個去政治化的社會環境中,作品關注的主要就是小群體中的羈絆、親情等等元素。
而新海誠這樣的70後,成長於物質極大豐富的商品社會,又經曆了泡沫經濟的起落,偏愛的就是愛情這樣的題材,而且作品氣質總是透著懷舊、憂傷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