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潼關之戰(八):僵局中的變局!
字數:8411 加入書籤
A+A-
“兒子見過母後。”
在由秦王府改造而成的大順皇宮裏,羅虎規規矩矩的按照大順朝廷的禮儀,給養母高皇後磕頭行禮。這倒不是虛的,他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由高桂英一手撫養長大,要說沒有母子感情那是瞎話。
高桂英的軍政才幹,不亞於曆史上任何一個有著賢內助美名的女人,甚至比李世民的長孫皇後還要強。長孫皇後隻是留下了能夠勸諫李世民的美名,高桂英可是能夠幫助李自成統領部隊,鎮守後方的。在曆史上,大順軍之所以能夠在李自成死後還能一直堅持到了康熙年間,高桂英的居中協調組織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高桂英在,恐怕也就沒有曆史上的夔東十三家抗清鬥爭了。
在宮門口,羅虎很是驚訝的遇到了中軍總管吳汝義。
“子宜叔,您不在潼關陪著皇上禦駕,怎麽回來了?”因為不是正式場合,羅虎還是很親熱的用當年闖營時期的習慣來稱呼吳汝義。
“潼關的仗打得很艱難,數十萬大軍屯集於一隅,每日裏糧草柴炭油鹽軍餉消耗巨大。皇上命我回長安來見皇後,請皇後火速發糧草。”
二人在宮門口等候傳見時,簡單交談了幾句,便被高皇後身邊的女親兵請進了高皇後的寢宮之中。
“小虎子,北麵的戰事結束了?”
“回母後的話,兒臣幸不辱命,一戰而勝。將東奴十餘萬兵馬盡數殲滅於關中平原邊緣地帶。隻可惜有萬餘人逃走,眼下,王四兒和李來亨正在帶領人馬打掃戰場,搜捕殘餘韃子兵將。兒臣特意前來請示母後,我部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你且說說北路情形如何?”高皇後稍稍思忖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羅虎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養母會提出這麽一個尖銳的問題,著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旋即便用低沉的聲音回答高皇後的問話:“關中北麵的幾個縣,雖然隻被韃子侵占了數日,但是,按照兒臣部下們的奏報,至少數年不能恢複元氣。至於說榆林、延安等處,更是被毀壞蹂躪的不像樣子了。”
羅虎小心翼翼的組織著詞匯,唯恐言語之中刺激到了養母高皇後。其實,誰都清楚,以清兵的尿性,短短幾天就能把被他們占據的關中平原北部毗鄰山區的幾個縣蹂躪糟蹋的幾年都緩不過勁來,那麽,陝北的那些州府,隻怕早已經是人間地獄了。別忘了,這些清兵的主力是前明軍,他們對於以陝北延安等州府為基本盤的大順農民軍可是仇恨到了骨子裏。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可以報複的機會,還不茅草過火石頭過刀人要換種的報複一遍?
“那,以你看,北路的戰事如何?”高皇後也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沒有把話題引到清軍對地方的蹂躪和破壞方麵去。
“兒臣看來,經過這一戰,北路韃子遭受重創,至少半年之內,難以再糾集十萬以上的兵馬南下。何況,北路州府,早已被他們禍害的殘破不堪,糧草難以籌集,若是要從山西等處轉運,則沿途損耗成本高昂。北路這一方向,可以確保半年以上無憂。”
對於羅虎的這個判斷,高皇後也是表示認可。北路清軍雖然在多爾袞的戰略棋盤上屬於一支偏師,沒有派親貴大將,也沒什麽八旗滿洲和八旗漢軍當中的主力部隊充當核心,但是畢竟也是十多萬人馬的軍隊,多爾袞若是想再糾集起十多萬人馬從山西渡黃河西進陝北進入陝西,至少也要半年時間來調集人馬籌備糧草才可以。
隻要再有一個多月,從青海、甘肅、西番地歸來的幾萬大順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高桂英在心裏默默打盤算著,計算著手中的可用人馬。
“子宜,你從潼關前敵回來,你給咱們說說前敵的情形。”放下了北路的軍情,她開始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潼關戰場。
“夫人,前線的仗,打得很艱難。”吳汝義是闖營老人,不經意間又把當年的稱呼順口說了出來。話一出口便嚇了自己一跳。不過,高皇後倒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隻管聽他講述前方的戰事。
“皇上和總哨劉爺都說,打了幾十年的仗,如今是當真遇到了對手了!”吳汝義先給前方戰事定了調子,然後打開了話匣子。
“我軍以逸待勞,修築了無數的壕塹堡壘,工事堅固嚴密。本以為韃子遠道而來,兵力疲憊。不想,韃子的火炮遠勝於我軍。炮火射程遠不說,而且重炮數目遠多於我軍。張鼐將軍幾次跳腳大罵,說早知如此,就應該多采辦些重炮來了!”
大順軍的作戰,向來以野戰為主,很少有硬碰硬的攻堅戰,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對待火炮上的選擇標準過分的強調了機動性,強調了輕便。這樣一來,同清軍數量眾多的重炮進行炮戰時,便落了下風。
“……往往韃子是以兩三門火炮來對付我們的一門重炮,打得我們的火炮抬不起頭來,炮手要麽被炮子打死,要麽躲在壕溝裏不敢去炮位上開炮。韃子的步兵便趁勢衝上來,同我大順精銳展開一個山頭一個山頭,一條壕溝一條壕溝的爭奪。”
“那,我們怎麽對付他們?步兵也冒著炮子同那些韃子搏戰嗎?”
“回娘娘的話,這就要謝謝小虎子了。咱們也算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吳汝義說到這段,很是讚賞的向羅虎豎起了大拇指。
“哦?快說說!”沒有哪個當母親的不願意別人說自己兒子有本事有出息,當吳汝義說到前線的戰事,羅虎雖然人不在,但也立了功勞,不由得臉上神色為之一振。
“皇上帶著大軍在潼關一線布防時,小虎子就向萬歲爺進言,說韃子向來注意炮火,又多年在遼東與明軍周旋,對於炮火應用頗為精煉。所以,向萬歲爺說,各營各部要多備土筐土袋子,用來防炮。挖掘壕塹時,也不能挖成直線,要順著地勢多挖幾條支線,盡量的把壕溝挖得彎彎曲曲的,免得炮彈落入壕溝後,順著壕溝傷人。同時,還有蓋溝、藏兵洞等等。前線的將士們要是沒有這些防禦措施,隻怕傷亡會更多些!”
“那如何是子之矛攻子之盾呢?”高皇後有些不解。
“母後,您卻有所不知。當初,明軍在遼東與韃子幾次作戰時,每每依托城垣工事以火炮防禦,也就是袁崇煥所謂的憑堅城用大炮戰術。不管韃子在城外如何引誘罵戰,明軍就是不出城作戰。橫豎你們不舍得用人命來填大炮。久而久之,韃子便琢磨出了長壕圍困之法。兒臣也是當年聽說韃子有這樣的戰術,便向皇上建議,全軍上下大挖壕溝,挖蓋溝,挖藏兵洞,盡量讓韃子的炮火減少威力。”
“這哪裏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這分明是以子之盾防子之矛嘛!”聽到原來卻是羅虎從韃子那裏偷師來的戰場經驗,不由得讓高皇後一陣莞爾。
“正是!前方的將士們也是如此說!韃子往往是一輪炮火之後,步兵便衝上來!原本以為山頭上壕溝裏已經沒有咱們的將士了,卻不知道,咱們的壕溝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他的炮火一停,咱們的步兵就開始動了!先是各營的火銃兵順著交通壕運動到一線壕溝埋伏好,火銃上好子藥,就等著他們衝上來!後麵的刀盾兵長槍兵在二道壕溝待命,準備交手肉搏。”
“效果如何?!”
“娘娘,您想想看,就潼關那樣的地形,沿著山路好容易爬山爬到山頭上,迎頭突然一排火銃打下來,還有不亂的?”想到了得意處,吳汝義也是臉上露出了笑容。“然後韃子又是以輕便火炮轟擊我軍壕溝,殺傷我軍火銃兵。掩護他的步兵衝擊。咱們就等他的步兵爬山爬上來,進了第一道壕溝之後,兵馬被咱們那密如蛛網的壕溝弄得暈頭轉向,分割的亂七八糟的時候,突然間殺出來!”
但是這樣的戰術,很快也被清軍摸到了規律,找到了破解的辦法。
在炮火停歇之後,清軍步隊進行進攻出發陣地之前,曹振彥的抬槍兵,便會選擇好地形,悄悄的列開陣勢。張開了血盆大口等著大順軍兵馬進入他們的射程。往往是清軍步隊剛剛虛張聲勢的製造出進攻的勢頭,大順軍火銃兵和刀槍兵們摩拳擦掌的進入了臨戰狀態,遠處的抬槍兵們也獰笑著扣動了扳機。
“幾次下來,咱們的兵馬損失慘重。雙方兵丁的屍首把山頭都鋪滿了。皇上不得不下令,將咱們的兵馬撤回到三道、四道陣地,讓韃子的抬槍無法發揮威力。”
就這樣,雙方各出奇謀,各自施展戰術特長,展開了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爭奪。清軍有火炮和抬槍的優勢,順軍就充分發揮工事陣地的優勢。你的抬槍犀利,我就把你的兵丁引誘到壕溝之內,先丟幾顆馬尾手榴彈過去,然後再用刀槍殺得你屁滾尿流的!清軍也不甘示弱,不惜工本的,將重炮拖曳上山,對順軍的陣地工事進行轟擊。甚至到了朝著雙方兵丁刀槍並舉混戰在一處時,朝著交戰雙方轟擊的地步。一個總兵的兵馬打得差不多了,撤下來換另外一個總兵的隊伍上!反正在多鐸、曹振彥看來,這些人都是沿途招降納叛收容來的各路雜牌兵馬,算不上清軍基本盤,正好是用來消耗的炮灰,死了就死了。那些能在炮火戰場上活下來的,自然而然的就通過了殘酷的篩選、考驗,成了百戰餘生的精銳。
雙方都在咬牙拚。
“隻要眼前的韃子疲憊了,我們就一鼓作氣殺出關去,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隻要對麵的流賊守不住了,咱們就一鼓作氣殺進潼關,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但是,堅持,也是要有物質基礎才能堅持下去的!
雙方各自有幾十萬軍隊、民夫、騾馬在戰場上,每日裏人吃馬喂所消耗的糧草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我大順軍馬在潼關一線有近三十萬人,另有數萬民夫,各營各部的戰馬、騾馬也有至少十萬以上。每天光是糧食的消耗就是一千餘石,草料、豆料在二千多石以上,油鹽肉菜等物不算在內。眼下天寒地凍,柴草薪炭更是不可缺少。為了保證草料、柴炭的供應,皇上已經下旨,把臨近潼關的幾個州縣的麥秸草料盡數征用,同時命各部兵馬采伐樹木,以保證柴炭供應。”
聽吳汝義提到了前線的軍糧問題,高皇後倒是不怎麽擔心。經過孫傳庭和大順軍幾年不間斷的興修水利、實行大規模農田集中經營管理,推廣糧棉良種等手段下來,關中平原的糧食生產水平得到了恢複。雖然沒有達到曆史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最好的年景,但是,已經是各處州府官倉裏堆滿了小麥和小米,供應大順軍體係的軍隊和官員不成問題。
“子宜,你放心。前線所需的軍糧,本宮這便下旨,調關中的糧食往潼關方向運輸。另外,你既然回來了長安,就在長安幫本宮做這件事。將關中各處官倉儲備的糧食盡數調出,經長安南調。”
“娘娘,這是要做什麽?”吳汝義對高皇後的這個決定有些詫異。
高皇後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作為一個跟著丈夫在戰場上征戰了多年的女人,她對戰場態勢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在她看來,東麵,多鐸率領著幾十萬辮子兵不斷的對潼關發起衝擊,雖然北麵的威脅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是也不排除清軍會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到那時,與其說把糧食留下了喂飽清軍,還不如早早的搬運出來,抓在自己手裏來得合適。一旦陝西守不住,大順軍可以南下湖廣,這些糧食就是大軍南下時的軍糧。
糧食問題好解決,可是,吳汝義這次回來,不光是要解決糧食問題的!
“娘娘,皇上的意思,武庫裏存儲的火藥,馬尾震天雷,炮子等物,都是前線所需的利器,要盡數取出,發往潼關前線供應軍需。”
防禦戰,雙方反複爭奪,往來拉鋸,除了彼此都要大量的兵員傷亡消耗之外,最大的物資消耗就是火藥、馬尾手榴彈等物,特別是火藥,火炮、火銃都需要,防禦時製造的藥包更是消耗數量驚人。至於說馬尾手榴彈,更是塹壕戰利器;多少次清軍衝進塹壕,都是被馬尾手榴彈給炸得頭暈轉向,為大順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可是,要命的事,這樣的利器,這麽要命的物資,大順軍的自行生產保障能力極差!
自從李自成率領闖營從商洛山中走出來,闖營就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打下一座寨子,就有大量的金銀財帛糧食,甚至古玩字畫善本書籍貴重家具的繳獲可以用來支付采購糧食武器盔甲彈藥的開支。采購了為數眾多的糧食武器盔甲後,武裝起數量龐大的步兵,升級馬隊、驍騎、老營等精銳,再行撲向下一座城池山寨,如此這般的良性循環,在大順軍上下將領們看來,隻要有金銀珠寶,甚至是那些燒火都不夠硬的字畫書籍在手,火藥炮子糧食軍械都不成問題。隻要把銀子準備好,自然有南中商人巴巴的給咱們送來。
在河南,在湖廣,就算是當時的闖營、曹營幾十萬人馬的日常生活消耗,軍事消耗,都有南中商人保障得半點疏漏也無。
可是,現在卻不同了。大順朝廷裏不是沒有金銀細軟等硬通貨,字畫和善本書等物更是堆積如山。但是,眼中望著堆積在庫房裏那一錠一錠的官寶、“沒奈何”,卻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子宜,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們這些年來,所需的火藥器械都是向南中商人采辦而來。如今,河南被東奴的這些辮子兵占據,往山東的道路斷了。湖廣倒是可以從南京的李國公爺那裏買到,可是,從湖廣到陝西,道路遙遠,遠水難解近火啊!”
要說大順軍沒有動過自己想辦法製造這些武器的念頭,這絕對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在河南,在湖廣,在陝西都曾經組織生產過,從火藥配製到火炮火銃的製造,從盔甲的打製到刀槍的鍛造。可是,生產出來的這些武器裝備物資,生產成本姑且不去提,各項性能指標同采購來的南中武器相比也是相去甚遠。
以至於張鼐的炮隊營、羅虎的震山營這兩支全數使用火器的部隊,拒絕使用自家製造的火藥!
性能差不說,造價還貴。大順軍自家製造的火藥,都是采用柳木炭,而南中出產的火藥,則是將玉米秫秸炭化後使用。僅僅炭這一項,兩家的造價就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於是,同約翰牛爭奪馬島時,哭泣國麵對的難題,也擺在了高皇後麵前。從別人手裏買來的東西確實是好用,可是,你手裏拿著錢,買不到怎麽辦?或者,別人願意賣給你,你卻拿不到手裏,無法運到戰場上又該怎麽辦?!
相比起大順軍來,清軍在火藥物資供應方麵就強得多。自從入關以來,多爾袞便一手將前明的兵部和二十四衙門當中的火藥、甲仗等廠局抓在手裏,命心腹奴才陳板大掌管。
而且,同前明時期的製度相比,多爾袞頒布了計件領酬製度,最大程度的激發了這些工匠的勞動積極性。從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前線的火藥、炮子等大量消耗物資的需求。
如果我們按照上帝視角來觀察一下潼關東西兩側的順軍、清軍兩支軍隊的情況,就會很驚訝的發現,清軍一邊,重炮數量多,彈藥供應得十分充足,而且,手中有大把的投降雜牌軍供他們當做炮灰來揮霍。而順軍一側,工事嚴密,堡壘堅固,但是火炮數量,特別是重炮數量不夠,而且,彈藥漸漸缺少。
不過,同清軍相比,屬於內線作戰的順軍,糧食供應較清軍就充足的多。所以,雖然清軍火炮猛烈,但是,依托工事陣地作戰的順軍,士氣卻仍舊十分高昂。
(嗯,是不是又有哪裏有問題了?清軍的核心不是八旗滿洲嗎?不是通古斯野人嗎?怎麽會有如此多的重炮?而且,從崇禎年間起,明軍的火炮優勢就被清軍所取代。號稱以弓馬強勁的後金兵則是動輒便放列以百位計算的大炮,猛轟明軍據守的城池,重炮齊射轟塌二十多丈城牆,而明軍重炮鮮有兩位數的情況。明清火器形勢逆轉,時西洋傳教士湯若望驚呼:“彼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近來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為彼有。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從以孔有德為首三順王帶來了鑄造火炮技術工匠開始,以黃太吉為首的八旗貴族們就堅持自己鑄造火炮,而明軍則是一以貫之的堅持“造不如買”的政策,不惜重金的向澳門的葡萄牙人采購火炮。一直到了吳三桂投降清軍,打開山海關時,經過明軍數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明軍的大炮,特別是重炮,已經不足兩位數了。)
“母後,此次兒臣在北路作戰,從清軍手中倒也繳獲了不少火藥炮子等物。其中有不少是當年前明時梁國公進貢、出售給朝廷的南中火藥,總數計算起來大約有數千石上下。不如讓子宜叔一起帶到潼關前線去,供前線將士使用。想來至少也能支撐一兩個月的消耗。”
羅虎侃侃而談,頓時讓高皇後和吳汝義眼睛為之一亮。
“另外,兒臣有個主意。如果實施得當,潼關之敵當可一戰而破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