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吉祥結

字數:3366   加入書籤

A+A-




    第454章吉祥結

    “佛家八寶”分別是指“輪、螺、傘、蓋、花、罐、魚、長”,一般以象征意義居多,實物沒有特別固定的形製,佛教題材的建築、裝飾、服飾、生活用品等事物上多有這八種圖案。

    最後的“長”指的就是吉祥結。

    “吉祥結”跟人們常說的“中國結”就是同一種東西,不過吉祥結的編製方法是固定的,沒有“中國結”那麽多花樣兒。

    一件三百年前的“吉祥結”能完好無損的流傳到現在,確實很不容易,再加上是乾隆皇帝賜給六世班禪的,那意義就更重大了。但要說,這樣一件“吉祥結”是國寶級的文物,那國寶也太不值錢了,同樣是乾隆帝賜在乾隆四十五年賜給六世班禪的法螺,在拍賣會上也就幾十萬的成交價而已,一件吉祥結怎麽可能搖身一變變成了國寶級文物。

    是,他對古玩沒有太深入的研究,但畢竟記憶力超群,找一本古玩鑒賞方麵的書籍瀏覽一遍,就全記在心裏了,多看幾本,就算實踐經驗為零,理論知識也絕對能超過絕大多數人。

    何況他瀏覽過的相關書籍可不少,自從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超出常人以後,他閑下來就在上瀏覽各種知識,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記下來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呢。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馬爾代夫的時候,他跟丁樹懷老頭兒談論古玩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他怎麽會懂得那麽多,原因就在這裏,都是平時積累下來的。

    所以一聽申強這話,就知道申強說謊了。

    本來嘛,他是不想管那那麽多的,任務品就任務品,帶回來就是了,反正那東西不管多珍貴或者多不值錢,都跟他無關,隻是他的一個考核任務的任務品。

    可偏偏這件任務品是佛家八寶之一的“吉祥結”,而他上一個任務的任務品則是佛家八寶之一的“法螺”。最關鍵的是,那件法螺中藏著一個小紙條,小紙條上寫著十八位神秘數字。

    這麽一聯想,由不得他不關注。

    到現在為止,他已經掌握了兩串十八位神秘數字,第三串會在那件乾隆賜給六世班禪的吉祥結裏嗎?

    當然,這話肯定不能這麽問,他現在絕對不會暴露自己知道神秘數碼的事情,因此隻能抓住申強話裏的破綻來反駁,想從申強嘴裏得到更多的信息。

    但申強的口風卻相當緊,並不正麵回答他的質疑,而是全部推脫開來,“我不懂古玩,我們也不是文物局,我們隻接受任務,然後完成任務,至於那串吉祥結是不是國寶,我們說了不算,哪怕那串吉祥結就是一文不值,你也不許把它完好無損的帶回來,明白嗎?”

    他還能說什麽,隻能悻悻的問:“有zhào piàn嗎?還有,目標所在地址呢?”

    申強從文件夾裏取出一張zhào piàn擱在桌麵上,然後用食指推到他麵前,“都在這上邊。”

    他一臉無所謂的上前兩步拿過zhào piàn,看了看,然後又把zhào piàn推回到申強麵前,“沒有別的事情了吧?”

    “沒有了,你隨時可以離開,記住,你必須在明天八點鍾以前把任務品帶到這裏來,另外,行動的時候必須安靜點,不能鬧出太大的動靜來,最好悄無聲息的完成,另外你一旦被抓,我們不會對你的身份做任何評價,這是慣例,明白嗎?”

    所謂的慣例,就是各國各勢力的情報人員在被抓的時候,相關國家和勢力不會做任何回應,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因為隻能這麽做。如果承認,那肯定會陷入被動,但否認的話,又有欲蓋彌彰或者推卸責任的嫌疑,所以真正的慣例是guān fāng根本不做任何回應。

    一些影視中,情報人員在執行任務之前,上級動不動就是“我們不會承認你們的身份”之類的話,根本就是在糊弄什麽都不動的外行。

    他好歹在這個單位工作了一段時間,雖然大部分時間都隻是一個預備成員,但這些規矩卻是早就知道的。因此他點點頭,“那我走了?”

    “請便,”申強做了個請的姿勢。

    他笑笑,朝角落裏站著的薛曉燕眨了眨眼。

    可惜,薛曉燕始終麵無表情,好像眼裏就沒他這麽一個人一樣,自然不會有什麽回應。

    他隻能聳聳肩,轉身離開。

    下樓,坐進車裏,自言自語的呢喃道:“國寶?吉祥結?哼”這才發動車子離開這座在地圖上並不存在的大樓。

    黑色的添越無聲無息的匯入車流中,直奔這次任務的任務地點琉璃廠古玩街。

    琉璃廠是首都著名的文化街,起源於清代,那個時候從外地遠道來參加科舉kǎo shì的舉人就大多租住在這一帶,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有那麽多舉人聚集,各種chū shòu筆墨紙硯以及相關書籍的店鋪便應運而生,逐年累月之下便形成了相對較濃的文化氛圍。

    之所以叫琉璃廠這個名字,則要從元代說起。

    在元朝之前,琉璃廠這塊地方還隻是郊區而已,叫“海王村”,到了元代,朝廷在海王村開辦官窯,專門燒製琉璃。等到明朝,燒製琉璃的官窯再次擴大規模,成為當時工部規模最大的五個工坊之一,“琉璃廠”這個名字才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和接受。

    嘉靖三十二年,琉璃廠雖然遷到了城外,但是“琉璃廠”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而琉璃廠之所以會變成有名的文化街,古玩市場,則源自於清朝“滿漢分城而居”的政策,滿人住內城,漢人住外城,而琉璃廠則正好處於內外城的交界處,所以當時一些漢人官員、漢人學子、漢人富商都居住在附近,一些會館也都在這裏建立,所以這裏一度成為首都最熱鬧的文化市場。

    現在嘛,因為修了新華路和hé píng門,所以琉璃廠分成了東西兩部分,熱鬧程度跟潘家園、報國寺比起來也稍微差了那麽幾分,不過依然是古玩客最喜歡逛的古玩市場之一。

    韓振陽對首都相當陌生,要是沒有導航,他幾乎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好在還是找到了任務物品的所在地,一家古玩店。