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國有大喪
字數:9249 加入書籤
A+A-
天啟駕崩的消息,是在他與世長辭一個月之後,才從廣州傳到了守漢的新家順化。
聽到這樣的消息,守漢的第一個反應是,老子又遇到喪事了!
但是,接著而來的一連串念頭就是,“天啟死了?他無子,可是他的好弟弟崇禎接的他的班,但是這位好弟弟,可是辜負了哥哥嫂嫂的信任和期待,把一份家業給生生的糟蹋了!等等!似乎他死了之後不久,能夠替他支撐大局的魏忠賢便被發配到孝陵去燒香了?跟著就死了?接著就是**哈赤的老八皇太極兵臨城下,然後勤王軍嘩變,誅殺袁督師這些對後來影響很大的稻草紛紛而來?”
正在胡思亂想間,聞訊趕來的李沛霖急匆匆從自己的簽押房趕到了守漢的府中、
如今守漢的辦事機構和私宅,老實不客氣的進入了阮家昔日的皇宮之中。不過,將那些明顯僭越的建築或是遮擋,或是封存,守漢可不想因為超標準住房給自己找麻煩。
而各個部門則是分別進入了昔日阮家的機構辦公用房之中辦理公務。
“大哥,天啟皇帝駕崩,我們應該怎麽辦?”
“主公,這事我正要請示您,如何處理喪事?”
守漢問的是應該如何辦喪事,各項禮儀如何?而沛霖的發問,是政治態度問題。是置之不理還是該當如何?
“照明會典規定,天子大喪,分為小殮:為大行皇帝沐浴容顏、括發(頭發梳理後挽成鬢)、更換壽衣,並在屍前陳設祭奠物。停屍之所,皇帝在乾清宮(皇帝生前的住所),這叫“壽終正寢”。之後便是大殮:即將死者裝入棺內。棺前設“幾筵”(擺有酒饌等祭奠物的供案)、安神帛、立銘旌(狀如旗幡,上書“大行皇帝梓宮”字樣)。大殮之日,嗣皇帝及大行皇帝之妃、嬪等宮眷皆需身著素服前往致奠。在京文武員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婦,要連續三天或三天以上早晨或早晚兩次,身著喪衣由西華門入宮到思善門外哭臨。
“等等,什麽是喪服?”對於大明的各項典章製度隻能說一知半解的李守漢有些汗顏,原本以為喪服就是一身白色孝衣,但是從李沛霖的語氣裏明顯覺得似乎不是那麽簡單。
“成服之前,文武官員服素服,冠烏紗、腰係黑色犀角帶,成服後服“斬縗服”,即是用粗布做成而不緝邊的孝服。”
“接著便是聞喪:一般在大殮或小殮之前,從這一天開始,京城內的寺觀各要擊鍾三萬杵,為大行皇帝造福冥中。京城內禁屠宰13至19日不等。分封在外地的親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於本地麵向宮闕哭臨致喪。”
“我們是不是便應該麵朝北闕苦祭一番?”
守漢盯著沛霖很誠摯的發問。
“這個,依照禮法,便該是如此!”
“好!吩咐禮房,傳令下去,各處城池村鎮屯堡,於公文到日,設壇搭棚祭拜,允許軍民百姓前往哭靈吊孝。將軍府於順化城中各處寺廟設水陸道場,為大行皇帝祭拜。公文到時,各處停止屠宰三天,行齋戒之事。哦,各處營伍、工場、礦山、林場可以不執行此項命令。另外,水產品不在齋戒之列”
“主公,這個?似乎有些過了吧?隻要我們望北闕祭拜哭靈一番即可。”
“不!為人臣子,當盡臣子本分!命令各處新近歸附地方,務必要搞得隆重莊嚴!如有膽敢違背者,政務官降級罰俸,直至革除職務,軍官降三級使用!”
“你務必安排得力人手,在城中的天龍寺,召集高僧大德,為我大行皇帝念經祈福,所需銀兩錢糧,便從府庫之中支取,庫中不足,便從內宅之中墊付!一定要讓大行皇帝在我南中有一個極為風光的喪禮!”
聽了這話,沛霖明白了守漢的用意,他是要讓天啟皇帝的喪禮,成為打造南中各族各處百姓認同感的一個大活動,隻要達到這個目的,便是花再多的銀錢,也是值得的!
“稍一會便有勞大哥督導他們為大行皇帝搭建靈棚祭壇,下麵這些人對典章製度禮儀不熟悉,不要鬧了笑話!”
一捆一捆的白色粗布被從庫房裏搬出來,分發給各級官吏將士,頓時,順化、河內(當日的升龍)河靜、柴棍等處立時變成了一片白色。
用巨大的竹子、杉木搭建而成的靈棚便設在宮城前。巨大的供桌上,香燭靈位俱全。一口巨大的銅缸在靈棚入口處,前來哭拜的人們先要在這裏為天啟皇帝焚化厚厚的一摞紙錢。
巨大的香案之上,按照禮儀定製陳列爵三、茶一、湯二、飯二、菜四、炙肉一、炙肝一、肉骨一、油餅一、角兒一、栗一、棗一、圓眼一、荔校一、胡桃一、饅頭二、羊肉一、係肉二、汁壺一、酒壺一。除此之外,正案之前還擺設著黑牛一、羊一、豬一,所謂的太牢之禮、
一時間,北起河內,南至柴棍,東至大海,西抵緬甸,到處是一片哭聲,到處是焚燒紙錢產生的黑色煙霧和一朵朵黑色的蝴蝶在風中迅速的被吹散。
便是各處的工人在上崗之前,也要到擺設有天啟皇帝靈位的桌案前,行三拜九叩之禮,由工頭代為上香,之後方可以上工。
“為了打鬼,借助鍾馗!”
在天龍寺的水陸道場上,守漢一麵同李沛霖在臨時搭建起來的席棚中喝茶吃點心,做短暫的休息,一麵看著外麵以自家女人為首的一群南中軍的女眷們前往為大行皇帝的靈位上香、添燈油、焚化紙錢,接著便是哭拜一番。
兩個人將一小鍋紅棗百合湯喝完,感覺到周身暖和了不少。伴著經棚裏一陣陣梵音禪唱,兩個沒節操的家夥開始做不足為外人道的交談。
“如今秋收已畢,各處的壯丁正在集訓,農閑時節,便給他們找點事情來做,免得生事端。更為要緊的是,讓各處黎民百姓都知道,死的是他們的皇帝,他們是我大明的臣子百姓!”
“主公行事,便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還有,你組織人手,撰寫文章,我命漢元商號的人,將《南中商情》變更成為《南中商報》,初步定為三日一刊,你們寫的文章便在商報上發表。”
“那,寫些什麽內容呢?”
嗨!就沒見過你們這麽笨的!守漢心中得意的腹誹了一句。
很快,在守漢的指點下,李沛霖組織一群在各處學堂裏教書的、吳老狼等在各個衙門中做事的人,撰寫了一係列緬懷天啟皇帝,回顧在天啟皇帝主持大明各項工作期間,政府在財政稅收、各項製度任務的貫徹落實、中央政府的威信建立、對於西南、遼東等地分裂主義勢力的打擊成果等諸多方麵進行了回顧。
同時,更加深刻的指出,當下南中的工作,便是在以主公的英明領導之下,繼續堅持不懈的走南中道路,“任何人都不能隻享受權利而不承當義務!”
“主公,方今國有大喪,新君初立,想必朝中政局會有一番動蕩,我南中軍該當如何自處?”
“大哥,我書讀的少,日常所知也就是些記問之學,很多事情和道理還是你給我講經讀書的時候告訴我的。我隻知道,易經還是哪本書上說過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君子獨立不懼。隻有我們自己把內部的事情搞好了,外麵的事情就好辦了,任何人,任何勢力想要打我們的主意,都要想想自己有沒有那副好牙口、好胃口!”
“方才你說的朝中政局會有動蕩,指的是什麽?”
沛霖將手中的碗放在一旁,向北方恭恭敬敬的拱手施禮,“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新君登基,勢必會提拔一群自己的心腹,不論是朝堂之上、邊鎮將領還是**之中,都會受到波及,古往今來皆是如此,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也!”
“方才聽主公所言,君子以自強不息,獨立不懼,正是暗合應對之法。不管他朝中證局如何動蕩,我南中軍數萬精兵在手,十餘萬雄兵鎮守各處要隘,數十艘炮船、幾百艘福船往來穿梭於各地,便可萬事無憂!”
近十年的生聚教訓,守漢的實力、勢力以李沛霖等人的眼光來評判,已經膨脹到了一個可以傲視四方的境地。但是守漢本人卻似乎不以為然。
“大喪之後,我軍的重點,便是練兵。我所說的練兵,不是在操場、軍營之中練習,而是在各處清剿那些不肯歸附的土司土官,非法持有武器的村寨,不服從王化之徒!在我南中軍轄區內,隻能有一支軍隊,便是我南中軍!未經登記許可持有武器的,便是逆賊!反叛!我南中軍人人皆可以殺之!”
伴隨著遠處祭壇上飄過來的香燭味道,和著女眷們的嚎哭之聲,夾雜一陣陣和尚們的誦經聲,守漢這一番輕描淡寫的話,登時讓沛霖感覺是如此的不和諧,話語間他看到一陣陣的殺機,他相信,幾個月後,南中各地又會是一片哭喊哀告之聲,接著便是各地上報,攻破村寨若幹,斬殺負隅頑抗之人若幹,俘獲官奴若幹。沒錯,這位主公要的就是一個類似於秦國的政權,疆域之內,不能夠有家丁私兵,更不要說那些可以同將軍府分庭抗禮的土圍子、土皇帝了!
想到此處,沛霖決定要冒險一試,二人相交也是將近十年,也算是郎舅至親,但是,到現在為主,守漢每日裏隻是忙忙碌碌,操持各處的事務,沛霖則是眼睜睜看著他從一個守禦千戶所變成了如今開府建牙的局麵。這位年輕的主公,他的目標是什麽?難道隻是在這南中稱王稱霸?還有另有遠大圖謀?這一點,必須要搞清楚!
如此功業,卻為何來?
“大哥問我如此一番心血作為,卻是為的什麽?”
這話讓守漢很難回答。難道說,我告訴你,我是為了不讓自己和自己的子孫不在腦袋上留辮子?不再一邊念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邊去剃頭?不再一邊要養著自認為不是中國人的君主,還要為這個君主惹的事去擦上幾十年上百年的屁股,付出幾億兩白銀的賠款,幾千萬條人命的代價?
“這個嘛!?我隻是想,如果朝廷強大,我便在這南中將這一份基業傳承下去,如果中原板蕩,出現了類似周天子那樣的事情,我便做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底定朝綱。最大的奢望,便是如晉文公一般,向周天子討要的賞賜!”
這話在別人耳中,如同清風過耳,但是對於熟讀經史子集的李沛霖而言,卻不亞於二十四磅炮在耳邊打了一個齊射一般!
當年晉文公重耳,出兵幫助周天子平亂,攻打與嫂嫂通奸醜事敗露的襄王弟弟王子帶。平亂之後自然要論功行賞,周襄王問晉文公想要些什麽賞賜。晉文公重耳便回答說,我打算死了之後,讓我的臣下們把我的棺材通過地道運到墓室裏。這是天子的喪葬禮儀!這個事件被稱為晉文公請隧,和楚莊王問鼎之輕重一樣,都是諸侯王野心的顯露標識。晉文公的這一要求當然被當時還不那麽衰微的周王室拒絕了,代替的是賞賜了四座農業較為發達,土地比較肥沃的城池。
如今守漢說出了我頂多是打算像重耳那樣,這已經是把自己的內心最深處的想法透露給了李沛霖。“如果有機會,我也會考慮問鼎中原的!”
沛霖毫不猶豫,撩衣服跪倒在守漢麵前,畢恭畢敬的行禮山呼,“在下一家必當殫精竭慮,以相助主公完成大業!”
二人相視一笑,此時此刻,已經是彼此心照不宣。
守漢正待伸手相攙,此時席棚外麵,一陣說話聲,腳步聲向這裏而來。
“相公。這位大師,便是當日相贈象黃念珠給二丫的那位遊方高僧。”
鹽梅兒引領著一位布衣芒鞋的僧人來到守漢麵前。
“阿彌陀佛,小僧見過二位施主。”
那和尚雖然衣著有些破爛,比起天龍寺中大小僧眾的光鮮僧袍來,甚至有些邋遢,但是卻漿洗的十分幹淨,特別是一雙眸子中眼光流動,令人不由得不對他肅然起敬。
雙掌合十行禮已畢,那和尚卻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守漢的臉,瞳孔之中放射出的精光似乎要穿透一切,直接抵達守漢的靈魂最深處。
過了不知道多久,那和尚方才將眼神收回,滿臉的疑惑不解。“奇哉怪也!”
“大和尚,有什麽奇怪的?”
“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大和尚有什麽便請直說。”
“這位施主的相貌便不用說了,貴為人臣之極的相貌,且又是出於簪纓世家,雖然有牢獄之災,洪水之厄,但是卻也是否極泰來。正是侯得一朝風雲動,直隨龍尾上九霄。”和尚評點著李沛霖的相貌,並對沛霖的一生際遇做出總結。聽得一旁的鹽梅兒不由得嘖嘖稱奇。她是知道眼前這位李大人的出身來曆的,特別是牢獄之災洪水之厄那八個字。當年的李家兄妹,不就是被人從海中撈起來的充軍發配之人嗎?倒是李沛霖這位本主,聽了之後笑而不語。他在南中也算是一人之下數百萬人之上。他的出身來曆,隻要有心人稍加留意,便可以打聽得到。
“但是這位施主,卻令小僧有些奇怪,但從相貌而言,施主勿怪,似乎是一副早年應死於兵禍的相貌。但是眉宇之間卻又有一股衝天的王氣所在,這便解釋不通了。”
那和尚搖頭不已。
這家夥倒也有些門道!
守漢聽了之後不由得心中驚了一下,他這副軀殼,是從前任那裏繼承下來的,自然相貌是他的。也許前任在正常的曆史中已經死於內亂或者是安南的戰亂之中,但是,自己卻創下了如此的一番事業。
看著鹽梅兒等人臉上的崇敬之情,守漢不由得內心猛地向下一揪!
“大和尚,今日為大行皇帝舉哀,不得閑暇,還請大和尚先行方便,待過幾日,在下料理完一幹俗務,便來同大和尚一同參禪悟道,如何?”
見守漢言辭中帶有逐客令的意味,那和尚也是個眉眼通透的人物,雙手合十,高聲唱喏,轉身離去。
守漢見他的身影在視野裏消失,雙眼中寒光一閃。
從來就隻能有一個領袖,一個核心。不管是軍隊也好,宗教也罷。他都不會讓任何人在他之外形成足夠的威望。
當一天的祭拜儀式完成,守漢和沛霖同車從天龍寺返回宮城。車夫剛剛搖動鞭子驅趕駕馭車輛的馬匹,突然從天龍寺的後院冒起一陣青煙,隨著風勢,迅速變得異常猛烈起來!
一行人立刻停止了行動,駐足觀看。
少頃,天龍寺的方丈麵帶煙灰急匆匆的來到守漢的麵前,“稟主公,小寺僧人做事懈怠,一名遊方僧人在禪房之中點弄香燭,不慎打翻燭台,引起了大火。驚擾了大行皇帝的祭拜之事。”
“那遊方僧人呢?驚擾了大行皇帝的大喪,可曾拿下?!”守漢陰沉著臉。
“回稟主公,那僧人被一根房梁砸中後腦,已是當場不治身亡。”
一旁一名不知道什麽時候來的侍衛低聲回稟守漢的問話。
還在那裏惴惴不安的方丈,顧不得仔細去想這侍衛是如何知曉的,隻想盡快把此事了結。
“驚擾了大行皇帝的大喪,其人雖然已經死去,然天龍寺也難辭其咎。本來大行皇帝喪禮之後,要給你們布施一萬兩的香油錢,如今必須對你等薄加懲戒,這一萬銀子,便折價六千吧!另外,那和尚的喪葬費用,後事料理,全由寺裏承擔。被火燒毀的廟宇房屋佛像等物重建之事,你等寫一個帖子,到府中支取銀錢便是。”
方丈受了戒的光頭不住的點頭,猶如雞啄碎米一般。本來嘛,如此重大的事情,自己的廟裏卻走了水,這要是換了別人,拆了廟宇毀了佛像的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還是主公厚道啊!雖說香油錢打了六折,可是被火房屋什麽的,卻是由府裏來出錢修建,方丈已經打定主意,把上次順化戰役的時候被亂兵燒毀的兩層殿宇一起重新起來,這樣有一天見了佛祖,也可以安心了。
在一旁的李沛霖心中雪亮,那遊方僧,定是觸犯了守漢的忌諱才有此殺身之禍。不過,他一向對這些事情不是那麽感興趣。在他看來,如果那僧人當真是知曉過去未來之事的話,便應該知道今日的劫數,如果他不是那樣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便是在守漢麵前裝神弄鬼,有取死之道。
看到沛霖嘴角的微笑,守漢也是報以一絲微笑。
“這廝想當闊闊出,我卻不是那孛兒隻斤家的鐵木真。”
“更不是那需要顧和尚顧老師來幫助他建軍的唐生智!”
顧和尚和唐生智是誰,李沛霖不知道,不過通天巫闊闊出同孛兒隻斤家的恩怨糾葛,沛霖無論是從經史中還是從家中以前的蒙古籍貫的親兵口中都有所耳聞。對此,他隻是一笑了之。
一行車馬轉過十字街口,堪堪來到宮城的門前,沛霖正待要下車與守漢分手,耳邊卻是一個聲音高高響起。
“冤枉!”
喊冤的,卻是守漢的舊相識,當年守備府的廣東籍貫的墾民頭目,喚作黃百畝的便是。
有分教:東江邊,糧米堆如山;南海岸,翻作瓦礫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