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夷西之戰

字數:1598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290年,在秦國搶得魏河東之地,同時開始經營河西之地之後的兩年後,秦國已經把巴郡打造成軍事重鎮,練兵10萬,全國共計50萬雄兵的時,六國盡然沒有動靜,天下對此一無所知或者是視若罔聞。

    驅楚大戰的最高級廟堂會議,依然是太後、秦王、魏冉和白起。依然是秦王主持,這是最後一次會議了,白起與魏冉基本上長期住紮在巴郡,分別準備軍事、後勤與官吏訓練。

    秦王:白起說說吧!

    這事四人經常聚會的地方,牆上都是楚國的地圖,放大的很多倍,這次的軍事行動已經標記在上麵了,其實很多細節他們已經討論了一年多了。

    白起說:這次的軍事意圖就是把楚國驅趕到吳越之地去,把楚國百年經營的長江中上遊,漢江至南陽一帶,襄陽一帶全部變成為我大秦的地盤。因此核心就是一點:消滅楚國的有生力量,把他們的軍隊用各種策略全部消滅掉,我們的地盤才夠安全,各地秦政推進才會順利。

    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夷西之戰,表麵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是軍事力量聚集到夷西之地來,差不多是10萬步軍和10萬水軍,因為巴郡離江漢平原太遠,沒有根據地未來的大仗肯定不方便,所以這個階段的任務有三,一是夷西全境融入大秦,二是周邊擴地500裏,主要是築城、黔中、銅仁、黔南、懷化等地;三是把水軍基地搬出來,在這裏形成戰國最強大的水軍,大型戰艦達到1500艘至2000艘;第二階段是郢都之戰,這是千裏江漢平原,也是楚國接近50年經營的都城,要在此地一戰而滅其水陸主力;第三階段兵分三路,一是擊長沙(武陵)、武漢;一路擊南陽、鄀都(襄陽附近),一路擊九江,徹底把楚國王室逼往壽春,時間預計三年,連續作戰不給楚國聚兵的時間與機會。

    秦王說:糧草呢?

    魏冉說:大量糧草都聚集在巴郡,運輸船隊準備3000艘,用船真是方便很多呀,兩天兩夜就抵達夷西,絕不會誤事。

    秦王說:兵法不是要“因糧於敵”嗎,我千裏作戰,大將軍為什麽沒有用這一招呢?

    太後高興地說:“稷兒有進步,能夠體察這麽細”?

    白起說:兵聖孫武是要求“因糧於敵、取用於國”,那是春秋時代,一場戰爭往往就是3—5萬人,戰國的這個階段戰爭規模已經在30萬至50萬軍隊,雙方加起來有百萬之眾,遠遠不是“因糧於敵”能夠負擔得起了。

    太後問:打法呢?

    白起:殲敵於野,化民為秦

    太後稱讚道:白起有長進,“殲敵於野,化民為秦”,就這就比孫武、伍子胥高明。

    白起:這是太後的方略,我們實施而已

    太後:是你們的了,我隻是聽聽了。

    大策劃一定,楚國西南部的原野上煙塵蔽日,大江中檣桅如林,秦國大軍從水路大舉壓來,直接逼近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